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2注意观察家禽群体精神状态,不要侧重于温度计的显示,应掌握“看鸡施温”的原则。
就是以家禽群体感到舒适与否来判定舍内温度是否合理。家禽群体远离热源、张口喘气、烦躁不安,表明温度过高应予降温;家禽群体拥挤扎堆、聚集在热源周围,发出“唧唧”的叫声,说明温度过低应予升温;只有家禽群体分布均匀、叫声清脆响亮、睡姿伸展、呼吸正常时才表明温度适宜。
3.8.3夏季
炎热的夏季可采取降低饲养密度;调整日粮营养;实施合理的通风措施,增加风扇的数量和调整风扇角度将热空气排出舍外;屋顶使用隔热板材等等都可有效控制热量的积聚,保持舍内温度的舒适。
3.8.4冬季
寒冷的冬季可在房舍屋顶和侧墙铺设保温层;增加能量饲料的补给;修补禽舍的裂缝和洞穴,以免贼风的侵袭;以及适宜的通风等措施,不仅可以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防止舍内湿度和有害气体蓄积,同时又保持舍内的温度。
3.9通风
合理的通风不仅可以排除多余的热量、湿度和有害气体,还可以提供氧气,减少舍内的尘埃,提高空气质量,增加房舍利用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切忌为提高舍内温度而把禽舍紧紧关闭致使空气不流通。当饲养者感觉到舍内空气中无明显的氨气等有害气体存在,感官上无明显的不适(刺鼻或流泪现象),家禽群体也正常,则表明舍内空气新鲜,反之就要进行通风。
3.10制定科学的光照时间和强度
光照的目的是提供给家禽最适宜的光照时间和强度,挖掘其最大的生产性能,同时又要节约能源,创造最高的生产效益。因为光照时间的长短、强度的大小,能影响家禽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且呈正比,但是并非过长过大为宜。应光照过强易引起家禽太活泼而使家禽损伤及耗料量增加或烦躁不安,神经质,易发生啄癖,特别是在恶劣的饲养管理条件下,快速的生长引起的生理压力会导致家禽的死亡,而降低成活率。
整个舍内的照明光线应分布均匀一致。一般情况下,第1-2周采取全天23h光照,强度为40-60瓦/20㎡,光源距离家禽群体高1.8~2m。以后每周减少2h直至10h,强度15-10瓦/20㎡为止之后,实施恒定的光照程序,光照的时间不可随意递增或递减。蛋鸡的光照强度比肉鸡的较大,以每间房屋15-40瓦/20㎡为易。
3.11密度
及时地进行分群、整群,控制饲养密度,以提高家禽的均匀度和整齐度,有利于发挥其生产潜能。
不同的饲养方式其饲养密度要求不同。饲养密度不能以家禽的体重来计算,它包括:每平方米饲养面积能合理的饲养多少只家禽,而且每只家禽占有的饮水位置和料槽位置。饲养密度过大,其一家禽饮水、采食争抢拥挤,相互踩伤、强欺弱,以致会造成家禽发育不良、增重慢、死亡率高。其二舍内空气质量差,又会引起家禽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饲养密度过稀,增大了家禽的活动空间,不仅会造成房舍利用率的降低以及饲养人员的浪费,甚至会造成饲料转化率的降低,应一部分饲料只维持了家禽的热能和体能。
3.12补饲砂砾
因为家禽没有牙齿,适宜的补喂砂砾可以促进肌胃的消化功能,而且还可以避免肌胃逐渐缩小。补喂方法:可以直接投入饲料中,也可以装在吊桶里供家禽自由采食。
3.13断喙
在理想的舍内环境下,断喙是不必要的。但实际上它被广泛的应用于预防家禽的啄羽行为,例如在光照太强的禽舍里、不平衡的饲料营养结构、通风不良、过于密饲或禽舍环境太过吵杂等情形下,各周龄阶段的家禽都会发生啄羽的行为。断喙时应注意的如下事项。
只针对7-10日龄健康且无应激情形的家禽实施断喙。要由有断喙经验的人员担任,谨慎操作。断喙做得好,一次即可,不须有第二次的修喙工作。由加热到摄氏700度呈暗红色的刀片用来准确断喙,切断处应距鼻孔2mm处;烧灼时间控制在2秒钟内,轻按住雏苗的咽喉以避免烧伤舌头。家禽断喙后3-5天内,适当的提高育雏舍的温度,并增加饲料量,以使烧灼处能迅速愈合。断喙前后2d,可在饮水中添加水溶性维生素K3(5㎎/L水)也将有助于烧灼处的愈合。
3.14应激反应
防止对家禽的应激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由于家禽的生物学特性,决定了其基础代谢旺盛,对饲料营养要求高,生长速度快;集约化高密度饲养,活动量少,消化快,排泄量大,造成舍内空气质量下降,抗病能力差;尤其对环境变化敏感;如:天气的变化(夏季的高温高湿、冬季的寒冷贼风);舍内带群消毒;饲料的随意更换;工作人员服装的变化,动作的轻重;外界的噪音等等都能引起对家禽的应激反应。如:产蛋量的下降;死亡率的升高;以及生产性能的下降。因此,在家禽的养殖过程中,不仅要固定饲养人员,以及饲养人员工作服的颜色和款式最好都统一和固定,且每天在饲养操作时动作要轻、准,要按照规程进行喂料、拣蛋、清粪以及打扫卫生等项工作。
4.家禽的营养与饲料
