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课堂教学是为普通话的奠基,那么朗诵社走进更多的学校,走进社会才能在香港市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L君担任普通话教学三十多年,作为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担任香港城市大学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任,经常乘车来往于各大学之间。她不会驾车,在忍受骨质增生折腾之痛时,常去忍受等候打的之焦虑,甚至饱受挤公交车的烦恼。在L君的工作日程表里,删去了双休日的概念,没有娱乐安排,完全舍去了必要的休息,每天像一只陀螺不停地转动。在日程表里,各种纷繁的工作转换不是以小时,而是用分钟来计算的。10点前还在城市大学上课,10点50也许又去岭南大学或者浸会大学,联系普通话测试或者一年一度的大专生普通话比赛诸多事宜。无情的岁月把满头青丝悄悄染上几缕灰白,长期的奔波的艰辛也把多余的脂肪燃烧得干干净净。同事们都夸她真会锻炼身体,体型比先前苗条了,更显得干练和精神。她只是颔首一笑,欣喜地享受朋友馈赠的每一份快乐。
香港大专学校普通话朗诵比赛年年举办,参赛的学生犹如滚雪球一般越变越大,演绎成香港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欢乐聚会,朗诵变成了香港大中学生中津津乐道的一件盛事。这些从不言满足的师生还经常走出港岛,与国内各大学切磋朗诵技艺,探讨朗诵艺术,追求朗诵至臻至美的最高艺术境界。
朗诵是通向人们灵魂深处最便捷的通道。人们喜欢用独特的声音和丰富的情感诠释对诗文精神的理解,表达对人类优秀文化的崇敬和赞扬之情。
2007年6月,在珠海国际交流中心三楼会议厅举行“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珠港两地大学生朗诵交流会”, L君和蒋治中老师带领学生跨过碧波荡漾的广州湾,来到绿荫如盖的北京师大珠海分校校区,与文学院同台朗诵,对一篇篇精彩的诗歌、散文、话剧的段落准确理解,如歌如泣的朗诵,收放自如的风格,给师生送去精美的艺术享受。
在珠海,L君认识了著名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于丹教授。于丹是一位活跃在国内高校的知名教授,频频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课,向国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颇受百姓青睐。于丹同样喜欢昆曲和摄影,也许这些高雅的兴趣促成她们相识相交。这次认识,帮助了L君吸取丰富的营养,加深对中国众多经典诗歌散文丰富内涵的深刻理解,用准确华美的声音去演绎典范诗文的丰富内涵。
3年后,L君带领的朗诵社又来到北京大学亮相。
2010年6月11日,北京的初夏,阳光靓丽,满眼葱茏,凉风习习,洋溢暮春的温润舒适。
诗歌之声刚在东方之珠随波荡漾,朗诵之美又在未名湖畔倾情流泻。
设计漂亮的演出海报早在两周前就在北大校园最惹眼的广告栏上出现,京港两地大学生朗诵交流、绚烂开场的信息不胫而走!
海报上热情话语透露出当代青年学生喜爱朗诵的真情,表达了对朗诵社热忱的欢迎:
“我们是一群朗诵爱好者,我们用嘹亮的声音歌唱我们的感情。京港大学生以诗歌的名义邂逅,用朗诵的方式交流,共同奏响一曲青春的华美乐章,为广大观众奉献一场视听的饕餮盛宴。”
对朗诵的热爱,表明一个人对美丽生命真谛的感悟,更是心灵对大千世界细腻触摸。以诗会友,用声传情,朗诵会既是交流的良辰,也在展示当代大学生追求高雅艺术执着的意志。
不言而喻,当代大学生对朗诵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更加深刻透彻了。
北京大学朗诵艺术协会的同学是来自北大的各个院系,他们都对朗诵异常钟爱,是一支高手云集的队伍。L君知道这场与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北京大学学生同台献艺的分量,她们特地选派了2009年香港大专普通话朗诵比赛获奖者组队,从选题到音乐,从服饰到配器,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L君精心指导的香港大专普通话朗诵社的快板诗表演《中国话》,配合手风琴伴奏,朗朗上口:“古老的东方有一种语言名字就叫中国话,祖先说着她我们说着她子孙还要说着她。古老的东方有一种语言名字就叫中国话,你们说着她我们说着她世界都在说着她。”这些雅俗共赏的言语加上中西合璧的快板表现手法,展示了他们在香港社会中推普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朗诵社特地精选了中外经典诗文,向北大师生展示他们的研讨和实践朗诵的丰硕成果。戴望舒的《雨巷》、余光中《春天,遂想起》、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杏林子的《故乡》、海子的《祖国》、穆旦的《玫瑰之歌》、舒婷的《会唱歌的鸢尾花》等经典诗文名篇被两地大学生一一精彩演绎。演出中一阵又一阵热烈掌声在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久久回荡,足以表明对L君和她学生才华的真诚赞扬,也是对朗诵社的艺术指导的高度褒奖。
