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5场内用具。杜绝饲养人员互换、借用饲养用具;运料车、麻袋、工具不能外出场区;装蛋箱不能随意进入生产区,运回空箱要严格消毒之后方可入库。
3.1.1.6引种来源。种蛋、种雏的质量决定了该批饲养成败的关键,同时也是可能给该场造成污染或疾病传播的隐患,因此,引进的种蛋或雏苗必须来自经检验无白痢、新城疫、禽流感、支原体、白血病的无任何感染(遗传感染、出雏后感、运输感染)的种禽群;孵化前,种蛋要消毒,出雏后6小时内孵化器要消毒;雏苗品种纯正,重量符合品种标准,应携带较高的母源抗体以防止最常见的病毒性疾病,包括传染性法氏囊炎、新城疫等的健康雏苗;一栋禽舍或全场的雏苗最好来自同一种禽场。
3.1.2场内卫生制度
做好场内防疫卫生工作是保证家禽健康和养殖场正常生产的重要手段,防疫卫生制度的遵守、使场内家禽不受外来传染源的侵害,以保证家禽健康生长,杜绝和减少传染病的发生,保证家禽充分地发挥生产性能,达到最好的生产效益。
3.1.2.1最好采用“全进全出”饲养制度:全场或每栋禽舍饲养同一日龄的家禽,又在同一天全部出售。便于管理,防止新老鸡群交叉感染,以减少“全进全出”疾病的发生。“全进全出”比“连续生产”制生产效率高。
3.1.2.2定期消毒与观察家禽。根据生产需要,设置专职兽医、防疫员,制定合理、切实有效的防疫消毒、疫苗使用、科学用药等制度,定期进行家禽的室内消毒和疫苗接种预防工作;每天定时观察家禽的健康与采食状况,发现病、残、弱禽及时隔离、观察、确诊病情。
3.1.2.3空舍用具的消毒。进禽、转群和出栏前后,禽舍、用具都要进行清理、消毒,关闭并封闭禽舍,防止闲杂人员、野鸟和鼠类进入。进出栏间隔时间应长些,一般14天以上为宜。
3.1.2.3保持良好而稳定的环境条件。家禽对环境变化非常敏感,舍内要清洁卫生,空气流通。食槽、饮水器应每天清洗,定时消毒,防止饲料、饮水发霉变味。保证家禽在整个生长周期都可以采食到新鲜、有营养的饲料和饮用到洁净卫生的水。
3.1.2.4场区排放的废弃物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处理。如:沼气处理,清出的垫料、粪便在固定的地点进行高温堆肥处理,发酵后作农业用肥。
3.1.2.5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做好每日的生产记录。包括以下项目:每批种蛋、进雏来源,日期,数量;家禽日龄、产蛋数、破损率、死亡数、存栏数,采食量,家禽的健康状况;舍内温度、湿度、光照时间;免疫、消毒次数,用药原因等记录;出售日期、数量和购买单位等等以及备注。记录最好保存两年以上。
3.1.3疫情监测
3.1.3.1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及其配套法规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度疫病监测方案,如:针对高致病性的禽流感、鸡新城疫、鸡白痢与伤寒等一些疾病的监测。
3.1.3.2根据情况由动物疾病监测机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必要的疫病监督抽查,并将抽查结果报告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
3.1.3.3发生疫病或怀疑发生疫病时,兽医人员应及时将有病的家禽隔离消毒。尽快做出准确诊断,采取相应的措施把疫病消灭在首发的家禽群中。对死亡和淘汰的鸡只要做无害处理、焚烧或深埋。对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病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上报,以利进一步采取封锁扑杀等措施,尽快控制疫病的蔓延。并尽快向当地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报告疫情。
3.1.3.4确诊发生高致病性的禽流感时,养禽场应配合当地畜牧兽医管理部门对家禽实施严格的隔离、扑杀措施;发生鸡新城疫、禽结核病等疫病时,应对家禽实施封锁和净化措施;全场进行彻底的清洗消毒,病死或淘汰的家禽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和消毒。
3.2消毒措施
