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清什么时候,感觉就是忽如一夜之间,爱美的女士们忽然流行起穿短外套了。里面穿着长长的衣服,而外面却套一个短短的外套,客气一点的,长短还成比例,夸张的,里面长得包住了臀部几乎可及膝,而短外套短的几乎就要短到胸部以上了。女士的服装潮流本来没什么规律好说,五花八门,变化多端,我也不善于关注。可是看着满街里长外短的这种穿法成为一种流行,我就想起小的时候我们把这种穿法叫做“长袍子上面套个马褂子”。准确地说,这是父母的说法。如果不小心把一件长衣服穿在里面,外面套上一件短衣服,父亲或者母亲就会责怪:“看你长袍子套马褂,难看死了,怎么穿衣服的。”于是赶紧调整自己的着装。
其实那个时代是很不讲究穿着的,基本就一个标准:能穿暖和就行。保暖蔽体,这是穿衣服最低的标准,那个时候物质匮乏,经济落后,能吃饱穿暖就很不错了。我相对好一些,大概是因为可往身上套的衣服多了一些,对挨冻就没有过多的记忆,而姐姐小时候因为衣服少,对挨冻有着痛切的记忆。我的小伙伴中在冬天经常出现手脚冻肿的现象,我全身部件质量好的不多,唯独手脚质量过关,从来没有被冻肿过。记得那时候,冬天我最亲密的伙伴是一种叫做“卡衣”的衣服。卡衣就是一种大人穿的、基本按照一种模式制作出来的棉衣,我能撑起来的时候,就把卡衣往身上一套,当棉大衣穿。幸亏有了“卡衣”,让我安然地度过了那些极其寒冷的冬天。而在我初中以前的日子,没有穿新衣服的概念,基本就是淘换别人的旧衣服过来的,不管合体不合体,甚至都不改装,将就着穿,能套上身就可以了,一切与美观无关。但父亲当时给我们留下的要求,让我明白,穿衣服是有规矩的。一直到现在,记得最清楚的穿衣原则就是不能“长袍套马褂”。那个时候,是个讲规矩的时代。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服装了。我记得后来生活条件好一些的时候,姐姐她们这些女的,就知道美了。比如裤子,一定要熨得笔直平展,前后两条明显的裤缝。为了熨裤子,经常拿一块烙铁,放在炉膛里烧得滚烫,然后熨出一屋子带糊味的水蒸气。衣服的花色和样式也逐渐多起来。总之在条件能达到的情况下尽量美一些。但姐姐们却不敢把这些衣服穿到父亲面前,因为父亲会骂的,骂她们穿得不成样子。但她们背后却义无反顾执著地追求着。父亲总是看不惯姐姐们的穿着,而现在的年轻人不但衣着个性鲜明,甚至不乏奇装异服,而且在装饰上也各种各样的,头发都是五颜六色的。父亲恐怕只能大声叹气了,就连开明如我也不习惯的。这种不习惯不是我一个人的感觉,大概上一代人对下代人的衣着服饰总是看不惯吧,而且总是容易和品质联系起来。比如最近一次报纸上登了篇报道,说是一个小青年见义勇为,让人吃惊的是这个小伙子居然染着一头金黄色的头发。这件事引发了一通争论,没想到这样的小伙子还会救人啊。我想,过去在人们的意识里,这样的人都是坏人啊。还有,身边一个领导,在一次人员招聘会上,因为一个女大学生衣着时髦,就分到其他单位,结果过了好一段时间才发现,这孩子其实特别朴实,而且工作踏实,不怕苦不怕累。给点理解吧,不同时代的人审美观念不一样,体现美的形式也不一样。看不惯归看不惯,潮流的发展不会因为看不惯而停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