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寓言小品,借小虫蝜蝂言事,讽刺“今世之嗜取者”聚敛资财、贪得无厌、至死不悟的丑恶面目和心态。本文虽然短小,却像是一面明镜,映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善于观察生活,写小虫持物负重的本性如可目睹,更善于思考社会人生问题,写贪官污吏的贪婪成性入木三分。《蝜蝂传》的两个部分分别扣住蝜蝂和腐败官吏各自特点展开议论。第一部分抓住蝜蝂善负物,喜爬高两个特性;第二部分讽刺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两部分相互对应,类比恰切,过渡自然,意理一贯,内在逻辑十分严密,将小虫和官僚的形象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寓意深刻。同时,文章语言犀利,叙事生动,议论精警,千载至今,仍能警戒世人。
【思考与练习】
这则寓言相要说明什么?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十三)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任西京留守推官,召试学士院,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1036),因支持范仲淹,贬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三年(1043)知谏院,擢知制诰,积极参与“庆历新政”。庆历五年(1045)贬知滁州(今属安徽),移扬(今属江苏)、颍(今安徽阜阳)等州。至和元年(1054),诏留京编《唐书》(即《新唐书》),迁翰林学士、史馆修撰。嘉佑五年(1060)任枢密副使,次年拜参知政事。熙宁四年(1071)以太子少师致仕。谥“文忠”。
欧阳修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积极倡导诗文革新,博学多才,诗、词、古文兼长,史学、经学方面也卓有成就。他的学生苏轼说他“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居士集叙》)。当时的许多着名文人、诗人,不是他的朋友,就是他的学生。宋代文风的变革,新诗风的奠定,都是离不开他的努力。嘉佑二年(1057),他以翰林学士权知贡举,排抑险怪艰涩的“太学体”时文,提倡平实自然的文风。欧阳修的古文内容丰富,纡徐委曲,条达舒畅,语言明白易晓。诗如其文,风格平易疏朗。欧词承南唐遗风,以小令为主,风格深婉,富于情韵。有《欧阳文忠公集》。
五代史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2],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3],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4];燕王,吾所立[5];契丹与吾约为兄弟[6];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7],请其矢,盛以锦囊[8],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9]。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10],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11],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12],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13],仓皇东出[14],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15],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16],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17]。”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18],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19],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注释】
[1]盛衰之理三句:古人多认为国家的治乱、盛衰由于天命,作者则以人事为主因,故云。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故治乱、废兴在于己,非天降命,不可得反,其所操持悖谬失其统也。”(见《汉书·董仲舒传》)
[2]原:推原,追本究源。庄宗:指后唐庄宗李存勖。他于公元923年灭掉后梁,统一北中国,建立后唐王朝。
[3]晋王:庄宗的父亲李克用。属沙陀族,本姓朱邪,事唐,赐姓李。唐末割据今山西省一带地区。封晋王。
[4]梁吾仇也:梁:指后梁太祖朱全忠。他以叛变黄巢起家,和李克用同为镇压者起义军的强大军阀,双方不断扩充势力,互相仇视。
[5]燕王吾所立:《新五代史·杂传第二十七》载燕军将刘仁恭“拥戍兵攻幽州,行至居庸关,战败,奔晋。晋以为寿阳镇将。仁恭多智诈,善事人,事晋王爱将盖寓尤谨,每对寓涕泣,自言:‘居燕无罪,以谗见逐。’因道燕虚实,陈可取之谋。晋王益信而爱之。乾宁元年,晋击破(李)匡俦,乃以仁恭为幽州留后,留其亲信燕留得等十余人监其事,为之请命于唐,拜检校司空、卢龙军节度使。其后晋攻罗弘信,求兵于仁恭,仁恭不与。晋王以书微责诮之。仁恭大怒,执晋使者,杀燕留得等以叛。晋王自将讨之,战于安塞,晋王大败。”此后双方虽有时合力抗梁,但怨终不解。燕王:指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刘守光囚父杀兄,自立为幽州节度留后。后朱全忠于开平三年(909)封他为燕王。(见《旧五代史·梁书·太祖纪第四》)按此时李克用已死,称“燕王”乃作者追叙之辞。
