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力量导致这样大的变化呢?那是由于很简单的道理——态度决定一切。无论处于何种状况,都不要轻易逃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数年前,美国加州的一个小市有22所小学、5所中学和2所高中,但教育成果却不理想,学生的学力在该州是最低的。
拉嘉·乔普拉博士在知道这个事实之后,为了了解这个工作是否能成为测验自己能力的目标,亲自去察看。他能积极思考,喜欢面对困难的工作。
等待他的是相当不利的状况。在饭店办住宿手续时,柜台的服务生知道他的名字,挖苦地说:“祝你好运,您必须要求神的帮助。”
据他说失去斗志的老师接二连三地请求调职。博士在市内和许多人谈话后,感觉出他们都对这个城市失去了信心,对自己所住的城市没有好印象,这和电视报导可能也有关系。几乎没有人对该地区的学校抱有好感,甚至有人劝他不要担任教育长的工作。他们警告说:“这只会使你受到伤害。”
然后,乔普拉博士见到了一个人,使他决心要辞退这项工作。那人正坐在自家门前喝罐装啤酒,邻近就是小学。博士问那人对本市的学校有何感想?那人盯着乔普拉看了一阵,放下啤酒罐,面对着学校毫无感情地说:“如果那所学校失火了,我也不会去浇一桶水的。”这句话发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乔普拉带着坚决辞职的意念回到了家。
乔普拉在晚餐时把这件事告诉了家人,说明这地区的学校教育完全没有希望,大家听后沉默了一阵,半晌,他的儿子迪克说:
“不过,爸爸的信念会变成什么样呢?您不是经常对我们说要把困难当成机会吗?”
乔普拉觉得儿子的话是对的。他于是改变了决定,答应接下那个任务。
乔普拉到学校以后,首先跟学生和老师交谈。
有一天早晨,他在学校的走廊和一位教师擦肩而过,便和她寒暄说:“你好,琼斯老师。”
她回答说:“你说好,但能有什么好呀!”
“因为能看到你美丽的脸,所以觉得很好。”
乔普拉这样说,她好像有点惊讶。他不顾她的反应继续说下去:“琼斯老师,我说好,是因为我们两人准备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快乐学习的缘故。想到我们能使孩子今天变得更好,不是很快乐吗?”
她半信半疑地看着他。
“所以,你不认为是很美好的早晨吗?”乔普拉接着问道。
她笑着说:“噢,确实如此。”
事后乔普拉博士说:“热忱常能由一个人传染给另一个人,但要是自己本身没有热忱,就不可能引发别人的热忱。为了能有热忱,寻找积极的因素也是一个方法。不论情况多么困难,为了向前迈进,要从相反的方向加以观察。要是有20%的学生不识字,我认为应该告诉家长们有80%的学生识字。然后商量应如何教育其余20%的学生。不论何种困难的状况,从肯定的一面出发是最能产生希望的做法。”
当乔普拉第一次来到荒废的教室时,孩子们充满好奇心的表情给他留下强烈的印象。他们就是在学力测验中成绩那么不好的孩子吗?他们和其他城市的孩子不是完全一样吗?其实,在他看来他们都很聪明,于是乔普拉把自己的感想告诉他们:“我想,在我所遇到的孩子中你们是最聪明的,我以能和你们一起学习为荣。”
然后,他告诉他们今年他们的功课一定会很好,他们的表情由于期望而发出光彩。乔普拉在教师教育委员会肯定了孩子们的能力,期望他们今后能尽最大的努力教导学生。
他也努力向校长、教导主任、教师们说明,每一个人都有改变人生的潜在能力。
结果,学生的学力测验成绩迅速上升,教师的士气也大为提高。家长们都感到非常光荣,决定每年举办“荣誉周”来纪念,在主要道路上举行盛大游行,来赞美自己的城市和学校。
成为歌德一样伟大的诗人
◎文/赵德斌
天赋和基础对一个人的发展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为自己升起信念的旗帜,让自己拥有前行的目标和方向,用信念激励自己的行动,你才能逐步走向成功。
