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政府压缩省直(太原)市直几家晋剧院团财政补贴政策的推行,一贯靠政府皇粮维持生计的晋剧演出团体,都颇感囊中羞涩。而市县晋剧演出团的日子,更是捉襟见肘。就全省范围内来看,大同市政府对戏曲的扶持力度较其它地区大,据2003年12月《山西省部分剧团情况调查表》可知:大同市晋剧院每年可得到85%的财政补贴;广灵县晋剧团可得到40%的财政补贴;左云县晋剧团每年有60%补贴;应县晋剧团每年得到30%的财政补贴;其它各县分别得到2万、3万、5万、10万不等的财政拨款。尽管如此,生存环境依然艰难。据称:大同市晋剧团下乡演出一台戏1500元(是否应为15000元),演出一月下来,除去演出费用和付给演员微薄的演出补贴后,所剩无几,尽管有85%的财政补贴,但实际付给职工的也只能保证80%,至于职工的医保、社保经费则无从筹集。阳泉市晋剧团每年得到的财政补贴是65%,相比于85%的大同市晋剧团,其生存状况之艰难可想而知。另据资料显示:山西117个县级专业剧团中,晋剧团有50个。在这50个县级剧团中,仅有3个尚能维持演出,其余多不能正常演出。晋中市的13个县级晋剧团,也仅剩5个在坚持演出。据2001年《山西省文化年鉴》统计:全年演出在500场以上的晋剧团有山西省晋剧院、太原市实验晋剧院、介休市晋剧院等省、市级演出团,而县级剧团仅有平定县和盂县两家晋剧团可以演出500场,其它剧团演出场次的不足,再加上戏价的偏低,往往连演出成本都难以保证。
其三,剧目陈旧单一。据山西省晋剧院1992年至2004年所上演剧目统计,12年间,晋剧院共上演新剧目39台,其中包括从京剧、昆曲、豫剧等剧种移植来的《八珍汤》、《画龙点睛》、《失空斩》、《活捉》、《界牌关》、《杨门女将》、《大脚皇后》、《狸猫换太子》、《胭脂河》、《月圆月缺》、《通天犀》、《白蛇传》、《火神阻路》、《风雨行宫》等14个剧目。恢复、改编的《红书剑》(一二本)、《齐王拉马》、《富贵图》、《御碑记》、《义仆忠魂》、《赵氏孤儿》、《折桂斧》、《卧虎令》、《乾坤带》、《汴梁图》、《孙安动本》、《貂蝉》、《清风亭》、《取洛阳》、《龙凤呈祥》等15台传统剧目。新编演剧目有:《油灯灯开花》、《筑起新的长城》、《太子剑》、《梨花岭》、《白绫怨》、《小卒子过河》、《黄河母亲》、《深宫曲》、《关汉卿》、《晋文公》等10台。在这39台剧目中,无论是移植剧目还是新创作剧目,现代题材的戏仅有零星的几台,在所编演剧目总数中占份额极少。
省级剧团剧目上演情况如此,而条件远不入它的市、县级剧团新剧目上演情况则更是不容乐观。在2003年12月《山西省部分剧团情况调查表》中,被调查的33个市县级晋剧演出团仅有12家填报了演出剧目情况,从所填报情况来看,新编剧目中历史题材的戏相对要多一些,但仍远远达不到传统剧目演出数量。而且现代题材的剧目,12家演出团中仅有9台,还均不到每家一台,有相当数量的县级剧团常演剧目仅十几出,新编演的剧目更是少得可怜。许多县级剧团多年都不增加新剧目,演出剧目陈旧、单一。但在几年前刚刚兴办的属于民营性质的贯中晋剧团,一年中演出的剧目达108个,且是传统剧目与新编剧目平分秋色,各有 54出。历史悠久的专业剧团与兴办才几年的民营剧团之间竟有如此大的差异,这的确引人深思。
其四,演员队伍青黄不接。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艺术学校的学员享受国家制定免除费用的优厚政策,一些经济困难的农家子女争相报考艺术学校,一则可以免除学费,减轻家中负担。二则可以通过学习获得工作,吃上皇粮。在那种条件下,报考艺校戏曲专业的学员很多,学校选拔人才的领域很宽,往往可以做到十里挑一,不夸张地说,有时甚至可以百里挑一。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艺术学校不再享受国家优待政策,报考艺校的费用丝毫不亚于其它院校,且与其它院校毕业生一样国家不再负责毕业分配。这种变化,使得艺术学校招生,尤其是戏曲专业的招生工作难以顺利进行。过去是学校挑学生,现在成了学生挑学校。如此现状,要想招入优秀的学生是何等的难。戏曲教育的不景气直接导致了戏曲演出团体专业人员缺乏,演出水平降低,观众逐步减少。
