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时,有个叫霍谞的人,从小勤奋好学,并且很有胆识。霍谞有个舅舅名叫宋光,在郡里当官。由于宋光秉公执法,得罪了一些权贵,被他们诬告篡改诏书而关进了监狱。当时霍谞虽然只有十五岁,但思想已经很成熟了。他从小常和宋光在一起,知道舅舅为人正直,不可能干这种弄虚作假的事。怎样救舅舅呢?
想来想去,霍谞最后决定给大将军梁商写一封信,为舅舅伸冤。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宋光作为州郡的长官,一向奉公守法,怎么会冒死罪的危险去篡改诏书呢?这好比为了充饥而去吃附子(一种有毒的中药),为了解渴而去饮鸩酒,还没有进入肠胃,刚到咽喉处就已经断气了。他怎么可能这样做呢?”
梁商读了这封信,觉得宋光可能真的是冤枉的,同时对霍谞的才学和胆识非常欣赏,便请求顺帝宽恕宋光。
不久,宋光被免罪,霍谞为舅舅洗刷冤屈的事情也很快传遍了洛阳。
太公钓鱼,愿者上钧
◎文/佚名
拥有过人本事,自会得到赏识和机遇。
太公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经常在渭水边垂钓。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挂着饵食,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却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并且离水面有三尺高。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忍不住说:“像您这种钓鱼法,是钓不到鱼的!”太公笑着说:“我不是在钓鱼,而是在钓王与侯!”
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周文王姬昌那里。姬昌觉得奇怪,便派了一名士兵去请太公来。
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后来,姬昌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去请太公。太公见文王如此诚心,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尚辅佐文王,兴邦立国,继而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量体裁衣
◎文/王新龙
按照实际情况办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传说北京城里有个裁缝,他做衣服的手艺十分了得,人们都愿意请他缝制衣服。
这位裁缝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在替人裁衣、量尺寸时不但注意穿衣者的身材,而且还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情、年龄、相貌特征,甚至还细细打听穿衣者是否中举,在什么时候中举。有人觉得奇怪,问他:“你打听这些干什么,这些跟衣服的尺寸又没有关系!”
他说:“当然有关!若是少年中举,难免骄傲一些,走路一定挺胸,衣服就要前长后短;至于老年中举的,大多已弯腰曲背,他们的衣服就要前短后长。胖子的衣服,腰部应特别宽些,瘦的就不妨窄些。性急的人,衣服宜短,性慢的就可以长些……”
这个裁缝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他不仅能按照身材尺寸来裁制衣服,而且善于掌握对象的特点,从中得出一套规律。
惊弓之鸟
◎文/佚名
善于利用对手心理弱点,成功垂手可得。
战国时期,赵国派魏加前去拜见楚公子春申君,商量联合抗秦的问题。魏加问:“您手下有大将吗?”
春申君说:“有啊,我想让临武君为将。你认为怎样?”
魏加说:“我讲个故事吧。有一次,更赢与魏王在京台下闲逛,仰头看见一只飞鸟。更赢对魏王说:‘为臣拉虚弓射下一只鸟给大王看看。’魏王问:‘哦?你有这么好的射箭本领吗?’更赢说:‘不信,您看。’说着,更赢摆开架式,把空弦对那鸟一拉,鸟就应声坠落下来了。魏王问:‘射箭的本领真的可以达到这一步吗?’更赢说:‘这是一只有箭伤的鸟啊!’魏王又问:‘先生怎么知道呢?’魏加说:‘您看它飞得很慢,叫声凄切,说明它不但伤口疼而且失群很久了,这时候又听见拉弓弦的声音,当然要鼓翼高飞。结果它就因创伤迸裂,支持不住而落下来了。’临武君也曾被秦国击败过,像这只惊弓之鸟一样,他还能当抗秦将领吗?”
黔驴技穷
◎文/李光辉
本领有限却轻易暴露实力,这是愚蠢的行为。
很久以前,在贵州一带没人见过驴子这种动物。有一天,有个多管闲事的人从外地用船运了一头驴子回来,可是一时又不知该派什么用场,就把驴子放在了山脚下,任它自己吃草、散步。
一只老虎发现了它,心想:“这是哪来的怪物呀,这么高大威猛!看它的样子好像很厉害,我得小心点。”老虎观察了一段时间,看到驴子每天只是走来走去,偶尔伸伸腿或嘶叫几声而已,心想:“我来试试它有什么本事!”老虎偷偷地走到驴子身边,故意碰了驴子一下。
驴子非常生气,抬起脚来踢老虎,连踢了好几次都没踢中。
老虎大喜:“这驴子只会用脚踢人,而且还踢不准,根本没什么本事嘛!”于是,张大嘴巴扑向驴子。驴子吓得直打哆嗉:“糟糕,来真格的啦!”
