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价值
在基本原理、理论假设和政策实践等方面,新公共管理都对传统的公共行政进行全面的扬弃。
第一,突破了政府以前在公共服务的垄断的传统观念,研究出了政府职能理论。公共服务只有政府才能提供——这是过去人们的观点。后来,政府介入的事情越来越多,甚至是一些不属于公共产品领域的事务都会有政府的身影。所以,政府的职能慢慢膨胀起来,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成本很高效率却很低、贪污腐败等等。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干预那些自然垄断性的公共产品或者服务是必要的,但是必须减少和限制政府的角色和规模。市场的作用就是检验政府的职能,同时可以通过外包和民营等方法来减少政府的外部职能范围;分开政府服务购买者和服务提供者,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政府内部职能的结构在其作用下就能得到很好的优化。另外,政府加大力度做好规则制定和行业的监管,通过公共采购找到最好的服务供应商,这样,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就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第二,柔性的组织理论越来越能够代替中央集权的刚性的官僚制组织理论。过去的政府组织理论认为,政府应该采取的是韦伯提出的等级制官僚。官僚制度是帮助其实现组织的技术优势。但是,官僚制度组织的优势在变化和动荡的环境下渐渐地消失,其封闭僵化低效的缺点也一点点的暴露出来了。在新公共管理理论看来,部门的利益被官僚制组织的等级制度固化了,同时各个单位之间得不到有效的沟通,这些成了政府创新的阻碍;虽然领导仍然还是需要带领有知识的员工,不过,工作本身是没有分等级的。工作是由任务来决定的,而工作人员的等级是不能决定工作的任务的。大家所接触到的任务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它的优势在于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官僚制组织是把控制权和职位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很快的合理分配合适的人去到合适的位置;而跨部门可以更加全面的掌握和观察问题,可以和传统的垂直的政府相结合,这样可以解决问题的根本,而不仅仅只是提供服务,组织代替。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说:“我们应该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转化成解决问题型和合作型,要将这种永久性的政府部门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打破。”[高耀丽.英国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25~26,29.]
第三,传统的政治和行政分开的原则成为政治和管理分开的原则。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认为,政治和行政是两个不一样的领域,只有把政治和行政严格的分离开,才能克服政党分赃制的弊端和保持政府政策的连贯性。不过,政治和行政的交叉特别是种种政治化的现象让两者分开的的理论和现实产生了脱离,这都是伴随着行政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要将传统政治和行政分开的原则发展成为政治和管理分开的原则,只有通过把官僚机构的掌舵与划桨的职能分开来实现。新公共管理的新发现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方面就是继承了之前的二分法的精神,就是行政不能被政治过多地干预。政策的独立性、连续性免受政治周期和日常干预的影响,就要把新政的政策执行功能从与决策一体化的状态里面分离出来,通过建立执行机构的制度安排实行绩效管理。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管理者来实行管理,把注意力集中在效果上面,以此来更好地为大家服务。另一方面,建立在政治与管理分离体制基础上的核心决策部门将高级公务员参与决策的活动合法化,反映了现实和时代的要求;通过建立高级公务员系列和扩大政治任命的范围,真正实现政治对行政的控制。所以“政治和行政的重新分离”事实上就是行政和管理执行的分离,除了管理功能的分离,还有高层的政治融合,是政府管理现代化在行政国家现象出现后的必然产物。现代国家经历过两次有历史意义的政治和行政的分离,一次就是建立公务员制度,行政脱离了政治的束缚实现了中立,从而获得了官僚制的稳定和效率;一次就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的分离,奠定了议会民主制度的基础。今天,在新的政治形势下,传统的政治和行政二分的原则又以政治和管理分离的形式出现了,这样就解决了行政国家控制官僚和提高行政效率的难题。
第四,理论上发展成为对结果和公众负责而不是以前的对标准化规则和上级负责。以前的行政模式认为,行政管理有标准化的规则,使“最佳工作方式”的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工作方式并且要对上级负责。在实践中,公职人员把对上级负责的理论变成了对服务对象的责任虚化,甚至是没有人负责的官僚主义;规则导向的理论重视一致性,出现了体制僵化,不顾个人和机构的条件和环境。关键是,人们又制定了很多规则用于弥补之前规则的漏洞,于是规则变成了目的甚至比结果还重要。但是,怎么才能避开官僚规则的弊端同时又不丢掉现有体制的重要价值?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对结果和服务对象负责。
第五,官僚制政府理论发展成为竞争型政府理论。官僚制度的政府理论认为,公务员是以公共利益为职责的“行政人员”。但是这样的理论不能解释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各种偏离公共利益的政府失灵的现象。新公共管理理论认为,政府部门的管理者就像是理性的“经纪人”,要改变政府管理者的行为只有靠市场机制。他们相信,通过市场竞争和合同约定把组织目标转化成为管理者个人或者群体的绩效指标,想要公共利益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只有把公共利益的实现建立在管理者“对自我利益关注的基础上”。所以,他们主张构建竞争性服务类型的政府,更加关注服务的需求和结果,而不是更多的管理。
新公共管理理论采用决策功能与执行功能相互独立的方法,使管理者能够相对自主的进行独立管理。这种方法既发挥了传统二分法中行政不会受到政治过分干预的优势,又使政治对行政的管控能力得到加强,让国家政治既能有效控制行政部分,又不会降低公共部门的工作效率,有效解决了困扰传统行政管理理论多年的瓶颈问题。新公共管理理论已经从对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简单模仿中摆脱出来,也不仅仅是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成就的系统综合,它全新概括了全球性政府管理改革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实践经验。它的竞争性政府的主张、“经济人”假设、直接责任和结果管理的信条,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的扬弃,打破了传统政府管理理论和实践类型的固有模式,扬起了新公共管理时代的风帆[[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任何经济理论都有其适用前提,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使用同样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了解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局限性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发挥其价值,创造条件解决问题,而不应该用局限性来否定它的创新性和实用价值。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与市场潜力、消费人员的思想观念、公共产品的性质以及理论系统性、管理者灵活运用的水平等原因有关,表现为企业化管理方法没有设定公共领域”经纪人”假设的运用范畴,对于改革产生的理论问题没有形成体系的理论阐述等。
