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对垃圾、污水等污染物的生态管理。生态旅游区内必须保持无垃圾、无污水、无污物。区内要设置专门卫生管理机构和人员,由保洁队伍专门负责清扫,并将垃圾及时清运出风景区。区内还要建立严格的卫生管理检查制度,对违反风景区卫生规定的旅游者要进行必要的教育和处罚。饭店、旅社的生活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方可排放。对风景区燃煤设备排出的烟尘要进行技术治理。景区厕所必须保持干净,要有严格的消纳处理措施。
3.对生态旅游企业经营者的生态管理
生态旅游的企业经营者对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负有极大的责任。他们在旅游地开办的旅行社、宾馆、饭店、交通等企业,无不对生态环境产生各种影响。若采用“绿色”开发模式,则会产生符合生态管理要求的产品和服务;反之,则会对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所谓“绿色”开发模式,是指为生态旅游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规范,并对人体没有害处。凡是以这种模式经营的企业,统称为“绿色企业”。经营的内容包括绿色营销、绿色产品、绿色服务等。
1)旅行社企业的绿色经营
生态旅游的发展要求旅行社树立和营建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观念,通过绿色营销,使旅游企业从与旅游者、社区居民和相关主体的利益对抗,走向企业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融合与协调发展。为此,绿色经营理念要求旅行社在营销过程中加强对生态导向的旅游产品的研发和创新。具体而言,旅行社应在以下几方面实行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管理。
(1)建设旅行社绿色产品体系。旅行社绿色产品是指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所有生态旅游产品。
(2)选择生态特性浓郁的旅游目的地。旅行社在选择旅游目的地上必须改变单纯追求旅游规模和经济效益的传统营销观念,树立全新的绿色经营思想,引导旅游者到那些生态旅游资源优越而又重视生态保护、绿色接待体系比较完备的生态旅游区去旅游,尽量避开那些生态脆弱和敏感的地域。
(3)在旅游策划的各个阶段充分听取地域生态科研人员和自然保护团体的意见。
(4)将团体人数控制在适当的规模内,最好是15人左右的小团队,以便于生态管理,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概率。
(5)对旅游者进行事前教育。教育内容包括对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目的地的生态、人文情况,进行生态旅游的行为规范及注意事项,目的地有关生态保护的法律和规定,符合生态旅行的行李物品及垃圾处理措施,有助于旅游目的地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援助计划等。教育方式包括情况介绍、发放宣传材料、利用交通工具上的视听设备等。
(6)培养造就生态旅游的专业领队。这些领队要有事业心、有专业知识和责任感。
(7)聘用熟知地域自然及文化的有责任心的导游。
(8)提倡选用当地人经营的住宿设施和购买当地土特产。
(9)指导游客加强与当地人的交流。在与当地人的接触中,有意识地宣传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和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使社区居民树立起保护家乡自然生态和文化传统的良好意识。
(10)组织各种有助于自然生态保护的公益活动,如组织游客参加修复自然的植树造林活动,向社区居民进行生态保护的广告宣传,向自然保护区提供资金、技术和教育方面的援助等。
2)旅游交通企业的绿色经营
旅游交通是旅游者实现外出旅游的必备条件,是旅游地旅游业发展的命脉,生态旅游要求建立绿色旅游交通体系。绿色旅游交通体系从种类上大致可分为五大类:陆路交通、水上交通、空中交通、城市观光交通和索道交通。从功能上,绿色旅游交通体系不仅要具备交通运输的功能,还要具有观光、娱乐功能。并且,无论是交通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还是交通工具的选择,都应充分考虑其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冲击。根据自然保护区的不同要求,减少或彻底限制机动交通工具,提倡畜力、人力、自然能交通工具或徒步旅行,以减少对自然生态的污染。应鼓励游客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少使用私人交通工具。
另外,在交通线路和工具的设计、旅游宣传品的设计上都应体现生态原则。例如,航空公司可在飞机上准备一些关于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的普及知识读本和小册子,也可在主要旅游航线的班机上播放有关环境保护和可持续旅游发展录像带,把对游客的教育宣传贯穿到旅游服务的各个环节中去。
