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时召开家庭会议。
不管多忙,父母应抽出时间来定时召开“家庭会议”。在家庭会议上,父母可以鼓励女孩说出心里的想法,让女孩参与家庭讨论。这样体现了对女孩的尊重,也让父母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二、父母应学一些倾听的技巧。
在听女孩谈自己的想法时,父母应注意一些技巧。比如,暂时停止进行中的工作,注视孩子,为孩子提供表达感受的时间和空间,并仔细观察孩子谈话时的动作神情。另外,当女孩与父母分享情绪感受时,父母的眼神要与女孩的眼神进行交流,避免打断女孩的话,表现出轻松、感兴趣的表情,并不时回应。此外,父母要注意不能对女孩说:“好了。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有事必须先出去了……”因为父母所谓了解也许并不完全正确,却让女孩失去倾诉的欲望。
三、与女孩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父母认真倾听女孩的想法后,还要积极与女孩讨论问题解决的方法,和她们一起分析问题,会使她们的能力得到锻炼,培养女孩协调能力和独立意识。
人人都有喜怒哀乐,人人都渴望得到共鸣和理解,女孩也不例外。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女孩的想法,并与她们共享快乐或分担忧愁,体会女孩的感受,然后为她们提供最需要的帮助。
理性看待女儿的谎言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诚实的孩子,容忍不了孩子说谎,当发现孩子说谎时,或者当面戳穿孩子的谎言,或者批评斥责,或者实施各种惩罚措施。
其实,说谎是人类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一般体现了某种心理诉求,或者是善意的,或者是恶意的,也有可能是不得已而为之。遇到女孩说谎,父母不要盲目下结论,要理性分析一下谎言背后隐藏的内容,尽量包容、理解女孩。
下面故事中这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借鉴。
有一个小女孩,其貌不扬,成绩平平,作业字迹潦草,尤其是作文每次写得都很差,连字数都不够。但是有一次,她第一次写了一篇完整的作文《我的理想》,写她的理想是当一名医生,还用上了很多好词佳句。老师发现这篇作文有些段落是抄袭的,就打电话告诉了孩子的母亲。放学后,母亲找女儿要来作文认真地看,并问她作文是独立完成的吗,女孩回答“是”。母亲看了作文,觉得女儿尽管抄袭了一些段落,但是至少说明这个孩子想把作文写好,才会去摘录书上的东西。母亲并没有直接揭穿女孩的谎言,而是用红色的笔将作文中那些优美的句子画上波浪线,并充满感情地一遍一遍地读女孩的作文。女孩偷偷地哭了,她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一篇真正属于自己的作文,让妈妈为自己骄傲。接下来的日子,女孩每次作文都写得很认真,以前胡乱写几句就应付交差的现象再也没有发生过。而且,整个人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面貌焕然一新——作业认真了,字迹工整了,学习成绩也在稳步上升,甚至还在报纸上发表了自己的作文,她的变化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母亲发现女儿说谎,并没有直接戳穿女儿的谎言,而是从中认识到女儿的上进心。她采用十分巧妙的方法让女儿明白自己为她而骄傲,从而激发得女儿积极向上,逐渐成长起来。
女孩说谎了,父母应该理性一点,分析一下原因,尽量保护女孩的自尊心,用一点心思,引导她朝着诚实、正直、善良、上进方向发展。
父母具体应该怎么做呢?下面的一些做法值得参考。
一、理性分析女孩说谎的原因,对症下药。
父母发现女孩说谎,不要着急批评斥责,要找到女孩说谎的原因。也许她是善意的,怕父母担心,怕同学误解,怕老师失望……如果因为这样的原因,父母不要急于戳穿谎言,在保护其自尊心的前提下,给予积极暗示,让她清楚,说谎是不对的,肯定还有其他解决方式。
二、分析女孩谎言背后隐藏的东西,了解女孩的心理。
女孩的谎言背后有时带有潜台词,暴露了她的小心思,父母要关注这些小心思,及时了解女孩的真实想法。比如她装病是想让父母多陪陪她,那么父母就要检讨自己是不是给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三、及时教育,向女孩灌输正确的道德观。
对女孩说谎这件事,父母不能忽视,也不能一笑了之,否则,便是实际上赞许和鼓励这种行为。如果女孩的谎言是恶意的,父母应当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不诚实是不道德的,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道德观。
四、给女孩申辩的机会。
发现女孩说谎,父母先给女孩充分的申辩机会,孩子撒了谎,千万不能上来就把孩子骂得狗血喷头。事实上,这个时候父母应该首先倾听女孩是怎么说的,给她充分的申辩机会,有助于你掌握事情真相,更好地跟女孩摆事实讲道理。在这种民主气氛下,女孩会更勇于承认错误。
总之,父母应理性看待女孩的谎言,通过倾听、思考来了解事情真相,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教育。另外,父母应该注意在诚实正直方面为女孩做个表率,并且用诚实和正直的态度对待女孩,让女孩信任父母、依靠父母,不必害怕说出真实情况而受罚。千万不能一味批评,挫伤女孩自尊心,使其产生“破罐破摔”的想法,出现其他的品行问题。
不过分限制女孩的交往自由
