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经费资助制度
增加民族高校教学、科研经费的总量。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相当有限。而且,从我国现在的情况来看,高等教育经费在整个教育系统内所占比例很高,已经显示出没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因此,增加民族高校经费总量,需要拓宽投入的渠道。这些渠道包括运用法律手段拓展政府财政拨款的主渠道;挖掘民族高校自筹资金的潜力和优势,建立并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增加科技服务收入;加强民族高校的募捐制度、增加社会对民族高校的捐助。
②调整我国科研经费拨款制度,加大对民族高校科学研究的投入。科研经费在我国民族高校和科研院所间的分配很不均衡,民族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2000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44.8亿元,相当于全国R&;D经费897.7亿元的5%,其中民族高校基础研究经费16.4亿元,占全国基础研究经费的36.6%,而政府科研机构的这一比例为55.5%,整整高出民族高校20多个百分点。因此,我国政府要调整R&;D经费的投资结构,加大对民族高校的科研投资,提高民族高校科研经费,为我国民族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经济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建立创新能力的评价激励制度
在评价方法上,注重定量和定性相结合。我国民族高校现行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果计数法、文献计量法和同行评价法等。这些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成果计数法、文献计量法便于计算测量,但是过分强调会导致评价重视创新成果的数量而忽视成果的质量、级别;同行评议由于同行专家了解研究的水平和价值,弥补了定量评价方法的缺陷。
在评价的基础上,国家还要不断改革创新的奖励制度,以此完善评价激励制度。国家应该平等对待科研创新成果和教学创新成果,增加教学创新奖项的设置,加大对教学创新人才的奖励,而奖金数额的确定应该建立在创新成果的学术、社会价值和民族高校教师对创新成果付出的劳动量的基础上,使民族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付出的同量劳动力,换取创新奖金数额相当的报酬。
3.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需要政府和民族高校双管齐下,共同促进民族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发展。首先,政府要不断完善民族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环境。修正现行法律中关于民族高校知识产权处理的条款,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情况,增设民族高校知识产权犯罪的新罪名,杜绝利用法律的漏洞钻空子的行为;加大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司法的有效衔接、移送制度,加强民族高校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体系的作用,以此震慑犯罪分子,打击侵犯民族高校知识产权的行为。其次,民族高校应组织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开展知识产权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使民族高校的全体教职员工都树立起强烈的知识产权意识,尊重和保护他人的知识产权,提高自身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能力。再次,民族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把涉及知识产权的学校部门分为科研、校产办和图书出版三个部门,并使它们按照知识产权的管理范围分别实施管理。这些部门应该既具有校内知识产权管理的任务,又有对外进行产权申报、评估、处理产权纠纷的法律诉讼的职能。
四、结语
民族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一个艰巨的教育工程,要教师自我的完善和外部环境的支持。我们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在保证资源投入、制度引导、组织结构以及文化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民族高校教师创新环境,实现科学发展观,以民族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为目标,将民族高校教师的创新能力发展和民族高校教师思维方式及心理品质结合起来,把民族高校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外部环境不断改善结合统一。
参考文献
[1]廉永杰.创新教育及比较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郭有橘.创造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愈国良.创造力心理学[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4]李淑文.创新思维方法论[M].北京:中国传媒民族高校出版社,2006
[5]周济.创新是高水平民族高校建设的灵魂[J].中国高等教育,2006(3)
[6]李健.推进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
[7]万钢.高等学校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更有所作为[J].中国高等教育,2005(24)
[8]段宝岩.民族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位与为[J].中国高等教育,2007(3)
[9]武贵龙.民族高校科技工作回望与发展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7(1)
从学科交叉看美术史教学改革
顾雪莲
摘要:本文从学科交叉的视角出发,通过对与美术史一些相关学科的研究,认为在美术史的教学改革中,要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就需要我们超越对美术作品简单、孤立的理解,从其他科学的视角来丰富美术史的教学内容,进而也需要美术史专业教师提高自身在其他人文学科方面的修养,同时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本文就美术史教学改革中的学科交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科交叉,美术史,教学
一
从艺术史的视角看,每一种艺术都是特定民族时代的政治、宗教等社会文化的反映,艺术本身是一种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美术史是一种具象化和艺术化了的社会文化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美术史理解为一门具有交叉性质的学科,而在美术史的教学改革中,要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这就需要我们超越对美术作品简单、孤立的理解,从其他学科的视角来丰富美术史的教学内容,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美术作品内涵的理解。在此,作者从美术史专业教师的人文修养的角度出发,就美术史教学改革中的学科交叉问题进行探讨。[顾雪莲,土家,女,籍贯上海,1970年生,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外美术史、景观园林艺术。]