但是新公共管理理论并不意味着可以机械化的照搬某些国家的改革经验或者简单复制成功企业的管理方法。不能把片面理解或者生搬硬套新公共管理理论所带来的负面后果,作为否定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由。运用新公共管理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必须因地制宜,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只有充分理解灵活运用新行政管理理论的重要性,才有可能有效地发挥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实现中国改革进程中的借鉴作用。
新公共管理理论对高校
“去行政化”的可行性分析
3.1当前高校行政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
3.1.1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有效分离的缺失
现在大学里面的学术权力被行政权力限制,在行政管理体系中权力过小。高校的行政人员就是管理人员,学术管理往往被行政管理所取代。实际上,教授在学院的管理中通常是不起作用的。高校是一个学术和科研单位,其最基本的职能是教学和学术研究,所以学术和行政不分是不符合高校这种学术组织的发展路线的。
3.1.2高校领导人员的任命制度缺乏竞争性
学校的各层领导人员是由行政机构来任命,这样的选举制度缺乏竞争性。虽然高校有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但是其用人制度是不独立的。我国的高校校长向来都是执行的干部人事关系,这样的关系和公务员是差不多的。我国高校的划分是根据办学的经费来源和承办的主题来分的。这样就分为两类,一类是国家主办的普通高校,另一类是公有民办的独立院校以及民办高校。这种管理模式的特征在于行政部门掌握着大学校长的任命权,而不是像国外通过竞争来决定校长的人选。这样的运行方式不能使人事制度得到有效的改革,而且还会陷入官本位的思想当中。
3.1.3校董事会没有实权,其存在只是一种形式
我国的教育投资形式自从计划经济以来都是靠着国家或者地方财政的拨款,但是这些拨款都是十分有限的,伴随着各地高校的数量的增加,同时各高校的经济能力有限,在日常的开销上仅仅凭借国家或者地方的拨款是远远不足以维持高校的正常运作的。此外高校在教育和科研的发展上也是需要经费的,如果经济紧张,那么这些发展都会受到限制。高校董事会在解决高校教育经费的问题上有一定的能力,在财政拨款的教育投资模式不能很好适应现代教育的今天,董事会来解决财政问题也是提高高校独立性的一个途径[周建国.加强大学董事会建设,发挥大学董事会在高校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7).]。但是在当今的中国高校里面,校董事会的功能和结构已经不是最初设计出来的那样,它只是在筹集高校发展基金、拓展社会资源等方面有作用,事实上根本没有决定高校重大事务的权利,和国外的校董事会或者近代教育的校董事会是不同的,校董事会的制度设计的根本优势和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3.1.4机构过大,运作成本过高,工作效率低下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的代表认为,缺少竞争机制和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是政府工作效率低的重要原因[[美]布坎南:《宪法经济学》,公共论丛(第2集),第341页.]。现在高校机构内,行政人员几乎都是由上级直接任命的,很少有是由选举选出来的。同时这些行政人员没有由于工作不好而被解聘的压力,所以他们的工作效率一般来说都是比较低的。此外,政府的各个部门之间没有竞争,因此政府官员比企业人员要自由得多,他们都缺乏竞争的压力。事实上,行政部门的活动差不多都是不计算成本的,所以政府所供给的公共物品很大程度上超出了社会所需,这一情况导致了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
国内某些高校内部的行政人员和各个机构慢慢地变大是因为行政管理机构的失职、不合理造成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高校都在对内部的行政机构和职能进行修改,但是一直没能取得有效地改善。这和政府部门的情况很类似。高校行政改革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难以避免“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恶性循环。机构和机构的功能在行政的分设里面越来越多,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行政人员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这些行政人员的工作绩效考核仅仅是一种形式,规范的用人制度和收入的分配制度还没有很好的形成。所以,员工的晋升或者淘汰的考核制度很难根据其工作人员的绩效来决定。此外,某些高校的行政部门存在着设置不科学的问题,比如机构复杂、人员职责不明确、办事的程序复杂、太多的会议和文件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同时行政人员墨守成规,服务意识淡薄,很难实现行政管理的新理念。
3.2新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对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借鉴意义
20世纪70年来以来,新自由主义在凯恩斯主义破产之后诞生了,它把市场和企业管理引入政府管理当中,使政府有足够大的权力是把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的管理中。新的保守主义重视的是秩序、等级、精英政治和国家权威等等,以这样的形式发展,新的保守主义和新的自由主义就可以有效地结合起来了。安德鲁·甘布尔把这种情况称为“自由的市场和强大的国家”[撒切尔政府私有化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信念为:重点不要放在政策上而是放在绩效评价和管理上;公共官僚机构被分成了很多小的附属机构,而且也开始引入竞争机制。比如,减少成本,制定生产目标,期限合约等等。新公共管理的提出者克里斯托夫·胡德说,新公共管理的标准必须明确,绩效考核必须严格,关注的不是过程而是最后的结果,注重吸收私营部门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了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管理引入了竞争机制[李鹏.新公共管理及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