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和哈密的朋友说起天气,他们却说:“你们那里真冷,受不了。”中秋夜李宜鹏一中秋夜,哈密圆月当空。据称,今年的月亮十五最圆,而不是往常“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然而,对于援疆队员来说,圆月之下,形单影只。远离家人的援疆队员,工作中一样的认认真真、兢兢业业,但在生活中的表现,却稍有不同。有的人还不习惯孤单的生活,常写些忧伤的“思乡曲”
##边塞诗”等,我称之为“悲情派”;有的人很快适应当下的生活,看上去乐呵呵的无忧无虑,我称之为“乐天派”。平常打篮球、徒步、听音乐等,自认归属为“乐天派”,并劝“悲情派”:“要把生活安排好,快乐起来,否则,三年时间,一千多天,很难熬的。
”月光柔和地洒落,豪言壮语、豪情壮志等坚硬的外壳仿佛被溶化了,双眼湿润。突然明白,离家的游子,内心都吟唱着“思乡曲”。二中秋夜,河南阴雨连绵。给妈打电话,妈说:“好着呢,你姐他们都来看我了,你放心。”从到外地求学、工作以来,这已是十多个没和家人在一起过的中秋节了,记忆中,妈总是说宽心的话,似乎心眼很大,但姐告诉我:“你以后多给妈打电话,妈在我们面前老是提你,操心你。”给家里打电话,与妻聊些电动车该修了,天冷要穿长袖衣服等家常话,与刚上初中的孩子聊新学校、新班级,我想多聊会儿,他就不耐烦了,妻笑我:“你在巴结孩子呢。”男儿不怕苦、不怕累,就怕“愧疚”,特别是对至爱至亲的愧疚,这让游子总有一种“负罪感”,团圆的日子尤甚。三中秋夜,来往的火车上。到洛阳的火车凌晨抵达,从哈密到洛阳党校学习的人中有我的同行,有我的朋友,他们的中秋之夜是流动的。
临行前,同行问我:“到河南需要准备什么?”
我拍着胸口说:“河南比哈密暖和,不需要准备什么,特别是衣服,不要多带,郑州的服装市场一天都逛不完,衣服又多又便宜,到那里去买啊。”但愿没听我的馊主意,这几天河南比哈密冷多了。到哈密的第一班摘棉工专列清晨到达,1000多名从开封启程的摘棉工在火车上晃荡40多个小时,整整两天两夜,他们在火车上过了个完整的中秋佳节。他们来自我的家乡,豫东平原的黄泛区,他们如我老家的亲人一样,是我见过的最勤劳然而也是最贫困的农民,但勤劳的人总是有活路的,一个摘棉季节,20多天,最少挣六七千元,孩子上大学一个学期的学费够了。吃掉了齐腰深的草李宜鹏很喜欢听乌兰托娅的《陪你一起看草原》这首歌——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去看那青青的草去看那蓝蓝的天看那白云轻轻地飘带着我的思念陪你一起看草原阳光多灿烂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曲调悠扬,情真意长,把“看草原”与美好的爱情画上了等号。草原,特别是在夏季的雨后,碧蓝的天,碧绿的草,天地连绵相接,呈现出纯净、圣洁的美。这种美,的确配得上爱情之美。从哈密到巴里坤,穿过酷热的戈壁滩,粗糙的沙砾,狰狞的秃岩,带给人的是绝望、冷酷;猛然见到一望无际的草原,鲜花摇曳,羊群点点,美得令人心醉,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陪你一起看草原》的旋律,让人感悟生活的美好。把草原之美讲给一位巴里坤朋友听,他说,以前的草原更美,草有齐腰深,走进草原,就如游进了绿色的海。这样的草原,我见过,只不过是在中学课本上,是在碧野的《天山景物记》中: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为伸手就可以满怀捧到你最心爱的大鲜花……“那为什么现在这么短呢?”
我看到的草原,虽然美,牧草却只有一指来高。“过度放牧呗。”朋友的回答很简短,也没有深入解释。当时我正在大吃手抓羊肉,心里不由得“咯噔”一下,感到满嘴的不是滋味,仿佛吃的不是羊肉,而是青青的牧草,是齐腰深的牧草。“过度放牧”,这个真的不用解释,就是越来越多的羊被越来越多的人吃。并吃草越来越多了,草就越来越少了。从食物链上看,草最终是被人间接吃掉的,齐腰深的牧草,在人的肚子里头了。这阵子的一大看点是各部委极不情愿地晾晒“三公经费”,着实让人大开眼界:公务接待费预算超千万的部门达20个,最高的国税系统平均每个工作日花费掉267万元,中国科学院每天的接待费用27万……数额之高令我等小民咋舌。晾晒的只是中央部委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他各级各部门您就自己大胆想吧,君不见,现在就连普通人请客也要“打肿脸充胖子”,满桌的菜剩得越多,仿佛主人的心越诚。吃点喝点,毕竟进了人的肚子里;有人说,浪费也不怕,带动了消费,拉高了GDP,国人总是很淡定的。
只可惜了那青青的牧草,被羊白白糟蹋了。“过度放牧”的根源是“过度消费”,虽然消失了齐腰深的牧草,但草原还是很美的,我们还能唱《陪你一起看草原》;但千年前《敕勒歌》的作者面对目前的草原,大约只能吟唱:“天苍苍,人茫茫,大吃大喝见牛羊”了。但我们的后人呢?但愿他们的爱情歌曲不要变成“陪你一起看荒原”吧。拜年郑根选2010年的11月7日是古尔邦节,也是回历新年。来疆工作后才知道,在我国西北地区穆斯林各族群众有一个这么热烈隆重的节日,就像口内各族群众过春节那样。过节的第三天,我们几个在哈密工作的干部在单位领导的引领下去维吾尔族同事家里拜年,送去新年的祝福。
我们有位小同事是上海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才生,去年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到我们单位工作。小伙子面庞白皙,文静儒雅。平日里少言寡语,干起活儿来踏实勤恳,待人也热情实在。他热爱边疆,希望用自己的知识建设家乡,原本已有上海的单位看上了他,要他签订协议,但他还是坚持回到了哈密。
我们约定,今天去他家拜年。约十来分钟的车程,就到了一个居民小区。在初冬的冷风中,小同事站立在小区门口迎候。
这是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没有看见身着制服的门卫保安。几幢居民楼六层高,间距宽阔,地面草坪如织。大柳树高挑婀娜,低垂的枝叶婆娑,交互相拥。白杨树伟岸挺拔,在楼前整齐排列,就像节日哨位上的卫兵,守护这里的万家宁静。一轮圆月晶莹如玉,躲在杨柳身后,如瀑的银辉透过浓密的枝叶无声地倾泻洒落。同事的家住在五楼,是一户两居室的房子,约70平方米。入户是20来平方米的客厅,铺着枣红色地毯,绣着维吾尔族特色的绚丽图案。中央横摆着两张长条形茶几,靠里手挨墙的一面有4个坐垫,是尊贵的客人和男主人的位置,周围的其他方向摆放了小凳子,主要为那些不能盘腿席地的肥胖客人准备的。
茶几上摆放了几个大盘子,分别满满地装着新疆特产哈密葡萄干、哈密五堡干鲜大枣、山核桃、杏干和苹果,还有极具当地特色的馕饼、馓子和糖果。
维吾尔族老乡待客的热情、真情和诚恳不言而喻。进门先要脱掉鞋子,这是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