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哈喇:蒙古语“杀”的音译。
【作品讲析】
汉代昭君和亲,是我国古代作家写得最多的历史题材之一,但在不同的时代,对这段历史有不同的理解,写法也是不同的。在《汉书·元帝纪》载:“竟宁元年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呼韩邪单于不忘恩德,多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嫱为阏氏。’”《后汉书·南匈奴传》又增加了“昭君入宫数载,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的记载。到了晋人葛洪手里又有如是说:“元帝后宫既多,不得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宫人皆赂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得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乃行,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于外国,故不复更人……”(见《西京杂记》)
《汉宫秋》是马致远在民族矛盾相当尖锐的元代社会现实基础上,吸取史料与传说,进行的新的艺术创造,其全名为《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叙述汉元帝纳昭君为贵妃,朝臣毛延寿畏罪逃入匈奴,唆使单于兴兵侵汉,强索昭君。满朝文武御敌无策,汉元帝只得忍痛使昭君出塞,并亲到灞桥送别。昭君随匈奴兵马来到两国交界处投江而死。单于见昭君已死,意修两国之好,遂将毛延寿交还汉朝处治。最后以元帝思念昭君入梦,惊醒后闻秋叶纷落,孤雁哀鸣作结。这部着名的历史悲剧,突破了前人在处理这一题材时嗟叹“红颜薄命”或哀其“远适荒漠”的窠臼,假汉元帝与王昭君的生离死别,歌颂了真挚的爱情;同时表现了王昭君的民族气节和对祖国家乡的深刻怀念。作者把悲剧的原因归结为统治集团的无能和国力的衰微,也多少夸大了毛延寿的作用。
《汉宫秋》最突出的艺术成就,是写景写情的语言造诣。作者不以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而是借重外界景物,用细致的笔致来描摹人物的思想感情。王国维曾举出该剧第三折《梅花酒》、《收江南》等曲词,指出“以上数曲,真所谓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者。”(《宋元戏曲考·元剧之文章》)
第三折写汉元帝迫不得已,送昭君和亲。在这一折里,有关元帝送别的唱词写的十分出色。作者把用环境气氛来衬托人物的感情与人物感情的直接倾诉结合起来,准确地揭示出人物在特定情势下的内心活动。唱词中运用深秋荒凉、凋零的景象衬托人物的心情,接着又用简短的三字句和重迭、复沓的手法,直接抒写汉元帝的内心,把汉元帝孤独无依、悲啼哽咽、如泣如诉的内心活动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可以说,《汉宫秋》的一段段唱词,实际上是一首首韵味十足的诗,读了令人荡气回肠。
【辑评】
朱权《太和正音谱》:“马东篱之词如朝阳鸣凤。……其词典雅清丽,可与《灵光》、《景福》而相颉颃,有振鬣长鸣,万马齐喑之意,又若神凤飞鸣于九霄,岂可与凡鸟共语哉?宜列群英之上。”
焦循《剧说》:“元明以来,作昭君杂剧者有四家,马东篱《汉宫秋》一剧,可称绝调。臧晋叔《元曲选》取为第一,良非虚美。”
梁廷枏《藤花亭曲话》:“《汉宫秋》写景写情,当行出色,元曲中第一义也。”
王国维《录曲余谈》:“余于元剧中得三大杰作焉。马致远之《汉宫秋》,白仁甫之《梧桐雨》,郑德辉之《倩女离魂》是也。马之雄劲,白之悲壮,郑之幽艳,可谓千古绝品。”
【思考与练习】
简析《汉宫秋》第三折的艺术特色。
(四十二)王实甫
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大都人。钟嗣成于元至顺元年(1330)编成的《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可知在1330年之前,王实甫的杂剧就已经很流行了。由此推断,他的主要戏剧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约略与关汉卿同时,也曾经是一位典型的“书会才人”。他有【商调﹒集贤宾】套曲,题作《退隐》。从首曲中“百年期六分甘到手,数干支周遍又从头”两句看,这很可能是一套六十岁生日时的自祝曲。又从“想着那红尘黄阁昔年羞”句推测,他曾经历过一段仕宦生涯,退隐之后诗酒优游,日子过得还不错。王实甫的杂剧之品,较多的是“儿女风情”的题材,《西厢记》为其最有代表性的杰作。《录鬼簿》着录王实甫杂剧共十四种。现存除《西厢记》外,还有《破窑记》、《丽春堂》二种,以及《贩茶船》、《芙蓉亭》的片断。王实甫爱情题材的剧作,大胆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势力对青年男女自主婚姻要求的压迫,热情歌颂了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男女为争取真挚爱情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在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他的曲词风格是既华美又自然,被称为“如花间美人”。他还善于化用古典诗词入曲,渲染环境氛围,描摹人物情态,创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尤其善于刻画青年男女的心理活动,细致生动,十分传神。一般认为他与关汉卿都是元前期最伟大的戏曲作家,分别代表了文采与本色两个重要的流派。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
(夫人、长老上,开[1])今日送张生赴京,就十里长亭[2],安排下筵席。我和长老先行,不见张生小姐来到。(旦、末、红同上,旦云)今日送张生上朝取应去[3]。早是离人伤感,况值那暮秋天气,好烦恼人也呵!“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旦唱)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4],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5]?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6],恨不得倩[7]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行[8],车儿快快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9]。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不打扮?(旦云)红娘呵,你那里知道我的心哩!(旦唱)
【叨叨令】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10],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11];从今后衫儿、袖儿,揾湿做重重叠叠的泪。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12],兀的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
(做到了科,见夫人了)(夫人云)张生和长老坐,小姐这壁坐,红娘将酒来。张生,你向前来,是自家亲眷,不要回避。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末了俺孩儿[13],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14]。(末云)小生托夫人余荫,凭着胸中之才,觑官如拾芥耳[15]。(洁云[16])夫人主张不差,张生不是落后的人。(把酒了,坐)(旦长吁了)(旦唱)
【脱布衫】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17]。酒席上斜签着坐地[18],蹙愁眉死临侵地[19]。
【小梁州】我见他阁泪汪汪不敢垂[20],恐怕人知。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21]。
【幺】虽然久后成佳配,奈时间怎不悲啼[22]。意似痴,心如醉,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
(夫人云)小姐把盏者!(红递酒了,旦把盏了)(旦唱)
【上小楼】合欢末已,离愁相继。想着俺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我谂知这几日相思滋味[23],却元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幺】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全不想腿儿相压,脸儿相偎,手儿相携。你与俺崔相国做女婿,妻荣夫贵[24],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呵,甚么汤水咽得下。(唱)
【满庭芳】供食太急,须臾对面,顷刻别离。若不是酒席间子母每当回避,有心待与他举案齐眉。
【幺】虽然是厮守得一时半刻,也合着俺夫妻共桌而食。眼底空留意,寻思起就里[25],险化做望夫石。
(夫人云)红娘把盏者。(红把酒科)(旦唱)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26],白泠泠似水[27],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28],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29],蝇头微利[30],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31]。
(夫人云)辆起车儿[32],俺先回去,小姐随后和红娘来。(下)(末辞洁科)(洁云)此一行别无话说,贫僧准备买登科录[33],看做亲的茶饭,少不了贫僧的。先生在意,鞍马上保重者。“从今经忏无心礼[34],专听春雷第一声[35]。”(下)(旦唱)
【四边静】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两意徘徊,落日山横翠。知他今宵宿在那里?有梦也难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