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族人自强不息的执着性格,突出表现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愚公移山”式的围海造田运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性格特点融入了新的时代内涵。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京族人的致富道路让世人为之侧目。从解放前的食不果腹、八十年代的吃国家救助、到如今的少数民族首富之乡,这样的跳跃式发展是非常具有戏剧性的。然而,天上不会掉馅饼,好运不是无来由降临,京族人之所以比其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要富裕,首要的是因为他们的思想解放得快,自主能力较强,不“等、靠、要”国家的扶持,坚持自己闯出具有本村特色的致富之路。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大力发展边境贸易、海水养殖、海洋捕捞和“三产”,利用与越南毗邻的有利条件,当翻译、做中介,贸易经商神通各显。他们把许多生意做到了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京族同胞的身影遍布国内的广东、上海、广西各地和福建。仅氵澫尾村就有300多户涉足边贸经商,其中100多人经营越南煤炭,一年利润非常可观。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京族人民的胸怀更宽,眼光也越来越远。他们把海水养殖业与海产品加工业结合起来,从更深更广的角度开辟丰富的财源。如今“京族三岛”的虾蟹养殖水面已达近500公顷,一个养殖户每年收入至少2.5万元。海产品加工业规模日益扩大,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出现新的局面。仅巫头、澫尾两个村的海蜇加工就有140多家工厂,近5000人就业而从中享受着丰收的喜悦和甘甜。
如今的京族聚居区,初到这里时并没有感觉出这里有哪些与众不同,街道两旁的行人穿着俭朴,皮肤黝黑,然而,随着一幢幢法式别墅在眼前掠过,随着宝马、奔驰和奥迪等名牌轿车在村间的道路上疾驰,在普通人家的房子里你经常会看到诸如健身器材、发烧级音响等让人意想不到的摆设。这些仅仅是大家看到的京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冰山一角,京族人的自强不息,将会带领他们迎来一个更新更具挑战性的发展阶段,我们相信,这个民族对发展的执着信念将使他们创造出更大的成绩。
第八节英勇抗暴的自由精神
逐鱼而居的民族,与逐草而居的民族一样,天性里向往自由,热爱自由,有一种不畏艰险、不畏强暴的性格。热爱自由,反抗异族压迫的因子,早已和他们的命运连在一起。
京族的祖先在十六世纪初叶开始陆续迁来中国,其原因可能是与当时越南战乱频仍,社会动荡不安,后又沦为法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有密切关系。据有关历史记载,在“洪顺”(1509-1515年)前后的数十年间,越南封建王朝为争夺帝位,互相拼杀,变乱不己,朝政腐败不堪,从而导致社会长期混乱,人民饥馑流离,农民起义此伏彼此。1527年以后,越南又相继进入“南北朝”、“黎皇郑主”、“郑阮分争”、“西山农民起义”等战乱时期。此外,法国殖民势力大举入侵,直到1883年竟逼迫越南承认其为保护国,1885年逼迫中国清政府放弃对越南(当时称“安南”)的保护,承认其为越南的保护国。这样,越南便沦为法帝国主义的殖民地,越南各族人民随之陷入了更加痛苦的深渊。而在北部湾畔的这座中国荒岛来说,自然就被一部分饱受战乱之若的京族人民视为避难维生的乐土了。
对于这片来之不易的家园,京族人格外珍惜。历史上,由于滨海而居,京族人没少受海盗的侵袭。但他们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起保卫自己的家园,海盗闻风丧胆,京族人因此获得了一份世外安宁。19世纪末,大清帝国因腐败的毒瘤日趋恶化,帝国主义强盗纷纷欺侮我国。北部湾边的江平一带被法国军队糟踏得不成个样子,京族人被打、被杀、被侮辱的就没法说了,地上种的、海里捕捞的全被抢劫一空。这时偏偏海盗山匪也乘火打劫,瞅个空就杀上岛来,学着法国强盗的样子欺凌京族人。在这危难的时刻,面对着比任何时候都更强大的敌人,京族人内心的反抗热血沸腾了,在民族英雄杜光辉的领导下,京族人团结周边民族,通过游击战等灵活战术,给予敌人致命的抗击,谱写了中华民族英勇抗暴的篇章。
