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战争接近尾声时,南部的李将军节节败退。林肯眼看胜利即将来到,要求部队指挥官米德将军马上趁胜追击;然而,米德将军一直犹豫不决,等到他终于要出兵时,敌军早已逃之天夭了。林肯对这结果大表愤怒,写了一封言辞十分严厉的信给米德将军,表达他心中的不满。林肯写完信,又把它收了起来,没有寄出去。直到他遇刺身亡,人们才在他的档案中发现了这封信。原来林肯虽因一时气愤,写了这封信,但是他冷静考虑了寄出这信的后果,然后决定把它束之高阁。
学习控制情绪,不要被情绪控制。多数人得胜的原因不是由于他的愤怒,而是凭借智慧和勇气。
一个总爱发脾气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往往会使他自己陷入孤立境地。周围的人会抱这样一种态度:“惹不起还躲不起?”对你“敬而远之”。也会有人掌握了你的这一弱点,知道什么事会让你发火,从而控制你的情绪。
一位学者说过:“生气很少没有理由,不过,很少有一个很好的理由。”愤怒是吹来理智之灯的一阵风。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做出蠢事、出格的事。你本来占理的事,会因为你在愤怒中采取了过激行为而变得无理,或者小错误变为大错误,带来严重后果。报纸曾报道过几例教师由于学生调皮而勃然大怒,动手打学生,结果失手打伤甚至造成学生死亡的案子,发怒引来大祸,这个教训是极其惨痛的。
《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诸葛亮三气周瑜”的故事。每次周瑜输在了诸葛亮手里,都会“大叫一声,气伤箭疮,半晌方苏”,最后被气死了。愤怒不但没有挽回败局,还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这值得吗?
心理有不痛快,把气发出去比把气憋在心里要好得多,会更有助于身心健康。一种比发火更好的方法就是制怒。虽然有怒便发比积在心里好受一些,但最好的办法是采取新的思维方式看待世事,以致根本不动怒。如明人吕坤所说:“不动气,事事好。”
也有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你逐渐改掉爱发火的坏习惯——
当你感觉自己要发怒时,要及时提醒自己,这事情值得我发怒吗?发怒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发怒会带来什么后果?如果不发怒,是不是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你要冷静地分析利弊。
试试推迟发怒的时间。如果你在某一情况下总爱发怒,那么先推迟15秒,然后再照常发火;下一次推迟30秒,然后不断延长间隔时间。推迟发怒就是控制发怒,经过多次练习后,你会最终完全消除愤怒。
不发怒并不表示你要改变你的立场,比如去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你可以继续讨厌它,但你不必动气。
当别人对你发怒时,你要提醒自己,那是他在折磨他自己,你没必要学他也发怒。
请你信赖的人在看到你要发怒时,就提醒你,发出信号,比如咳嗽一声,或踩踩你的脚。
像林则徐,在案头立一块牌子:“制怒”;或把类似的话写在纸上,压在玻璃板下。
在你不生气时,同那些受过你的气的人谈谈心,听听他们当时的感受。你会发现自己当时发怒的样子“就像个大傻瓜”。下次你就不会轻易发怒了。
如果你发现自己总被一些琐碎的事搞得烦躁易怒,以致影响了你的工作和家庭生活,你这时就应当休息一下,或是到别处游历一番。等你回来时,绷得太紧的愤怒的神经就会松弛下来。
不要对事物期望值太高,知足常乐。
自爱。你要为自己的健康和幸福着想,不要让怒气折磨自己。
发怒对你没有任何好处,它只会妨碍你的生活。而一旦你学会制怒,你就会发现,事情反而更容易处理了,烦恼会真正远离你而去。
学会给自己减压
有一项调查证实,现代人的各种病症中,约有90%以上都是与工作压力有关的生理紊乱。一位歌星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好好地睡个懒觉。”“过劳死”的事例已不鲜见。我们就像现代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一颗颗螺丝钉,为了能紧跟它飞速运转,我们的身心都在承受着沉重的生存压力、工作压力。
