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北方已在金人统治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聚众二千,参加耿京所领导的北方农民抗金义军,为掌书记。次年,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杀害,义军瓦解。他率50名骑兵突袭金营,生擒张安国,渡淮河南归于宋。此后,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先后知江陵(今属湖北)、隆兴(今江西南昌一带)、潭州(今湖南长沙一带)、福州(今属福建)、绍兴(今属浙江)、镇江(今属江苏)等府、州,并曾兼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路安抚使。他是当世难得的文武全才,南归后曾向朝廷提出一系列抗金北伐、收复中原的大计方略,但是未被采纳。在地方官任上,他整顿经济,储备粮草,组建抗金武装,旨在积蓄力量,以应北伐之需,然而却一再遭到排斥打击,先后数次被降职罢官,闲居带湖(今江西上饶)、瓢泉(今江西铅山)乡里达二十余年之久。至宁宗开禧年间(1205-1207),韩侂胄当政,主持北伐,又不能委他以重任,仅用他作点缀。由于准备不足,仓促出兵,北伐招致惨败。为此奋斗一生的词人,终于因病抱恨辞世,享年68岁。
辛弃疾博学多识,善诗能文,而词名雄冠有宋一代。今存词620余首,数量居两宋第一。有《稼轩词》、《稼轩长短句》等不同名目版本。其中以抗金爱国为主题的作品,不胜枚举。间有山水田园、言情咏物、说理谈玄等多种题材,内容十分丰富。风格以悲壮雄浑为基调,亦不乏清新隽永、狎昵温柔、诙谐风趣等种种变化。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1]
楚天千里清秋[2],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3]。落日楼头,断鸿声里[4],江南游子[5]。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6],无人会、登临意。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7]?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8]。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9]!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10]!
【注释】
[1]此词为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辛弃疾任建康府通判时所作。一说,作于淳熙元年(1174)。建康:今江苏南京。赏心亭:在建康下水门上,下临秦淮河,尽观览之胜。
[2]楚天:江南一带古属楚国,故有此称。
[3]遥岑三句:谓远处的山峰看起来很像美人头上的碧玉簪、青螺髻(螺形的发髻),却惹人愁恨。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皮日休《缥缈峰》:“似将青螺髻,撒在明月中。”又周邦彦《西河》词:“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摹写金陵江山,与此略同。遥岑远目:即“远目遥岑”的倒文。岑:小而高的山。目,用作动词,望。
[4]断鸿:失群的孤雁。
[5]江南游子:作者自称。建康在宋时属江南东路,作者以北方人客居南方,故云。
[6]把吴钩看了两句:看刀抚剑,是希望使用它以立功的意思。吴钩:兵器,一种弯形的刀。栏杆拍遍:因怀想往事,心中感慨所致。
[7]“休说”三句:表示自己不愿学张翰忘怀时事,弃官归乡。季鹰,张翰字。《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chún)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鲙:通“脍”,把肉切细。
[8]“求田”三句:表示自己不愿象许汜那样,作一个只添置田舍的人。《三国志·魏志·陈登传》:“许汜与刘备并在荆州牧刘表坐,表与备共论天下人,汜曰:‘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不除。’……备问汜:‘君言豪,宁有事耶?’汜曰:‘昔遭乱过下邳,见元龙。元龙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床卧,使客卧下床。’备曰:‘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耶?’”求田问舍:添置家产。刘郎:刘备。
[9]可惜流年三句:自惜年华在国势飘摇中逝云,正无异树木的愁风愁雨,终于衰老。流年:指时光流逝。树犹如此:是对时光易逝人,人事变迁的感慨。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桓温)北伐,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0]倩何人二句:自伤英雄抱负不能实现,心头郁结,得不到慰藉。倩:请。红巾翠袖:指歌女。宋时宴会席上多用歌妓劝酒,故云。揾(wèn):擦拭。
【作品讲析】
这首词是作者在建康任职时所作。
上片写景,兼及抒情。词一开始就点染了一派秋色:向远处流去的江水、苍翠凝然的峰峦,夕阳垂地,哀鸿孤雁。这无限的秋色和远处的峰峦,勾起词人悲痛的深思。“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四句,直抒胸臆,此时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动。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语言来渲染,而是选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后几句一句句感情渐浓,达情更切,至最后“无人会”得一尽情抒发。读到此,于作者心思心绪,亦可尽知,也都会被这种情感感染。
下片直接言志。运用三个典故,将“登临意”款款道出,交织着用世和隐退的矛盾。不愿学张翰弃官归田,不愿仿效许汜只知购置田产而被有识之士耻笑,他赞赏东晋桓温的振旅北征,也迫切期待着有朝一日自己能起兵北伐,收复失地。可叹的是国事飘摇,时光流逝,朝廷以主和为计,主战派不受重用,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宿愿不能实现。作者也被投闲置散,难展抱负。如今登高望远,只能发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叹。这三句,是全首词的核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经过层层推进已经发展到最高潮。下面就自然地收束,“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这三句是写辛弃疾自伤抱负不能实现,世无知己,得不到同情与慰藉,这与上片“无人会、登临意”义近而相呼应。
这首词是辛词名作之一,它不仅反映了辛弃疾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矛盾,而且有深厚的现实内容。全诗从写景入手,然后融情入景,汇成一片,孤愤直抒,豪气凌云。
【辑评】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落日数语,不减王粲《登楼赋》。”
陈洵《海绡说词》:“起句破空而来,秋无际,从‘水随天去’中见;‘玉簪螺髻’,之‘献愁供恨’,从远目中见;‘江南游子’,从‘断肠落日’中见;纯用倒卷之笔。‘吴钩看了,阑干拍遍’仍缩入‘江南游子’上;‘无人会’纵开,‘登临意’收合。后片愈转愈奇,季鹰未归则鲈脍陡然一转,刘郎羞见则田舍陡然一转,如此则江南游子亦惟长抱此忧,以老而已;却不说出,而‘树犹如此’作半面语缩住。‘倩何人’以下十三字,应‘无人会,登临意’作结。稼轩纵横豪宕,而笔笔能留,字字有脉络如此。”
俞陛云《宋词选释》:“前四句写登临所见,起笔便有浩荡之气。‘落日’句以下,由登楼说到旅怀,而仍不说尽,仅以吴钩独看,略露其不平之气。下阙写旅怀,即使归去奇狮卜筑,而生平未成一事,亦羞见刘郎。“流年”二句以单句旋折,弥见激昂。结句言英雄之泪,未要人怜,倘揾以红巾,或可破颜一笑,极言其潦倒,仍不减其壮怀也。”
【思考与练习】
一、分别说明词中所用典故的涵义,体会稼轩词“以文为词”的艺术特色。
二、分析“稼轩体”沉郁而豪放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