生活中,大多数独生女身边围绕的是一群大人,她们的交往圈子里只有父母和亲人,加上女孩比较敏感,她们特别需要年龄相仿的朋友,需要生活在一个小团体中,也只有这样,才不至于使她们对外界感到畏惧。但是,出于对女孩的保护,有些父母往往有意无意地为自己的女孩选择朋友,限制女孩的交往自由。当然,父母是用心良苦的,担心女孩受到伤害。其实,这样做是错的,等于父母代替了孩子思考和分析,代替她们为人处世,结果常常是把女孩推到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而且容易使孩子产生依赖性,觉得有父母做坚强后盾,无论出现什么问题都可以寻求庇护。这对孩子的交际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父母应该在女孩受到朋友的冷遇、排斥时,及时给她们帮助、关心,解除她们的心理顾虑,让她们勇敢地接触小伙伴,以便增长才智。
尤其对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来说,很多时候,她们更愿意和异性同学在一起。而且通常情况下,女孩会比男孩更早地表现出对异性的关注和爱恋,而且十分敏感。可能正是出于此种原因,父母喜欢限制女孩的交友自由。有位女孩的父亲这样说道:“少不更事的中学生一旦坠入情网,往往很难克制自己的情感冲动,一旦彼此表达了爱慕之情,便立即亲密地交往起来,常因恋爱占去了不少的学习时间,分散精力、影响学业不说,更担心发生其他意外。”
其实,这种担心不无道理,但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向成年人的阶段过渡,她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她们的内心应该是比较清楚的。
心理学研究证明,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互相了解,消除男女之间的神秘感,还可以起到智力的互渗、个性上的互补。那些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好友的孩子,往往比那些缺少朋友,或只有同性朋友的孩子个性发展更为完善,情绪波动小,情感丰富,自制力较强,容易形成积极乐观的性格。也就是说,善于与异性交往的女孩往往都是开朗、豁达的。可是,仍有很多父母放不开自己的手,担心女孩在“单飞”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挫折。
今年14岁的王琳琳正在读初三,是一个漂亮、活泼的女孩,她的父母对她的朋友总是特别敏感,即使是和同性同学交朋友,也要经过父母的“资格审查”——学习不好的不能交,讲话太多的不能交,打扮太漂亮的不能交,眼神太灵活的不能交,如果琳琳想和男生交朋友,干脆免谈。
一次放学回家,班上的两个男同学正好和琳琳同路,这一幕正好被琳琳的妈妈看见了。吃晚饭的时候,妈妈就问琳琳:“和你同路的那两个男生是谁?学习怎么样?是不是对你别有用心?为什么他们要和你一起走?”琳琳非常受不了妈妈这种质问的态度,但是也非常无奈,只好一一回答这些问题。
作为父母可以想一想,自己的家里是不是也存在琳琳家的这种情况呢?或者,自己是否允许孩子比较自由地去结交朋友呢?其实,青春期的中学生即便是对异性产生朦胧的好感也是正常的,只要不过分,家长就应该给予理解,不能过于敏感,一看到孩子和异性同学单独在一起,或接触频繁一些,就认为在“谈情说爱”。最关键的是,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与异性建立正常的同学情谊。
一、不要乱扣“早恋”的帽子。把孩子与异性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盲目定位为“早恋”,这可能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使她们出现过激行为。家长应该用朋友的口气与孩子沟通,告诉孩子:爱情是高尚的、纯洁的、值得珍惜的,但是“青苹果”的滋味却是苦涩的,因为还不到成熟的季节,所以应该把美好的梦留到未来。
二、态度端正,正常交往。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性别意识,心正则思绪无邪念,交往起来自然会落落大方。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把握两人交往时的心理距离和行为分寸,避免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如果在交往中发现对方的目的不对,要调整自己的态度,使交往恢复到心静如水的状态。
三、告诉女孩掌握好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在与异性交往的过程中,言谈、表情、举止、情感流露及所思所想都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能过于拘谨,也不能过于热情;既不能过分夸张,也不能矫揉造作。告诉孩子,与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都要做到恰到好处,正确把握彼此交往的心理距离,尽量避免单独在一起的机会,女孩应该端庄、坦荡、不使对方产生误解和非分之想。
四、广泛交往,尽量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有利于认识各种性格的异性,对异性有一个基本的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有的男孩长得很“酷”,但可能通过交往会发现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有的人学习成绩很好,却恃才傲物、颐指气使。如果只进行小范围的个别交往,难免会“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对异性的了解不但有限,可能还会有失偏颇。
总之,青春期的女孩对异性的关注时常让父母担心和忧虑,父母要意识到,在这一阶段,孩子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健康的、合理的,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女孩都会交到志同道合的真正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