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诺·瓦列拉是一位年轻的工程师。他深知,如果不借此良机继续修建巴拿马运河,无疑将造成巨大的损失。他决心单枪匹马改变国会议员们的意见。他清楚地记得:就在几年前,尼加拉瓜曾发行过一枚印有尼加拉瓜莫莫通博火山的邮票。莫莫通博是一座著名火山,正巧坐落在拟议中的运河航道附近。据说这是座死火山,但为了美化邮票,在火山上画出了一缕缭绕的烟环,形同活火山一样。布诺·瓦列拉于是跑遍了华盛顿,千方百计找到了90枚这样的邮票。第二天早晨,在每一位国会议员的桌子上都出现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一枚邮票和布诺·瓦列拉的附言:“尼加拉瓜火山活动的官方见证。”
布诺·瓦列拉的举动对具有商业头脑的美国国会议员的震动很大,他们改变了主意,决定投票赞成接过尚未过期的法国合同,继续修建穿过巴拿马的运河。
布诺·瓦列拉用“晓以利害”的方法说服了国会议员。令人叹服的是,瓦列拉是借用尼加拉瓜官方的邮票这一“道具”做证明,说服力自然不言而喻了。
韩国巨富郑周永当年用一张旧钞游说外商的故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1970年,韩国巨富郑周永投资创建蔚山造船厂,要造100万吨级的超大型油轮。对于造船业来说,郑周永可说是一个完完全全的门外汉,但他却信心十足地认为:“造船和造发电厂一样,总是由不会到会,从不熟悉到熟悉,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没多久,他就筹措了足够的贷款,做好了各种准备,只等客户来订货了。
但订货单可没有预想的那么容易得到。当时,外商没有一个相信韩国的企业有造大船的能力。怎么办?郑周永为此冥思苦想,终于想出了一招:他从一大堆发黄的旧钞票中,挑出一张500元的纸币,纸币上印有15世纪朝鲜民族英雄李舜臣发明的龟甲船,其形状极易使人联想起现代的油轮。而实际上,龟甲船只是古代的一种运兵船,李舜臣就是用这种船大败日本人,粉碎了丰臣秀吉的侵略。郑周永随身揣着这张旧钞,四处游说,宣称朝鲜在400多年前就已具备了造大船的能力,现在完全有能力建造超级大油轮。经他苦口婆心地这么一游说,外商果然信以为真,很快就拿到了两份各为26万吨级油轮的订单。
订单到手,郑周永立即率领职工日夜不停地苦干。两年后,两艘油轮竣工了,而蔚山船厂也真正建成了。
郑周永以一张旧钞游说外商,获得信任,令人叫绝。这当然要归功于他善于动脑,用心良苦地找到“替代品”,还设计好一套能自圆其说的说词。
上述两个故事中的主人公都是巧妙地采用了“无中生有”的谋略取得成功的。
《老子》第四十章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此计的本义是凭空捏造,采取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手法,用虚假、假象欺骗敌人,使敌人产生判断失误和行为错误的一种计谋。
这种计谋的应用领域是非常广泛的。经常被用在战争中和政治场合中,以改变出师无名的被动局面,化被动为主动。洪秀全就曾“无中生有”地编造过一个神话,以使自己的行动“合乎天意,顺乎民心”。
洪秀全是广东花县人,自幼苦读四书五经等,但几次投考秀才皆名落孙山。后来,洪秀全在西方基督教宣传品《劝世良言》的影响下,创立了拜上帝教。先后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宣传说中国人原来信奉的一切神仙佛道等皆是妖魔邪神,只有上帝才是惟一的真神。
为了鼓舞广大人民跟随他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洪秀全精心编造了一个神话。用神话宣传说,洪秀全在考试失败后得到的《劝世良言》,是上帝赐给他的“天书”。回到家后曾大病40余天。在此期间,忽有天使下凡接他到天上去,天母在圣河为他洗去了污秽,圣贤之士为他剖开胸腹,换上新的五脏六腑,终于脱胎换骨。洪秀全见到了一位金色胡须拖地,相貌魁伟,身形高大,高踞宝座之上的老人。这位老人就是超越时空,无所不能的真神皇上帝。皇上帝见到洪秀全后十分高兴,说洪秀全是他的次子,带领他从天上俯瞰全世界,只见人世间妖雾弥漫,鬼怪横行,迷害人民,众生惨凄。然后,皇上帝特赐给他一口宝剑和一颗印玺。上帝的长子,也就是其哥救世主耶稣教他如何用宝剑斩妖魔,印玺则是震服邪神的宝物。最后,皇上帝命洪秀全下凡人间做太平天王,救世诛妖。
