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成瘾”“没有智能设备像发疯了一样”,这到底是什么感觉?引用年轻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电子产品,活着太没意思了!的确,智能电子产品已经融合到人们的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试问,有多少人能够离开电脑?有多少人的生活能够一个星期甚至一天不用手机?再准确地说:人们已经不是“脱离”电子设备这么简单了,而是已经分不清界限,将其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关于这个问题,斯蒂芬·威廉·霍金有着这样的忧虑:网络计算机的发展如此迅速,其性能每月就会进步高达一倍。与之相反的是,人类的智能发展却与计算机发展相反,进步得越来越缓慢了。因此,人们有必要改变自身DNA的结构,否则的话,就会被网络计算机超越,甚至发生巨大的危险。要知道,网络计算机智能化,最终发展到取代人成为世界统治者,是有着一定的可能性的。
此后,究竟是人们继续掌控世界,还是智能设备通过掌控人们来掌控世界,抑或是智能设备直接掌控世界?
现如今,人们正通过电子产品安排工作或生活的行程,通过电子产品去促进学习进步,通过电子产品督促健身运动,通过电子产品为人们合理安排膳食,甚至看病……可当“可以”变成“习惯”,再变成“必须”时,电子产品就已经开始掌控我们了。如果再进一步的话,那它就会掌握我们的意识,从而掌握全世界。
当然了,世界还没有发展到被网络计算机所替代的程度,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大数据的发展为这一切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如果没有大数据的话,那么一切都将失去了意义。就目前的情况看,大数据对普通人而言,就相当于人性的一切弱点都正在被消费、被利用和被营销。也就是说,大数据营销了你的弱点、开发了你的需求和满足了你的欲望。
从自然属性而言,大数据让人们的生活多了许多的科技元素。从社会属性而言,大数据也存在着正面的价值。在正反面价值的交织下,人们不得不反思一个问题—大数据将会引领人类走向何方?
有人说:大数据将引领人类走向可预测未来的商业时代。在网络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决定了科技创新的成败。可以说,先进的软件工具能为城市建设及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除此之外,先进的软件工具可以让医生帮助病人预防和及早地发现疾病隐患和发展过程;能够让制造商在投入生产前就能在电脑上看到成型的产品和随时能修改的模型。
如今,大数据在体育领域也大有作为。从最开始的篮球、网球、F1赛车到现在的极限帆船比赛,为教练、运动员、观众,甚至赛事承办商和媒体都提供了许多关键的信息。现在,与数字技术相连接的软件科技帮助企业不仅了解过去,还能了解到将来,甚至以惊人的速度对未来进行预测。这也就是互联网行业从业人员都在谈论的“可以预测未来的商业时代”。
说到这里,人们又禁不住要问一句:“大数据”未来还是大数据吗?现如今,人们之所以称呼“大数据”为一个时代,其用意是在提醒更多的企业或组织来重视大数据的发展趋势。事实上,大数据并不是特别大,它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称其为“大”,只是相对于传统数据及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来说的。
传统数据应用在刚刚兴起时也曾很“大”,传统的数据处理技术,比如数据库、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等,也曾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大规模数据的问题。到了今天,大数据变得多元化、复杂化,而传统的技术和模型已经不能再被使用了。迟早有一天,大数据建构方法会发展为一个标准化的需求,驱使旧的实行方法和技术进入更新换代的时期。到了那时,大数据时代将褪去“大”的外衣,仅仅作为一个“单纯的大数据”。到了未来,或许还会出现新的大数据—比今天的大数据“更大”的数据。所以说,人们不应该把大数据当成衡量一切的标准,更不应该过分迷信大数据。
最近,Stanford University出了一份研究报告,是关于存储成本的:在过去30年里,数据存储的成本基本遵循摩尔定律有规律地下降,每年能降低40%的价格。但是近几年,存储成本并没有遵循“摩尔定律”的规律下降,反而上升了,甚至比人们预计的要快得多!为什么前后的反差会如此之大呢?原因在于移动设备的高速发展,传感器数据,GPS、服务器、车联网、物联网等产生了巨大的数据量。如今,企业所面临的是存储成本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下降,而是一天比一天增加,导致了整体数据存储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形。所谓“先存储,后挖掘价值”的大数据思路开始落伍了,未来应该怎么做?未来大数据将会遵循消费化模式,而企业也需要改变战略,要在大数据面前,制定合理的业务目标,并在恰当的时候存储有价值的数据,从而在短期内产生价值。
