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上午,王照获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作出非常激烈的反应,因为他知道敦促或者说迫使皇上召见袁世凯,提升袁世凯,都是康有为的阴谋,是康有为试图以非和平手段解决和平变革所面临的问题。这是王照最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要想方设法将康有为的阴谋报告给朝廷,以便朝廷有所警觉。
王照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就在康有为运作袁世凯的事情前大约十天时,康有为委托徐致靖、谭嗣同及徐仁镜等先后两次劝说王照,希望王照利用自己的关系去影响军方将领聂士成,并许诺如果聂士成接受他们的条件,同意将来如果需要时一定会起兵拥戴皇上,那么他们将保奏聂士成出任直隶总督。
我们知道,王照在政治理念上始终不赞成康有为的这种阶级斗争扩大化,不赞成出于主观想象的两宫激烈冲突说,他始终认为皇太后和皇上在新政改革等重大事务上并没有根本冲突,所谓帝党与后党的划分只是局外人的想象。如果基于这种想象去行动,其后果肯定是非常可怕的。王照向康有为等人反复指出,人们都以为皇太后反对变法、反对维新、反对政治进步,这其实就是一个误会,就是一个假命题。皇太后如果真的就是这样的人,那就不会有先前几十年的洋务新政,也不会有甲午战后的维新。说白了,皇太后但知权利,绝无政见。两宫之间的所有分歧,不过是一般家庭中常见的鸡毛蒜皮,纯粹是一些提不上台面的小事。
基于这种判断,王照竭力劝说康有为等人与其介入想象中的所谓帝后冲突,不如设法弥合帝党与后党之间本来并不大的矛盾,不如将改革领袖的名分送给皇太后,奉皇太后为正在进行的政治变革的至上领袖,使原本对名分看得比较重的皇太后心满意足,使皇太后在一切能够出头露面的时候就能自由风光,那么皇太后对皇上的约束自然减少,皇上的想法也就自然容易实现,那些在政治上游移不定的大臣,那些思想观念比较保守的大臣,在两宫团结一致的情形下也就无计可施。
百年后反观戊戌变法,不禁欷歔。王照的判断或许是对的,然而在当时历史背景下,在那种比较特殊的心情支配下,康有为无论如何听不进王照的这些分析,反而坚定相信与两宫有更为密切接触的张荫桓的判断,并坚决施行辅助皇上抑制皇太后的政治策略,将皇上当做圣明君主,将皇太后视为政治上的守旧者。王照与康有为,谁也说服不了谁,他们两人各行其是,各人按照各人的主张进行。王照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写成一个折子递交皇上,希望皇上不要听信那些政治小人的挑拨,尊奉皇太后为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团结一致,减少改革阻力。
基于这样的政治理念,王照当然不愿作范睢,不愿接受康有为的安排去游说聂士成这样的军方将领。
王照的拒绝激怒了康有为,75岁的徐致靖为此竟以老年伯姿态口吻训斥王照,说你这样怕事,不成气候,真是太过自私。你王照可是直接享受过皇上的恩泽,皇恩浩荡,你竟然不思图报,真是没有良心,于心安乎?