消毒是养殖场控制疾病发生和流行的最重要的措施之一。环境中存在的大量病原因子是造成鸡群疾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原因,因此,环境消毒是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环节。
3.2.1消毒的分类
根据消毒的目的,将消毒分为三种。
3.2.1.1预防性消毒。就是结合平时的饲养管理对畜舍、场地、用具和饮水等进行定期消毒,以达到预防一般传染病的目的。
3.2.1.2随时消毒。在发生传染病时,为了及时消灭从病畜体内排出的病原体而采取的消毒措施。消毒的对象包括病畜所在的畜舍、隔离场地以及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和可能污染的一切场所、用具和物品,通常在解除封锁前,每天都应随时进行消毒。
3.2.1.3终末消毒。在病畜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锁之前,为了消灭疫区内可能残留的病原体进行的全面彻底大消毒。
3.2.2常用的消毒方法
3.2.2.1物理消毒法。就是采取机械清扫、日光照射、干燥、火焰喷射、煮沸、蒸汽和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减少和杀灭病原菌。如:火焰消毒和清洗擦拭消毒。
3.2.2.2化学消毒法。就是应用化学消毒药物杀灭病原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的方法。如:熏蒸消毒法、浸泡消毒法、饮水消毒法和喷雾消毒法。
3.2.2.3生物学消毒法。就是将家禽的粪便、垫料等生产场区废弃物堆集起来,利用生物发酵产生高温杀灭病原(尤其是球虫卵囊),以达到消毒和无害化处理目的方法。如:鸡粪发酵消毒法
3.2.3常用消毒药物的种类
养禽场常用的化学消毒药物有:过氧乙酸、宝利洁、碘制剂、福尔马林、高锰酸钾、生石灰、氢氧化钠、漂白粉、来苏尔、新洁尔灭、以及新型消毒剂等。如何进行消毒有如下几种方法。
3.2.3.1环境的消毒。
1.在场区进出门口、禽舍门口等处设立消毒池。
2.水的消毒:养禽场进行饮水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病原,防止病原的扩散和传播,还可净化水质,减少鸡群疾病的发生。饮水消毒应注意:选择毒性低、刺激性小的消毒药,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浓度,饮水消毒应和清洁自来水交替使用。
3.禽舍消毒、种蛋消毒、禽群消毒都宜采用消毒新技术——带禽喷雾消毒。带禽喷雾消毒的好处:可以杀灭空气及环境中的病原;可以杀灭鸡体表及笼舍上的病原;可以降低鸡舍粉尘的含量,净化空气;可以增加鸡舍湿度;起到降温解暑的作用。
4.粪便消毒:养禽场可采取两种方式消毒粪便:喷洒5%臭药水或石灰,堆积发酵。
3.2.3.2程序消毒。禽舍粪便消毒→清扫→自来水冲洗→干燥→喷洒消毒药→喷洒杀虫剂→搬入经水洗后晒干的笼具→消毒药喷雾消毒→干燥→甲醛熏蒸消毒→通风→进鸡。
3.3育雏前的准备工作
3.3.1雏苗进场前3个月
雏苗进场前3个月必须进行禽舍区内外环境清扫,铲除四周杂草,修正房舍。所有的用具(食料盘、料桶,饮水器)应移至舍外进行清洗和科学的消毒、晾晒,然后存放在干净的场所。清除舍内所有的粪便、旧垫料及饲料杂物等,使用高压水管冲洗舍内所有的梁柱、天花板、墙壁、通风口、床面、设备、储藏室、工作室等。清洗完毕后,再使用长效性的杀菌消毒剂消毒养禽舍(请依厂商说明使用)。然后再用火碱泼洒和火焰喷烧消毒之后空舍。空舍期间不准闲杂人员进入,空舍的时间越长越安全可靠,至少要有14天以上。
3.3.2雏苗进舍前一周
进雏前一周要认真检查养禽舍所有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整理所用的用具,确保有足够的料槽和水槽,并均匀分布于整栋舍内,让所有雏苗能够在同一时间同时采集到食物。安装好保温炉,铺好经过消毒的柔软、吸水性强、灰尘少的填料(长短为10㎝、厚度为3-5㎝)。保证再用宝利洁、过氧乙酸等对养禽舍喷雾消毒两天后,开始试温。
3.3.3雏苗进舍前72h
进雏前72h用福尔马林再次对舍内进行密闭熏蒸消毒。熏蒸前将所需用具放入舍内紧闭门窗。按每立方米空间用福尔马林28mL,高锰酸钾14g进行熏蒸消毒,操作时先将高锰酸钾放入瓷盆中,迅速倒入对应量的福尔马林后,迅速离开。至少在8-10h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经消毒的禽舍严禁未经消毒的物品进入,工作人员进入时也要消毒、更衣之后才能入舍。
3.3.4雏苗进舍前12h
