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教学都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实现的。当前我国经常采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课堂教学、现场教学、电视教学、网络教学、个别辅导等。而课堂教学是现阶段各类学校教学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总体的安排
对于课堂教学,如何进行总体安排呢?一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筹安排,注意整体性
课堂教学既然由纵、横两个方面的多种成分和要素组成,我们在设计、安排课堂教学时,就应该照顾到课堂教学的各种组成要素和各个方面,使之做到有机结合。我们要从整体优化的原则出发,从整体性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入手,对各个组成部分统筹照顾,课始、课中、课尾巧作安排,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优化组合,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江苏教育》曾刊登过一篇介绍全国优秀教师汪兆龙老师的语文教学的署名文章,文中写道:汪兆龙的课堂教学,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精雕细刻,既从大处着眼,又从细处把文章做足。他上每堂课,都力求达到这样三个境界: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不绝。
拿课的开头来说,他根据不同的课文和学生学习的不同情况,或利用已学过的内容,或引几句诗文,或讲一则新闻,或说一个故事,或让学生参与,由他们设计开头,导入新课。这样的开头新颖、别致,激发丁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了他们的主动学习精神。
课的中间,汪兆龙同志总是根据课文内容不时设疑、激疑,力争投出能够激起学生思维浪花的石头,务必使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主动地学习。例如教《孔雀东南飞》,除了让学生了解这个古代的婚姻悲剧,还要求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认识封建社会家长制的专横。汪兆龙同志就在课堂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假如今天有一对男女青年,他们正当的爱情婚姻受到阻挠,或遭到迫害,他们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引出了学生的热烈讨论,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堂课结束,汪兆龙通常总不急于打上句号,而设法让学生下课后有点想头。例如《项链》教完了,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佛来思节夫人会不会把项链还给玛蒂尔德”?学生课后讨论十分热烈。学会《雷雨》,再介绍两篇文章《曹禺谈〈雷雨〉》、《我谈周朴园》和剧本的演出剧照,课是结束了,但对《雷雨》的学习却没有停止。
一百多种元素,可以构成千变万化的物质;十几种要素,也可以构成丰富多彩的课型。但,尽管课型千变万化,汪兆龙老师追求的课堂教学三境界:开头,引人入胜;中间,波澜起伏;结尾,余音不绝,这大概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位教师在组织、安排课堂教学时,共同追求的境界吧!
(二)脉络清楚,体现层次性
安排课堂教学,除了注意整体性以外,还要注意层次性。一堂课,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中间如何活动,课前都要有个周密的安排,一环扣一环,既不能把一个形式用到底,也不能杂乱无章。这方面,很多教师都已探索出了宝贵的经验。例如,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把新授课分为四个阶段:基础训练(3—5分钟),主要是安排与新授教学内容有关的基本训练题;学习新课(10—15分钟),主要是突出重点、难点,集中全力解决关键问题;阶梯性练习(15分钟),围绕新授内容,要求学生做好各种练习,以便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课堂作业(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安排的层次非常清楚,不失为一种好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另外,有关报刊上曾介绍过的山东省安丘第一中学曹洪昌老师创造的中学化学“三步曲”教学法也是一种好的组织形式。
(三)灵活多样,具有动态性
“课堂教学是有序的,而好的课堂教学是非平衡而有序的”,这是由课堂教学的动态性决定的。这里的有序,既指课堂教学的层次清楚,又指它的开放灵活。课堂教学虽然有层次,但呆板僵化,还不是我们要求的有序。我们认为,开放式的灵活变通的教学才是有序。课堂上鸦雀无声、平静无波,这既是教学最优化的大忌,也是教学艺术的大忌。如何使课堂教学具有动态性呢?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动静结合。所谓“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动用启发式教学原则,让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要敞开思路,广开言路,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所谓“静”,是指由于某种教学目的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有意安排短时间的宁静状态。静的目的最终还是动,即让学生冷静地动脑思考问题。好的课堂教学态势,既要有动,又要有净。有些教师吸取尝试教学法的特点,按照动静结构的模式来组织教学,其一般程序是:出示尝试题(动)→自学课本(静)→学生讨论,教师讲解(动)→巩固练习(静)。这样,每节课安排2—3次的动静结合,是比较适宜的。
(四)讲究艺术,注意审美性
艺术,是课堂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而讲究艺术,就不能不注意课堂教学的审美性。对此,李燕杰教授认为教育艺术工作者,借助自己的灵魂与智慧学识,来创造艺术形象,有时用语言,有时有音响,有时用色彩,有时用造型,总之,借助各种艺术手段形成美的形象,促进受教育者的学习积极性,使之感到一种愉悦,在熏陶渐染中,使受教育者认识人生,而且使人的精神更为丰富,道德情操更为高尚,美感意识更为激烈。总之,在施教过程中,逐步形成一个教育艺术的审美情境。这方面,全国“十佳青年”、辽宁省盘锦中学校长魏书生为我们树立一个典范。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他融学艺与审美为一体。是我们安排课堂教学的楷模。
导语:“未成曲调先有情”
讲述:“语不惊人誓不休”
环节:“一枝一叶总关情”
过渡:“嫁与春风不相媒”
小结:“似曾相识燕归来”
氛围:“山雨欲来风满楼”……
如果做到以上几点,课堂教学的安排也就颇有艺术性了。
二、教学模式的选择
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结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当前,教学模式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80年代以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教师开发的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数量可观,单就在全国比较有影响的,也不下几十种、上百种。如上海育才中学的“读读、讲讲、练练”八字教学模式,湖北大学黎士法教授的“单元六课型”的教学模式等。面对如此繁杂纷呈的教学模式,我们如何进行选择运用呢?
