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有句古话叫“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子”,还有一句更著名的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毛主席也说过“人多力量大”。其实他们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团队具有个人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果利用得当,团队的力量就是无穷的。
一个领导人是否称职,表现是否卓越,不是靠自己来证明的,而是要靠下属来证明。彼德·德鲁克在《未来的管理》中,把“Lead”概括为通过他人的作用去实现目标。
用他人之力者强,用他人之智者王。所以,管理者要学会借力,尤其是要依靠团队,借助团队力量,做好带头人,使众人行。
一名穷人和一名富人,分别坐在一条小溪的两旁垂钓。仔细一看,穷人是在正常垂钓,鱼钩投向了溪流中,而富人的鱼钩竟然直接投向了穷人的鱼桶里。
这幅漫画可谓寓意深刻,富人之所以富,是因为他们有办法撬开穷人的口袋,让穷人自愿掏腰包,换句话说,他是在借助穷人的力量致富。
一名称职的管理者,也要掌握这种借力的艺术,好风凭借力,送你上青云。天下最重要的“借”是什么?不是借钱和借物,而是借力。
从古至今,我们的领导者总是受到一个误区的影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对领导的要求总是什么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当然,这本身是没有错的,但如果只知道亲历亲为,那么就有问题了。
到头来,一个卓越的领导领着一群无能的下属,正如勤快的父母亲养出了一群生活不能自理的孩子。
这是谁的错?
当然是上级的错,是父母的错。
其实,一个领导人是否称职,表现是否卓越,不是靠自己来证明的,而是要靠下属来证明。彼德·德鲁克在《未来的管理》中,把“Lead”概括为通过他人的作用去实现目标。
用他人之力者强,用他人之智者王。所以,管理者要学会借力,尤其是要依靠团队,借助团队力量。
在我国,有句古话叫“一个人浑身是铁,也打不了几根钉子”,还有一句更著名的话“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毛主席也说过“人多力量大”。其实它们所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团队具有个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如果利用得当,团队的力量就是无穷的。
1.要团队,不要群体
充分利用团队力量前,你首先应该弄清楚这样一个问题——你带领的队伍是一个合格的团队吗?还是只是一个松散的没有战斗力的群体?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还有一句俗语叫:“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
上面这两种说法之所以带来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群体和团队的区别所造成的。“三个和尚”充其量只是一个群体,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而“三只蚂蚁”之所以能够将米抬进洞里,则是由于它们精诚协作的结果,因而它们就是一个良好的工作团队。
所以说,并非所有的群体都是团队,也就是说,你所带领的员工队伍很可能只是一个群体,而并非是具备一流战斗力的团队。对于二者的区别,可见下表中的描述。
从上述差异,我们更进一步了解了群体和团队的差别。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培训班上的学生就是一个群体,老师扮演的是群体领导的角色,他比较看重的是学生的个人表现,对其成绩的评估也是以个人能力为衡量标准的,班内的学生并不具有相同的知识和技能,也不具有相互依存性,因此只是一个群体。相对的,一个足球队则可被看作一个团队,因为所有的团队成员都在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那就是赢得比赛。同时,球队看重的也是团队配合而非个别人的表现,因为在比赛中,所有的队员具有相互依存性,为此,他们还进行了相应的分工,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优势,如中场、前锋、后卫、门将,赢球的结果其实就是他们完美配合的结果。
所以,你要想充分发挥团队优势,首先要看自己带领的队伍究竟能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团队,如果不能,应先让自己的队伍向团队上靠拢。
2.选择有团队合作意识的员工
再高效的团队也是由一个个的员工构成的,员工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是打造高效工作团队的根基所在。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现代企业组织在招聘人才时把团队合作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考察指标。