家禽的生产,不仅要重视品种的质量和疾病的预防,还要必须重视饲料的品质。动物的机体组织、活动以及相应的动物产品都是由饲料的营养成分转化而来,家禽也一样,天天都在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进行肺部呼吸、血液循环、运动和维持体温等生理活动,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营养补充,机体就会逐渐消瘦、殆尽直至死亡。
传统的“一把米”饲养方式早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养禽生产发展的需要,只有全面、丰富、合理的饲料营养才是能使家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能——产蛋多、长肉块的物质基础;是占家禽生产成本的主要部分和控制生产效益的主要手段。一般来说,家禽的生产性能的高低与家禽食入的适合其营养物质的品质成正比。因此,掌握家禽在不同生理状态、不同生产水平、不同环境条件下对各种营养的需要;了解常用的饲养原料及营养成分含量;学会配制合理的家禽日粮,做到按需供给,使它们所含各种营养素的数量恰好符合或是稍微超出家禽需要,这是我们养禽技术人员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
4.1家禽的营养需要
“营养需要”是指动物在每一天的生命、生产活动过程中对能量、蛋白质等各种养分种类和数量的需求。营养需要是一个群体平均值,不包括一切可能增加的需要量而设定的保险系数。确定动物营养需要量的方法可归为“综合法”和“析因法”两类。根据目的的不同,动物的营养需要可分为维持需要(动物维持生命对能量和其他养分的需要)和生产需要(生长、繁殖、产蛋等)。
“家禽的营养需要”主要是指家禽对能量、蛋白质和氨基酸、脂肪及脂肪酸、矿物质、多种维生素以及饮水等6大类营养素的需要。
4.1.1家禽对能量的需要
能量是家禽维持生命和生产的动力来源,是提供物质代谢的最基本的营养素。主要由家禽日粮中的有机物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类转化得来日粮的能量与其它营养物质蛋白质和氨基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还有维生素有一定的比例要求,因任何其它的营养素的代谢都要需要相应的能量,并决定着家禽的采食量。能量可谓是其它各种营养素的载体。家禽在采食能量方面有自行调节进食量的本能,并受到环境气温和家禽体重的影响。
制约生长家禽生长的因素是能量。所以肉鸡饲料的能量要求高些,适当添加油脂给以补充。产蛋鸡在产蛋高峰时能量需求高,但产蛋后期能量高就会增加脂肪的沉积。能量不足时蛋白质就脱氨供作能量用,机体脱出的氨以尿酸盐的形式从尿中排除。能量过多时就在体内蓄积脂肪。家禽摄取食物主要是用于提供三个方面能量:维持机体生长必不可少的活动、体温和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机体内。
由于禽类的粪尿难以分开,一般采用代谢能(Kcal、kJ)来表示家禽对能量需要量和日粮的能量水平。饲料中的营养物质不是都能被家禽所利用的。不消化的物质从粪中排除,粪中也含有能量,所以家禽食入饲料的能量—粪能=被家禽吸收消化的能量(DE)。消化能-不能被家禽利用的甲烷能和尿能=代谢能(ME)。
4.1.2家禽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细胞原生质的成分,也是家禽产品肉和蛋的最主要的组分。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氨基酸的营养,更确切的来讲是必需氨基酸的营养,因为能满足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日粮一般都能满足家禽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所需要的氮的数量。
4.1.2.1氨基酸的种类。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多种。分为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动物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数量不能满足动物需要,必须由日粮中供给的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饲料中最容易缺乏的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鸡的第一和第二限制性氨基酸分别是蛋氨酸和赖氨酸。非必需氨基酸:是动物本身可以由其它氨基酸转化而来不必完全由饲料中供给的氨基酸。
4.1.2.2家禽氨基酸需要量的确定。可通过理想蛋白模式和氨基酸平衡模式来确定,即先确定赖氨酸的需要量,然后根据平衡模式的比例推算出其它氨基酸的需要量。实际生产中通常简化为第一、二限制性氨基酸的需要,即蛋氨酸和赖氨酸的需要。