39岁的王照曾经大闹过礼部,怎能被徐致靖这样倚老卖老地指责?王照闻言正色道:你们让我去拉皇上去冒险,心更不安。
康有为、徐致靖联络聂士成的计划终因王照的不配合而作罢。
王照拒绝找聂士成的理由可能并不如此简单。除了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外,可能还与聂士成仅为一介武夫,并不懂政治,只能鲁莽害事有关。王照多年之后曾表示,世人皆以为袁世凯在戊戌年负心不合作,殊不知即召来聂士成、董福祥,也不可能成功。王照假设,他当年如果接受康有为的指派前往游说聂士成,可能消息走漏得更快,因为像聂士成这样的军人,并没有什么政治信念,他们不可能听从这样几个书生的摆布。
聂士成、董福祥等将领确实不具有政治理念,相比较而言,也只有袁世凯稍有头脑。这就是康有为高看袁世凯的地方,所以他想尽一切办法笼络袁世凯,希望袁世凯能够成为自己人,能够在关键时刻助一臂之力,一决雌雄。
康有为和他身边的那批人都是存不住话的人,他们起初是要将袁世凯的事情刻意瞒着王照,因为毕竟王照不能认同这种做法,担心王照知道后误事。然而不知从那里走了风声,王照还是比较早地获知了这个消息,这就使王照格外恐慌,以为大事不好。
王照获知这个消息是在9月14日,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这一天发生了太多的事。王照获知消息后大约是在当天中午时分,他立即赶到徐致靖那里去证实。徐致靖这时也就不再瞒着王照了,不过徐致靖说,他之所以要推荐袁世凯,并不是康有为先前的那些意思,即请袁世凯带兵进京清君侧,而是因为外交危机,为了抵御外侮。至少在奏折中和皇上批示中是这样表示的,外人肯定看不出什么问题。
对于徐致靖的盲目自信,王照很不以为然。他当面辩称,你们这些人也太低估了皇太后的智慧了,皇太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从你们的这些奏折及皇上的电谕中读出言外之意。因此,为了减轻皇太后的猜疑,为了不使皇上陷入危险境地,王照决定迅即向皇上提交一个奏折,建议皇上命令袁世凯移师河南归德镇压土匪,无论如何不得进京,以此掩饰电谕袁世凯进京陛见的真正目的。
我们已知道,王照在徐致靖正要起草这个奏折,康有为兴致冲冲赶来了,他不仅转述了谭嗣同的消息,说皇上已经决定开设懋勤殿,而且说皇上非常着急等着懋勤殿人员备选名单,所以他一定要让王照、徐致靖放下手头的事情,起草懋勤殿备选名单,说是皇上当晚就要用。
康有为的耽搁并没有影响王照的决心,王照还是在当晚起草了那份重要奏折,然后连夜赶往颐和园,计划于第二天(9月15日)一大早,向驻跸在那里的皇上提出自己的紧急报告,就是建议皇上下令袁世凯率兵南去,不得进京。
或许是因为这份奏折写得过于隐晦,王照的深意似乎并不被皇上所理解,由此亦可反证皇上对于康有为正在进行的一切一无所知,谭嗣同等知情者似乎也没有向皇上透露过任何有价值的消息。所以皇上对王照的这份奏折并没有表示特别看法,而军机处在当日例行递交皇太后的报告中提到了这份奏折,同时表示军机处一旦拟定具体办法后再详细报告,似乎军机处也没有弄明白王照的真实意思。
不论皇上是否理解王照的真实意思,可以肯定的是,皇上决定召见袁世凯并没有什么阴谋和深意,不仅程序合法,而且一切都处在例行透明和公开的状态中。
至于王照这份奇怪的奏折是否引起皇太后的猜疑,现在既没有档案证实,也没有材料证否。只是按照常理进行推测,王照这种不明不白的奇怪建议,应该引起朝廷政治高层关注与警觉。
皇上在召见袁世凯的问题上坦然处之,当事人袁世凯肯定也不知道这事背后的故事。按照他的行事原则,他要是知道此次进京还有那么多的故事和内幕,就是借给他一个胆,大约他也要躲着走。现在他既然一切都知道,不知不为过,所以当他收到荣禄转来的召见上谕后,心情愉快自不待言。袁世凯遂于9月14日乘坐当天第一趟火车进京。
就这样,袁世凯光明正大从小站来到北京,等候皇上召见,等候谈话。
我们应该记住,这一天还是9月14日。在这个微妙的日子里,伊藤博文来了,比袁世凯迟了不过半天。而这一天又是皇上预定前往颐和园的日子,据说皇上是专程前往那里向皇太后汇报开设懋勤殿的事情。
绿林好汉也来了
皇上准备前往颐和园向皇太后汇报开设懋勤殿的消息大约是9月13日或再早一点时间传出来的。消息来源主要是谭嗣同。谭嗣同向康有为等人谈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和特别感受,开始认同康有为等人早先的判断,那就是皇上大约真的没有多大权力,至少对重大问题没有最后决定权,所以皇上在设立懋勤殿这类问题上,才那么格外谨慎,交代谭嗣同从历朝往事成例中寻找依据。
谭嗣同在这个问题上也多愁善感了。他肯定是受到康有为、张荫桓等人反复影响,突然中领悟两宫之间可能并不像朝廷所宣扬的那样团结一致,像王照所说的那样没有政见上的分歧,有的只是皇太后要名,皇上要权。现在他觉得或许还是康有为、张荫桓等人说得对,至少这种种迹象表明皇上不是最高最后决策者,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