山西省晋剧院是我省晋剧院团中演职员实力最强的表演团体,团内集中了省内老艺术家牛桂英、郭凤英、王爱爱、田桂兰等,还拥有大批中年艺术家栗桂莲、崔建华、宋转转、孙昌、陈转英、张智等人,其实力和阵容在山西晋剧界首屈一指。但随着艺术教育的滑坡,剧院内优秀的青年演员和演奏人员却为数不多。为弥补艺术人才的后继问题,解决剧院面临青黄不接的实际情况,经剧院研究决定,分别在2002年和2003年各招收一个特长班,精心挑选了条件优秀的40名学员,组成演员特长班和乐队特长班,免除学费。此做法,可谓剧团建设的明智之举,这种投入,对于剧团的长久发展,推动剧团的良性循环,都是值得的。
而市级晋剧团,尤其是县级晋剧团体就不能像省级院团那样有免费招收优秀人才的魄力了。说到底,还是财不大,气不粗。在许多县级团体的花名册上,有数十人,但实际能够上台演出的只有寥寥数人,剧团不得不从已很拮据的经费中再拿出一部分,用于外聘演员,以维持剧团的演出。怀仁县晋剧团在册人员36人,除老、弱、病残外,仅有五、六人可上台演出。平鲁县晋剧团是一个与共和国同龄的县级剧团,每年能得到县级财政拨款4万元,这在县级剧团中已算不错的了,但剧团演员年龄老化,与怀仁晋剧团有着同样的境遇,36名正式职工中只有五、六人可上岗,全靠临时聘用演员维持日常演出。一个演出团体,没有新的剧目,又缺少知名演员,其未来的发展道路将会越走越坎坷,长此以往,势必会陷入恶性循环,而致使剧团走向崩溃。这绝非危言耸听。
其五,演出市场混乱。上面已经谈到,晋剧专业剧团数量的可观程度,但相当于近年才出现的民间职业剧团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专业剧团可谓小巫见大巫。据称:2002年山西省民间职业晋剧团有220个,2003年突破了300个。虽然不能简单地以每年增长100个民间职业晋剧团的方式来计算其增长速度,但如此众多的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兴起的民间职业晋剧团,再加上大量的业余剧团,与原有的专业晋剧团在同一市场中找饭吃,势必会造成“僧多粥少”的不良现象。专业剧团长年经费的匮乏,加上剧团体制陈旧,经营方式僵化,而且背负着老、弱、病、残的沉重负担,其应对来自民营剧团、业余剧团的能力自然不强。而民营晋剧团和业余晋剧团依仗自身规模小、人员少,负担轻,戏价低等优势,与专业剧团争抢台口,从而造成专业剧团生存空间的更加狭小。在民营剧团中,虽然不乏如贯中晋剧团、梨园文化艺术中心、晋阳艺术团等优秀的剧团,但也不可否认,有许多不具备办团资质的民营、业余剧团大量存在。若论目前市场上民营、业余演出团体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很大程度上应归罪于一些政府管理部门的不负责任。在山西,拿钱买证、关系办证等行为的曼延,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也扰乱了演出市场的秩序。一些民营职业晋剧团和业余剧团故意压低戏价,或冒充专业剧团演出质量低劣的剧目,败坏专业剧团的声誉,加深了专业剧团的困境。这种现象亟待解决。
出路:创新、发展
1.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剧团的体制也朝着多样化发展。尽管民营剧团、业余剧团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由于其适应社会发展和大众审美需求,与专业剧团相比,具有较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这一点是不可否认的。因而说,晋剧专业团体要想在市场上打拼,需要借鉴民营剧团的经验,改变以往的经营理念。①与企业联络,互通有无。在当今经济高度发达时期,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极为丰富,观众的欣赏趣味也朝着多元化发展。