3)旅游饭店的绿色经营
在旅游行业转变经营观念、创建绿色企业的重点应是旅游饭店。当今,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所构成的矛盾已成为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严重挑战。饭店业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之一,饭店作为高消费场所必然要占用、消耗大量自然资源,排放大量的废弃物,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有的开发者在缺乏调查、论证和总体规划的条件下,在市区外大量营建度假村,造成植被破坏,以及某些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的衰退和灭绝,同时也对自然景观造成了破坏;各旅游饭店纷纷兴建野生风味餐厅,从而大量猎杀野生动物和珍贵动物,引起动物结构的改变,甚至某些珍稀品种开始衰退和灭绝;旅游饭店任意排放生活垃圾,使周围地区水、土、气和人类健康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等。
20世纪90年代,世界已进入环保时代、绿色时代。为此,创建绿色饭店、实行绿色营销已成为饭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当然选择。所谓绿色营销,是要求企业把“无废无污”和“无任何不良成分”及“无任何副作用”的原则贯穿于整个营销活动中的一种营销方式。从世界范围看,饭店业正进行着一场“创建绿色饭店,倡导绿色营销”为主题的绿色饭店革命。对于创建绿色饭店,生态旅游对住宿设施的要求如下。
(1)生态旅游目的地的住宿设施不应设在脆弱敏感的生态区域。
(2)以方便、简洁为宗旨,规模不应太大,不应追求豪华,不对游客提供过分舒适的服务。
(3)住宿设施要由当地人自主经营管理,以保持地域文化的完整。
(4)采用节能设备,所用能源及物质不要给周围的自然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5)提供以地域产品为主的饮食(最好是绿色食品)、旅游纪念品。
(6)提供宣传服务,成为宣传地域生态保护的重要窗口。例如,向游客介绍地域自然与文化,提供导游、资料及展示物等。
(7)加入地域的经济、文化、生态保护网络,加强与地域教育部门的联系与交流。
4.对社区居民的生态管理
世界旅游组织(WTO)在1997年提出的提高社区居民对旅游可持续发展认识的8条办法如下。
(1)通过定期的广播节目,解释现有的旅游活动和一些基本概念。在传统的、分布广泛的旅游目的地,广播通常是最有效的方式。
(2)在当地的电视中定期或不定期地播出有关部门旅游规划和旅游活动的节目。
(3)在报纸上刊登有关旅游活动的文章,或者定期开辟每周一期的专栏,介绍旅游活动。
(4)印制可广泛分发的介绍旅游业的宣传册和宣传单。
(5)把旅游业作为社会科学课程的一部分,在当地的学校中加以介绍。旅游部门也可以在学校开设专门的讲座。
(6)让旅游部门与当地居民直接接触,引导他们参与旅游活动,并从中受益。
(7)出版旅游期刊,向公众及直接从事旅游业的组织和个人介绍旅游活动。
(8)就旅游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举行公共研讨会或会议,这些会议也可以定期举行,如年度旅游会议。
10.3.3政府对生态旅游的管理
1.实行“依法治旅”
为了使我国生态旅游业获得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健全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用完善的法规、条例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建立一整套检查、评估和监控企业与个人对环境作用及影响的制度,实行“依法治旅”。实行“依法治旅”需要制定有关生态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
2.对生态旅游的规划与促进
生态旅游规划由于涉及面广及在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一般要由政府来制定。生态旅游规划包括为旅游业的增长与管理制定短期和长期的指导方针与目标,以及设计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国家旅游管理机构及有关政府部门应就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以及生态旅游的性质和内涵对旅游业有关部门、企业和从业者进行培训与教育,从而提高认识,强化其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行为。
3.对生态旅游业的控制与监督
为防止生态旅游发展过热或不合理的发展而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政府必须发挥其控制监督作用,限制生态旅游业的过热发展,维护质量标准,确保供求平衡,保护旅游者和旅游企业及当地居民各方的利益。认证管理制度是政府对生态旅游承办商实施控制的有效手段。各国政府应将境内承办生态旅游的从业者或团体统一纳入管理范围,建立完善的稽核制度。