(一)要从整体上加以把握
目前,我国已有教学模式尽管很多,但从其指导思想、教学结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策略来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1.指导——接受式。
这是一种以教师指导为主,通过教师的传授使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由感知到理解,并通过组织学生练习,达到掌握、巩固所学的知识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多适用于讲授课、新授课的教学。
2.自学——辅导式。
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自学为先导,教师的职责由系统讲授转为定向指导、重点辅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教材、排疑解难、练习巩固,最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模式即属于这种模式。这种模式适用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3.引导——发现式。
这种模式与上一模式有相通之处,都注重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不同的是,这种模式不是以一般的掌握知识为目的,而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发现法教学模式是这类模式的典型代表。这种模式适用于高年级学生,多用于政治、语文等文科教学。
4.情趣——陶冶式。
这一模式依据理智活动和情感活动的统一,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强调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的潜能,使他们在情趣浓厚、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目前,全国很多小学进行的愉快教育实验所运用的就是这种教学模式。
5.示范——模仿式。
古代称之为“举一反三”。这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模式之一,也是教学中常用的基本模式。它多用于以训练行为技能为目的的教学。
还可能有其他一些,但最基本的是这五大类。选用教学模式时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自己所要进行的教学大体适合于哪一类,然后再选用具体的教学模式,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离开了整体性,只着眼于某些个别的教学模式,就有可能选用不准,或者由于教学模式杂乱纷呈,自己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
(二)要坚持各种教学模式之间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我们把现有教学模式分为五大类,是从各教学模式之间的共性出发的。实际上,每一类教学模式之间还有各自的特点,各有各的不同。例如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及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都属于“自学——辅导式”这一类教学模式,但它们之间又有区别,前者以学生“读读”开道,后者则以教师指导开始。选用时,如果既能把握各教学模式之间的共性,又了解它们的个性,就会有的放矢,选用适当。
(三)坚持教学模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任何一种教学模式,哪怕是再好的模式,也不是“包医百病”、“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它们都各自长处,也各有不足。选用教学模式时,要了解各教学模式的长处和不足,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并像对教法的选择那样,坚持一法为主,多法相辅。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模式的作用,并不断丰富教学模式的结构、程序与实施策略,使教学模式出现百花齐放、各展其长的大好局面。
(四)坚持借鉴与创新相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现有教学模式纵观教学模式的使用过程,一般要经过“广泛模仿→择优选择→灵活运用→发展创造”四个阶段。在模仿阶段,教师要广泛学习、吸收别人成功的教学模式,了解各教学模式的特点;然后通过比较,选择一个或数个教学模式作为自己常用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博采众长,并融进自己的个性,逐步形成自己独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的运用、生成过程中,学习模仿很重要,优化、发展、完善、创造更重要。
三、复式班教学的组织方法与技巧
由于农村村办小学的发展,孩子就近上学,但又达不到规定的班额人数,所以农村存在很多复式班,有的一、三年级合班,有的二、四年级复式,还有的三个年级复式。这无形中比单级班教学增加了很多困难。如何科学地、艺术地组织、安排复式班的课堂教学,就成了提高复式班教学效果的关键。
复式班课堂教学的组织安排,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一动一静组合式
即同一复式班的两个年级均有一次动一次静的“动静”交替,它基本上把上课的时间各按一半安排。采用这种教学结构,学生自动作业时间比较长,教师容易驾驭,但鉴于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稳定性差,连续20分钟的自动作业时间太长,学生常有“厌学”、“枯坐”现象发生,影响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教学结构适用于高年级,而不适用于低年级,低年级个别课型,如作文写话课因完成作业需用的时间较长,也可用此种教学组织安排。
(二)一动二静和二动一静组合式
这是一个年级一次动两次静,另一年级两次动一次静的“动静”交替教学过程。一动二静用于较高年级,二动一静用于低年级,它巧妙地利用了不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较差,又突出对低年级学生的“扶”,组织安排比较合理。
(三)二动二静组合式
采用这种结构,两个年级均有两次动两次静的“动静”交替过程。这是一般复式班教学的基本模式,是一种优化组织的教学安排。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学生在上课后的20分钟内精力比较集中,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一个“动静”交替的过程中来完成,使两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所得。再说,中、低年级学生持久性弱,两次动静交替能使学生减少“枯坐”,消除倦怠,因而这种安排对低、中年级组成的复式班来说尤为适用。
(四)二动三静和二静三动组合式
这一结构是一个年级两次动三次静,另一年级两次静三次动的“动静”交替过程。比起以上三种,这种方式更加灵活,课堂教学的动态性更加明显。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或组织能力较强的教师可采用这种组合式。年轻教师或组织能力较差的教师要慎用。这三种“动静”交替中第一次动静交替或第三次动静的时间可安排短一些,3—5分钟即可。中间讲授新内容的时间要相对长一些,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的最佳时间解决课堂教学的重点。
第三节 教师讲授方法创新
讲授方法与技巧虽然是多种教学技巧中的一种,但有综合性(是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的综合)、协同性(与板书、演示、提问等技巧的运用协调同步)、连贯性(由一系列实际动作按合理的完善的程序组成)、开放性(随微观教学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下面介绍几种讲授技巧,可供借鉴。
一、讲述方法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