太平天国起义前夕,洪秀全等又利用当地所谓鬼神附体的迷信方式,宣传有一个拜上帝会会员临死时鼓乐之声由天而降,被天使迎入天堂,不久,这一拜上帝会会员的神灵附于一名幼童身上。这个幼童忽然神情昏迷,口中念念有词“三八二一,禾乃玉食,人坐一土,作尔民极。”“三八二一”隐“洪”字;“禾乃玉食”隐“秀”字;“人坐一土”隐“全”字;四句联起来的意思是:“洪秀全当作你们的君王。”
洪秀全编造的这一承上帝之命,下凡诛妖的故事,虽是“无中生有”、荒诞不经的神话,但当时广大的劳苦大众,热切地希望改变受苦受难的生活,因此,幻想能有一个真命天子出世,铲除人间不平。洪秀全把握时机,暗中行事,利用人们这一心理的要求,掀起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爱因斯坦的求职经历
◎文/李华伟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不怕挫折,不怕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继续向命运挑战,直至成功!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一个犹太人家庭,1900年以优秀的成绩从苏黎世工业大学师范系毕业。他家道贫寒,要不是有舅舅支持,他是不可能有钱读大学的。
大学毕业后,爱因斯坦曾想留校任教,这样可以自食其力,又可以更好地在物理学领域做进一步的研究,这倒是宁静而美妙的一种生活!可惜他在校读书期间不善于交际,“愣头愣脑”,不懂得跟教授们搞好关系。有一位叫韦伯的教授开始挺喜欢爱因斯坦,可后来越来越疏远了他。原因是他既不修边幅,又不通世故,别人都管韦伯叫教授,他却叫韦伯先生。“你这样说,他偏要那样干!课也不怎么上,实验也不好好做!哼……”韦伯曾这样背后对人评论他。有一次爱因斯坦写了一篇文章送给韦伯教授看,想从他那里获得一些看法和指导。韦伯看了半天也不知爱因斯坦写的是什么东西,就把文章退给爱因斯坦,却说:“你是一个非常聪明的青年,只可惜呀,谁的话你也听不进去……”爱因斯坦脱口说:“韦伯先生……”可韦伯先生听也不听,摆摆手,转身走了。现在想留校,可是哪位教授又愿意推荐这位个性倔强、桀骜不驯的学生呢?何况他还是个犹太人。
爱因斯坦只好回到住在意大利的父母家中。半年过去了,工作仍然毫无着落。失业的窘境让爱因斯坦十分焦心。他几乎跌到了人生的谷底。绝望之余,他竟然异想天开,想向德国伟大的化学家奥斯特瓦尔德求助。因为奥斯特瓦尔德曾经力排众议,在瑞典化学家阿伦利乌斯(1903年获诺贝尔化学奖)最困难时给予过巨大的帮助,才使其有了日后的辉煌业绩。奥斯特瓦尔德曾因这件事被誉为“科学伯乐”。爱因斯坦心里想,也许这位“科学伯乐”也能发现我这匹“千里马”哩!于是他就在1901年3月19日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一封信。信里说:“……由于我受了您写的《普通化学》的启示,写了一篇论文,我很冒昧地寄一份给您。同时,我很唐突地问一下,您是否要雇用一位数学物理学的助手。我这样冒昧地请求是因为我没有钱,而且只有这样一种工作才能给予我深造的机会。”
可以想象,爱因斯坦写出这样的信是出于怎样的无奈,并且由于生活的挫折也使他改变了那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想的性格。他写给奥斯特瓦尔德的这封信就显得比较“世故”,懂得讲究策略,先说他写的文章是受《普通化学》的影响,不露声色地把奥斯特瓦尔德吹捧一番,之后才提出要求。半年前他当学生时恐怕是不会这么做的。
但这位“伯乐”却没有给爱因斯坦回信,这让爱因斯坦非常失望,却又有些不甘心。4月3日他又给奥斯特瓦尔德寄了一张明信片,心想既然对方不回信,再写信去就显得有点死乞白赖,让人瞧不起。于是他找了个借口,在明信片上说上次写信可能忘了写回信地址,因此这次是特意告诉他地址的。当然,也还少不了再次说明自己的窘况。
可奥斯特瓦尔德仍然没有回信。
万般无奈中,爱因斯坦又向荷兰的莱顿大学卡未林·昂内斯教授(191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求助。这次他考虑得更细致,除了寄上论文,还附了一张写好自己地址并贴满往返邮票的明信片。可这张往返明信片一去不返,大约被昂内斯丢进了废纸篓。爱因斯坦的心情一定不好受。
