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淮右:谓淮水上游地区,亦称淮西。
[135]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136]鳏旷:妻死无偶曰鳏,成年未取曰旷(鳏亦含有旷义)。
[137]范阳:即幽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卢姓为唐时范阳望族。
[138]清流宰:清流县(今安徽省滁县)县令。
[139]游去泉:到山里去修行。
[140]清河:郡名,唐时治所在今河北省南宫县。
[141]就礼:举行婚礼。
[142]既而:后来(指结婚的时候)。
[143]法用礼物:婚仪所用的礼物。
[144]健仰:犹言健羡,表示深切仰慕之意。
[145]人世岂有如是之理乎:是说人世没有如此奇幻的事情。
[146]濯锦小儿:指濯锦江龙君之子。濯锦江即锦江,为四川岷江支流,流经成都市一带。相传古时以此水濯锦,故名。
[147]誓报不得其志:立誓报恩的志愿没有实现。
[148]咸善终世:一同欢好终生。
[149]感:怀念。
[150]匪薄:疑当作“菲薄”。轻微的意思。
[151]确厚:坚牢,巩固。永心:永久不变的感情。
[152]因君爱子二句:表示希望柳毅因爱子而及其母。相生:生活在一起。
[153]愁惧兼心:心里愁惧交并。
[154]于:原本作“子”,据别本改。长泾:即泾河。犹淮河称长淮,大江称长江。
[155]枉抑:冤枉、委屈。
[156]约:克制。
[157]操真:坚持真诚。
[158]宁有屈于己句:岂有己受委屈而能心服的吗?伏:通“服”。
[159]率肆胸臆:率直地把心里的话全说出来。肆:铺陈,陈说。
[160]酧酢纷纶:应答时很杂乱。酧酢:应对。酧:“酬”的异体字。
[161]依然:依依不舍的样子。
[162]恨之:对此懊恨。
[163]扼束:束缚。
[164]惑:迷惑,失错。
[165]吾不知国客乃复为神仙之饵:我没有想到在龙宫做客,却得到了成仙的机会。国客,上客。以利诱人曰饵,此指机会而言。
[166]觐(jǐn):朝见。
[167]南海:今广东省广州市。
[168]咸遂濡泽:都受到恩惠。
[169]春秋积序:一年复一年。序:时序。
[170]开元:唐玄宗李隆基年号(713-741)。
[171]上方属意于神仙之事二句:王谠《唐语林》卷五:“玄宗好神仙,往往诏郡国,征奇异之士。”道术:指有道术的人。
[172]薛嘏(gǔ):生平不详。京畿令:指京兆府所属县的县令。按唐朝京兆府辖长安、万年等二十县,此系泛指。京畿:京兆。
[173]侧立:侧身而立,表示恐惧的样子。
[174]省然:省悟的样子。
[175]绝影响:再也看不到柳毅的踪影。影响:音容。
[176]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
[177]陇西:郡名,治所在今甘肃省陇西县。按李姓为唐时陇西的望族。
[178]五虫之长:《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裸)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
[179]别斯见矣:其区别于此可见。
[180]人裸也二句:谓人为裸虫,也同鳞虫讲信义。
[181]含纳:有度量。大直:非常正直。
[182]宜有承焉:应该传之于世。
[183]嘏咏而不载二句:只有薛嘏曾亲历仙境,咏叹、传说其事,却没有记载成文。
【作品讲析】
唐代是中国小说文体走向自觉的时期,这在《柳毅传》中有充分的反映。举凡小说文体的基本特征,都在作品中表现出来,如虚构性叙事、人物形象塑造、情节精心设置、细节的描写,甚至叙事手法的变化,都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
本篇打动人心之处首先在于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柳毅传》写的是一个美丽的人神恋爱的故事。它以落第书生柳毅奇遇龙女为发端,以柳毅传书洞庭,龙女变人报恩与柳毅结为夫妇为整个故事的骨架,而安排、穿插了一系列曲折动人的情节。如小说写柳毅与龙女的遇合,是非常曲折,富于变化和戏剧性的。一开始写柳毅路过泾阳,由于“鸟起马惊,疾逸道左”的偶然缘故,得遇牧羊的龙女。龙女托他捎书洞庭,告诉他如何进入龙宫的方法,构成了带有神奇色彩的第一个情节。临行时,柳毅与龙女的“他日归洞庭,幸勿相避”和“宁止不避,当如亲戚耳”的问答,有意又似无意地为后来两人的结合埋下了伏线。接着写柳毅忠于龙女请托,进入洞庭,却不料受到化为巨龙的钱塘君的一场惊吓,以致使柳毅要马上离开龙宫,“以避复来”,这是首次波折。龙女被钱塘君救回以后,钱塘君企图说媒撮合,但又出言倨傲,遭到柳毅的严辞拒绝,这是一次更大的波澜。作品写柳毅临行时“殊有叹恨之色”,而“满宫凄然”,整个气氛都使人感到柳毅与龙女的这段姻缘是无望了。柳毅回家,成家立业,连娶三妻,后娶的卢氏女并已生子,更使人觉得柳毅与龙女再也不会有关系了,但不料生子后的卢氏,却原来正是龙女,终于达到了一个令人欣慰的喜剧结尾。由此可见,《柳毅传》对故事情节的安排和穿插,是颇具匠心,极尽其曲折、巧妙之能事的。
