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是管理中一项必不可少的职能,得当的激励,也确实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焕发其工作热情,正所谓“激励之下,必有勇夫”,因此有人将激励誉为“神奇的蜜”,不过这种“神奇的蜜”一定是甜的吗?
答案是:未必。在实际管理中,管理者经常会产生这样的困惑:我已经采用了各种各样的激励措施,为什么员工还是不能按我们所希望的、要求的、渴望的方式行事?
希望员工能主动承担责任、提高效率工作,但实际上很多人恰恰·相反,每天看似很忙碌、很敬业,但效率却低得惊人。
个个表面上都高喊团队精神、精诚合作,但私下争风吃醋、嫉妒·挖墙脚的窝里斗现象却永不绝迹。对一部分人的激励,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他们积极性的同时,也让另一部分人醋意大发,甚至在私下冷嘲热讽、消极怠工费尽心思制定出来的激励措施,所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有时一·些不经意的话语、一些无意中流露出的小动作,却能在下属中激起无数的浪花。
只是激励那些能力一般、后进的员工,能力强、表现优异的员工·因为具有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不去激励他们,久而久之,你却发现,那些你眼中的优秀员工也开始消极怠工了。
为了让员工保持危机感,你一直都在加大他们肩上担子的砝码,·例行危机激励。最终却发现,员工的动力未被激发出来,反而变得畏首畏尾、缺乏信心、患得患失,有的甚至受不了高压而选择离开。
如此的激励效果,让很多人看不透。他们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分析一下上面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
有些员工之所以不愿承担责任、提高工作效率,是因为工作效率·高的人要承担更多的任务,出错的概率也会大大增加,他们会因此受到责备或惩罚,而那些工作时间长却华而不实的员工,由于失误少,加上表面看起来工作努力,因此往往会给上级留下好印象,从而得到更多的激励。如此“好坏不分,是非不明”,当然会寒了一部分优秀员工的心,这样的激励有百害而无一益。
对一部分人的激励,之所以会引起另外一部分人的嫉妒,是由于·管理者忽视了团队是作为一个整体存在的,不懂得运用团队平衡术。那些在团队中表现好的往往是善于经营人际关系而非真正工作能力出众的人,这样的激励究竟会“花落谁家”,也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看似力度很大的激励手段却没有效果,反而是那些微不足道的称·赞很可能会引起员工的共鸣,这说明,激励要因人、因事、因场合而异,也就是要弄明白下属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激励,再针锋相对地去满足他们,如此,才能收到更好的激励效果。
“响鼓无需重锤”是一个激励上的误区,不要想当然地认为那些·高智商的员工不需要自己费心,他们会管理好自己,有较强的自律能力。事实上,高智商与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仅如此,一部分聪明的员工由于不清楚自己保持工作热情的动力何在,他们反而更容易迷失自己或厌倦工作,最终导致对工作兴致寥寥,效率低下。因此,聪明的管理者应该了解怎样去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以让每个员工都活力十足,而不是让一部分人和激励无缘,同时洞悉不同员工的“动力阀门”,知道他们的优点及兴趣点,才能更好地去激励。
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是必要的,但你要明白的是,危机激励需要·把握好一个度的问题。因为,当员工的危机感超过了一定的度,事态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员工的危机意识超过了一定承受力时,那么危机意识的性质就发生了质的变化,甚至会导致员工由于不堪重负而一走了之。而且,人的思想意识也有疲劳期,如果你总是对员工喊“狼来了”,那么时间长了,他们就会对此熟视无睹,而等“狼”真的来临时,他们就会手足无措了。在给员工压担子时,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注意加量适度,遵从适量原则。员工不是机器,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的承受量是有限的,因此,管理者不能一味地增加压力和工作量,不管下属的死活,否则下属的胜任力没有得到提升,却有折损下属的危险,这种管理就是不成功的管理了。第二,要注意劳逸结合,要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休息调整时间。员工能从充实的工作中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但为了使员工拥有工作激情,还要让他们养成劳逸结合的工作习惯,因为,适量的休息,既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热情,同时又能为管理者树立起一个良好的形象,这样一来也可增进上下级之间的团结,有利于下一步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最后,需要提醒的一点是“激励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千万不可本末倒置。
古时候,有一位名叫纪昌的人慕名拜射箭能手飞卫为师。飞卫答应收纪昌为徒后,并没有教授给他具体的射箭技巧,而是先让他练眼力,具体要求是必须能够长期盯住目标不眨眼。这样经过两年的苦练,纪昌达到了一种即使锥子刺到眼眶他也可以不眨眼的境界。接着,飞卫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让纪昌的眼力能够练到看小的东西就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就像看清晰明了的东西一样。
于是,纪昌又苦练三年,终于能将很小的沙石看成车轮一般大小。这样一来,一张开弓,他就轻而易举地一箭将一只沙石射穿了。飞卫得知了这一结果后,高兴地跳了起来,由衷地祝贺纪昌学箭成功。师傅的认可也让纪昌很开心,并暗下决心向更高的境界挑战。
在这个典故中,纪昌之所以能够学箭成功,其关键性的原因在于前期刻苦练眼力的功夫为他打下了坚固的基础,这一点反映在基层激励上的道理就是,管理者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还应建立在相应的基础之上,那就是不可放松对员工基本工作、胜任能力的培养与督促,如果不顾员工是否具备了胜任工作的基本能力,而只是幻想仅仅通过激励就能够让员工变成胜任典范,那就有点一厢情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