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哲族族徽从图案上显示出民族向往美好、富饶、和平、幸福的愿望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及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如图所示:赫哲族村民历来热爱生养自己的青山绿水,祖国的大好河山,对伟大祖国更是如同热爱母亲一样倾注着无限的深情。赫哲族人民在各个历史阶段,在促进民族团结,坚定维护祖国统一,英勇保卫祖国边疆,大力推动祖国建设等方面积极投身到热情的队伍之中,努力争取不怕牺牲,对伟大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后人所传颂。
第一节积极促进民族团结
自古以来,赫哲民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爱护,亲如一家,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解放前,有一汉族的翁姓人家穷困至极、无食果腹,便从黑龙江上游乘一木筏向下游漂流寻找栖身之地,当这家二十多岁的夫妇带一个孩子漂至街津口时,却下不了木排,因为无衣遮体。当时,街津口唯有一赫哲族孙木恩氏族的“哈拉莫昆”家族渔民,来到江岸拿来鱼皮衣裳让他们一家人穿上才下了木筏。来到“哈拉莫昆”孙木恩家里,这个有五个兄弟的“哈拉莫昆”氏族中的二兄弟收留了翁姓这一家人。“二兄弟”虽然家境也很清贫,但在捕鱼间隙靠自己的一双勤劳的双手在山坡上小开荒地里种了一片玉米,秋收收了一苞米楼子苞米,足够一家人一年吃的了。但眼前又增加了一家人,就不够了,只好用鱼来补充。一年之中,翁姓人家在“二兄弟”家吃住“二兄弟”总是把能够果腹的苞米粮食让给汉族兄弟吃,而自己一家人多用鱼来充饥。在那时,粮食能吃饱肚子,而鱼是菜类它不是粮食,自然吃不饱。就这样,赫哲人舍己利人的品质感动了汉族兄弟,赫汉两家情同手足,情深意长。
翁性一家人在“二兄弟”家住了几年在这几年里,“二兄弟”教会了这个翁姓汉族兄弟怎样捕鱼,使汉族兄弟掌握了靠水吃鱼的生存本领,赫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在当时赫哲人中传为佳话。
一九五八年,黑龙江、松花江发了有史以来罕见的洪水,洪水漫过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三江平原。松花江、黑龙江沿岸的汉族、朝鲜族、满族等居民纷纷离家躲到依山傍水地势较高的赫哲族住的街津口渔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街津口的赫哲人全力以赴,提供吃住,并无偿地帮助十几户因躲水而来的汉族兄弟盖起了新房、安下了家,谱写了一曲又一曲促进民族团结的凯歌。
赫哲人在八十年代中期就开始取消狩猎,发展养殖业。与此同时,赫哲杂居的街津口有些汉族人也在赫哲人的指导下搞起了养殖业。有一家汉族养貉的专业户不慎逃跑了一只貉子,赫哲族老猎人再施“轰皮子”的本领在雪地深山里将其跟踪,直到捕获物归原主。
冬季在黑龙江上冰天雪地上捕鱼自然是赫哲渔民的拿手本领,可在汉族眼里却是一个陌生的领域,但为了生计,又不得不去涉足。于是赫哲族渔民手把手教会汉族兄弟怎样下网、起网、捕鱼。更令人担忧的是汉族兄弟对江面知识不了解,以至在险象将要发生之时,得到了赫哲族人的帮助和指点才避免了灭顶之灾。有一次一个汉族兄弟不知道前面是“青沟”(青沟即江面上有带一层洁白的清霜的薄如纸厚的冰层而下面是深不可测、湍急奔腾的江水,人若走上去定会落水无疑,后果不堪设想),仍大步流星地奔向青沟,在这紧急的危急时刻,赫哲渔民喊住其人告知危险情况,一起灭顶之灾避免了,赫哲人用友爱、亲切、善良的行动教会了汉族兄弟江上捕鱼的生存知识,唱出了赫汉情谊,民族团结的颂歌。
第二节坚定维护祖国统一
中华民族在追求、探索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祖国统一的历史中,总是把爱国和责任装在广阔的胸襟中,把维护祖国统一当作自己至高无上的崇高职责。
做为祖国母亲的儿女,赫哲族和各族人民一样坚定地维护祖国统一,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肩负着责任感和使命感,做维护祖国统一的促进者。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赫哲族为坚定维护祖国统一,多次派各阶级代表团到台湾联谊,搭建海峡两岸三通的桥梁,做促进祖国统一的使者,增强海峡两岸文艺的交流。其中一九九九年赫哲族组建文化艺术代表团到台湾进行少数民族民俗交流,不仅在艺术上相互切磋,而且与同在祖国怀抱中的台湾少数民族增进了亲情和友情。