爱因斯坦的父亲深深同情儿子的处境,洞察到失望的情绪如何刺伤了儿子的自尊心,再这样下去,也许会彻底毁了他的前程。虽然他贫病交加,也不熟悉科学界的情形,但出于深沉的父爱,他多么想能够帮儿子一把。于是他在爱因斯坦给奥斯特瓦尔德发出第二封信后的第十天,也提笔给奥斯特瓦尔德写了一封信:“亲爱的教授:请原谅我是这样的一个父亲,为了儿子的前途竟贸然给您写信。……我儿子因为目前的失业极为不安,而且时间越长,他就越认为自己没用;更严重的是由于我不富裕,他更认为自己是家庭的一个负担。
“由于我儿子尊崇您是当代最伟大的科学家,我才敢于请求您读一读我儿子的论文,并请求您写几个字鼓励他一下,以使他恢复对工作及生活的信心。如果您有可能替他谋得一个助教的职位,我将感恩不已。
“我再次请求您原谅我的冒昧,而且希望您不要让我儿子知道我给您写了信。”
可怜的父亲,伟大的父亲!谁读了这封信能不被爱因斯坦父亲对儿子的深情挚爱所感动呢!但不知是奥斯特瓦尔德没收到这封信,还是看了仍然不为所动,爱因斯坦没有收到任何回信,更不用说什么鼓励和帮助了。
天无绝人之路。1901年4月,爱因斯坦的大学同学格罗斯曼给爱因斯坦寄来一封信,带来好消息。信中说,瑞士伯尔尼专利局准备设立一个专门审查各种新发明的技术职位,格罗斯曼说他父亲乐于推荐爱因斯坦就任此职。
一年之后,爱因斯坦终于正式到专利局上班,职位是三级技术审查员,年薪3500瑞士法郎。他终于在23岁时摆脱了可怕的失业阴影,可以自食其力并养家糊口,不再为面包揪心发愁了。为此爱因斯坦一生都念念不忘这位同学的帮助。他多次说:“这是格罗斯曼为一个朋友所做的最伟大的一件事。”
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后也曾一度找不到工作而对生活表现绝望,但他终于渡过难关,挺了过来,并且成为世界历史上的伟大人物。
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求婚
◎文/佚名
多方努力去尝试,凭毅力与弹性去追求所企望的目标,最终必然会得到自己所要的,可千万别在中途放弃希望。
1849年,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法国微生物学家、化学家巴斯德,到斯特拉斯堡大学任化学教授。
这位27岁的青年科学家,看中了斯特拉斯堡大学校长的女儿玛丽。他不知道玛丽小姐是否爱他,但他却真心地爱着自己的心上人。
于是,他鼓足勇气,先写了一封求婚信给他未来的丈人。信上写道:“我应该把下面的事实告诉您,让您好决定允许或拒绝。我的父亲是一个阿尔波亚地方的鞣皮工人,我的3个妹妹帮助他做作坊的工作和家务,以代替去年五月不幸去世的母亲。我的家庭小康,当然谈不上富裕。我估计,我们的家财不过五万法郎。至于我老早就决定将日后会归我所有的全部家业让给妹妹们。因此,我是没有什么财产的。我所有的只是身体健康、工作勤奋以及我在大学的职位。然而,我并不是为了地位而研究科学的人。我已决定将终身献给化学研究,并希望能有某种程度的成功。我以这些微薄的聘礼,请求您允许我同您的女儿结婚。”
校长接到这封信后,从内心赞赏这位青年教授坦诚而高尚的品质。但他不想包办女儿的婚事,随即把信转给了女儿。
但玛丽小姐看信后,有些不高兴。这对巴斯德极为不利。因此,他又给玛丽的母亲写了一封信,作了自我介绍说:“我怕的是,玛丽小姐太重视初步印象了,而初步印象对我是不利的。我确实没有什么地方可以吸引一位年轻姑娘。可是,我记得,熟悉我的那些人告诉我,他们都是喜爱我的。”
巴斯德紧接着又给玛丽小姐本人写了一封简短而恳切的求婚信:“我只祈求您一点,不要过早地下判断。您知道,您可能错了,时间会告诉您,在我这个矜持、腼腆的外表下,还有一颗热情的向着您的心。”
巴斯德接二连三的求婚信,终于打动了玛丽小姐,在父母的支持下,她欣然答应嫁给巴斯德。
如果你好好审视历史上那些成大功、立大业的人物,就会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轻易为“拒绝”所打败而退却,不达成他们的理想、目标、心愿,就绝不罢休。华特·迪斯尼为了实现建立“地球上最欢乐之地”的美梦,四处向银行融资,可是被拒绝了302次之多。今天,每年有上百万游客享受到前所未有的“迪斯尼欢乐”,这全都出于一个人的决心。
多方努力去尝试,凭毅力与弹性去追求所企望的目标,最终必然会得到自己所要的,可千万别在中途放弃希望。
人人都有改变人生的潜在能力
◎文/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