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师毕业于师范学校,工作二十年如一日,从来没有动摇过做一名默默无闻的教师的信念,对物质生活的需要很一般,平时生活很简单,而把整个的精力都放在了教学工作上,但对自己的付出与现实的差距不无感叹。由于前些年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忽视了教师的学历进修,因此自认为错过了学习的年龄。随着年纪的增大,智力的下降,对学历的不足,唯有无奈的叹息。然而作为一名教师,她还是在默默地寻找着自己的价值,每当学生取得优秀的成绩时,得到家长的赞扬时,得到学校的肯定时,她都会显出自豪和满足的神态。在科研上她很不在行,写不出一篇像样的论文,但她说,教师的水平应主要体现在学生取得的成绩上,她甚至看不起那些只会写些夸夸其谈文章的、不务实的教师。当然,她的观点很片面。在教育改革还不够深入的今天,应试教学还在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她的观点还不无市场。但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的推广,毫无疑问,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是学者型的教师,以科研来推动教育的改革,以科研来促进教学工作,没有科研能力的教师显然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的。
2.动态分析:生理性需要、社会性需要。需要的冲突——自卑与自尊理想与现实精神与物质。
四十五岁年龄的女同志,家庭负担较重,儿子读高中花费很大,加上又有年迈的父母,丈夫单位又不景气,经济收入少,生活不堪负重。看着别人买别墅、买小车,心里难以平衡。论发展,自己除了上课,什么能耐也没有。论成就,除了学生那些微不足道的成绩,无从谈起。论尊重,连合格的学历都没有,不转岗就不错了。于是她在寻找自己的价值所在,从事起家教业。从几个学生到数十个学生,到应接不暇,生意越做越红火。她现在买起了高级公寓,进出小汽车,着实风光。有人对她做家教有意见,她说,这是眼红,这是他们的价值不如她。在应试教学仍然占主导地位的今天,尽管这是一种价值的贬值,不过还是体现出了一种实用主义的价值观。然而,当在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同时,她心中又充满了矛盾。当人们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她的时候,她感到了一种极度的虚弱和空虚,她感受到了自己最终会被教育改革的浪潮所冲垮。于是,她向领导提出了辞呈。学校领导立刻招集中层干部以上会议,一致认为:张老师是一位对学校贡献很大的老师,无论如何也要把她留下来。接着,校长当晚亲自登门家访,做通思想工作。一周后,学校宣布张老师为教研组副组长,学期末被评为校先进工作者、校优秀班主任,并被推荐为局教育先进工作者(需要的代偿)。在这些难以想像的荣誉面前,她感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所在,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充实(主导需要)。
二十九、奖劣罚优——颠倒了
开学初,学校领导研究决定:运用经济手段加强管理,试行“满勤奖”制度。
具体做法是:每月统计一次缺勤情况,出满勤的奖10元,如果上课、教研组活动、政治学习、周前会有一次缺席、两次迟到者,该月就没有奖金。该办法实行后,教师的缺课现象大大减少,开会也很少有人请假,而且准时出席。从现象看,这项制度对教学秩序趋于正常起了一些作用。
两个月后,学校中不少人就议论开了:有位骨干教师,工作认真负责,经常备课到深夜,常常带病坚持工作,教学效果好,还经常在休息时间内进行家访。有一次因急病起不了床,请假两天,虽病未痊愈就来上班了,却扣发了奖金。而另一位教师,经常是小病大养,无病呻吟,自由散漫。实行“满勤奖”制度第1个月,人是来了,课也上了,但教学效果较差,奖金却照拿。还有一位教师,开奖的一周因迟到两次,被统计为缺勤,于是以后几周工作随便。在他看来,一个月的奖金已经没了,何必再准时来上班呢?针对上述情况,有人提出这种“满勤奖”制度不合理,是否要继续执行下去,校领导意见不一。
(转引自《学校管理案例全书》)
三十、听课与尊重
镇东初中规模不算太大,生源基础参差不齐,师资业务素质总体水平不够高,教学质量始终上不去,学生家长反映强烈,领导也有意见。新学期开始后,镇教育委员会针对该校情况,决定调教育办公室李主任到该校任校长。李校长上任一周后,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工作会议,他谈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初步设想,他说:“要提高质量,摘掉落后帽子,就必须加强教学管理,狠抓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检查,尤其是课堂教学的检查,因为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想通过经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钻研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向45分钟要质量。过去,我们学校领导没有重视这项工作,致使少数责任心不强的教师混课,甚至旷课,这是突出的薄弱环节。因此,我提议,从明天起,所有校长、主任按自己所学专业,分学科到班级随时听课,事先一律不与教师打招呼,希望大家不要走漏风声。”
会议后的第二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
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主任肯定了这种做法,有的说:“这次不打招呼的听课,确实发现了不少问题,有的教师未备课,就是读读书;有的新教师根本就不会讲课。”有的说:“这次听课也发现了不少教师授课能力强、水平高,以后要重点使用。”还有的说:“这样的听课方式今后过一段时间听一次是很有好处的。”当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的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
虽说有不同意见,领导们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可是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了,这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那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背书。”一句话,就是不愿让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可想而知,这一次校长、主任们真坐冷板凳了。
这样的听课已无法继续下去了。
教师强烈的反响,消极抵抗的具体行动,李校长耳闻目睹。面对这意想不到的情况,李校长陷入了沉思。
(陈亚洲)
三十一、让学校充满活力
要与“一流城市相匹配”,上海基础教育怎样才能定位在“一流教育”的方位上?普陀区江宁路小学的回答是:“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怎么要?根据江宁路小学60年建校之经验,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必须进行学校流程管理研究,使江小的学校管理始终是科学管理、有序管理、民主管理、参与管理。
自1985年“教学流程管理研究”开始,学校进行了漫长而又艰巨的探索过程。经过10年的历程,江小在以流程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学校整体改革系统工程里渐次形成了“一体、二翼、三面”的实践改革总体框架。
(一)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学流程管理
学校一切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那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怎样以教学为中心,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呢?江宁路小学的经验是:必须重视教学流程管理,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强化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协调。
