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草甸碧绿如茵,野花点缀其间,沿着缓坡延伸到远方的高山脚下。木栅栏,星罗棋布的藏民的木板房,整齐堆码的柴禾,悠闲地游荡牧马,这些独特的画面一一展现在眼前。人,躺在草原上,酥软而湿润,野花的芳香混在饱含负氧离子的凉风袭来,闭上双眼,立即感受到此时的妙曼和舒适,体味童话世界里的那种浪漫的情趣。
藏族同胞在山坡搭建的五色经幡在风中哗哗作响,让草甸充满了神秘的气氛。山坡上竖立一块大石碑,介绍了这里经幡阵的意义。相传这里是英雄格萨尔王点将、驱魔的地方。鲁朗百姓视这里为圣地,每逢大型祭祀、丰收季节、藏区传统节日,都会到此祈求神灵庇佑,寄托美好意愿。
这里高山的森林,飘浮不定的白云,湛蓝透明的天空,没有污染的草原和点缀其间的藏家房屋,组成了移步换景的多彩风景画,远远胜过了瑞士、奥地利那些人工修饰的田园风光。所以,鲁朗的草甸享有“东方瑞士风光”的美誉。
慕名来鲁朗草甸旅游的游客如织,村子里藏民家庭旅馆应运而生。我们信步走进一家藏家家庭旅馆,主人带我一一参观。这家旅馆设有6间卧室,二十多个床位,窗明几净,吃饭洗漱样样设施齐备,待客友善和气,并不比城市商家旅馆要差,价位又较低。在最醒目的墙上挂了四幅照片,让人一眼就分辨出,那是政治局常委贺国强、政治局委员刘云山、汪洋和主人的合影,旁边还有刘云山的题词:“家庭旅馆好”。主人高兴告诉我,他开办旅馆已有十余年了,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一家人非常幸福,现在全家不再放牧牛羊了,家里的收入十分可观。说起这种甜蜜日子时,他脸上涌现了满意的笑容。离别时,主人给我递了一张名片,答应凭这张名片住旅馆可打八折。我为藏族大爷的真诚所感动,也为他拥有的经济意识而兴奋。
我们驱车来到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江水故意在林芝转了一个大弯,河面骤然瘦身,变得非常狭窄,江水乖戾粗暴脾气暴露无遗,虎啸震天,狂风怒号,水雾腾起烟云,浪花翻卷奔涌而去。游人登上观景台,远望满目青翠,近看江水奔腾,心潮澎湃,神思飞扬,生活中的烦恼聒噪一扫而光,仿佛进入心灵放飞休憩圣地。
二
有本地导游带路,自然享有某些“特权”。我们有幸被带进林芝的南伊沟风景区。
南伊沟地处林芝地区的米林县,紧靠中印边境的“麦克马洪线”。出于边境安全的原因,凡是进入风景区的游客必须逐一严格检验身份证,并将身份证暂时送交边防部队保管。大抵是边防地区特殊的缘故,进入南伊沟的游客就更少了,游客只能乘坐景区内的电瓶车往来。我们有当地一位政协主席带路,又享受自驾游的特权。汽车随时开开停停,相机快门摁个不停,饱览一路原始的自然风光。
南伊沟不长,约末10公里,沟内生态保护完好,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 有“藏地药王谷”之说,传说藏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曾在此地炼丹并行医授徒,是神秘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莽莽原始森林,松树云杉高入云天,云雾缭绕,树枝挂满花白的“虬髯”。苍老的松树自生自灭,横七竖八倒在地上,多有一两尺的胸径。沟内密林深处仅有一条沿南伊河修建的水泥路,若不沿着公路前行,根本无法分辨东南西北。这里,生活着我国目前人口最少的珞巴族,他们散居在3个村子里,其房屋全是用木头搭建,不用一砖一瓦,低矮的房屋显得非常沧桑古朴。屋前有一小块平坦的草甸,屋顶冒出一缕炊烟,也许他们放牧未归,也许正在追捕猎物,我们始终未能见到珞巴族人的踪影。
好奇心驱使我们一直开到公路尽头,想去看看边境的究竟。还没走拢边防部队营区就有军人出来阻止,我们只能转身回走了。
巴松措是林芝的另一张名片,位于林芝地区的工布江达县。巴松措在藏语中是“绿色的水”的意思。巴松措湖是红教圣湖和圣地,传说格萨尔王曾经在此与妖魔斗法,并成功降服了妖魔。
巴松措湖四面环山,气候温和,平均海拔4000米,山上白雪皑皑,山下森林茂密。巴松措最深的地方竟达一百多米,25平方公里浩瀚的水面,一眼望不到尽头。无论走到哪个区域,全部呈现翡翠色,仿佛是上苍馈赠巴松措一块巨大的毫无瑕疵的宝玉!