成立于1977年的苹果公司,如今已经成长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伟大公司,其成功的秘诀之一在于有一个精诚合作的团队。
为了考察员工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苹果公司在招聘新人上有一套特别的办法,重点就是面谈,每一个新来的员工都要经过多次面试才能被录用。
当对应聘者做出录用决定时,苹果公司接下来通常会把自己的个人电脑产品——麦肯塔式机拿给他们看,并让他们坐在机器面前实地感受。如果他们没有显示出不耐烦的神情,甚至感觉眼前一亮,表现出非常激动的样子,那么就证明他和苹果公司是志同道合的。
通过这种方式,苹果公司招到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员工,他们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在工作中很容易就能实现亲密无间的团队合作。
正是这种密切合作的文化氛围,帮助苹果公司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在苹果公司中,如今一切都要学习麦肯塔式的经验,每个制造新产品的小组都是按照麦肯塔式的模式干的。
麦肯塔式的例子表明,当一个工作团队组成以后,能够有效地完成任务,其办法就是分工负责,各尽其职,团结协作。
如果你有权力去选择自己的员工或能够参与到人员招聘中,那么就应该加强对员工团队合作意识的有意考察。即使不具备这种权力,你也应该去刻意向员工灌输这种团队合作精神。
3.优先考虑团队业绩,而不是个人成绩
现实中,有很多员工总是习惯于将个人的努力程度作为上级管理和评估的依据。即便他们被告知自己是团队的一员,也仍然会过度地关心个人工作表现。这时,管理者需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校正”,帮助这些下属将注意力从个人的工作表现转移到团队的工作表现上来。如果你不做这个工作,依旧让下属们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个人表现上,那么只会造成个人与团队间的孤立与隔阂,难以将本部门打造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管理者应当优先考虑团队的业绩,而不是个人的成绩。当然,个人的成绩也不能忽视,但应该将之放入团队中来加以考量。因为整个团队的表现更为重要,如果团队没能取得成功,那么个人表现再好也于事无补。因此,要关注团队的整体表现,关注每个成员为团队的整体表现做出了哪些贡献。
4.互相信任的团队氛围
在一些军事题材的电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一种名为“信任背摔”的军事训练科目:一名士兵或站着或在一座平台上笔直向后倒下,而其他士兵则伸出双手保护他。倒下的士兵之所以敢倒下,是因为他绝对相信他的战友会在后面保护他。
目前,有很多企业为了训练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也纷纷在拓展训练中引入了这项“信任背摔”训练。
因为团队成员之间相互高度信任是高绩效团队的一个共有特征。也就是说,团队成员彼此相信各自的正直、诚信、工作能力。当一个团队或组织超过一个人时,信任就变得尤其重要。而且,一个团队成员相互之间的信任度越高,就越有助于团队协作。
相互信任就仿佛是团队内部的“润滑剂”,它既能够有效减少团队成员之间的摩擦、消除由于内部冲突而带来的内耗,同时也能够起到促进团队更加有效的运转,更加高效的协作,也就是“润滑剂”的作用。
但当团队成员之间相互缺乏信任时,他们就会将更多的个人时间、精力投入到对其他人行为的揣测、观察上,以避免对自己利益造成不利影响,这事实上是一种个人的“趋利避害”行为;相反,当团队成员之间充满信任时,他们就会将更多的个人时间、精力投入到可以为团队带来实际收益的工作中。可见,如果团队中缺乏信任度,那么将会极大地提高团队的监督及运行成本。反过来,互相信任的团队氛围则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提高团队效能。
要想检视你的团队是否具备互信的氛围,可以试着向团队成员询问对以下几个问题表示认同:
团队对他们非常重视;·
能为实现团队共同目标贡献力量;·
自己周围的人有着相同的价值取向、工作目标和决心;·
能够自己做出的决策就不需要别人来插手;·
自己和别人一样被公平对待,有相同的机会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上下左右之间可以自由接受和反馈意见;·
团队内部交流能够开诚布公并随时进行;·
能够毫不为难地要求别人做得更好,别人同样也可以要求自己;·
信任别人做出的承诺,别人也一样信任自己的承诺。·
团队成员对上述问题的认同程度越高,说明你的团队信任氛围也就越好。在日语中,有这样一个很由深意的字——“儲(儲ける)”,它的意思是“获利”,我们再仔细看一下,它其实是有两个汉字“信者”构成的,也就是其深层意思是说要首先赢得人们的信任,才能够获利。
作为管理者,也应该致力于让团队成员互为“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