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几年,齐威王死后,齐宣王继位。由于听信谗言,齐宣王开始疏淡田婴。田婴政治处境开始不利。最后,田婴只好来到了齐国偏僻的地方薛城,过着近似于隐士般的生活。齐貌辨也跟着田婴来到了薛城。他看到主子田婴整日郁郁寡欢的样子,心里十分难过。
自古士为知己者而死,女为悦己者而容,齐貌辨觉得此刻正是报效主子的时候,于是毅然决定亲自去游说齐宣王。
田婴听说貌辨要去为自己当政治说客,赶忙制止说:“新的国王对我已很不重用,先生若去,必定是凶多吉少。”齐貌辨说:“我早已不想活了,您还是让我去吧!”说着,告别了田婴,向京师奔去。
齐宣王听说田婴的门客竟敢拜访他,就怒气冲冲地等着齐貌辨的到来。齐貌辨大义凛然地走了进来,先向齐宣王叩头请安。
还没等齐貌辨开口,齐宣王就先声夺人地问道:“我听说田婴特别喜欢你,对你是言听计从,有这回事吗?”齐貌辨说:“喜欢我倒是事实。不过,说他对我言听计从,那倒是假的。”
“为什么?”齐宣王问。
“我记得国王您当太子的时候,”齐貌辨说,“我曾对田婴说:‘太子相貌不仁,颧骨特高,又长着一对猪一样的眼睛。这种人最反复无常,不如趁早把他给废了,重新立卫姬的儿子郊师为太子。’田婴听了后,哭着对我说:‘不行,不行啊!我不忍心这样做。’他如果当初听了我的话,现在也不至于遭到这么大的政治灾难,受到这么不公平的待遇。至于薛那个地方,楚国大将昭阳曾想用数倍于薛的地方来换取,我又竭力劝田婴这样做。可他却说;‘我受命于先王,现在,后王虽对我不好,但我如果那样做了,又如何对得起先王的在天之灵呢?况且,齐国先王的寺庙都在薛,我又怎么忍心将先王之庙交给楚国人呢?’他又不肯听我的。这已经是他两次不听我劝告了。”
齐宣王听了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面露惭愧之色。但他转而又将信将疑地对齐貌辨说:“靖郭君对于寡人果真如此忠诚吗?寡人年龄尚小,涉世不深,也确实不知道你所说的那些事情。”齐宣王一边在为自己开脱,身旁的一些大臣也连声附和着。停顿了一会儿,齐宣王又对齐貌辨说:“先生能去帮我把靖郭君请来吗?”“当然可以。”齐貌辨一听齐宣王讲出了这句话,立即做出了响亮回答。靖郭君从薛城又回到了齐国国都。只见他身穿齐威王曾穿过的衣服,戴着高冠,佩着宝剑,显得气度不凡。
齐宣王听说靖郭君要到了,亲自到郊外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
当他见到靖郭君如此打扮,顿时伤感地在这位老臣面前哭了起来。
后来,齐宣王又拜靖郭君为相。靖郭君再三推辞,最后还是接受了国王的要求。从此,君臣共同合作,使齐国出现了兴盛局面。
倘若田婴没有知人之明,听信别人毁谤齐貌辨,难道还有田婴的现在吗?人们从靖郭君大起大落的政治变化中,也更加赞赏他的“人弃我取”的用人指导思想。
容才是领导者用人的一种主观态度,所以不能不受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他人对领导者容人决心的干扰和对能人的中伤。
领导者要排除干扰,抵制其中伤。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护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容才的目的。
魏文侯用人之长
作为一个人才,大凡都是峰高谷低,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这正是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用人所长,就要容人之短。历史上的名将吴起身上有许多缺点,但这不影响他成为一名著名的军事家。
魏国西部有个地方叫西河,离秦国很近。秦国如果进攻魏国,西河是必经之路。魏文侯决定选派一名得力的将才驻守西河,就向大臣翟璜征求意见说:“你看派谁去驻守西河最好呢?”翟璜沉吟了一会儿才说:“我保举一人,名叫吴起。这个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刚刚从鲁国来到魏国。大王速去召他进朝,晚了他就会到别的国家去了。”
魏文侯说:“你说的莫非就是杀妻求将的吴起吗?我听说此人贪财好色、性情残忍,能委以重任吗?”
翟璜说:“我推荐的人,取其所能为君成一日之功,没有考虑德行小节问题啊。作为有才的人,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魏文侯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说:“那就把吴起请来,我再和他谈谈吧。”
再说吴起这个人,他是卫国人,小时候是个打架出名的无赖。
有一次在外面打架回来,吴起受到他母亲的严厉斥责。吴起把自己的胳膊咬出血来,向母亲发誓说:“从今天起,我将辞别您游学四方,不为卿相,不入卫城与您相见。”
他的母亲哭着挽留他,他竟然不顾母亲的苦苦哀求,离家出走了。
吴起先到了鲁国,做了孔子高徒曾参的学生,昼夜研读,不辞辛苦。吴起跟曾参读了6年书,一次也没有回过家。曾参听说他家里还有一老母,就问他:“你在外游学6年,一次也不回家看看你的老母,你放心吗?”