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其学科的个性、创造性、主体性在教学中体现得较为突出。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大纲以及考试、考核方法等方面,各高校都有自己不同的要求和做法。为掌握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的实际情况,有关学者对某地的7所高校艺术教育情况作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学生艺术素质不容乐观。如会五线谱的学生只占调查人数的7.9%;非艺术类学生入学前接受过美术教育的仅占20%;在问及对自己的审美能力有无信心时,只有34.8%的学生认为有自信;21.7%的学生不知道中西美术的区别,71.9%的学生对中国美术和西方美术了解很少[1]。反过来,艺术类学生在其他人文学科方面的教育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由于艺术类学生本身在文化课程方面的缺陷,导致了他们在人文知识修养方面知识贫乏。目前美术史类教材也存在着严重局限,许多教材过于陈旧,缺乏对新知识的了解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及时补充。为此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应当明确美术史作为一门交叉学科的性质,充分重视、研究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
二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和视觉艺术,单纯从美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来看,它与文学、音乐、地理、自然、历史甚至信息技术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这表现在: 美术与文学。创作小说、戏剧故事的插图和连环画等。②美术与音乐:用造型艺术的方式来表现音乐的节奏和韵律等。③美术与地理:绘制地图、制作模型等。④美术与自然:创作风景图鉴,反映居住地区风貌的美术作品等。⑤美术与历史:用绘画、雕塑来表达文化遗产以及传统艺术等。⑥美术与信息技术:运用摄影、电脑等多媒体设备进行创作活动,展示美术作品,进行交流等。
就美术史而言,它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主要涉及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文学、哲学甚至法学等。
美术与历史学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教学中涉及的相关历史背景、线索,这需要在教学中对中国史和世界史有比较清晰的讲解,让学生在历史生动的“故事”中去体验美术作品的历史内涵。这就需要从事美术教学的教师,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历史本身和作品本身的历史意义。从我国目前美术史教学的实际情况看,美术史专业的教师普遍存在着对历史线索不清,相关历史背景不甚了解的情况。
美术与宗教的关系涉及“宗教艺术”的概念,美术史作为一种文化史,它与宗教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有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以表现宗教观念,宣扬宗教教理,树立宗教崇拜为目的的,其内容多以宗教仪式、故事为题材,以艺术形象的方式来表现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精神、宗教仪式。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是最典型的宗教艺术建筑。在清真寺里既能找到浓浓的宗教气氛又能找到宏伟的建筑艺术。因此,每一位穆斯林进入任何一座清真寺时都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它首先洗净去除人身体外部的污垢,然后诵读古兰经洗涤和纯洁内心世界。因此,所有的穆斯林建筑家和工程师、艺术家总是尽其所能将清真寺建得既肃穆又壮观[2]。仔细考察,我们会发现“宗教艺术”是一个内容十分丰富的概念,不同的宗教形式,不同的宗教教义,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宗教艺术”只是宗教内容的形式表达,宗教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宗教形式的多样性,这同样决定了“宗教艺术”教学的丰富内涵。
美术与法律、正义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法律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历史上,绘画作为社会生活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同样也反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法律所追求的价值和理念。人类早期关于正义的历史,给今天我们留下的,除了大量的“人写的历史”外,或许只能是博物馆、寺庙、宫殿里的雕塑和图画。当前中国的法学研究,对法律与艺术的关系提及甚少,在这一领域,欧美一些学者已经走到了前面,而且在国际上还有一个国际法律符号学、法律肖像学学会,该学会还有自己的期刊。但这个新的研究领域在亚洲发展却十分缓慢,至今还没有引起我国艺术史学界,甚至法学界的关注。这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并把它运用于美术史的教学之中。
美术与文学的联系十分紧密,表现在:首先,古今中外均有大量以小说、戏剧、神话为题材的美术作品,文学为美术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素材。吴道子的《地狱变相图》、陈洪绶的《〈西厢记〉插图》、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琪罗的《创造亚当》等,都是用美术描绘文学作品的典范。其次,文学作品(主要是小说、神话、戏剧类作品)以故事情节和心理描写取胜的艺术特点,被美术家们广泛学习并用于美术创作中,这方面的代表作有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徐悲鸿的《九方皋》、德拉克洛瓦的《希阿岛的屠杀》、列宾的《伊凡杀子》等。
再次,我国古代绘画常以诗歌的意境为表现内容,强调“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宋徽宗曾以“深山藏古寺、“野渡无人舟自横”等诗句对画家进行考试,齐白石更以“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句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杰作。
从美术史与民族学的关系看,民间美术是不同民族文化在历史上长期积累的结晶。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艺术文化,现行的《中国美术史》教材,多以汉民族的美术史为主要内容,而关于少数民族美术史方面的介绍几乎没有,现行的《外国美术史》教材同样没有能够对世界各民族的美术作品作全面的介绍(比如东亚、东南亚地区各民族的美术作品)。这反映了我国美术史科研方面的不足,不利于学生对《外国美术史》深入、全面的了解,为此我们需要及时吸收民族学和民族艺术方面的研究成果。
从艺术史与哲学的关系看,艺术哲学是艺术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的基础是艺术史,“画家即使不提出绘画理论,也始终在绘画。”[3]作为一种间接的语言和沉默的声音,艺术本身也都是人生、社会感受和思考的结晶,正如莫里斯所说:“任何有价值的绘画,都不是单纯的描绘。”[4]美术史上的艺术作品往往都是那个时代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具象化和符号化的体现。因此对艺术作品的深刻理解,还需要相应的理论思维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