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龚自珍
龚自珍(1792-1841),字璱(sè)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嘉庆二十三年(1818)举人,参加过六次会试,道光九年(1829)才中进士,历官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礼部主事等职,长期困厄下僚。十九年(1839)辞官南归,两年后暴卒子丹阳云阳书院。龚自珍深于经学、史学、小学、舆地之学,接受并发展了乾嘉公羊经学家经世致用的合理部分,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的政治社会问题研究紧密结合,力主改革,反对外国侵略,成为近代思想界勇开风气的先驱者。梁启超谓“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有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盦文集》,若受电然。”(《清代学术概论》)自珍又是近代文学的开山祖师。其论文学强调“尊情”,充分表现作者个性。其诗追求独创,别开生面,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富有浪漫精神,对晚清“诗界革命”派和南社诗人产生很大影响。其文冲破桐城古文的束缚,独抒己见,表达真情实感,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战斗性,语言活泼多样,在当时比诗更为有名。其词“绵丽飞扬,意欲合周、辛而一之,奇作也。”(谭献《复堂日记》)着有《定盦文集》,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咏史
金粉东南十五州[1],万重恩怨属名流[2]。
牢盆狎客操全算[3],团扇才人踞上游[4]。
避席畏闻文字狱[5],着书都为稻粱谋[6]。
田横五百人安在[7],难道归来尽列侯[8]?
【注释】
[1]金粉:旧时妇女化妆用的铅粉。这里用来形容骄奢淫逸的生活。十五州,泛指长江下游江南一带繁华富庶的地方。
[2]属(zhǔ):结。名流:社会上的知名人士。此指那些依附于权贵门的幕僚、帮闲一类人物。此句意谓名流们为了争名夺利,互相勾结排挤,结下了无穷的恩恩怨怨。
[3]牢盆:煮盐的器具。借指把持盐政的官吏。狎客:指陪伴帝王、权贵游乐的人。操全算:操纵整个计划,掌握经济大权。算:计划、筹谋。
[4]团扇:一种圆形扇。汉代班婕妤写有《团扇歌》。东晋丞相王导的孙子王珉,好拿白团扇,二十多岁当了中书令,但于政务一窍不通,因门阀政治而为高官。才人:才子。团扇才人:指出身显贵、无真才实学而轻浮浪荡的公子。踞上游:占据高位。
[5]避席:古时席地而坐,离开座位称避席,以此表示敬意。这里指因畏惧而起身逃离。文字狱:封建统治者为镇压知识分子的反抗,蓄意从其着述中摘取只言片语,罗织罪名,因其以文字断罪,故称文字狱。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屡兴文字狱,被害和受株连者甚多。
[6]稻粱谋:本指禽鸟寻觅食物,此指人谋求米粮,俗话混口饭吃。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粮谋。”
[7]田横:秦末汉初人,齐国旧贵族。楚汉相争时占据齐国旧地,自立为齐王。刘邦消灭项羽称帝后,他带领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岛。刘邦派人招他投降,说:“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被迫率门客两人前往洛阳,至洛阳外三十里处,因耻于事刘,自刎而死,两门客亦自刎。留在岛上的五百余人闻田横已死,亦皆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
[8]列侯:汉朝时,王室子弟封侯称诸侯,异姓封侯为列侯。
【作品讲析】
龚自珍这首《咏史》诗写出了清代一些知识分子的典型心情。清前期曾屡兴文字狱,大量知识分子因文字获罪被杀。在这种酷虐的专制统治下,大多数知识分子不敢参与集会,言行十分谨慎,唯恐被牵入文字狱中。他们着书立说,也只是为了自己的生计,弄口饭吃,不敢追求真理,直抒自己的见解。作者是清代后期的一个有叛逆精神的思想家,对这种现象十分愤慨,因而以婉转之笔出之。
对于当时日趋颓废的社会风气,诗人有着清醒的认识。此诗以东南一带上层社会生活为背景,对这一现象作了充分的揭示。首联以概括之笔,渲染东南名流们纸醉金迷的生活,暴露其空虚无聊的精神世界。颔联写市侩小人、虚浮之徒把握权柄、占据要津的不合理现象。颈联则反映处于思想高压下的文人们,已成为一群苟且自保的庸俗之辈。尾联借田横五百壮士杀身取义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骨鲠忠贞之士日渐消亡的深深悲哀。此诗题为“咏史”,实为讽今。诗人以深邃的史识、警策的语言,撕下了“盛世”的面纱,把清王朝统治的腐朽本质及其没落趋势,清晰地揭示给人们,具有醒世与警示的艺术力量。
全诗造语凝重,属对工切,境界开阔,寓理精辟,读来有骨力铮铮之感。
【思考与练习】
一、“避席畏闻文字狱,着书都为稻粱谋”后人视作警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二、诗篇为何要引用历史上田横和他五百部下殉难的典故?诗人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十四)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初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州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出入扈从,应对称旨,极得圣祖隆遇。康熙二十四年(1685)五月底以寒疾终。才气横溢,多愁锐感。能诗,擅词,尤工小令。词风真挚自然,多低徊婉转,悲凉凄恻。悼亡之作堪称绝词。词集名《饮水词》,亦称《纳兰词》或《通志堂词》。
长相思[1]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2],夜深千帐灯[3]。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4],故园无此声。
【注释】
[1]此词牌原先系唐教坊曲名,始见《全唐诗》。又名“山渐青”、“吴山青”、“长相思令”、“长思仙”、青山相送迎”、“相思令”、“越山青”、“忆多娇”、“双红豆”。
[2]榆关:即山海关。那畔:那边。此指关外。
[3]帐:此指军用的帐篷。
[4]聒(guō):喧扰。这里指风雪声。
【作品讲析】
本词大约作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末,纳兰性德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
上片写行程之劳。起句既显空间之广袤,又寓时间之流逝,气象阔大。“山一程,水一程”六字,直写路途之曲折迢遥,侧写跋山涉水之艰险辛苦。叠用两个“一程”,突出了路途的修远和行程的艰辛。第三句“身向榆关那畔行”,交代行旅去向。此处说“身”向榆关,而非“心”向。其实就是说,躯体越来越远离了故乡,而心灵却越来越趋向京师,越来越拴紧了故园。“夜深千帐灯”写的是夜晚宿营于旷野的情景:深青的天幕下,漆黑的旷野上,一座座营房,灯火熠熠,映照着永夜无眠的人。
下片侧重游子思乡之苦,交代了深夜不眠的原因。“风一更,雪一更”,突出塞外风狂雪骤的荒寒景象。这是以哀景衬伤情,风雪载途,行者乡思更烈。叠用两个“一更”,突出塞外卷地狂风,铺天暴雪扑打帐篷经久息的情景,也从一个侧面写出了天寒地冻之夜,人之辗转难眠的状态。“聒碎乡心梦不成”呼应上片的“夜深千帐灯”,直接回答了深夜不寝的原因。“故园无此声”,交代了“梦不成”的原因:故乡是没有这样的连绵不绝的风雪聒噪声的,当然可以酣然入梦;而这边塞苦寒之地,怎比钟灵毓秀之京都,况且又是暴风雪肆虐的露营之夜,加之“乡心”的重重裹挟,就更难入梦了。结尾这一句直截地表达了征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意。
【辑评】
王国维《人间词话》:“‘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则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又:“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思考与练习】
《长相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