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阅读技巧与阅读效率
阅读技巧与阅读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效率主要表现在阅读理解的质量上。阅读理解取决于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词汇、语法结构和意义。虽然阅读理解要以良好的语言基本功为前提,但是,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并不意味着高效率。阅读效率不仅仅指具有较高的阅读速度。离开读者的阅读目的、阅读兴趣以及所涉及学科的背景知识、理解率、阅读对象的性质和难度,简单地谈论阅读速度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因此,掌握系统的阅读技巧不但能使阅读更为容易,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阅读理解的速度和效率。 首先,我们应该认识阅读技巧和效率与其他获取信息的技巧和效率有哪些异同。
阅读仅仅是接受信息的途径之一。无论是听还是读,目的都是为了交流和传播思想。经验告诉我们,阅读速度和效率难以提高的人往往是其他方面能力极强的人。很多人在日常谈话和讨论问题时,可以毫不费力地抓住要害侃侃而谈。在反击对方的论点时,在对方刚一结束谈话甚至在对方没有结束时就可以出口成章进行反击,并且语出惊人。很多人在听专家学者的讲座时,可以轻松自如地抓住要领,提出自己的看法、质疑甚至与讲演者展开辩论。然而,当他们阅读书面材料时,却不能像听别人谈话时那样快速抓住要点并迅速做出反应。这是因为口语与书面语有文体上的不同,而且“听——说”与“读——写”这两种不同交流手段也有本质的不同。听——理解——分析——组织——表达这个过程所涉及的方式方法,与读——理解——分析——组织——书面表达这个过程所涉及的方式方法也不同。
在听的过程中,听话人可以通过讲话人的语调、语气、讲话的轻重缓急、面部表情、手势以及其他动作快速准确地把握讲话人的中心思想。听话人对讲话人的发音、讲话速度不习惯的话,肯定会表现出来。听众的每一种反应都会给讲话人一种反馈,讲话人会根据他得到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讲话方式。如果讲话人发现,一方面他自己在滔滔不绝地讲演,而另一方面听众的表情显得茫然,他肯定不会孤芳自赏地继续讲下去,而是马上变换自己的方式方法,例如用浅显的例子解释他要阐明的道理,避免使用艰涩的词汇以便表达得更清楚。如果听话人没有听懂某个观点,他可以提问题。如果听话人对讲话人的意思有误解,这种误解就会表现在他所提出的问题上或者其他一系列反应上,比如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等。这时,听话人就会立刻明白听与讲之间发生了误解,然后会说,“我的意思是……”、“我想说明……”之类的话加以校正。
而阅读则不同。读者看不见作者“讲话”时的面部表情和手势,也听不到他的语调,从而得不到书面话语之外能够帮助理解的有关信息成分。作者不知道他的读者是否在“听”他讲话,是否“听”得懂,也无法根据反馈信息立即做出调整。讲话是一次性的活动,但是讲话人可以随时修改自己的措辞。而且听众还可以打断讲话提问。写作却是作者重复活动(如一遍遍修改)后的最终结果,作者在修改自己的措辞或文章结构时,并不是根据读者现场反馈的信息进行的。阅读同样可以是重复性的活动,但是如果读者有疑问时,不可能当场向作者提问要求释疑。如果读者误解作者的意思,也不可能立即发现自己的误解。(当然现代科技手段使读者有可能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停下来与作者讨论,有不少作者还为读者提供了准确理解自己著作的提要或其他材料,以便提前排除可能的误解。这些情况不是本书要讨论的话题。)阅读这一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就是由读写双方共同完成的过程。好像两个互不认识的人背靠背坐在同一条长椅子上交谈,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习惯的,未必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因此,一个阅读效率很低的人,并不一定是能力低下的人。因为阅读技能仅是你诸多能力中的一种而已。如果你具有其他方面不凡的效率(我相信每个人都有),那么你就有理由相信,正确理解阅读活动的本质,坚持有效的训练和开发,一定会取得飞跃。即使你的阅读效率提高得缓慢,也没有任何理由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