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年幼时并不是一名好学生,他的作文从来都是老师讥笑的话题,这一度使他对写作丧失了信心。一到语文课,他不是旷课,就是和同学打闹,甚至搞一些恶作剧,想方设法出老师的丑。有几次学校几乎要开除他。直到升入中学,这种状况才有了很大转变,尽管他仍写不好作文,但老师从他那跨越时空的大胆想象中,看到了一棵诗人的苗子。从此之后,老师再也没有强迫他写过一篇作文,并鼓励他说,就这样写下去,你一定能成为歌德一样伟大的诗人。
“我能成为歌德一样伟大的诗人?!”小海涅被老师的话震惊了,尽管他当时连歌德是个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但他知道“伟大”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词,因为他的父亲在说起“伟大”一词时,说的都是德国历史上那些名垂青史的英雄人物。
“能,一定能!”老师拉过小海涅的手说:“不过有一条你要记住,你要向歌德学习。”小海涅记下了这句话,并相信了这句话。后来老师又不失时机地一步一步告诉他向歌德学什么,小海涅竟一丝不苟地按着老师的话去做。老师说,说话要像歌德一样文明。他就再也没有说过一句污言秽语。老师说,要像歌德一样学好知识课。他上课认真听讲的程度就超过了班上任何一名学生。老师说,要勤思考,勤写作。他就专门为自己准备了一本写作的本子,一年要用掉好几本。
经过多年的努力,海涅真的写出了《北海纪游》、《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和《旅行记》等在德国和其他国家文艺界产生过积极影响的诗歌和散文作品,被公认为是继歌德后德国最重要的诗人。
成名后的海涅,给当年的老师写了一封充满感激之情的信,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后来我才知道,你给我讲的那些有关歌德的故事是不真实的,但这些故事对我的益处却是真实的。正是有了这一个又一个信念的激励,注定了我的昨天,也注定了我的今天。”
努力弥补或回避自己的弱点
◎文/李光辉
如果你决定要战胜一个困难,一个缺陷,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提高必胜的勇气然后心甘情愿地、不断地干下去,以达到你的目的。
《向你挑战》的作者廉·丹佛指出:普通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缺陷,但就能因此而自卑吗?当然不能,你应该努力弥补或回避自己的弱点。
希腊大政治家狄摩西尼是一个声音极弱,吐字不清,而又呼吸急促的人,“R”这个字母尤其是他说不清楚的,而他发音也非常之坏。
传说他为了克服这些齿唇上的缺陷,是这样做的:石子含在嘴里练习朗诵,站在法利兰的海滨面向波浪朗诵,向山上跑时也在背诵,练习一口气念好几行字,站在镜子之前演讲,以矫正自己的姿势。当他站起来对大众演讲时,他的失败不止一次。第一次尝试时,他的语句混乱不清,惹得听众都放声大笑。我们还听说,他躲进一个地洞,每天在里面练习发音和演说的姿势,每次练习总是两个或三个月。他还将头发剃了半边,他认为这样就可以使自己控制住情绪。终于,狄摩西尼成为了伟大的演说家。
富兰克林之所以成为伟大的人物,原因之一是因为他承认在演说上的弱点。他说:“我是一个很差的演讲家,从来不能以词动人,在用词方面常常要踌躇很久。难得用词恰当,然而我还是能够表达我的意思的。”
他用别的方法使人归服于他,以补偿他演说上的弱点,他提出的议案多半用间接和缓的方法,他发表的意见也是平和的,他还能承认自己的错处。他的弱点告诉了他一个很重要的教训,那便是:只用辩论绝对得不到胜利。假使他是一个会演讲的人,绝不会获得这个有价值的教训。
强调提高工作和劳动效率的古人
◎文/李华伟
封建官吏重视办事效率,与我们强调提高工作和劳动效率,是不能同日而语的。问题是古人都能在这方面做出成效,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得更好一些呢?