你在公司的大集体当中,要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你和领导之间的关系;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你和下属之间的关系。关系复杂,处理这些问题非常耗费你的时间和精力;处理不好,还会遭到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和指责。如果你跟领导的关系走得很近,员工会说你是在溜须拍马,以图顺着高竿往上爬;你关心了一位女同事,马上有人会在你背后指手划脚,说你别有企图。总之,指责和非议总是会排山倒海般向你压来。
其实,受到了别人指责和非议也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它能及时地提醒你,同时让你感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强大压力,使你做工作时,考虑得更为周全、妥贴,甚至是给你一种向前的动力。
如果你升为了领导,同样有更大的压力等着你——这可是一个全新的角色。诚然,你要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要了解向一个新上司报告的艺术,要对你的部门甚至整个公司作一番评估——这一切,都会给你带来压力。
缓解压力其实就是一个适应环境的过程。如果环境对一个人的要求高于他所能达到的,那么压力就会增大;如果环境对人没有什么要求,也不具有什么挑战性,更谈不上激动人心的话,那么人们对这一切总会无动于衷,自然谈不上会有什么压力了;如果环境对人要求太多了,那么为了应付这切,人们就会出现诸如失眠、心跳加快、胃疼或头疼之类的症状,不同人在遭遇到压力时会有不同的生理反应。
太大的压力会让你感到应接不暇,于是事情就一件件地积压、无法完成,然后你就会感到不安、焦虑,或者担惊受怕。而压力过小的话,又会让你觉得手头上的时间太多了,因而会觉得枯躁乏味、疲惫或失望,认为生活一点也没有意思。
压力并非总是件坏事。比如说吧,当你在一大群听众面前讲演的时候,你会感到压力,你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还感到胃部痉挛;但同时,你也对这种兴奋感到乐在其中,而且对你讲演这回事还很渴望,因为由此带来的压力给了你动力。在考试的时候,适度的紧张增加了肾上腺的分泌,这也许会使应试者受益匪浅;但是如果过分紧张,造成了肾上腺素分泌过多,那么产生的效果就会恰好相反——精神无法集中。
造成经理们压力日增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总是马不停蹄、夜以继日地奔忙,而他们的工作往往又是不断地变化着的。所以你想想,这意味着什么?
大量的压力都来源于那些没有达到的期望,包括你自己的和别人的。在工作中一般遇到的情况是,你的领导的要求没有达到,但是有时候,如果你给你自己设立了不切实际的高标准,情况也许还要糟糕。我们也会因为家庭事务而感到处在压力之下,我们因担心生病的孩子而不安,为我们另一半工作焦虑,或者因和朋友吵架而深感自责。
压力也来自于你对那些也许永远也不会出现的问题的担心。比如说,有人会在乘飞机之前紧张之极,害怕飞机会坠毁。对待因担心这些也许永不会出现的事而产生的压力,最要紧的就是分析一下这些问题,看它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你碰上这种事的概率是多少?有避免之法吗?如果你认为的事发生概率几乎等于零的话,还有什么要担心的呢?
要减压,就要为自己选择一份“此身做得来”的工作,不去攀比,而是“但求此心过得去”。有一句话得好:“如果你想真正地灰心丧气,就把自己的目标制定得高不可攀吧!”另外,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份属于自己的生活进程表,有劳有逸,健康地生活。还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工作态度,面对压力,不要还没干事,就心理压力过大。你只需尽力去做,做成什么成绩,就是什么成绩,但求问心无愧,不必太苛求自己。
压力带给我们的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疲劳。而疲劳容易影响我们的情绪,使我们忧虑、紧张,烦躁不安。移情山水不失为一种减压的好办法。洪应明说:“‘霜天闻鹤唳,雪夜听鸡鸣’,得乾坤清纯之气;‘晴空看鸟飞,活水观鱼戏’,识宇宙活泼之机。从霜天鹤唳、雪夜鸡鸣、晴空鸟飞、活水鱼戏中,感受到自然界的清纯之气和活泼生机。看禽鸟对语,水天一色,顿觉心思活泼,气象宽平。此种奇观妙景,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使人们从赏心悦目中获得人生的感悟,达到物我相忘的境界。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不同的减压办法,只要我们学会了自我减压,生活便少了焦虑、恐慌,更多了几分坦然、舒适。