二〇〇〇年八月,有位尤姓的赫哲族姑娘随团到台湾文化交流时与台湾文化使者于先生邂逅相识并相互产生爱慕之情。“你从传说中飘来,圣洁是你的身姿,写满了一个民族的历史,你用如花的微笑,填平了隔离的大海”。于先生是一个二十四岁的小伙子,是个民族工艺收藏家,他与尤姑娘不断书信往来、电话频频后,终于来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心爱的“呼那吉”身边。在街津口他感受到了两岸儿女的深情厚谊和海峡之间血脉相通的心缘,于是两人心心相印笃定姻缘,为积极促进祖国统一有着深远意义的影响,他们在台湾的一次文化活动中举行婚礼,他们的喜结良缘预示着祖国统一早日到来。
第三节英勇保卫祖国边疆
赫哲族同祖国各民族一样,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国大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依偎在祖国的怀抱里。全国各族人民热爱着生养自己的祖国、保卫着自己的祖国,祖祖辈辈聚居在黑龙江畔、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畔,赫哲人千百年来为保卫祖国边疆,不怕牺牲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一、赫哲族英勇反击沙俄侵略者
早在清朝时期,野心勃勃的沙皇政府屡屡派出沙俄侵略者入侵我国领土,残酷镇压反抗的中国各族军民。正在此时,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节节败退投降,向帝国主义割地、赔款、设海关、开商埠,使其在中国享受各种特权,但具有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光荣传统的中国各族军民,却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给入侵者狠狠地打击。赫哲人民异常英勇、冲锋陷阵在反抗沙俄侵略的最前线,与各族群众团结对敌,同仇敌忾,配合清军作战,表现出了英雄民族的本色。毛泽东早就说过:“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25。自从沙俄侵略者踏上中国的神圣领土的第一天起,各族人民并肩作战,大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居住在乌苏里江北路巡探的赫哲族保福,在一八五九年三月七日代替清朝卡官巡岗时,发现了全副武装的沙俄侵略者,虽然他独自一人又无武器,但他却凭着的机智勇敢将敌人吓跑了。
在反击沙俄侵略的斗争中涌现了很多赫哲民族英雄。葛依克勒·全亮就是其中之一。一九〇〇年(光绪二十六年),身为公中统领的葛依克勒·全亮,在面对沙俄的大肆侵略,在保卫古城依兰三姓中巧妙战斗,诱敌深入,军民里应外合,聚而歼之。
一九〇〇年(光绪二十六年)7月26日,俄军占领巴彦通炮台后,顺松花江疯狂向古城依兰三姓袭来。他统领500余人的队伍,于7月27日倭肯西岸构筑工事,布置防御阵地迎战入侵沙俄侵略者。7月28日,俄军向驻防在右岸倭肯哈达山前的清军阵地发起攻击,葛依克勒·全亮率清军奋力抵抗,相持不久,俄军炮船驶入倭肯河并占领东山之制高点,我军阵地和暴露于敌炮口下。与此同时,步兵赶到,在炮火掩护下,俄军依仗洋枪向清军阵地疯狂冲来。但在全亮机智指挥下各个击破,时任营总佐领的赫哲族舒连喜也是临危不惧,命令士兵冲杀敌寇,不得后退。而他自己早已身先士卒挥舞大刀冲入敌群,杀敌数名,使俄兵胆颤后俄兵齐上,舒连喜与敌死拼,但因寡不敌众,腹部中刺身亡。但在中刺时刻,他还用左手挥刀出去,刺杀俄军一名,践行了“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豪言壮语。最终毙伤俄军百余人,取得了倭肯河战役的胜利,但全亮身上多处是伤、血染征衣,所幸的是时隔月余身伤痊愈。
赫哲族的男人为保卫自己的祖国,保卫边疆那么壮怀激烈、方刚血气,赫哲族的女人不仅勤劳、善良而且豪侠勇敢。赫哲女英雄扎拉西夫人就是其中之一。清咸丰十年即一八六〇年冬月,居住在黑龙江左岸彪尔郭地方的赫哲族喝珊达的猎人扎拉西外出狩猎未归,其妇守家。正是此时,有两名沙俄歌萨克匪军闯入,对扎拉西夫人进行调戏,进而追奸其妻未遂,恼羞成怒,举起铁锹就要殴打。扎拉西之妻毫不畏惧,举斧迎战向敌头部猛砍,二匪徙见势不妙,仓皇逃窜,逃得无影无踪……。扎拉西夫人的大无畏英豪侠气,为后人所赞颂:
突来碧眼黄须虏,闯马入室难要遮;
妄思鸠占饵以利,继乃威逼弋矛加。
由来女子抱贞性,此身可碎心无他。
夫归方欲议迁避,狼声率类门前哗;
彼众我寡势不敌,编营焚尽蜗卢蜗;
可怜束缚置雪地,风刀猎猎翻银沙。
二女同居并同志,至死不屈宁嗟呀!
