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既是人们通过媒介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大脑对书面文字信息处理的一个复杂过程。这个过程涉及一系列心理活动。只有了解不同题材的不同信息密度和有效阅读不同题材的方法,才能在阅读过程中掌握必要的技巧与快速获取信息的方法,从而有效提高阅读技能。
在信息时代,社会成员占有信息量程度是判断现代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生活中的信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而信息的接收和传送是人们通过信息媒介完成的。虽然人类社会已进入多媒体时代,但通过传统的书面阅读接收信息仍然是教育乃至众多其他领域的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途径。据有关报道,当今全世界产生的出版物(仅以英文为例),如果按专业学科分类,一个专业领域里每天所产生的出版物足够该学科的一位专业人员以中等速度每天24小时连续阅读70年!而且这个数字还在日新月异。
面对如此庞大的知识宝库,我们无法期望把自己学科领域哪怕是最专业的那一小部分通读一遍。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当年“横扫”清华图书馆的事例,对90年代的人来说,恐怕只能是历史了。21世纪中叶的大学生也许会发现,“横扫”一个哪怕是很普通的大学图书馆都是不可能的。对他们来说,20世纪的大师们在三四十年代的事迹无异于天方夜谭。
对21世纪中叶的人们来说,整个教育产业可能与现在完全不同。Cyberworld(电脑世界)已经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名词,因特网的接口普及得就像20世纪90年代的公用电话,接受知识和获取信息只需要按一下键……阅读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对那时的大学生来说,具有什么样的阅读能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能够拿到什么样的就业市场通行证。“活到老,学到老”的说法将有更丰富的含义。那时,很可能已没有“学龄前”这个概念,也不再会有“毕业”这一概念(英语中,表示“大学毕业典礼”的Commencement一词实际上就是“开始”的意思)。那时的年轻学者也许会认为,半个世纪前人们引以自豪的三五天内出版一本书的速度实在是太慢了。
21世纪中叶,“老科学家”和“老知识分子”将是真正落伍于时代的人的代名词。届时,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最新版的《超现代汉语词典》对“文盲”一词的解释也许将是:“1.不具备社会性阅读效率和写作能力的人。2.“古”不识字的成年人。”只有极少数历史语言学家在研究这第二种用法消失的确切年代。
在信息化社会,竞争将进入所有领域。因此,最经济地利用人力资源,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产出,提高教育产业的单位时间效益,将成为新的竞争点和经济增长点。
阅读与写作会成为人们社会生活的首要技能吗?回答是肯定的。阅读与写作实际上是交流过程的两个端点。写作是作者通过书面交流这一手段向听众“讲话”,阅读则是读者通过书面材料“倾听”作者的话。唯一不同的是,此时讲话人已走下讲台。这一特殊的交流过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因素。读者只有认识到这一点,并且相信自己的阅读效率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才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朝着一定的目标努力。
了解阅读规律,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并非阅读某一本书就能够轻易做到。本书意在抛砖引玉,让读者通过简单易行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掌握一些阅读规律,以达到有效提高阅读技能和阅读效率的目的。作者将国内外专家的理论研究成果与迅速变化的社会生活相结合,总结、提炼出可操作性强的方法和建议,以期对广大英语爱好者的阅读实践有所裨益,使大家真正把英语当作在知识经济时代获取信息和进行交流的有力工具。
作者
1999年10月于北京
§§第一章 阅读概说:目的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