“下一个Sandy什么时候来?”前不久,美国东海岸遭受飓风Sandy的袭击,一些数据中心也遭到了一定的破坏。纽约股票交易市场受到了Sandy的影响,紧接着,互联网和移动手机连接在交易中也无法使用。股票客户在一夜之间“回到数十年前”,只能拨打交易所的电话才能进行股票的买卖。除此之外,Datagram公司为了避免有潜在的危害或损伤,不得不关掉了公司内通信设备的运行。从飓风Sandy的事件来看,那些基于数据表面看似便捷或节省成本的生态体系在自然灾害前,显得很是脆弱。
大数据的大未来
2013年5月,在北京海航大厦万豪酒店,昆腾公司举办了年度渠道暨用户大会。此次大会吸引了昆腾公司的众多合作伙伴和客户,也有众多媒体和业内人士前往参加。作为大会的东道主,昆腾公司积极引导大家参与讨论。就大数据市场的发展、在2013财年的表现以及2014财年的发展方向,昆腾公司全球大数据业务高级副总裁Janae Lee、亚太区高级市场营销总监Jim Simon、大中华区总经理张金华等方面分别做了介绍。
为什么看似平常的一次会议吸引了这么多业内人士前去?其实,除了昆腾公司之外,IBM公司、谷歌公司、微软公司等厂商,都在布局自己的大数据市场—数据管理、数据安全、云计算和云存储方案等。在技术实力和市场推广背后,这些企业的举措都体现出大数据业务的巨大发展潜力。
大数据也可以称作海量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的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其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的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的时间内达到撷取、管理、处理的目的。现如今,大数据已经占据了人们生活或工作。
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
一天,美国零售企业好市多接到了一位母亲的投诉:“我的女儿那么小,才刚满16岁,你们却向她推销孕妇类的产品!这太荒谬了!”可结果证明:母亲的投诉是“无理”的,事实告诉她—她的女儿的确是怀孕了。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到疑惑:为什么一个商场却比一位母亲知道得更多?得到的信息更准确。
原因就在于大数据!女孩在发现自己怀孕之后,不敢告诉母亲,只能是在网上浏览一些和怀孕相关的网站,并搜寻一些孕妇要用的东西。于是,这些数据就会被商家记录下来,通过分析后,再进行商品定位。这个故事是华为的业务BG存储营销总监杨传斌讲述的。
当然了,大数据的未来远不止这些。杨传斌这样说道:“最近,我们中标了山东移动,运营商对大数据的需求是相当的迫切和强烈。对用户的话费清单进行分析,不管是对用户还是对运营商,都能实现很大的价值。首先,从用户层面看,用户查询到自己每月的话费单后,面对一长串的数字,往往无所适从。他们需要知道的是,自己这个月漫游多还是本地电话多,接电话多还是打出电话多,哪些是自己联系最多的人。
“其次,从运营商层面来看,山东移动有数千万客户,如何挖掘这些用户的共性消费特征,制定出符合用户需求的资费套餐,是一个很大的学问。而这些都有赖于引入大数据的存储系统和分析系统。部署大数据,一方面可以增加客户的黏度,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运营成本—有的资费套餐只有很少人用,却还要为它维持一整套系统。”
在记者的采访下,杨传斌还透露道,华为的大数据已经成功解决了一些困难。他说:“根据我们的跟踪,每18个月新产生的数据量是过去所有历史数据的总和。”
尽管大数据的出现是最近几年的事,但在互联网行业已经不算新鲜了,实际上“大数据”这个词,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总而言之,从20世纪60年代到如今,人类对数据的应用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20世纪60-80年代早期关键应用部署的阶段。
在当时,主要用户是企业或公司,主要是在大型机上部署财务、银行等关键应用系统,用的存储介质是磁盘、磁带、光盘等。尽管人们将其称为大数据,但现在看来,这些数据的储存量也是有限的。
企业自动化的阶段,具有标志性的是PC的出现和大量应用。
在当时,企业中出现了以办公文档为主要形式的数据,比如,office文档、Excel文档、图片、图像、影像和音乐等。此时,不仅仅是企业的财务人员产生数据,还有办公人员产生的大量数据。在这一阶段,数据产生的渠道更加扩展了,不光是企业的办公人员,几乎全民都在制造数据。与此同时,数据的形式也极为丰富,各种应用层出不穷,既有视频、微博、博客等主动产生的数据,也有搜索、浏览网页等被动行为过程中被记录、搜集的数据。
华为企业业务BG存储营销总监杨传斌说:“发展到今天,这些数据已经呈现指数级的增长。目前,全球性的科技公司都要和PB级规模的数据打交道,而Facebook每天要存储大约100TB的用户数据,NASA每天要处理约24TB的数据。全球每年产生的数据量是ZB级,到2015年会达到35个ZB。”(注:1024个MB是1个GB,1024个GB是1个TB,1024个TB是1个PB,1024个PB是1个EB,1024个EB是1个Z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