安良自古重除暴,似此节烈堪旌嘉,
遐方女子知大义,何况文物推中华。
蝗如桃李心冰雪,肯将咬玉遭行瑕?!
这首反映赫哲烈女强烈反抗沙俄侵略者诗章,歌颂了赫哲妇女爱国主义的精神风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赫哲人热爱祖国保卫边疆的誓死决心。
二、为消灭日本侵略者,赫哲人舍生忘死为抗日联军送情报
一九四五年六月的一天,赫哲族冬友和冬贵兄弟俩,在街津口得勒乞山下遇见了从深山密林而来的要过江北到苏联的两位抗日联军战士。他们是要到江北抗日军大本营汇报战况的。此时,得勒乞山上日本鬼子的碉堡密布,战壕纵横,山顶上无数挺机枪的枪口正虎视眈眈注视着黑龙江面,如果一有风吹草动,江面有响动,守候掌握机枪的日本鬼子就会把雨点般的子弹射向江面。日本鬼子是为防止抗日联军与苏联红军密切配合并肩作战,又怕赫哲人通苏泄露日军军情才森严设防,严密控制。在这样情况下,兄弟俩冒着被日本鬼子枪打成筛子眼的危险,不怕牺牲,悄悄地把两位抗日联军用轻盈的桦皮船顺利地渡过江北。来到江北抗日联军的指挥部,赫哲兄弟俩想到日本鬼子对赫哲人的残害,想起日本鬼子对赫哲人肆意践踏,想到赫哲人处在深火中,想到祖国母亲需要儿女们保卫,要求参加抗日联军。兄弟俩被批准参加抗日联军后就接到新的任务,即回得勒乞侦察日本鬼子在山上布设的火力网、营房、碉堡、工事、军火库等的方位,数量、种类等。兄弟俩回到得勒乞后,经常按时无数次地将鬼子的军事情报在黑夜的黑龙江面划着轻盈无声的划皮船,冒着在敌人枪口下的危险,舍生忘死为抗日联军和苏联红军送日军的军事情报。根据兄弟俩侦察到的日军情报,抗日联军和苏联红军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对驻守在黑龙江南岸的日本侵略者发起全线总攻,顿时万炮齐鸣、山叫海啸、排山倒海,以摧枯拉朽之势爆发了复仇的怒火,无数颗带着仇恨的炮弹从江北呼啸飞跃黑龙江准确地爆炸在南岸日本侵略者的碉堡、军营、火力点和工事上,给日军以措手不及与毁灭性的打击。统治了十四年的日本侵略者在春雷般炮声和硝烟中魂飞魄散,湮设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这最后关键的战斗时刻,赫哲族人民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赫哲族冬贵和冬友兄弟俩舍生忘死保卫了自己伟大的祖国。
三、抗美援朝,保家街国
一九五〇年,美帝国主义怀着企图霸占全世界的野心侵略朝鲜。就想着通过朝鲜这个大门进犯中国,望着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燃到中朝边境鸭绿江畔,赫哲族青年眼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赫哲族青年纷纷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仅同江市街津口的就有十人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这十人中有的牺牲在朝鲜战场上,有的负了重伤转回到我国后方医院。他们当中有一个“哈拉莫昆”氏族的“孙木恩”家族的赫哲族“撮撮”(小伙子)他叫孙有禄。当时,他随着中国人民志愿军长长的队伍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了鸭绿江。
他在一九五〇年一月入朝作战。当时他只有十七岁,分到志愿军三十九军一一七师警工营一连任战士,主要任务是排地雷、埋设地雷,为首长修指挥所。指挥所放在哪里,山洞就控在哪里,白天不动,晚上进攻,夜晚就当白天,在惊心动魄的五次战役中,他的胸和颈部多处受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