老虎看到驴子又使出看家本领,便大笑说:“你会的不过就是踢人,看我怎么吃掉你!”说完,扑上去将驴子吃了!
老马识途
◎文/王新龙
面对困境,不妨求教于身边的“老马”。
春秋的时候,齐桓公带兵到很远的地方去打仗,相国管仲随同前往。他们是春天出发的,到打了胜仗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冬天,草木都变样了。
一天,大军走进崇山峻岭的大山中,转来转去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出路了。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军队的粮食已经很少了,情况非常危急,再找不到出路的话,大军就会被困死在这里。
管仲想了好久,对齐桓公说:“大王,据说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大军走出山去。”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果然,这些老马都不约而同地朝一个方向走。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拐西绕,最后终于走出森林,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围魏救赵
◎文/佚名
直接的办法,不一定就是最好的。
公元前354年,魏国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这时,齐国应赵国的请求,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率八万大兵营救赵国。
开始,田忌准备直接救邯郸,孙膑认为不好。他说:“我们知道,如果要解开打结的绳子,一定要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去解,不能心急地使劲扯,不然的话就会越扯越紧,最终还是解不开结。想要排解正在打架的人,自己千万不能卷入参与厮打,否则,只会打得更厉害。派兵解围要避实就虚,击中要害。现在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国的精兵一定全部去了邯郸,只剩一些老弱残兵留守国内。咱们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带兵直捣魏国的都城大梁呢?他们在外的大军,必然会放下赵国赶回相救。而我们可以事先在魏军归途中埋伏,趁他们疲惫的时候来个突然袭击,让他们尝尝我们的厉害。”
田忌采用了孙膑的计策,果然解了赵国的围。
智救武臣的车夫
◎文/李华伟
这个故事启示我们,在谋划一件事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尤其是相关一方的心理,尽量进行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得失。这样,在劝说对方配合的时候,就会有的放矢,让对方自愿配合,轻松地达成自己的目的。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胜、吴广起义。陈胜自称张楚王,派武臣去攻打原来赵国的属地。武臣攻占赵地后,就自立为赵王。武臣又派部将韩广去攻打原来燕国的领地。韩广一进入燕的属地,各地都望风归附,于是就自称燕王。
武臣得知韩广称燕王后,便与张耳、陈余商定是否杀了他的家眷,以解心头之愤。张、陈两人建议:“杀了他的老母妻小没有任何意义,不如送他们到燕地,以显示您的恩惠。等到韩广放松警惕了,再行攻打也不迟。”武臣听取二人建议,派人护送韩广的母亲、妻小一行人,前往燕国。韩广得与骨肉相见,大喜过望。隆重招待了来使,并让他向赵王转达谢意。
后来,武臣亲自带领张耳、陈余等人驻兵燕赵边境,准备攻打燕。韩广得信,便派兵增援,严守各边防入口。张耳、陈余见其有所准备,便劝武臣暂且放弃打,待日后时机成熟再来。而武臣却不听二人劝告,居然瞒张耳、陈余二人,自己乔装打扮混进燕地,打探虚实。结果一人城,便被擒住了。
张耳、陈余面对武臣被俘一筹莫展。如攻燕,胜负尚难论,更重要的是赵王被扣其中,投鼠忌器。后派人前去谈判,而对方要求甚高,难以接受。正在两个人踌躇不定之时,忽然有人来报,说是赵王回来了。二人又惊又疑,急忙出来探望。果然看见赵王武臣,神色坦然下了车,后面跟着一个车夫,一同入帐。
二人惊喜交集,忙问武臣是如何脱身的。武臣笑而不答,指了指身后的车夫:“你们问他便知。”
这个车夫只是一名普通小卒,在营中充当火夫,除了烧饭,并没有显露出其他的才能。当其听说赵王被俘,张耳陈余两将束手无策时,他却对同伴说:“我如果进城,一定可以把赵王安全的接出来!”同伴大笑道:“你这是想送死,十多名使者前去谈判,都死于非命。你又怎么能救得赵王?”