4.1.2.3蛋白质在家禽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家禽必须从饲料中摄取蛋白质,经过体内同化作用重新组成家禽机体的蛋白质。饲料中的蛋白质是不能被碳水化合物或脂肪等营养物质代替,相反,蛋白质可以起到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功能,将多余的部分变成热能。其代谢过程:饲料中的蛋白质被家禽采食后,首先在胃中被胃蛋白酶分解为蛋白胨,进入小肠后被胰蛋白酶和小肠蛋白酶分解为肽,最终分解为各种氨基酸被吸收。
4.1.2.4蛋白质营养需要的特点。
1.生长家禽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肉鸡日粮蛋白质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肉鸡的体重和改善其酮体蛋白质含量并可降低体脂肪的沉积。但是在炎热的环境下,增加家禽日粮中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水平,除了抑制家禽的体重增长外,还使酮体脂肪含量升高。因此蛋白质水平并非越高越好。一般肉仔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在18~20/%。对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需求分别为0.30~0.50/%、0.60~1.20/%和0.20~0.30/%。
2.产蛋家禽的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蛋禽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需要可分为维持需要、性成熟前生长需要和羽毛生长与更新的需要、产蛋的需要等。环境温度对蛋禽蛋白质需要有明显影响,一般冬季可适当降低,而夏季则要升高蛋白质水平。轻型蛋鸡日粮中蛋白质含量在14~18/%。对蛋氨酸、赖氨酸和色氨酸的需求分别为0.20~0.27/%、0.45~0.60/%和0.11~0.14/%。
3.在家禽的饲料日粮中,往往蛋氨酸、赖氨酸达不到家禽的营养需要,须另外补给。日粮中的氨基酸之间要按家禽的生长发育、生产需要必须保持平衡,当一种氨基酸与其它氨基酸的比值特别高时可能出现氨基酸中毒。饲料中的蛋白质要与饲料能量保持一定比例。
4.1.3家禽对脂肪和必需脂肪酸的需要
脂肪是细胞原生质的成分,是家禽生长与修补组织的物质。家禽在形成体组织和修补组织时能将多余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体脂肪储存起来,在营养缺乏时分解为补充能量。目前,对家禽脂肪和必需脂肪酸需要的研究尚不系统,主要集中在制定饲料脂肪的添加量和亚油酸的适宜含量上。一般饲料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粗脂肪,且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也有一部分转化为粗脂肪。通常,家禽的日粮中添加2%的植物油就可满足对脂肪的需要。
4.1.4家禽对矿物质的需要
矿物质是家禽体组织、细胞和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以各种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形式参与特殊的功能;酶的辅助因子;维持渗透压平衡等在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当矿物质元素缺乏或比例不平衡时,不仅影响家禽的生长和生产,还会引起家禽体内代谢异常、生化指标变化和缺乏症。如:采食量下降、生长力降低、啄癖、昏睡、运动失调或者瘫痪、异常兴奋、腹泻等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
畜禽需要的矿物质元素按需要量分为两类: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需求量大的常量元素有钙、磷、钾、钠、镁、氯、硫,通常以占日粮的百分比计算;需求量小的微量元素有锌、锰、铜、铁、钴、碘和有些地区土壤中缺乏的硒,常以㎎/㎏饲料计算。目前,关于家禽在矿物质需要方面的研究以钙和磷较多,微量元素较少。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以及选择评价指标的差异,使得家禽对各种矿物质元素需要量的变化范围也很大。
4.1.4.1家禽对钙、磷和镁的需要。钙、磷和镁是身体的结构物质,也是畜体含有最多的矿物质元素。饲料原料中含有一定量的镁,一般不会造成缺乏。若要添加时应注意镁的过量和混合不均匀,以防导致中毒。而钙和磷在植物性饲料原料中虽然含有一定的量,但是所含2/3左右的磷是以植物盐的形式存在,不能被动物直接利用,必须通过饲料添加无机磷才能满足需要,在饲料中加入植酸酶可以利用有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