4.对生态旅游的资金援助
为了促进生态旅游的发展,政府应给予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对于有些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政府可考虑给予政策性倾斜或通过提供利息优惠的贷款或全部由政府拨款来资助这些部门实施符合政策的规划与开发,也可由政府出面争取一些国际机构的援助。
5.进行科学的监控
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业,本应有科研投入。但调查表明,我国的一些自然保护区出于经济的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饮、游乐等设施的建设,极少给予科研投入。为了加强生态旅游区科学监测和研究工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会同有关单位研制和确定一套全面、科学的生态旅游发展评估与统计指标体系,并责成有关机构及时监测和评估,定期公布,及时分析,发布预警,以形成一种社会力量,全民、全方位地控制旅游污染,确保生态旅游的社会、文化、环境效益协调发展。
10.4案例分析:桂林生态旅游功能分区及产品开发的相关模式
根据Richard Forster在1973年提出的生态旅游区的功能分区模式——同心圆模式,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地的功能分区。
将城市中心外围的区域通称为郊区,将城市中心与县城之间的旅游带称之为近郊区旅游带,将县城旅游带、乡村旅游带及其外围旅游带称之为远郊区旅游带。其具体划分如下。
10.4.1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区
(1)桂林城市中心旅游区。桂林城市中心旅游区包括桂林市区各公园、景区点的自然风光及文化古迹旅游资源,以及人造景观,包括漓江、芦笛岩、七星公园、象鼻山、叠彩山、伏波山、穿山、西山、桂湖、榕湖、杉湖、木龙湖、漓江民俗风情园、靖江王陵、桂海碑林、桂林博物馆等。
(2)近郊区旅游带。近郊区旅游带位于城市与县城之间。郊区一般作为城市的粮食、蔬菜供应地,同时拥有受干扰较少的自然风光,可开发现代观光农业、教育等类型生态旅游活动,如桂林市区与阳朔、兴安等县城之间的部分,可开发观光农业生态旅游活动。
10.4.2远郊区旅游带
(1)县城旅游带。每个城市都有若干个县城,也就是中心城市的卫星城,这些卫星城没有中心城市的经济、商业发达,但却保留一些古老的建筑和淳朴的民风民俗,如桂林阳朔西街、桂林古东大圩古镇等,适合开发教育型、寻古探秘型、文化型生态旅游。
(2)乡村旅游带。县城周围分布着乡村,乡村由于远离城市工业化的污染,有较好的原生态田园风光和自然风貌,可开发乡村旅游、“农家乐”旅游和观光农业生态旅游。例如,桂林阳朔兴坪“渔村”、恭城观光农业生态示范园等可开发为乡村旅游的典型。
(3)乡村外围旅游带。乡村外围旅游带是基本未受干扰的原生态旅游区,如桂林龙胜国家森林公园、桂林兴安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等,这些区域处于城市生态旅游区的最边缘,受干扰程度最小,原生生态保存得最完好,是“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的好去处,适合开发科考、探险型生态旅游。
10.4.3乡村旅游模式
(1)乡村田园风光型。乡村田园风光型主要以阳朔县及周边各镇的自然风光为主,满足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吸引旅游者前来阳朔的主要原因是这里的山水田园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及其浓郁的民俗风情文化。
特征:浪漫的田园气氛;诗境家园;宁静自然、亲切;奇山秀水、倒影。
发展区域:阳朔古榕公园、田家村风光、龙潭幽境、遇龙村田园风光游、农村集市、兴坪渔村、白沙旧县村、周寨、田园风光。例如,龙脊梯田位于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县城以南的和平乡,经国家批准已列入我国中西部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成为国家级的生态示范区。梯田风光和美丽的侗瑶壮家风情满足了旅游者休闲、求知和回归自然等需求,进而也使旅游地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客人类型:向往田园风光的观光、度假型游客;自行车旅游者和背包旅游者。
游览方式:以阳朔为大本营,团体乘车游览;骑自行车、徒步、乘三轮摩托,穿梭于阳朔的农乡之间,呼吸着混有泥土芳香的空气,游览锦绣般的田园景致。
(2)民居旅游型。由于都市的人们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的压力越来越大,更多的人希望能体会农村生活的悠闲与恬静,以及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