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十七年,父亲任太谷铭贤学校艺术科主任,后到汾阳铭义中学教历史、国文,兼管图书馆。铭贤学校是孔祥熙先生1907年创办的,铭义中学是美国传教士上世纪初用庚子赔款创办的,这是山西两所著名的教会学校。学校里有许多美籍教员(美国前驻华大使恒安石的父亲恒慕义先生就在铭义中学教过英文),他们知道我父亲喜欢藏书,便送给他许多英文书,其中有各种版本的《圣经》。父亲去世前说:“我有好几种德文、英文插图本《圣经》,可惜抗战时丢在了老家,如果留到现在多好,以后给你的孩子读。”
母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在她的影响下,我从小就对《圣经》感兴趣,许多故事耳熟能详,许多文字过目成诵。我也有收藏《圣经》的雅兴,收藏有繁体竖排本,有简体横排本,有英文原版本,有英汉对照本,有串珠注释本……但都没有插图,儿子不爱看。
儿子九岁时,我给他买了一套《圣经图画故事》(上中下册,宁傅青译编,王培、于宁绘画,漓江出版社,1991年2月第1版,285页)。这套书是小32开本,有一千零二幅画,颇似连环画,其中《旧约》故事占了八百零六幅,《新约》只讲了约翰、耶稣、司提反和保罗的故事,不到二百幅。儿子很爱看,让我给他买有更多图画的圣经故事,可惜无处去买。
我让他读波兰人科西多夫斯基写的《圣经故事集》(张会森、陈启民译,新华出版社,1981年4月第1版)和张久宣编的《圣经故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5月第1版)。前者基本上取材于《旧约》的十二卷历史书,分为“创世记”“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约瑟的故事”“摩西”“约书亚和士师们”“以色列的黄金时代”“以色列与犹太”“故事五篇(尤吉菲、以斯帖、约伯、但以理、约拿)”八篇,每篇又分成几个、十几个小故事,作者在每篇之后写一篇评注,介绍这些故事的历史背景,从无神论立场作一些点评,受所处时代的局限,许多议论,稍嫌牵强。
《圣经故事》比较好读,张先生的初衷是为成年人编一本普及《圣经》知识的入门读物,他的选材注重于典故,又想不失《圣经》的全貌,故而在选题时《旧约》《新约》各取一半,著名的人物和故事基本上都写到了。书稿写完后,他请钱钟书先生批改了全文。这本书人物和故事都写得不错,文字简洁流畅,可读性强,一年三印,发行四十万册,在当时的《圣经》普及类读物中,印数最高。遗憾的是,书中插图太少,二十七幅插图都是从德文版《圣经》复印的,画面模糊,效果不好。
《漫话圣经》([美]房龙著,施旅、于一译,三联书店,1988年2月第1版)得益于深厚的史学背景和语言魅力,像作者的其他几本书一样精彩。儿子上高中时,把《漫话圣经》和《圣经:一部历史》([德]维尔纳克勒尔著,林纪焘、陈维振、姜瑞璋译,三联书店,1998年10月第1版)对照着读。维尔纳克勒尔利用近代地理学、考古学的最新成就和新发现的史料研究《圣经》成书的过程,比《漫话圣经》严谨、深刻,二者参读,相得益彰。
若读《圣经》原文,需有好的工具书。对普通读者而言,一本《基督教简明全书》([美]马可·泰勒编,李云路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足矣。作者先把《圣经》每一卷书的内容、成书和流传过程作一提要,再从《旧约》《新约》中各列出一百个重要事件,逐条介绍这些事件和相关的人物,然后介绍教会历史、教会生活以及《圣经》对世界文学、美术、音乐、建筑等艺术领域的影响,脉络清晰,文字洗练,既是事典,又像辞书,而且每页都有插图。有趣的是,书后还附有三十多页自我测验题,读一遍《圣经》,自测一下,如果你能得七十分以上,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原载于2005年11月22日《上海中学生报》阅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