1.从强化教学流程管理入手,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
采访江宁路小学,我们感到其在学校管理方面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以教学为中心。当问起为什么要从强化教学流程管理入手来突出学校的中心工作时,现任校长包佩霞快人快语,她说这主要基于两个动因。动因之一:教学工作是学校工作中一项占时最多、内容最丰富、参与人员最多的基本工作。教学工作是一件十分细致的工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只有注重教学流程管理,才能抓好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动因之二:是为了克服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10年前,也就是在1985年前后,江宁路小学在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侧重静态管理忽视动态管理的倾向,其直接后果是:一些教师重视备课忽视上课,甚至有些教师还出现抄教案的现象;一些教师为了片面追求学生的高分,不惜占用课余时间搞题海战术,搞大面积补课等等。正是为了纠正这种教学工作中的偏向,从当时的校长范庆沩同志开始至今的几任校长,一直把强调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动态相关性作为强化教学流程管理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2.强化教研组建设,形成教学流程管理的组织网络
任何管理必须由管理层和操作层两个层面构成。以一所小学而论,校长室、教导处显然是管理层,教师和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即操作层。在学校的教学工作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是教学流程的主要内容,也是学校中被管理的最重要的方面。管理者要求教师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教师则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学习质量,这就形成了管理者的管理与教师的教学的矛盾,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的矛盾。两对矛盾的焦点都集中在“质量”上。对管理者来说,应通过教学流程管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帮助教师理解教材,改进教法,掌握教学流程的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不断转化,不断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为了协调管理层与操作层的矛盾,江宁路小学强化教研组建设,以教研组的形式将教师组织起来,构成被管理的群体,这个群体的负责人就是教研组长。该校根据学校管理工作的需要,赋予教研组长一定的职责,使教研组长在组内处于带头人的地位,参与、协调教导处的教学管理工作,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中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的一座桥梁。
以该校的体育教研组为例,这是个有6名专职教师、1名兼职教师的教研组。体育工作一般分日常教学工作、群众体育活动、体育竞赛、特色运动队训练等等,显得千头万绪。然而,该校的体育工作几年来一直开展得井井有条,一条十分宝贵的经验就是:把全体体育教师组织起来,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配合教导处统筹安排学校的体育工作,从而使学校的体育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几年来,该校的体育工作始终稳定在市、区的先进水平上。
3.从“上格”管理到“分档”管理
江宁路小学的教学流程管理的实施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经历了从“上格”管理到“分档”管理这两个阶段。
为什么在起始阶段要强调进行“上格”管理呢?采访中我们了解到,“上格”管理即指规范化管理,它不仅要求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流程的要求进行规范化操作,而且还要求管理人员的管理要规范化。因此,在这一阶段的“上格”管理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和监督性的特征,旨在达到以“法”治教的目的。然而,由于“上格”管理的强制性和监督性特征,使得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产生了诸多矛盾。一些工作多年、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早已“上格”,他们则认为这样的管理是“多此一举”,而教学未“上格”的教师则多有抵触情绪,他们认为管得太严,要求太高,要检查备课,随堂听课,查阅学生作业……简直是忙得疲于奔命!
面对如此情况,该校管理层在坚持“上格”管理的基础上,又适时地向全体教师提出了“一年上格,三年合格,五年创风格”的要求,旨在为“分档”管理做准备。所谓“一年上格”,是指新分配进校的师范生,要了解教学流程各环节的“上格”要求,并努力遵照去做;“三年合格”,是指经过3年工作实践的教师,要能较好地达到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上格”要求,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五年创风格”是指经过5年工作实践的教师,要能创出自己的教学风格。
坚持了的“上格”管理为“分档”管理奠定了基础。“上格”管理基础上的“分档”管理,其特点是根据教师的教学思想、业务水平和教学实效进行“排队”,对不同类型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管理要求,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江宁路小学的做法是:将学校获得市、区先进称号的教师、高级教师以及一部分责任心强、有经验、有进取精神的教师排入第一台阶,这部分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0%;将责任心较强,有一定教学经验、业务水平一般的教师排入第二台阶,这部分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50%;将工作经验不足的教师排入第三台阶,这部分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30%。
对第一台阶的教师,学校免除他们的许多教学检查,使他们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进行教学,让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对第二、第三台阶上的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校则严格要求他们探索教学流程,搞好教学工作。“分档”管理大大激励了广大教师的进取精神,促使他们都想早日上一个台阶。
4.重视教学环节的相互衔接,做好部门之间、人员之间和学科之间的协调工作
江宁路小学不仅语文、数学、外语学科有专人分管,而且音乐、体育、美术、手工劳动等学科和课外活动以及与教学工作有关联的图书、资料、电教设施、卫生保健等也都有专人分管,这样以教学为中心的教学流程管理工作也就比较完善了。此外,江宁路小学还特别强调各学科、各部门之间的配合。各项教学活动由教导处统筹安排,从而形成整体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