在推进社会信用特别是市场信用体系的建设中,行业组织的自律作用有着极大的扩展空间。早在1987年杭州武林广场火烧温州鞋之后的第2年,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鞋业界的第一个民间性行业自律组织--温州市鹿城区鞋业协会便宣告成立。鞋业协会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间桥梁和纽带作用,与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共同制定了《鹿城区鞋业质量整顿管理条例》、《鞋类商品售后服务暂行规定》等一系列加强质量和行业管理的条例文件,为鹿城区鞋业整顿、树立温州鞋业形象作出了巨大贡献。温州小商品在发展之初都曾经一度陷入“一品走俏、仿效蜂起、伪劣辈出、倾轧杀价”的混乱局面。对于这些技术工艺简单、产品设计更新很快的小商品,通过专利来保护其知识产权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专利申请不仅周期长,而且成本高。温州民间商会在政府的授权下,创造性地开展了新产品维权工作,有效地维护了企业的利益和行业的信誉。如烟具行业在成立协会之前,一些企业偷工减料、粗制滥造、互相杀价,甚至产品仿冒之风盛行。1991年协会成立之后,经市政府同意,协会可行使企业审批、产品质量检测、制订最低保护价以及新产品维权等权利。
温州市灯具协会和烟具协会针对灯具和防风打火机新产品极易被仿制的特点,为了保护灯具、烟具企业开发新产品的积极性和合法权益,反对不正当竞争,促进行业的健康发展,制订了《维护新产品开发权益条例》。条例规定,对申请的维权产品,由维权工作委员会进行集体表决,决定产品可否维权及维权范围,维权期限为6个月,企业向协会缴纳一定的维权费用,商会在当地报纸上刊登维权公告,发给维权证书。凡被确认为侵权行为,由委员会具体实施制裁与处罚,就地销毁侵权产品的模具,没收其专用零配件,情节严重者,商会还将提请工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目前商会“维权”行动深受会员企业欢迎,已成为企业的一种自觉自愿行为。10多年来,烟具协会对900多种产品进行了维权。随着公平竞争机制的形成,温州烟具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轨道,年产值已近20亿元,占世界打火机市场份额75%,占国内市场份额约90%。在产品质量上,国家级质量抽测合格率由1994年的59%上升到1998年的83%,打火机企业在全国拥有100多项专利。商会的维权行为,既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又有效地规范了市场秩序,强化了企业的信用意识,发挥了政府想发挥往往难以发挥的作用。
为提高行业产品质量,鼓励企业打造自主品牌,温州许多行业协会不仅制订了行规行约,确立产品的行业标准,而且还建立统一的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并配合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行业整顿,提高产品质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为降低企业在同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企业进行交易的风险,温州市的一些民间行业还组织建立了“信用黑名单”通报制度,将无信用企业的资料在协会(商会)成员间共享,提高了风险防范水平。这些对于增强企业恪守信用的信心,无疑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浙江宁波、杭州在推进区域信用建设时,都已经明确地将中介组织作为信用建设的第四大主体。可以想象的是,随着政府职能的调整,以及市场体系的进一步发育,包括行业组织在内的各种形式的社会中介组织,将会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并在今后的信用建设中扮演起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目前以政府为主导的区域信用建设模式甚至有可能演化为行业组织及各种社会中介组织主导,或者政府与社会中介组织共同主导的新模式。
(五)健全利益机制,充分发挥失信惩戒机制的规范引导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没有根植于社会全体成员现实生活之中的信用意识、信用价值信念和信用行为习惯的支撑,是不可能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失信惩罚机制是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就是通过经济手段和道德谴责手段,惩罚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失信者,将有严重经济失信行为的企业和个人从市场主流中剔除出去;同时,形成一种向诚实守信的企业和消费者倾斜的政策优惠和社会环境以及一种正向的激励机制,间接降低重合同守信用的市场主体获取资本和技术的门槛。在建设“信用浙江”的过程中,浙江各级政府和部门十分重视对失信行为的惩罚,在建立健全失信惩罚机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整合各种资源,加强信用信息网络建设。失信惩罚机制是通过降低市场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来达到防范失信者的目的。征信数据库是失信惩罚机制发生作用的“纽带”。失信惩罚机制的工作方式必须依托大型征信数据库,只有这样,才会极大地降低对大量失信者进行惩罚的成本。
2002年6月,浙江省“信用浙江网”浙江企业信用查询系统数据库开始启动,这个全国率先开通、数据容量最大的省域级企业信用数据库,将浙江首批50万家涉及国税、地税、统计、工商、质监、金融等各领域的企业的基本信息、诚信信息和失信信息搬上了网络,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公之于众的信用档案成为企业与企业合作、银行贷款等等商业行为的重要依据,一批不讲信用的企业因此无处藏身,迅速地“见光死”,“信用”的价值骤然凸现。建立“信用浙江网”,目的是以政府的公信力为保证,引入竞争机制,由政府首先牵头,对企业信用系统这块在未来利润丰厚的市场开掘。这无疑可以对社会中介机构产生良好的示范效应,从而加快企业信用系统的商业化和社会化。更为重要的是,完善的企业信用记录,不但可以真正地为“信用浙江”提供制度上的保证,成为悬在每个企业头上的惩恶扬善的“利剑”,而且还会大大提升浙江省的投资环境,节约浙江企业的交易成本,其商业价值无可限量。
第二,建立信用奖惩制度,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信用奖惩制度,既是信用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信用建设的重要保障。建立奖惩制度,就是要让讲信用的受到尊重,得到实惠;让不讲信用的无法在社会上立足,使有不良行为的付出代价,名誉扫地,直至绳之以法。在打造“信用浙江”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利用政府的行政职能,制定出鼓励诚信、制约失信的政策措施。首先,完善信用奖励措施,大张旗鼓地进行“信用浙江”的基础性建设,让守信用者得实惠。