小卒也不与同伴多说,换衣来到燕营,很快就被捉住了。小兵说道:“我有要事须见你们将军,别我无礼!”燕兵不知他有什么来历,于是将他带去见韩广。
小兵见韩广,先作了一个揖,然后问道:“将军可知道我是为什么而来的吗?”韩广问:“你是什么人?”小卒答:“我是赵国人。”韩广说:“既是赵人,那一定是来游说救赵王的吧。”小卒不急于回答,又问:“将军可知道张耳、陈余是什么人吗?”
韩广答道:“这二人素来有些名气,但现在也束手无策了吧?”小卒继续问:“将军可知二人的真正意图?”韩广说:“无非是想救赵王罢了。”
小卒哑然失笑,说:“将军不知对方本意啊。张耳、陈余与武臣一同攻城掠地,难道二人不想称王吗?不过是刚取赵地不久,为定人心,暂推武臣为王。而现在赵地已定,二人正想平分赵地,自立为王。而武臣又被燕人所擒,他们表面派遣使者来谈,其实想借将军之手杀死武臣,便可分赵自立。到那时候,二人合兵一处,以报仇为借口,一同攻燕。那时赵人报仇心切,人心振奋,还有什么不能战胜的呢?将军如再不醒悟,就会中二人诡计,燕必被赵所灭!”
韩广便问:“以你的意思,我应该放回赵王?”小卒道:“放与不放,是燕国的事,我不宜多言。但从燕国的利益考虑,我想不如放归赵王。这样,既可打破张陈二人之计;又可使赵王对将军感激;再者,以后即便张陈二人再想策谋诡计,其中有赵王牵制,又怎么能打燕的主意呢?”
韩广信以为真,便放出赵王武臣,并依礼相待。
张耳、陈余,穷思极索,反而不如小卒的一张利嘴,这的确令他们感到惊叹不已。随即,赵王武臣,下令撤兵回师邯郸。
小卒利用自己对事态的观察,已经摸透双方的利弊,以利诱惑对方,以弊恐吓对方,免除了大动干戈,而兴师动众也未必能使赵王脱险。就这样,依靠自己的智慧轻松地救了国主。
朱懋祺的才能和胆识
◎文/佚名
智慧对一个人的成功是至关重要的。思路敏捷的人,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都会很快找到妥善的应对办法,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1927年冬,朱家骅回浙江担任省政府委员兼民政厅厅长。他为了“用新人,行新政”,于1928年至1930年间先后举办了三次选拔县长的考试,并亲自主持面试。
有一次,朱懋祺应试。笔试考完之后进行面试。考场上一派“三堂会审”的架势,主考官朱家骅西装革履,端坐正中,两边的其他考官也都是衣冠楚楚。先是其他考官发问,考了政治、时事、历史、法律等等。朱懋祺知识渊博,思维敏捷,各类问题对答如流。
最后轮到主考官发问。朱家骅见他回答问题如此驾轻就熟,就突发奇想,抛开原定题目,出了一道偏题:“《总理遗嘱》你背得滚瓜烂熟,请你回答这遗嘱一共有多少字?”
这下把朱懋祺考住了。他暗想,主考官出此题目,未免脱离常规。既然有意刁难,录取大概无望,于是就不卑不亢,落落大方,据理力争地大胆反问:“主考官的尊姓大名,天天目睹手写,想必已滚瓜烂熟在胸,请问一共有几笔?”
朱家骅想不到应考者竟会如此反问,一时愣住了。陪考者听后也大吃一惊,都瞪大眼睛,等待主考官如何发落。
沉默片刻后,朱家骅微笑着宣布:“口试完毕,考生退场。”
朱家骅十分赏识朱懋祺的才能和胆识,于是亲批录用。随后,朱懋祺被派往奉化担任县长。
采用“无中生有”的谋略
◎文/王新龙
《围炉夜话》中指出:“为人循矩度,而不见精神,则登场之傀儡也;作事守章程,而不知权变,则依样之葫芦也。”精通谋略的人总是能够积极动脑,及时“制造出”急需的东西,以解燃眉之急。
1880年,一家法国公司承包修建一条通过巴拿马的运河。起初,他们信心十足,但是在挖掘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钱很快花光了,他们不得不忍痛暂时放弃了这一工程。
随着国际贸易的日益扩大,美国也急着想修建一条横穿美洲大陆的运河,但初选结果不是在巴拿马,而是在尼加拉瓜。关于运河路线的问题,国会几经争论,到1902年春,议员们才下了决心,准备批准在尼加拉瓜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