现代企业的管理,已不再是以往仅仅依靠管理条例来约束企业职工的行为,对知识和人的尊重已成为企业文化的重点。企业管理者与企业职工和谐的平等关系,日益成为优秀企业的评判标准。戏曲如果能够与企业联姻,正好充当起企业上、下级之间的红娘,宣传企业,沟通企业内部关系,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②借鉴民营剧团灵活的经营理念。对于专业剧团来说,长期经济体制下养成的惰性和过重的负担,使其难有灵活经营的理念。而民营剧团在与民间的交往中,真正视农民观众为衣食父母,尊重农民,想农民所想。专业剧团需要放下架子去思考如何真正把农民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放在心上,编他们想听的故事,演他们想看的戏。
2.据《全国剧种剧团现状调查报告集》载:茶座是河南省夜晚一道最美丽的风景线。各种档次的戏曲茶座中,活跃着的是专业剧团离退休演员和闲散下来的演职员,他们既找到旧日在戏曲舞台上的感觉,又可为普及戏曲艺术做贡献。由此使我想到,我省晋剧专业团体中,有大量的不能上台从事专业演出的演职员,对于要求不高的戏曲茶座演唱,应付它是绰绰有余。如果能将这类人员与茶座联合,不失为双赢策略。
3.对于经费不足,政府应适当给予政策倾斜和扶持。20世纪80年代我省针对“四大梆子”剧目进行了分剧种的“综合治理”,推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目和现代戏剧目,有效地激活了戏曲艺术,使戏曲在经济转型期重现艺术魅力。近年,又出台了包括四大梆子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政府机构在目前,是否应该拿出像对“综合治理”的热情,为剧团提供占地方财政比例很小的经费来盘活市场,使我们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艺术不至于落到只能进博物馆的下场。
4.上海昆剧院,改变招收学员方式,一下子将学费由8000元降为3000元,吸引了优秀人才的加入。我们的艺术院校也不妨学习上海昆剧院的做法,本着为艺术牺牲的精神,适当减免专业学生的学费,以笼络优秀人才。剧团亦可以采用传统的师徒传带教授方式招收条件优越的学员,以补自身空缺。
5.净化演出市场。机关政府管理部门,应严把审批关,对条件较差,不具备演出资质的民营剧团要拒绝发证;对在演出市场中浑水摸鱼者要予以取缔;对演出中的经纪人要予以考核,杜绝其扰乱演出市场,从中牟利。同时,对民营剧团和业余剧团的负责人和主演进行培训,适当对民营、业余剧团评估,采取末位淘汰方式,净化、纯洁演出市场,使专业剧团和民营、业余剧团能够有一个相对平等的竞争环境。
6.在我省耍孩儿艺术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我省又将包括四大剧种在内的多个戏曲剧种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政府部门应将此项工作常抓不懈,并以基础较好的演出团为据点,实行精品剧目的创作,在财政上给予扶持,确保晋剧等剧种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晋剧艺术自其诞生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全省保留着500多个珍贵剧目,涌现了一代又一代不同流派的表演艺术家、演奏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应当明确的是鲜明特色的地域文化和发达的历史,才是创建经济强省不可或缺的两个主要因素,因而说晋剧艺术不应削弱,而要加强。
(获山西省文联第六届文艺评论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