京族人有一种村社共同体的平等思想,这种朴素的平等思想与他们推举族中长老、大事、重要的事由族长老们裁决的制度有关。为此,面临压迫及不平等待遇,他们不记后果也要将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将此推广开来,就是敢于维护国家民族权利、不屈外侮的爱国爱族爱民思想,这是我们理解人数不多的京族人何以在历史上英勇无惧、屡次奋起反抗强权的一把钥匙。
第九节团结互助的传统风尚
无论是在同一地区、同一村寨的各姓氏之间,还是本民族内部,京族受到外敌入侵时,都团结一致对敌,有牢固的凝聚力。平日里,婚丧喜庆或起屋、天灾人祸中,族姓、亲友和村寨人之间,都倡导互相帮助,袖手旁观者势必受到族人和社会舆论的谴责,难有立身之处。建造房子,亲友们不但帮工还帮料,遇到红白喜事,村里、族里、街坊按照范围、规模大小与需要,前往协助理事。丧事不须登门相请,不须指派,多是主动到场,帮助挖穴、抬埋,否则被视为不懂村规族礼。丧事做一次“功德”花费很大,大部分的人家都难以独自承担,因此在京族地区谁家办丧事,全村人纷纷全力相助,他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他们不吃主家的饭菜,也不要任何报酬。大家的共同的心愿是,尽自己的本分,尽量减轻亲人去世给主家带来的伤痛。得到帮助的人家在以后别人办丧事的时候也要给予同样的钱物资助,甚至是更多的资助,谓之“回福”。这种自觉相助的风气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京族值得称颂的习俗风尚。团结互助的风气在农忙中更为普遍,届时全村帮忙,但没有人收报酬,只是简单地吃一些主家备好的饭菜即可。青年考上大学,全村更是引以为荣,鼓励其刻苦学习成材。
第十节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
由于世代与大海为伴,京族人具备了大海一样的胸怀,大海一样的性格。从京族的来源及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京族自形成以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反而是坚持民族宽容,乐于接纳别的民族。主体性与开放性、包容性相结合的民族文化特征,使得不少汉人长期与京族杂处而融入京族之中。如今的京族人中不仅有汉族血统,也有壮族、瑶族等其他少数民族的血统。
从京族人的宗教信仰中也能看到这个民族善于吸收、海纳百川的度量。本土的原始崇拜与汉地传入的儒道释等宗教融合共生,形成了京族独特的民间宗教面貌。近代以来,天主教的传入也是京族人开放胸怀的最好证明。宗教习俗上,大部分京族人建哈亭、过哈节、春节前扫墓、讲京语、用喃字、穿民族服装,构成了京族共同体的主要特征,但恒望、竹山的京族信仰天主教,不过哈节;潭吉京族不信天主教,亦不建哈亭,不过哈节,但仍信奉镇海大王;反映了京族作为海洋民族,在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方面的开放性的特点,也表现了本民族内部文化的多元性。
这种海纳百川的开放和宽容的一个突出特征是京族人开朗好学的性格。近代以来,各民族交流日益频繁。京族人民在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中所具有的不闭关自守、不盲目排外,不因循守旧、善于学习的民族特点,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思辨能力。比如在学习科学技术和别的民族的语言上,京族人会积极吸纳有利于自身发展进步的知识,不会因为这些知识的载体是别的语言而有心理排斥。由于长期与汉族和其他民族杂居交往,深受汉族文化影响,京族群众很少有狭隘民族意识和排外意识。宽容的心态使得京族很容易接受别的民族文化与己有差异的事实,从而从心理上维护各民族之间的团结。比如在村干部的选举上,京族趋于宽容和积极,没有明显的民族倾向。正因为京族宽容平和的性格,吸引了大批外地人到京族旅游区寻求商机,和别的地方“排外”的心态不同,京族人对此是平和、宽容的,并不会因为外地人占了商机、与己产生竞争而心怀恶意,而是以加倍的努力,督促自己更上一层楼。
民族心理的走向和倾向对民族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正因为京族开放、缓和、宽容、积极的性格和心态,为京族聚居区构建共存共荣的和谐民族关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