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不少学者都谈论过阅读的目的与方法。17世纪著名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在脍炙人口的《论学》(Of Studies)一文中写道:
“Some books are to be tasted,others to be swallowed,and some few to be chewed and digested;that is,some books are to be read only in parts;others to be read,but not curiously;and some few to be read wholly,and with diligence and attention。 Some books also may be read by deputy,and extracts made of them by others。But that would be only in the less important arguments,and the meaner sort of books;else distilled books are like common distilled waters,flashy things。”(有的书浅尝即可,有的书可以狼吞虎咽,少数书籍则需要咀嚼消化。换言之,有些书只需读一部分,有些书读时可不求甚解,但少数则需要通读,且需勤勉而专心。有些书可以请人代读,然后读其所做摘要;但只限于题材比较寻常的书。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成为淡而无味的东西。)
培根论读书的这段话,可启发我们深刻认识阅读的目的与方法之间的关系。现实生活中,我们的阅读材料、目的和方法各不相同,而且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类阅读材料的目的和方法也不同。我们阅读的对象各式各样,报章杂志、广告信函、文学名著、史料、科普、教材乃至百科全书,应有尽有。阅读目的也是五花八门,有的人为获取信息而阅读,有的人为得到新知识而阅读,有的人为解决具体问题而阅读,有的人为消遣而阅读,有的人阅读仅仅是为了kill time(消磨时间),甚至还有人仅仅为阅读而阅读。有的人可以一目数行而且过目不忘;有的人面对天书般的符号字母能够沉着应战,去粗取精,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但也有人在书山文海中苦苦跋涉咬文嚼字,到头来还是不知作者所云而事倍功半……前两种高效率的读者,无需成为本书的读者。对那些本可以成为高效率读者的读者——或许您也是其中之一,虽然我们无法开出灵丹妙药,但是通过本书的阅读基本功训练,相信至少可以使您获得前所未有的收获。
人们通常所说的“具有阅读能力”有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具有阅读书面材料的能力,即受过教育或者仅仅识文断字;另一个是指具有较强的阅读效率,包括一定的阅读技巧、职业化的阅读速度和准确的阅读理解能力。我们所说的培养阅读能力就是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现代人基本素质的重要尺度。那么,阅读理解能力都包括那些方面的内容呢?从阅读目的来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
1.抓大意的能力,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握材料(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主题思想;
2.掌握材料所含的基本事实的能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找出材料要素和具体细节;
3.根据材料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不但能掌握作者明确表达的材料内容,而且能透过文章的表面去理解字里行间隐含的意义;
4.准确把握和领会作者的观点、意图和态度;
5.准确判断不同文体风格的能力,辨别所阅读的材料属于什么类型,作者是以什么方式方法在什么场合对谁讲话,等等。
实际上,具备很强的阅读能力,并不意味着仅仅具有以上这些能力。这里列举的只不过是一些较为明显的、在学校环境下检测学生阅读技能的要素。阅读理解能力是社会生活对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主要途径就是大量、系统的分析性阅读——阅读各种题材、体裁和难度的书刊与文章。只有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才能不断积累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当然,并不是说随机阅读不能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但是依靠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一定技巧,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