如宁波慈溪市从财政拨出了300万元,建立了小额信用贷款担保公司,专门为种植养殖大户、购销户和小型农业企业提供总额为2000万元的信用担保,由所在镇、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筛选出来的“诚信户”们只要拥有一张担保贷款证,就可以在一年内随时到信用社贷款。在温州,无须担保,也不用抵押,诚信老板签个名就可在银行获得数千万元贷款。其次,建立社会信用法律制度,以制度拒绝“无信”。比如规定信用欠佳者不得担任企业的厂长经理,违约经营者在一定年限之内不得从事经营活动等。再次,建立社会公示制度,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如果出现恶意逃废债务、失约失信,经公证鉴定,受损方均可通过媒体的发布对其进行公示,形成社会信用监督。如浙江省国税部门将32家欠税500万元以上企业的“黑名单”公之于众,杭州市公布了信用不良企业的名单,29家浙江省重点培育的“五个一批”骨干企业因信誉不佳被淘汰出局。企业信用已成为入选重点培育的骨干企业的考核和调整的重要指标。今后,大企业大集团、高新技术产品、“小型巨人”企业、品牌产品生产企业和出口创汇大户等“五个一批”企业的认定,将施行信用一票否决机制,“信誉”成为进入政府重点培育骨干企业名单的一条不可或缺的准线。一批企业因信用缺陷付出了代价。失信者所以“失信”,无非为了“利”。
因此,要制止其失信行为,只有从源头入手,斩断其获利的途径,让其求利而不得;或者让其为不义之“利”付出更大的代价,让其为自己的失信而“自食苦果”,才能真正击中其痛处,促使其珍惜“信用”。
第三,建立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浙江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和不断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监管制度。以企业登记和监管信息为基础,根据企业信用标准,将企业相应地分为A、B、C个管理类。根据上述分类,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依法实施分类监管,建立企业信用激励机制、预警机制、失信惩戒机制和严重失信淘汰机制。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还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实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切实提高信用监管效能。2003年,浙江进一步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制。从2003年起,浙江实施企业劳动保障诚信等级制度,分A级(守信)、B级(基本守信)、C级(失信)三等。企业劳动保障诚信A级须具备:用工规范,无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情况,劳动合同签订率85%以上,社会保险参保率85%以上,社会保险费无历年累计欠费;B级须具备:用工基本规范,没有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情况,劳动合同签订率75%以上,社会保险参保率75%以上,社会保险费欠费程度低于5%;C级为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违规用工,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劳动合同签订率低于75%,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于75%,社会保险费欠费程度大于5%。据了解,全省各级劳动部门每半年将对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和劳动保障失信企业进行公示,对失信企业实行提醒、警示和公示。
第四,完善政策法规,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市场主体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市场主体讲信用的目的是为了节约交易成本。在高效、有序的市场环境下,市场主体不讲信用,肯定会被淘汰出局。市场机制本身具有奖优罚劣的功能。市场机制不完善使得我国的一些市场主体缺乏外在的约束。因此,在信用浙江建设中,在对市场经济中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的同时,逐步完善法规,从源头上抓整治、抓预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浙江省省级有关部门根据整治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和我国入世承诺,修改和清理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与此同时,浙江省人大、省政府还先后出台《浙江省合同行为管理监督规定》、《浙江文物流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条例和办法,一些地区和部门也根据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需要,及时出台了一些地方法规和部门政策。为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浙江还制定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信用浙江”的若干意见》。通过完善相关的法则,浙江整治市场经济秩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六)加强诚信教育,增强全民信用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现代民主社会里,诚实守信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素质。在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如果没有一种与市场经济相一致的、为广大人民所广泛认同的信用观念和信用精神,要维系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是难以想象的。在建设“信用浙江”过程中,浙江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强化社会公众诚信教育,弘扬信用文化,培育信用道德,提高公民的信用素质,努力在全省形成崇尚讲究信誉、寻求真诚、正直公道、诚实守信的好风气,使“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全省公民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如今,“信用”二字在浙江正变得越来越值钱,信用观念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