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企业要有自己的口号或精神标语。口号或精神标语不仅可以起到对内激励员工,营造团结和谐的发展氛围的作用,而且对外能增加企业知名度,让他人了解企业、认识企业、强化对企业的认同感。企业运转好比在大海中航行的船,就像船的航行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海浪的袭击一样,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必然困难重重,但是口号或精神标语就像一张巨大的风帆,对企业员工具有极大的精神激励作用和行为规范影响。让他们有决心也有能力创造企业明日的辉煌。
③企业与员工共建“心理契约”。“心理契约”是美国着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chein)教授提出的一个名词,表述了这样一个意思,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之;每一位员工也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奉献,因为他们相信企业能实现他们的期望。企业成长与员工发展的满足条件虽然没有通过一纸契约载明,而且因为是动态变动的也不可能加以载明,但企业与员工却依然能找到决策的各自“焦点”,如同一纸契约加以规范。它虽然不是一种有形的契约,但它确实又发挥着一种有形契约的影响。员工的发展确实得到了重视,比如所有员工无论职位高低都应有培训的机会,同时企业还应针对每一位员工实施科学的职业生涯管理。对员工来说,他们也乐于奉献,企业和员工都在精心呵护着这份宝贵的“契约”。值得一提的是,员工家属在这份“契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将引导员工家属来做员工(特别是长期在艰苦环境工作的员工)的思想工作。
四、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人的艺术,是运用最科学的手段,更灵活的制度调动人的情感和积极性的艺术,无论什么样的企业要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我们的国有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特点,转变观念,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点、时代特色和员工认同的开放的管理模式,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
四川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
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
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以后,我省职业教育工作进展迅速,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迅速启动。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讲话发表以后,我省在高技能人才培训方面,正逐渐形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发展观,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观念。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工作,全面、科学、正确地贯彻中央国务院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本文试图针对我省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和成就进行总结,深入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就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及高技能人才培养,从2003年8月至2004年1月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分别召开了省职教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会议,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具体提出要重点加强五支人才队伍(含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强调要特别重视高级技工和技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今后一个时期创新人才培养观念,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二)完善政策法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以《劳动法》、《职业教育法》以及《工人考核条例》、《企业职工培训规定》、《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等相关法律、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依据,制发了《四川省工人技术等级考核评定办法》、《四川省职业技能鉴定实施办法》、《四川省劳动厅关于转发劳动部〈进一步推行职业资格证书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在我省普遍实行劳动预备制度的意见》等文件。2003年省委、省政府颁发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若干意见》,按照文件要求,省委组织部等15个部门分别(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配套文件,其中,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制定了《关于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建立我省技能人才成长通道奠定了坚实的政策基础。
(三)制定规划、建设基地,启动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
2000年,我省在基础较好、规模较大和办学质量较高的高级技工学校、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省级重点技工学校中优选认定了29所技工学校作为培养高级技工、技师的职业培训学院,建立起了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基地,招收具有中级以上职业资格的在职职工和中职毕业生培养高级工,招收具有高级职业资格的在职职工培养技师。2003年末,全省技工学校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在校生近1万人,比上年度增长近一倍,已经培养技师近千名,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已初见成效,同时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部署,我省于2003年在高级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学院、部分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机电工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
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把高技能人才培养纳入全省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规划。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三年五十万新技师培养计划”的要求,制定并正在实施我省“三年二万新技师培养计划”,2004年全省5000名新技师的培养任务已经圆满完成。
(四)初步建立了技能人才的评价体系
在建立职业技能评价体系方面,我省建立起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530个,其中省、市、州、行业鉴定指导中心27个;省、市、州鉴定所、站503个;培养了一支由7000多名专家、教授、技师、高级技师、讲师、高级讲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术工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干部、职业教育管理干部组成的考评员队伍;拥有国家职业标准300余个,建立了国家级和省级职业技能鉴定题库;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工作规程》,为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行为,提高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我省建立起了一支由50人组成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督导员队伍;为配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5年开展的职业技能鉴定质量年活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实施了打造技师考评全国统一鉴定、新职业鉴定“三个精品工程”;开发了职业技能鉴定教材、计划、大纲3000余万字,为我省职业技能鉴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1994年以来,全省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总人数近350余万人次,获职业资格证书人数300余万人,其中技师近2万人,高级技师1500人。
