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内容主要有:
1.整体状况
首先要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如果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都不了解,根本不具备教师资格。要作一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艺术家,就必须全面地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其次要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具体特点。高职院校大学生是大学生的一部分,具有不同于其他类型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认知基础和文化条件。作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对此有明确的认识。再次是研究教学任务涉及的整体对象。包括总人数、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生源状况、年级结构、专业结构、思想状况、文化基础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合班课比较多,大课比较多,不同年级、不同专业都有可能合班上课,教师更需吃透教学对象,摸清整体情况,因对象而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和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用同一套方案和同一种方法教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
2.个体特点
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对象量大面广,教师受精力和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去了解和研究教学对象中的每一个体,但并非表明老师不应该研究教学对象个体特点。恰恰相反,对大学生个体特点,更应认真研究。首先,研究个体特点是形成对大学生整体认识的基础。教师对大学生整体的认识,总是来源于对众多不同个体的概括。其次,应认真研究影响教学进程和教学实效的典型个体,比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叛逆心理的、思想特别活跃的、存在学习困难的、有心理疾病的、上课特别不守纪律的这五种个体大学生,了解和研究他们的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年龄、健康等;他们的家庭情况,如父母的文化水平、职业、经济状况、居住条件等;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如交友、恋爱、遵规守纪、文明礼貌、集体观念、学习成绩、兴趣特长、志向志愿等;他们的个性情况,如智力特点,情感意志特点、性格和气质的类型等。只有把这些典型个体的情况了解和研究清楚,教师才能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抓住典型,掌控课堂。
3.成长因素
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成长因素,既要研究大学生成长的内因,又要研究大学生成长的外因。大学生有自己的内部世界,是其生理、心理、知识、技能、思想道德多种因素的综合体。这些方面又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人际关系等外部世界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将大学生的成长内因和外因、内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统一起来进行研究,才能对大学生的整体状况和个体特点有所了解。在成长因素中,重点要研究大学生的学习因素,研究大学生感知学习环境、与学习环境交互作用,并在情感上作出反应的所有心理特征。大学生不同的学习因素、学习风格,关系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模式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准备教案和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4.智力、非智力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大学生的智力结构分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研究大学生既要研究其智力因素,研究其智商,培养大学生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能力,又要研究其非智力因素,引导大学生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正确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个性心理特征以及正确的理想、信念,使其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研究大学生的主要方法
1.信息文献法
教师对大学生的认识和了解,一是来源于直接经验,二是来源于间接经验。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态,在不同的时期都有很多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大学生整体状况的认识,主要得益于间接经验,应主要使用信息文献法,通过报刊、网络、文献等渠道,收集大学生的思想信息,从而在整体上对大学生群体有所了解。
2.观察法
观察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了解和研究的方法,这是了解和研究学生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观察法的正确运用,要注意解决几个问题:一是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主要确定观察什么和为什么要观察。二是要有科学而可行的观察计划,主要解决怎么做,怎么样去观察,保证观察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实施。三是要及时做好原始记录,确保观察材料的客观真实性。有的政治理论课教师也长期观察学生,但不善于作记录、做总结,缺少原始材料,缺少讲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不好的。四是要及时地对观察材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观察的一些现象而看到本质,形成关于大学生思想、学习等方面带规律性的东西。五是要写出观察结论,对观察活动、观察计划作出准确、全面的终结性评价。观察法的优点是大学生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观察材料直接来源于观察过程,真实性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获取对大学生直接经验的重要渠道。观察法的缺点在于观察对象的条件难以控制,表面现象干扰大,情境性和主观因素掺杂较多。因此,在观察法的运用中,对观察材料的分析处理一定要慎重。
3.谈话法
谈话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目的、有准备地与大学生通过问答方式直接交谈,从中了解和研究大学生学习、思想情况的一种方法。如果说,观察法主要是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外部表现,那么谈话法则是通过与大学生讲心里话,有目的、主动地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思想活动。谈话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一种最常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为了保证谈话法取得好的效果,使用谈话法要注意把握几点:一是要确定好谈话的目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使谈话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始终围绕谈话目的和主题展开。二是对谈话的过程要有周密思考,如先谈什么,后谈什么,选择什么时间、地点,采取什么方式谈话等都要有所计划。三是谈话态度要亲切、和蔼、诚恳,尽量不使大学生感到紧张,更不能造成对立情绪。四是要根据大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灵活多样、因人而异的谈话技巧,善于启发、引导学生说出真心话,从而了解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五是和大学生谈话时,一定要尊重大学生,耐心听取大学生的意见,不要轻易打断大学生的谈话。此外,高校大多数政治理论课教师善于在课间、课后利用非正式的谈话了解和研究大学生。非正式谈话是根据大学生的特长、爱好,有意识地在活动和交往中与大学生谈话。由于非正式谈话没有特定形式、地点、时间的限制,大学生容易敞开心扉,讲出心里话,更容易掌控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思想特点。
4.问卷法