下车后走下缓坡,啊,浩瀚的湖面就呈现我们面前!湖水中心突兀一小岛,岛上绿树婆娑,青翠欲滴,风姿绰约,脉脉含情,嫣然是一个刚刚出浴的靓丽的东方美人!面对此景,联想起刘禹锡的名句: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别有一番情味。
穿过连接小岛的浮桥,略有晃动,就像荡漾在丝绸一样的湖水当中。湖水清澈见底,湖面游鱼可数。游客买得鱼食投入水中,便有无数鱼群闻风争抢,忽而跃出水面,忽而潜入水中,乐趣甚是盎然。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眺望远方,水天相连。阳光在水面摇曳,如仙女华丽的裙裾缀满了无数碎金,耀眼夺目。
湖光尽铺黄金甲,只叹英雄未回归。
登上湖中小岛,别有洞天,森林密布,古树遒劲,曲径蜿蜒。岛上一寺庙,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庙内主供藏传佛教宁玛派创始人莲花生大师。在一尊金刚塑像脚下,有两块天然鹅卵石,上面有一凹进的圆窝,传说是一生戌马倥偬、宏扬佛法文化的英雄格萨尔王征战此地时,骁勇的战马留下的蹄印。在这个不大岛屿的其他地方,还留下格萨尔王挥剑于石上的剑痕,树叶上有自然形成的藏文字母的“字母树”,松藏干布在石上留下的足印,格萨尔王洗脸的神泉……林林总总遗迹让人不由得对充满藏文化的神奇小岛顿生景仰之心。
游客时而在透过树梢的阳光下漫步,时而穿越阴暗潮湿树荫架拱的隧道,一步一景,仿佛人在现实和历史交替中移步前行。千年青岗树上长满了留下岁月痕迹青苔和藤蔓,五色经幡已经被风雨浸染得灰白色了,在风中依然飘荡不已,几只小鸟叽叽喳喳,一直唱着它们自己才懂的童谣,不知名的果树也挂满了枝头大小的青涩果实。小路旁,一个年轻的专业摄影家正张开脚架,调整闪光灯的位置,对准画面中少女摆弄的各种风姿,不停地揿动快门。看来,他们是要把这人间仙境永久保存在美好生活的记忆当中,让国家4A级风景区给他们的甜蜜生活添上一笔浓墨重彩。
三
在西藏,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寺庙。林芝也有这样一个闻名遐迩的寺庙——喇嘛岭寺。
寺庙距城仅30公里,在森林包围的山坳里,喇嘛岭寺的金顶与四周翠绿的松柏交相辉映,十分耀眼。 寺院门口威严的两个石狮旁边,竖立着男女生殖器的木质模型。这种场景在西藏一千七百多座藏传佛教寺院极为少见,蕴含藏民“多生快生”的祈望,令外地游客无不好奇。据说,这种生殖崇拜有避邪、镇伏妖魔之作用。远近的香客到此追思亲人,心中的丰碑便有了永恒的精神寄托,所以,这里的香火一直非常旺盛。
庙门左右是两个高达两米多高的经筒,我不知可否堪称西藏之最。有人说,经筒里有青稞,有油酥,有牛羊,有希望,有美好的未来,不停地转动经筒,就是不停劳作,不懈追求心中的向往。难怪四个虔诚的信徒嘴里叨念经文,一边转动手中的小经筒,一边不停转动巨大经筒,双手同时忙碌,他们多么虔诚啊!寺庙主供莲花生大师塑像,经堂供奉释迦牟尼塑像。这些塑像多年浸透和漫漶着藏文化的汁液,让每一个朝拜者心旌摇动,脱鞋整冠朝拜,朝顺时针方向绕莲花生大师塑像转一大圈之后,再登楼敬拜释迦牟尼塑像。
寺庙正在维修,前来背砖送水和搭建房屋的藏族“自愿者”亦不少,无论劳动时间长短,均不取分文。喇嘛岭寺的主持是一个心地善良的长者,5.12地震、玉树地震和日本海啸发生之后,慷慨解囊,捐出善款共四十多万元。慈悲为怀,爱满天下,在这位虔诚的藏传佛教徒身上折射得如此鲜亮!