两天后正式升温,舍内温度根据育雏方式而定(地面、网上育雏,温度达36℃左右。炕上育雏温度达25℃左右)。并且备好饲料和水源。计算好合适的饲养密度。一般饲养密度为1-7天35只/㎡,8-14天28只/㎡,15-21天20只/㎡。通常家禽的活动空间越大其生产性能越好。
3.4饲料及药品的准备
3.4.1首先应把好饲料质量关
按雏鸡的品种、生长发育阶段、营养需要选择和配合好适合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饲料,同时做好饲料的保鲜,防止发生霉变,最好现用现配。一次配料最好不要超过6-10天的用量。因为饲料中有些营养成分很容易受到高温、高湿和空气的氧化、发热及霉变。
3.4.2适当的预备一些家禽常用的药品
为了预防雏苗发生疾病,适当地准备一些抗生素、中药和维生素等药物,如吉安1号、雏壮和双黄连等。选择药物后,应根据药物的特性,用法和用量,严格按要求使用,因为药物和毒物往往仅一步之差,药物用量太小,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易产生耐药性;药物用量过大,不仅浪费药物,而且使药物成为“毒物”,引起中毒,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恰当地应用药物是十分重要的。
3.5雏苗质量
雏苗的质量是决定该批饲养成败的关键。进雏时要先看所购进的雏苗品种是否纯正,数量是否准确,雏苗是否健康活泼。挑选雏苗时可采取“一听、二看、三摸”的方式。一听其叫声应洪亮、清脆。二看大小均匀一致、眼睛明亮、站立稳当、精神饱满好动;肢爪运动正常,无畸型;绒毛光亮、整齐,腹部柔软,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完全,没有血痕;泄殖腔附近干净,没有稀便粘着。三握在手中挣扎有力,有硬实感的。雏苗最好在出壳后6-12h内被送入育雏舍,若间隔时间越长,受不良因素影响就越多。
3.6饮水管理
水是家禽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的营养成份之一,并具有调节体温的功能。
雏苗第一次饮水为初饮,一般在羽毛干后2-3h或者在入育雏舍1-2h后即可初饮,要求为温开水,其水温应保持与室温相同,可以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多种维生素等增强抗病力。一周后可直接饮用自来水。每天清洗饮水器或饮水槽,确保饮水清洁卫生。初饮后,不应再断水,因为育雏温度高,避免引起脱水。一般情况下,在20-24℃的舍温,家禽的饮水量大约是采食量的2-3倍。气温越高,饮水量越大。家禽在21℃的温度下,其饮水量是在32℃时的一半。
必须保证所供应的水源品质良好及卫生。每月应检查一次水质(盐分以及大肠杆菌含量)。若使用地下水源,建议在饮水中添加氯(漂白粉),以改善水质,并且可有效的抑制大肠杆菌的污染。开放式的饮水系统中应含有3ppm氯,封闭式的饮水系统应含有1ppm氯。注意饮水免疫前48h,停止在水中添加氯,避免影响免疫的效果。
家禽的饮水量可作为家禽健康状况的指标,饮水量突然下降是家禽健康发生问题的警讯。每日应定时测定家禽的饮水量。下面为商品代肉仔鸡每日大约耗水量。
3.7饲喂管理
雏鸡第一次吃食称为开食。开食一般在初饮后2-3h,一般先给予饮水再开食。注意暴食暴饮。观察鸡群,当有1/3的个体有寻食、啄食表现时就可开食。如开食太晚会消耗雏鸡体力,雏鸡就会变得虚弱而影响生长发育,增加死亡率。开食方法是直接将准备好的饲料撒在硬纸、塑料布上,或浅边食槽内。在育雏1-2周内采用自由采食,遵循“少加勤添”的原则。第3周以后可逐渐撤出料盘,增加料桶给饲,每天3-4次以刺激家禽的食欲并减少饲料浪费。同时做好饲料保存,防止其发生霉变。更换饲料时要逐步进行,一般在一星期内完成换料,以减少应激的发生;保证鸡群在安静的环境和科学的管理中健康的生长发育。
3.8合理控制禽舍的温度和湿度
3.8.1维持合适的舍内温度,有助于提高饲料利用率,及获得理想的生产效益。
雏鸡在地面或网上育雏,舍内温度应达36℃左右,炕上育雏温度达25℃左右。以后每周降2℃直至20℃左右。能在良好的通风情况下,保持适宜的育雏温度,这是育雏成功的基本条件。因育雏期间舍内能否确保良好的通风和适宜的保温,对于日后家禽群体的体型发育、健康状况、抗病能力均有很大的影响。舍内湿度一般为50~70﹪。在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家禽对湿度变化并非十分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