(五)开展技能竞赛活动,拓宽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建立了四川省十大杰出技术能手、四川省技术能手评选表彰制度。每年度评选表彰四川省十大杰出技术能手、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各10人,从2005年起,每两年评选表彰四川省技术能手50人。目前,已组织了七次四川省十大杰出技术能手、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评选表彰活动。此外,劳动保障部门还与工会、共青团等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协会在近年组织开展了多种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2004年组织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四川选拔赛、“广州数控杯”全国技工学校技能竞赛四川选拔赛,还开展了焙烤技能大赛、餐厅服务员、服装制作、缫丝工等技能大赛,2005年开展了第二届全省职工技能大赛和首届全省农民工技能大赛。通过评选表彰和技能竞赛活动,使一批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拓宽了技能人才成长通道。
(六)注重理论研究,实现了理论创新带动整个职业培训鉴定事业创新
我省劳动保障部门设立有专门的职业培训理论政策研究机构,近三年来,每年开展职业培训学校的优秀论文评选活动,共评选出我省具有理论创新又有实践意义的优秀论文200余篇,其中10余篇分别获得国家级、部级奖励。开展了师资培训,培养出“双师型”教师数百名,开展了各类职业的教学研究活动,开展了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国家高级技工学校的评估工作。在全国率先提出创建技师学院,发表有《论创建技师学院》的论文,为我省建立职业培训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提供了指导意见,如今技师学院已经在全国部分省生根、开花、结果,为我国培养高技能人才做出了贡献。技师学院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已经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的充分肯定,《决定》强调要充分发挥技师学院的培训基地作用,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在政策理论研究方面,还参加了贯彻第四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政策调研,参加了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若干意见》文件起草工作,为实现理论创新带动全省职业培训鉴定事业的全面创新做出了贡献。
二、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问题
(一)我省目前缺少一部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
国家《劳动法》、《职业教育法》颁布以后,我省缺少一部可操作的地方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法律、规章。例如《职教法》明确规定各类企业要实施职业教育和职工培训,承担相应的费用。《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素质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列入成本开支。我省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也提出相同的措施。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一条法规明确政府的哪一个部门来具体实施对违反这条法规的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收取、管理和使用,这就客观上造成有的企业有法不依,地方政府无人执法的情况。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各种所有制的许多中、小企业基本上没有依法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我省技工学校、高级技工学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地,由于没有经费支持,在当前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不仅没有得到强化、发展,反而出现关、停、并、转,改变办学性质的怪现状。如:着名的德阳第二重型机器厂技工学校,是我省最早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的高级技工学校之一,是国家重点技工学校,同时也是我省设立的培养技师人才的职业培训学院,但是由于没有任何法律给予保护,被企业法人转让出卖了,改变了办学性质;遂宁市原工业技工学校,变成了一所普通中学,致使遂宁市没有一所技工学校;攀枝花市技术工人学校,是一所举办了近30年的老牌技工学校,在2003~2004年,先后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评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和高级技工学校,以及被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确定为培养工人技师的职业培训学院,这所学校后来又被攀枝花大学兼并了。我省由财政拨款开办的技工学校已经寥寥无几,试想如果没有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地,要想搞好我省高技能人才的建设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职业培训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不够,各级政府中长期职业培训规划不完善,甚至没有,高技能人才培训主体不明确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目标,要形成我省终身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在职业培训的统一领导与协调,制定中长期规划方面,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首先,职业培训的统一领导与协调不够,这一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我省在抓职业教育培训方面,劳动保障部门牵头抓就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职业技能培训,高技能人才培训,社会力量主办的各类职业培训;教育部门抓学历为主的职业技术教育;人事部门抓公务员培训,事业单位职称培训,企业工程师培训;经贸委抓企业法人的培训;还有工会、共青团、行业主管部门搞的各类职业培训。在这众多部门搞职业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协调的地方,例如职业培训单位归并的问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人事部门不认可的问题;劳动保障部门管理的技工学校,职业培训学院学历不被认可的问题。这就要求省委、省政府加强对职业培训体系的统一领导,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矛盾,解决职业培训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一问题上要坚定不移地强调党管人才,统一领导,充分发挥省委人才办的统一领导协调作用,实现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第二,各级政府要将各级各类职业培训的中长期规划纳入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有些地区还没有纳入规划,有的不够完善,缺少统一的整体规划,个别部门的规划有,整体的却没有。当地究竟需要多少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的人才;有多少人需要开展就业培训、转岗培训、在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等无总体规划,心中无数。没有总体规划目标,其结果就是发展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