吴起说:“我曾经对老母起过誓,不为卿相,不入卫城。”曾参说:“对别人可以起这样的誓,对自己的老母也可以起这样的誓吗?”因此开始从心里讨厌吴起了。
时间不长,卫国有人捎信来,说吴起的母亲去世了。吴起仰天大哭,捶胸泣血,旋即收泪,诵读如初,好像没有发生过什么事一样。
曾参大怒,说:“吴起母死不奔丧,是个忘本之人。水无本则竭,木无本则折,人无本能得到好下场吗?从今以后,吴起不再是我的学生了。”于是就把吴起开除了。
吴起于是放弃儒学改学兵法,3年学成。之后向鲁国求官,鲁国国相公仪休与他讲论兵法,知道他是一个大才,就向鲁穆公推荐他做了一名大夫。
不久,齐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鲁战争。国相公仪休几次向鲁穆公推荐吴起可以领兵抗敌,鲁穆公就是不点头。原来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鲁穆公担心吴起会因为妻子是齐国人而不尽心尽力。吴起知道鲁穆公的心意后,为了坚定穆公用他的决心,就回家把妻子杀了,提着妻子的人头来见鲁穆公说:“臣有志报国,而您以我妻子之事见疑,今杀妻以明臣志。”
鲁穆公一见,惨然不乐,说:“将军先去休息吧。”一会儿,国相公仪休入见,鲁穆公对他说:“吴起杀妻求将,残忍之极,其心不可测啊。”
公仪休说:“吴起不爱妻子爱功名,您若弃之不用,必定为齐国所用。”
鲁穆公考虑再三,终于同意用吴起为大将,率军拒敌。吴起受命以后,在军中与士兵同吃同住,同甘共苦。士兵个个对吴起感恩不尽,愿为死战。结果与齐军一交战,齐军大败。鲁穆公非常高兴,晋升吴起为上卿。但不久鲁穆公就对吴起产生了怀疑,于是吴起弃家逃到了魏国。
经翟璜推荐,魏文侯召见了吴起,谈论得非常高兴,于是魏文侯拜吴起为西河太守。吴起为西河太守时,趁秦国内乱,兴兵袭击秦国,夺取了秦国五座城池。实践证明,翟璜推荐吴起是对的,吴起也没有辜负翟璜和魏文侯的信任。
刘备常识法正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聪明的领导者在用人上不但能用人所长、容人所短,而且还能用人所长、抑人所短。把人才放在既能发挥他的长处、又能抑制住他的短处的地方。用人用到这个地步,可以说达到了最高水平。
法正原来是刘璋的旧部。当年他请刘备入蜀,又为刘备出谋划策,打败了刘璋。占领成都后,刘备任命他为蜀郡太守,封为扬武将军。
法正开拓精神很强,政绩卓著,很得刘备的赏识。但法正有个明显的缺点,就是爱打击报复人,有时甚至是无所顾忌,擅自伤害别人或是误杀别人。法正的这个毛病刘备很清楚,但是如果撤了法正,就会失去一个能干的人才;如果过分干预,法正就会放不开手脚,不敢大胆工作。于是刘备干脆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假装不知道。
偏偏有人看不惯,跑到诸葛亮那里去告状,诸葛亮转告给了刘备。刘备把告状的人找来,对他说:“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当务之急是应付军国大事。京都那边的事情,都要靠法正处理,哪里有时间去追究法正的问题呢?”于是将告状的人打发走了。
不过刘备也很清楚,长此这样下去,也会出现大问题,因此等局势稍微稳定下来后,他就把法正调到身边做尚书令。这种工作的性质不容易滥用职权,又能够发挥法正的作用。后来法正在刘备政权中成为仅次于诸葛亮的一个人物。
求全责备是知人善任的大敌。清代诗人顾嗣协写过一首《杂兴》:“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负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人无完人,容才必须容人之短,用人所长。
人也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一般来讲,领导者的能力高于下属,但下属在某一方面的能力则可能超过领导者。领导者容才必须容人所高,取其所妙。
人都有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时候。也许人才有一些观点直露、态度激烈、言词尖刻的语言冷不丁地向领导者冲来,像是一盆凉水。
领导者想到人才是一个善于思考、责任心强的人,出于对领导者的忠诚、秉性耿直、光明磊落才会如此,应该容才“冒犯”,并吸之精华。
人才不是全才,由于在性格和作风等方面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难免出现过错。对此,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宽阔的心胸和度量,对人才要勤关怀。在此基础上,对于个性太强的人才则要有宽容态度,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把人才的率直敢言、甚至当面顶撞自己看作是难以驾驭;不能把人才合理的要求看成思想境界不高,不讲奉献;不能把人才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的人发生矛盾看成“不合群”,毛病太多;更不能把反应灵敏、勇于挑战、敢担风险当作不稳重而不敢委以重任。当然,对有缺点的人才也要进行教育,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克服缺点。但一定要看主流,用其长,不能把优点看短,把缺点看过,更不能因为对自己不“顺从”而诋毁打击。
对人宽容,能够使人维护自身的价值和尊严,从而不仅能够充分发挥下属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还能够招引和挽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