别让金钱搅乱快乐的心境
拥有更多的财富,是今在许许多多人的奋斗目标。财富的多寡,也成为衡量一个人才干和价值的尺度。当一个人被列入世界财富榜时,会引起多少人的艳羡。但对于个人来说,过多的财富是没有多少用的,除非你是为了社会在创造财富,并把多余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但丁说:“拥有便是损失。”财富的拥有超过了个人所需的限度,那么拥有越多,损失越多。
有一个有钱人,每天早上经过一个豆腐坊时,都能听到屋里传出愉快的歌声。这天,他忍不住走进豆腐坊,看到一对小夫妻正在辛勤劳作。富人恻隐之心大发,说:“你们这样辛苦,只能唱歌消烦,我愿意帮助你们,让你们过上真正快乐的生活。”说完,放下了一大笔钱,送给小夫妇。这天夜里,富人躺在床上想:“这小夫妇不用再辛辛苦苦做豆腐了,他们的歌声会更响亮的。”第二天一早,富人又经过豆腐坊,却没有听到小夫妻俩的歌声。他想,“他们可能激动得一夜没睡好,今天要睡懒觉了。”但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有歌声。富人好奇怪。就在这时,那做豆腐的男的出来了,拿着那些钱,见了富人,便急忙说道:“先生,我正要去找你,还你的钱。”富人问:“为什么?”年轻的豆腐师傅说:“在没有这些钱时,我们每天做豆腐卖,虽然辛苦,但心里非常踏实。自从拿了这一大笔钱,我和妻子反而不知如何是好了——我们还要做豆腐吗?不做豆腐,那我们的快乐在哪里呢?如果还做豆腐,我们就能养活自己,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呢?放在屋里,又怕它丢了;做大买卖,我们又没有那个能力和兴趣。所以还是还给你吧!”富人非常不理解,但还是收回了钱。第二天,当他再次经过豆腐坊时,听到里边又传出了小夫妇俩的歌声。
也许这个故事并不合出在许多人的口味。他们会说,钱多还不好么?没听说过钱多会咬手的——但事实上“钱多”的确会“咬你的手”。因为钱多,所以思虑也多——又想多拥有钱,又担心别人谋算他的钱——连个踏实觉也享受不了。
一笔有限的收入有两种安排法:一种是精打细算地将衣食住行小心翼翼地考虑进去,虽然事事顾全了,但最终觉得毫无收获。另一种是把钱花在自己喜好的事情上,如果难以做到兼顾的话,还不如先满足重要的方面,而在其它的方面克扣一下。有些人对于把钱花在那些有益的并能为家庭和自己的生活增加乐趣的事情上,总是犹犹豫豫,只想着攒钱备荒,放走了大好时光。其实他们这是只知紧攥手中的麻雀,而忘了逮野地里的孔雀。
看看四周的人们,每天可以看到许多男男女女,他们常常处在考验、失望和贫穷之中。可是看看他们的脸,他们不仅能勇敢面对这样的生活,而且还能从生活中获得喜乐。这样的人们会改善世界上的气氛。他们激励他人,使他人也能勇敢地肩负起伟大的追求快乐的使命。
简单说来,快乐的缘由可以分为三点:第一,与他人分享你的快乐越多,你就越觉得快乐;第二,心情快乐的时刻,往往变得格外才思敏捷、聪慧过人;第三,快乐是善,愁苦是恶。
一位女作家曾有一件往事令她终身难忘。那时她的父亲失业了,全家靠吃鱼市上卖剩的鱼杂碎过活。一日她在一个商店的橱窗内看到了一只带红色塑料花的小别针,便发疯般地迷上了它。她赶紧跑回家去央求妈妈给一毛钱。母亲叹了口气一毛钱能买一磅鱼杂碎呢 ,但父亲说:“给她钱吧,要知道这么便宜的价值就能为孩子买到的快乐,今后是不会再碰上的。”那时,这位未来的女作家就明白,这一毛钱所能买到的是永远闪光的金子。
我们身边总有一些知足常乐的人,你会为他们花钱的态度而吃惊。他们买不起高档家具,但可以到全国各地去度假;住陋室,却打扮得像个时装模特儿。更有一位老兄带着四个孩子在宫殿般的豪华饭店里吃了一次饭,而为此,全家人过了好几天粗茶淡饭的日子。他这样解释:“他们以后会忘记贫穷不快的生活,但一定能记得这一顿饭。”
钱在生活中并不是决定一切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梦想本身就具有了使其得以实现的力量。如果我们想学习某种技艺,就应该去你能找到的最好的地方学,哪怕那儿的学费很高;相反,如果怕花钱,只图便宜,找个二三流教师,我们也就很难在这个行当里有很大的成就。
这说明了在某种意义上,金钱是第二位的。只要有眼光,看准了那些能使你幸福的东西,就应不惜金钱去得到它。用你辛勤劳动挣来的一点钱,去接受高级艺术训练或给自己买一件心爱物,也许与我们的低收入不那么相称,但却提高了我们生活的情趣和意义。
“不要追求显赫的财富,而应追求你可以合法地获得的财富,清醒地使用财富,愉快地施与财富,心怀满足地离开财富。”这就是培根的建议,我们应该认真地思考这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