[6]契丹与吾约为兄弟:《新五代史·四夷附录第一》:“梁将篡唐,晋王李克用使人聘于契丹。阿保机以兵三十万会克用于云州东城。置酒,酒酣,握手约为兄弟。克用赠以金帛甚厚,期共举兵击梁。阿保机遗晋马千匹。既归而背约,遣使者袍笏梅老聘梁……约共举兵灭晋……克用闻之,大恨。”契丹即辽国。辽太祖耶律亿字阿保机。
[7]从事:官名,此指属吏。少牢:古代祭品,用一猪一羊称少牢。
[8]锦囊:丝织的袋子。
[9]凯旋:唱着凯歌胜利回军。凯:即凯歌,战胜时所奏的歌曲。纳之:把箭仍然藏在庙里。
[10]系燕父子以祖:《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第二》载天佑十一年(914)庄宗攻克范阳,掳燕王刘仁恭父子。“至晋阳,以组击仁恭、守光,号令而入。是日,诛守光。遣大将李存霸拘送仁恭于代州,刺其心血,奠告于武皇陵。然后斩之。”组:组练,丝编的绳索。《史记·秦始皇本纪》:“子婴即系颈以组。”
[11]函梁君臣之首二句:《旧五代史·梁书·末帝纪下》:“帝闻中都之败,唐(晋)军长驱将至。……召控鹤都将皇甫麟谓之曰:‘吾与晋人世仇,不可俟彼刀锯。卿可尽我命,无令落仇人之手。’麟不忍。帝曰:‘卿不忍,将卖我耶?’麟举刀将自刭。……(唐庄宗)寻诏河南尹张全义收葬之,其首藏于太社。”函:用木匣封装。太社:即太庙,皇帝的祖庙。
[12]仇雠:仇敌。
[13]一夫夜呼二句:《旧五代史·唐纪·庄宗纪》载“贝州(治所在今河北清河县)军士皇甫晖等,因夜聚蒱博不胜,遂作乱”。后来赵太、王景戡、李嗣源等都相继叛变。一夫:指皇甫晖。
[14]苍皇:同“仓皇”,匆忙而慌张。东出:指同光四年(926)三月庄宗避乱至汴州(今开封市)事。
[15]士卒离散:《旧五代史·唐纪·庄宗纪第八》:“初,帝东出关,从驾兵二万五千。及复至汜水,已失万余骑。”
[16]君臣相顾四句:《旧五代史·唐纪·庄宗纪第八》:“甲戌,次石桥,帝置酒野次,悲啼不乐。……元行钦等百余人,垂泣而奏曰:‘臣本小人,蒙陛下抚养,位极将相。危难之时,不能立功报主,虽死无以塞责。乞申后效,以报国恩。’于是百余人皆援马截发,置髻于地,以断首自誓。上下无不悲号。”
[17]满招损二句:见《尚书·虞书·大禹谟》。孔颖达疏:“自以为满,人必损之。自谦受物,人必益之。”
[18]数十伶人困之二句:《新五代史·伶官传》:“庄宗既好俳优,又知音,能度曲。……自其为王,至于为天子,常身与俳优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事,遂至于亡。”又“郭门高者,名从谦,门高其优名也。虽以优进,而尝有军功,故以为从马直指挥使。从马直,盖亲军也。……是时,从马直军士王温宿卫禁中,夜谋乱,事觉被诛。……从谦恐,退而激其军士曰:‘罄尔之赀,食肉而饮酒,无为后日计也。’军士问其故,从谦因曰:‘上以王温故,俟破邺,尽坑尔曹。’军士信之,皆欲为乱。……四月丁亥朔,朝群臣于中兴殿,宰相对,三刻罢。从驾黄甲马军阵于宣仁门,步军阵于五凤门以俟。庄宗入食内殿,从谦自营中露刃注矢,驰攻兴教门,与黄甲军相射。庄宗闻乱,率诸王卫士击乱兵出门。乱兵纵火焚门,缘城而入,庄宗击杀数十百人。乱兵从楼上射帝。帝伤重,踣于绛霄殿廊下,自皇后、诸王、左右皆奔走。至午时,帝崩。”
[19]所溺:指所沉溺而不能自拔的事物。
【作品讲析】
这是一篇论证严密的史论。作者从后唐庄宗李存勖艰苦创业、统一中原,又骄纵享乐、身死国灭的典型事例中,提炼出这样一个重要的史学观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意思是一个国家政权的兴盛和衰败,主要取决于人事的因素,而不是天命,而不是天命。这一观点具有普遍的警戒意义,反映了作者清醒的历史意识。
在论证时,以“成败由人”为中心,先极赞庄宗创业时意气之“壮”,再感叹他失败时形势之“衰”,通过盛与衰、兴与亡、得与失、成与败的鲜明对比映衬,突现庄宗先盛后衰这一历史悲剧的根由所在,不仅令人信服,而且使文章意脉前后贯通,抑扬有致。
本文的写作意在劝谏宋朝统治者以史为鉴,莫蹈覆辙,所以虽以议论为主,但融入了浓厚的抒情意味。行文中时而以唱叹起笔,使人警醒,如开头的“呜呼”;时而推出与主旨相关的警戒性断语,而且两两比并,正反相形,如“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时而又出以感慨淋漓之句,多置于文章的筋络关键之处,如“岂非人事哉!”、“可谓壮哉!”、“岂独伶人也哉!”这些都增强了这篇史论的艺术感染力。
【辑评】
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只是一低一昂法,妙于前幅,点缀又秾至。”
储欣《唐宋八大家类选》:“写庄宗之盛,以形其衰,允堪垂戒。”
沈德潜《唐宋八家文读本》:“抑扬顿挫,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起手一提,已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复,感慨淋漓,直可与史迁相为颉颃。”
【思考与练习】
一、本文所说的道理,对我们认识历史、社会和人生有什么启迪?
二、文章是如何用对比法进行论证的?
(三十四)刘基
刘基(1311-1375),字伯温,处州青田(今浙江青田)人。元至顺四年(1333)中进士,除高安县丞。后辞官。此后再起再辞,终隐青田山中,着《郁离子》以见志。至正二十年(1360),朱元璋攻下金华,致书聘集,既至,遂为谋主。洪武三年(1370),迁弘文馆学士,授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洪武四年,归老于乡。后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谮,于洪武八年忧愤而死。一说被胡惟庸毒死。武宗正德八年(1513)加赠基太师,谥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