其次,生动细致的人情描写,包括侠情、爱情与友情。侠情的代表是柳毅,他不仅路见不平,挺身相助,一诺千金,而且功成不居,特别是与钱塘君的摩擦,更凸显出他“威武不能屈”的侠义品格。爱情的代表是龙女,虽着墨不多,但万缕柔情已隐约可见。友情的代表是钱塘君,这是个个性突出的形象,其刚烈狂暴的性格与对朋友的真诚率直、闻过则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善写环境、氛围是作品的又一特点。如钱塘君“擘青天而飞去”的场面,公主还宫的场面,柳毅与钱塘君交锋的氛围等,都描写得恰到好处。更高明的是有时仅以片言只语便可传达出环境、氛围的“神”来,如以“风鬟雨鬓”描写龙女牧羊时的处境,以“笑语四顾,愧揖不暇”描写柳毅在宫中受到极其热烈款待的情景,等等。
另外,作品的大胆想象、浪漫情调与优美描写,都堪称唐传奇的翘楚,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十分久远的影响。
【思考与练习】
一、分析柳毅的性格特点。
二、举例说明作品是如何善于写情的。
三、举例说明作品在描写场面、氛围方面的成功之处。
(四十)蒲松龄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顺治十五年(1658)以县、府、道三试第一,为诸生,但屡次失意于乡试,只得作幕宾、塾师为生。康熙四十九年(1710)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因终身郁郁不得志,又较多接触社会底层,对黑暗的社会现实有深刻的认识,故具有“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集中表现在他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聊斋志异》所收作品将近500篇,综合六朝志怪与唐传奇之长,借谈鬼说狐,曲折地批判社会,表达理想,是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顶峰之作。据康熙十八年所作《自志》,书在作者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以后又几经修改增补。在艺术上,《聊斋志异》可谓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境界瑰丽,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感人形象,“用传奇法,而以志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此外,蒲松龄的诗、文、词、俗曲等作品也有一定的成就,今人汇编为《蒲松龄集》、《蒲松龄全集》。
婴宁
王子服,莒之罗店人[1]。早孤。绝惠,十四入泮[2],母最爱之,寻常不令游郊野。聘萧氏,未嫁而夭,故求凰未就也[3]。会上元[4],有舅氏子吴生,邀同眺瞩。方至村外,舅家有仆来,招吴去。生见游女如云,乘兴独遨。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生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女过去数武[5],顾婢曰:“个儿郎目灼灼似贼[6]!”遗花地上,笑语自去。
生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怏怏遂返。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母忧之,醮禳益剧[7],肌革锐减[8]。医师诊视,投剂发表[9],忽忽若迷。母抚问所由,默然不答。适吴生来,嘱密诘之。吴至榻前,生见之泪下。吴就榻慰解,渐致研诘[10]。生具吐其实,且求谋画。吴笑曰:“君意亦复痴!此愿有何难遂?当代访之。徒步于野,必非世家。如其未字[11],事固谐矣。不然,拚以重赂,计必允遂。但得痊瘳,成事在我。”生闻之,不觉解颐[12]。吴出告母,物色女子居里,而探访既穷,并无踪绪。母大忧,无所为计。然自吴去后,颜顿开,食亦略进。数日,吴复来。生问所谋,吴绐之曰[13]:“已得之矣。我以为谁何人,乃我姑氏女,即君姨妹行,今尚待聘。虽内戚有婚姻之嫌[14],实告之,无不谐者。”生喜溢眉宇,问:“居何里?”吴诡曰:“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生又付嘱再四,吴锐身自任而去[15]。