回城路上,匆匆赶去看了那棵号称世界之王的大柏树,需12个成人手拉手才能围上一圈,依然直插明丽的云天,新枝繁茂,郁郁葱葱。经科学家测算,这棵大树存活已有两千多年,见证了千百年来历朝社会的兴替巨变。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灰飞烟灭,人间一切浮华虚伪随时间流逝化为腐朽,唯柏树之王灵魂永恒,长存于世人心中。
常人认为,青藏高原必定终年冰雪覆盖,林芝海拔3000米以上,自然毫无例外。喜玛拉雅山脉和念青唐古拉山脉由西向东平行伸展,横空出世,与横断山脉携手,将林芝地区的西、北、东三方形成一个巨大的半包围圈,孕育了西藏林芝的特殊气候区。 林芝常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近一半的时间为无霜期,森林覆盖率在40%以上,信步走到哪里,哪里都是葱绿的林木,自然没有风沙的肆虐和严寒的袭扰。严冬不冷,酷暑不热。天空晴朗明澈似水,突兀的雪峯线下,林海茫茫,松柏参天,满目清翠,层林尽染;山麓河谷,入夏后青稞翻卷,菜花飘香,空气清新宜人。神奇的大自然,在青藏高原的东南部嵌上了这样一颗与众不同的璀璨明珠。难怪许多游客都说:“主观臆断曾经蒙蔽我们的眼睛,虚构了想象中的林芝现实。对这个遥远的地方,我们的确太陌生了。”
当晚,回到林芝县城,县上领导设宴招待我们。席间,县长这个康巴汉子向我们在介绍了林芝的发展规划时,如数家珍:“一条通往拉萨的铁路业已做出规划,车站就在尼洋河畔,除到成都外,林芝到重庆的航班不久便要开通,外地投资的环保企业正在洽谈之中,老城区的改造工程已经纳入议事日程,筑巢引凤的计划也在加紧落实。一个崭新的林芝即将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当中。在座的企业家,欢迎你们来投资。”我的同行颔首致谢。政协主席是位藏族大姐,她向我们一行每个人敬酒时求贤若渴,一再要我们向有关部门带信,期望有更多的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到林芝工作,加快推进当地经济发展。我们为“西藏的江南”林芝的发展而高兴,也为林芝美好的未来而祝福。
四十多年前,香港著名攝影家陈复礼先生只身前往还处于原始森林腹地的九寨沟,为眼前高耸云天的古树和翡翠般湖水惊呆了,陈先生很快用完所带的胶卷,摄下人间仙境,之后不久,九寨沟这个陌生的名字传遍了中国,许多人跟随陈先生的步履来寻觅那些令人流连往返的神奇的旖旎风光。后来,九寨沟又列入世界级自然文化遗产……如果陈先生也能够带上相机到林芝走一趟,那该多好!兴许,他会兴奋和惊叹,在西藏的东面的世界屋脊上,竟然有这样一个更加令人陶醉的人间仙境。人们睁大了眼睛,好奇心如大坝泄洪一样訇然打开:踏遍青山,蓦然回首,我们心仪多年的最佳宜居圣地原来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