有一种流行说法,即“中国人办事从来是拖拉惯了的”。似乎我们工作中那种不讲效率的作风,是祖传老病。其实素以勤劳勇敢著称的中华民族,从来是讲究效率的。古代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从事工具的改进,技术的发明,以提高劳动效率的故事,数不胜数。这里略举数例,聊以佐证: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载,晋文公时,晋国专设宾馆,以待来宾,“隶人、牧、圉各瞻其事,百官之属各展其物,公不留宾,而亦无废事。”有关人员各司其职,宾来则见,不使宾无故滞留,办事迅速,宾主皆不致有废事。
《晋书·王猛传》说,王猛主持政事,官署办事效能很高,“无罪而不刑,无才而不任,庶绩咸熙,百揆时叙”。他的部下麻思,住在函谷关以西地区,有一次,因其母死,要请假回冀州,王猛批准他立刻动身,当天晚上签发了有关通知,麻思刚到函谷关,沿途郡县都已经接到了王猛的关符了。史书还说:“其令行禁止,事无滞留,皆此类也。”宋朝的苏轼也曾在《决壅蔽》一文中赞赏过这件事。
宋人洪迈在《汉唐置邮》里记载:汉朝大将赵充国在金城(今兰州)驻防时,给皇帝写了一道奏章。从金城到长安,往返路程近三千里。而赵充国从发出奏章到接到皇帝的批复,前后只用了七天时间。在封建社会皇帝老爷深居简出的情况下,批文来得这样快,可见效率之高。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朝诗人杜牧的这两句诗,说的是居住在长安的杨贵妃,经常能够吃到鲜荔枝这件事。荔枝是娇嫩货,停放时间稍久,就变色变味。从产荔枝的岭南到长安,路途三千余里,要使送到长安的荔枝保持新鲜,就得在几天之内送到。杨贵妃不顾此中重重困难,以吃新鲜荔枝为乐事,固然反映了封建统治者的奢侈淫逸。但是,单就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情况下,荔枝送到长安还是新鲜的这一点来说,不能不说办事效率是高的。其所以能做到这一步,与我国早就创造了递送公文、信件、物资的驿站制度,是有密切关系的。这可说明,不断建立和完善那些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对提高办事效率,十分有效。
宋朝的王安石,也是办事很讲究效率的。他在出任参知政事前不久提出“修其水土之利”,以促进农业生产。上任后的第二年四月,就派人考察各地农田水利情况,当年冬天就颁布了《农田水利法》。
与此相反,办事效率不高的人和事,则是要受到指责的。
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九年,听刑部主事茹太素的上言书,听到6370字,还没听到具体意见,便下令把茹太素打了一顿,并就此事号令全国:“若官民有言者,许陈实事,不许繁文,若过式者问之”。此后,上书言事者都不敢繁文,效率大大提高。
一场怪异的进攻
◎文/赵德斌
为了做出最好的决策,思路一定要灵活。如果想问题的时候困在什么地方了,千万不要采用你自认为是最好的第一个主意。打破你的常规思维方式,出去小跑一圈,默想一下,一个新鲜灵活的点子会帮你解决一切难题。
冈比赛斯是公元前六世纪一位有威望的波斯国王。为了扩张领土,他决定入侵埃及,占领那个富有的国家。
进入埃及后,首先来到孟菲斯这座异常富有的城市。尽管冈比赛斯用尽了军事战略上的各种办法进行围攻,这座城市丝毫也没受到一点儿影响。这样围攻了几个月,冈比赛斯的军队变得越来越焦躁不安,而它的对手在经过最初的惊吓后,正着手在埃及的其他地方集结军队。冈比赛斯意识到,对于孟菲斯这样一个食品储备甚丰的城市,要想在预期时间内攻下它大概是不可能了。于是,他开始撤退,同时开始运用他作为一个国王所真正具有的天赋——横向思维能力进行思考。
从撤退的阴影中摆脱出来的冈比赛斯下了这样一道命令:军队全部出动,捕捉在周边地区出没的所有野猫。莫名其妙的士兵开始追捕一切猫科动物,并把它们成群成群地抓回来。
俯视着眼前咪咪叫的这群动物,冈比赛斯开始实施他宏伟计划中的第二步:用弩炮将猫咪一篮一篮地发射到孟菲斯城里去。
天生不适于飞行,可怜的猫咪们一个个惨死在受困城市的马路上、围墙上。几小时后,厚重的城门打开了,孟菲斯投降了。
第一次听到这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真实故事时,许多人都可能困惑许久。为什么在这样一场怪异的没有一点杀伤性的进攻之后,全城的人会向他们不共戴天的仇敌投降呢?
答案很简单:在孟菲斯,猫是作为神物被人们贡奉着的。伤害它们无异于惹怒了神。为此,居民们宁可牺牲自己的尊严,向外来者俯首称臣,也不愿让他们的神不高兴。
正是这么一点小小的醒悟,使冈比赛斯挽救了几千名士兵的性命,而且还在几个小时内轻而易举地夺下了原来几个月也没能围攻下来的城池。这就是横向思维的魅力!
狄多公主和迦太基
◎文/王新龙
一个善于动脑、思路灵活的人,总是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功效,以最大限度地为自我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
在古代非洲北部、靠近地中海的地方,有一个强大的国家,这就是迦太基。
迦太基的前身是位于地中海的名叫腓尼基的国家。迦太基的创始者是腓尼基国的公主狄多。狄多非常美丽,父母把她看作掌上明珠。但是,他们违背了她的意思,硬要她嫁给一个她并不爱的人,而她另有所爱。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狄多带了细软和一些随从,离开了故土,逃向远方。经过转辗奔波,一行人渡过地中海,来到了富饶的北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