问卷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设计好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书面调查的方法。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书面问卷的内容,多集中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计划、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大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对国际国内、校园内外热点、难点问题的认识等方面。使用问卷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调查目的和调查计划,加强调查的针对性。二是样本的选择要有普遍性、典型性和代表性。选择多大的范围,选择什么年级、什么专业的大学生作问卷调查,都要有周密的考虑。三是要把设计调查问卷作为调查的最关键环节,花大力气进行设计。设计问卷时,问卷的语言要准确、规范,防止出现歧义。例如,“你的理想是什么”这一问题,对理想未作出明确的说明,大学生弄不清是“社会理想”“职业理想”还是“道德理想”,他们的回答往往就五花八门,达不到调查目的;问卷设计的问题不能带有暗示性,例如,“新的高校学生管理规定明确了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你愿意在校期间结婚吗”这个问题的设计带有明显的暗示性;问卷的备选答案应按同一标准进行分类;问卷设计的问题要尽量多一些,详细一些,具体一些,以增加调查问卷的信度。四是教师要善于分析调查结果,写出调查报告。
研究大学生的方法很多,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有诸如座谈法、家访法、社会调查法、大学生作业作品分析法、关系测量法、讨论法等等。各种方法互有优劣,教师只能根据大学生的实际和教师的自身实际,灵活地使用了解和研究大学生的这些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时刻装在我们的心中;才能使教师真正地清楚为什么教,如何教、大学生为什么学、如何学;才能真正确立大学生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才能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
第三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编写艺术
教案是教师授课前准备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工作方案,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了更好地履行思想育人的职责,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的要求,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每一章节的授课内容和实际进程,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改进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提高教案编写的艺术水平。
一、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的意义和作用
1.编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可以改变备课的薄弱环节
现在高校的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特别是一些年轻教师不知何为教案,不知如何准备教案,即使准备教案,也准备得非常马虎、草率、粗糙。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较为随意,在教学时间分配、教学方法、手段、教辅材料准备、思考作业题目、教学重点难点热点疑点等,常常是“跟着感觉走”。事前缺乏足够的准备与周全的计划,就匆忙上阵,草草应付,结果导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降低了该课的地位。
一般来讲,教学工作预先应做的计划有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即专业课程计划)和课时计划(即教案)。专业课程计划说明了一个专业所要开设的课程门类、课程性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每门课的总课时等,这方面的工作和职责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而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其工作和职责之一就是必须做好所任课程的课时计划即教案,这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教学工作中最基本的程序和最重要的环节,也是与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联的一环,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改进。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
教案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备课活动的书面成果。从本质上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课依据的不是教材,而是教案。一方面,教师在上课时,对教材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的安排等方面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任课教师通常根据自己对本课程知识体系的理解和对指定教材的评价,来决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有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如“形势与政策”,往往没有专门的教材,任课教师有时只根据一些参考资料,在这种情况下,教案就是教学的唯一的依据。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教案是决定具体教学内容的最重要的依据。另一方面,在许多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考试都是由任课教师自己命题、自己阅卷。而考试的范围通常是教师的教案而不是教材。因此,在某种程度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案也是学生学习考试的主要内容。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是教师教学态度的重要反映
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备课上。而备课的认真程度又体现在教案的编写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备课从内容上来划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广义备课,它泛指一切能提高教学水平的准备活动,甚至包括教师平常的科学研究、看书、看报、看电视等活动都可以视为一种广义的备课。另一类是狭义备课,它专指任课教师为完成本学期或本堂课的教学任务所做的一系列准备活动。如熟悉教学大纲,钻研教材,编写教学计划或教案,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了解学生情况等活动。无论何种类型的备课,都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态度的真实反映。教案编写质量的高低不仅反映教师的专业素质,更主要的是反映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责任心,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效果。虽然备课认真的教师未必教学效果就好,备课不认真的教师未必效果就不好,但是,备课认真的教师一定能使课程上得更好。即上课效果好的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一定会使上课效果更好;而上课效果不好的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一定会使教学效果有所改善。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就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任课教师没有严肃认真的教学态度,在开课前没有对整个教学作出规划设计,在上课前没有对教学内容作出安排,讲到哪里算哪里,那么,即使教学效果再好,也应当说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教师,一个不称职的教师。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案的评价,一方面可以了解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情况,另一方面也能了解教师对教学的态度。因此,教案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教师教学态度的最重要的参照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