生由是饮食渐加,日就平复。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雕落。凝思把玩,如见其人。怪吴不至,折柬招之[16]。吴支托不肯赴招。生恚怒,悒悒不欢。母虑其复病,急为议姻。略与商搉[17],辄摇首不愿,惟日盼吴。吴迄无耗[18],益怨恨之。转思三十里非遥,何必仰息他人[19]?怀梅袖中,负气自往,而家人不知也。伶仃独步,无可问程,但望南山行去。约三十余里,乱山合沓[20],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21]。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22]。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23],野鸟格磔其中[24]。意其园亭,不敢遽入。回顾对户,有巨石滑洁,因据坐少憩。俄闻墙内有女子,长呼“小荣”,其声娇细。方伫听间,一女郎由东而西,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审视之,即上元途中所遇也。心骤喜。但念无以阶进[25],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误。门内无人可问。坐卧徘徊,自朝至于日昃[26],盈盈望断[27],并忘饥渴。时见女子露半面来窥,似讶其不去者。忽一老媪扶杖出,顾生曰:“何处郎君?闻自辰刻便来[28],以至于今。意将何为?得勿饥耶?”生急起揖之,答云:“将以盼亲[29]。”媪聋聩不闻。又大言之[30]。乃问:“贵戚何姓?”生不能答。媪笑曰:“奇哉!姓名尚自不知,何亲可探?我视郎君,亦书痴耳。
不如从我来,啖以粗粝[31],家有短榻可卧。待明朝归,询知姓氏,再来探访,不晚也。”生方腹馁思啖,又从此渐近丽人,大喜。从媪入,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堕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32],粉壁光明如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藉几榻[33],罔不洁泽。甫坐,即有人自窗外隐约相窥。媪唤:“小荣!可速作黍[34]。”外有婢子噭声而应[35]。坐次,具展宗阀[36]。媪曰:“郎君外祖,莫姓吴否?”曰:“然。”媪惊曰:“是吾甥也!尊堂,我妹子。年来以家窭贫,又无三尺男,遂至音问梗塞。甥长成如许,尚不相识。”生曰:“此来即为姨也,匆遽遂忘姓氏。”媪曰:“老身秦姓,并无诞育。弱息仅存[37],亦为庶产[38]。渠母改醮[39],遗我鞠养[40]。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少顷,使来拜识。”
未几,婢子具饭,雏尾盈握[41]。媪劝餐已,婢来敛具[42]。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嗔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43],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裁如婴儿[44]。”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45]?”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云:“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46],极相匹敌[47];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48]。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媪亦起,唤婢襆被[49],为生安置。曰:“阿甥来不易,宜留三五日,迟迟送汝归。如嫌幽闷,舍后有小园,可供消遣;有书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