“以诗歌的名义定格如歌韶华的懵懂,用语言的艺术抒写五彩华章的律动;传颂经典,吟哦情愫”。演出海报上这些珠玑般跳跃的语汇注释了香港师生思念祖国的款款深情。L君和学生在首都展示自己推普意志和风采的夙愿终于实现了。
朗诵社不仅在国内,而且在海外也赢得了师生的欢迎。他们祈望多年港台两岸朗诵交流的意愿也终成现实。
L君在2010年12月26日,第一次飞越波光粼粼的台湾海峡,心潮澎湃。台湾,从小学读书开始就听说过的地方,那是一个近在咫尺却又十分陌生的美丽海岛。1个多小时,飞机就抵达高雄机场。这支怀揣同胞情谊的朗诵社师生刚一下飞机,就直奔台湾的屏东教育大学。
稍作小憩,28日在宽敞的林森校区表演厅,L君和自己的学生朗诵了多年的保留节目。他们得知余光中先生将莅临现场欣赏,早就准备好了朗诵余光中先生的诗歌《车过枋寮》。枋寮,是屏东一个小镇,承受了诗人余光中太多的情感。这支师生配合默契的队伍尽情倾吐了诗人对枋寮的思念之情,也把诗人几十年来对台湾的关注,对台湾同胞的思念之情,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全都融入了声情并茂朗诵之中。不足十分钟的朗诵,倾吐了诗人,不只是诗人,也是众多台湾同胞几十年逶迤绵长情感。对音乐感和节奏处理更是缜密得当,丝丝入扣地诠释的诗作的内涵,恰如其分的艺术处理拨动了听众心灵的琴弦。
当朗诵社的师生集体朗诵完余光中先生的气壮山河的《民歌》时,那潇洒的台风,响彻大厅明丽的声音,倾吐了诗人的丰蕴的情怀。这个一向感情奔放的诗人,顷刻间站起来了,热烈鼓掌,几乎流下眼泪。余先生的确没有想到,在香港居然还有这样一支文学素养高超的朗诵队伍,能够把自己的作品演绎得如此完美无瑕,他被彻底征服了!
余光中先生十分兴奋,当即邀请L君和领队去自己家里做客,共叙情谊。可以说,这是对L君这位朗诵社的永久名誉顾问的最好嘉奖,也是对朗诵社十余年来孜孜以求朗诵艺术最荣耀的评价。
15个春秋在人生的长河中不算短暂的岁月。正是进入知天命的时候,从1998年开始,L君扬起了香港大专普通话朗诵社的前行的风帆,五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话快乐与艰辛,只有L君和她的同事们感受最为真切。
2011年,是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在香港实施15周年,国家语委和香港11所大学联合举办纪念活动。国家语委领导“钦点”L君筹备纪念专场晚会。几个月前L君全部精力投入了准备。
5月12日,国家语委代表团11人飞抵香港。这是一个由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李卫红率领教育部官员和专家组成高级别的官方代表团,全程参加了纪念活动。
5月31日上午,国家语委与香港11所大专院校联合举办“国家普通话水平试在香港实施15周年纪念活动”开幕,下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纪念论坛,晚上在香港城市大学漂亮的惠卿剧院举办晚会。
国家语委代表团和中央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处不少高官出席了晚会。2000余个座位的剧院座无虚席,演出中,掌声如潮,一浪高过一浪荡漾在初夏的上空。
中央电视台6月1日的“早间新闻”和“新闻直播间”栏目及时向全球滚动播出了演出盛况。香港亚洲电视台和大公报等媒体也作了特别报道。演出轰动热闹场面一时间成为香港地区街巷议论的头条新闻。
对于香港中大中学生普通话水平的精彩演出,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的专家们兴奋不已,专门发来感谢信。感谢信全文不长,笔者全文摘录如下。
香港城市大学:
“国家普通话水平试在香港实施十五周年纪念晚会”于2011年5月31日在香港城市大学成功举办。在晚会筹办期间,贵校领导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并在百忙之中拨冗出席晚会。香港城市大学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主任全玉莉女士为晚会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组织、策划、协调、排练等艰苦细致的工作。对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祝贵我双方的合作不断得到巩固、深化和发展!祝香港城市大学各项事业继续迈向系的辉煌!
国家语委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
2011年6月8日
当香港城市大学校长郭位教授把感谢信亲自送到晚会的总导演L君手上时,她显得十分激动,泪花在眼眶里不住打转,只是说了一句:“谢谢校长!谢谢国家语委!谢谢大家!”
香港,一个市场经济秩序非常健全的社会,L君完全可以凭借才华赢得更多的财富,或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L君和她的同事们多年来开展的大专普通话朗诵社活动,应该称之为“分外”工作,纯属毫无报酬的公益事业。十多年来风雨无阻,如此殚精竭虑,劳苦奔波,无怨无悔,在香港亦可称之凤毛麟角了。
演出结束时,当央视记者问及这位华发初现的六十多岁的老人痴情地推广普通话的缘由时,L君坦然地回答:“有中国人的地方就要推广普通话,我们正是以此为宗旨,多年致力于普通话朗诵事业,以便让更多的香港人热爱祖国的文化。”我想,这种难以割舍情结,该是L君拳拳爱国情结最真实的注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