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在杭州市郊中村,经过数年卧薪尝胆、已使奥康赢得市场美誉的王振滔和浙江省、温州市领导,在那块让温州人蒙羞的土地上一起点燃了第二把火,把从全国收缴的假冒温州鞋付之一炬,为温州人正了名,也为温州正了名。王振滔感概地说,这把火他等了12年。这把火载入了温州经济发展的史册,2001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以“新鞋子 旧鞋子”为题,彻底宣告了温州制造的胜利,王振滔作为惟一的业界嘉宾对亿万观众“忆苦思甜”。
与此同时,王振滔高举“温州制造”这杆大旗,毅然挺进了上海滩。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个别温州企业不敢在自己的产品上标注温州字样;2001年3月,王振滔在素有中华第一街之称的“南京路”上开出了温州鞋业的第一家连锁专卖店,在上海引起极大轰动,更为温州企业进军上海做出了榜样。
王振滔的成功不仅是企业的辉煌、本人的荣誉,更重要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一种对企业、对行业、对社会的强烈责任心。在创业之初,王振滔就以振兴民族工业、创建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为己任,在企业运营、西部开发、回报社会上开展了大量工作,最终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同行及社会中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一个博大胸怀的养成是一点一滴汇成的,深入分析他的个人发展轨迹后,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梦想是脚踏实地的,是具体而清晰的,就此一点,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案例】7:
1977年,因为家里穷,邱继宝初中毕业只读了三天的高中,就不得不离开深爱的校园走上了社会。改革开放后,他的家乡竟冒出了一个个家庭小作坊。邱继宝心中压抑了许久的创业欲望开始萌芽了,但他认为自己什么都不懂,如何创业呢?于是,他开始在附近的缝纫机零件厂等企业做学徒,以等待时机。
1982年,邱继宝用尽自己的积蓄,又贷了300元款,租下了大队的三间旧房,办起了椒江市水陡电器仪表厂,专门生产喷雾器零件。那时候的他一心只想着尽快把贷款还上,再转向与他有极大缘分的缝纫机产业。在他的努力下,一个小作坊似的工厂很快走出了萌芽期,渐趋成熟,并有继续赢利和扩大规模的可能。
但是,在关键时刻,邱继宝毅然作出决定——转产缝纫机零件。这就是闻名海内外的飞跃集团的前身。他做梦都想办的工厂终于办起来了,但白手起家的飞跃集团面临着严峻的市场形势。当时,国内缝纫机市场已被四大工厂把守,海外市场则被日本、美国和台湾实力雄厚的公司瓜分。面对这种形势,初中文化程度的邱继宝在钻研了大量资料后,作出如下分析:衣食住行,衣当首位,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完全具备成为缝纫机生产大国的条件。
在那个年代办产业,难度巨大,周边人对邱继宝的不理解更是显而易见的。大家都在质疑,一个补鞋匠,只有初中文化程度,还想做成国家大型企业,简直是不自量力。可邱继宝愣是憋了一股子劲儿,非要做出点名堂来。对他来说,做一个大型企业确实不容易,他没有任何背景,也没有任何既有的市场,一切都得从头来,但他深深懂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便不惜重金购买技术,请进科技人员……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之后,“飞跃”终于昂然出现在世界缝纫机行业的前列,并创造了年产各类缝纫机60多万台、年出口创汇6500万美元、上缴税收4624万元的神话。
小小的作坊,如果始终以提升产品价值为目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及生产工艺,总有一天也可成为巨大的盈利航母。和邱继宝做法类似的创业故事在80年代层出不穷,郭台铭也是其中一位。提起郭台铭,或许知道的人不多,但提起富士康,大家无不熟悉。
【案例】8:
郭台铭在家中是兄长,由于家境贫寒,1966年,他进入台湾“中国海事专科学校”学习,靠半工半读完成学业。服完兵役后,郭台铭在复兴航运公司当业务员。
1973年退伍后,郭台铭进入复兴航运上班,并利用晚上时间补习英文。一年后,他将母亲给他的20万元一半用来结婚,一半用于创业。随后,他与朋友在台北县创立了鸿海塑料企业有限公司,生产塑料产品。不过一年时间,因经营不善,原股东逐一退出,企业成了郭台铭的全资公司。
野心勃勃之人时常忽略细微处,郭台铭却能从一个不起眼的小零件切入,并且获利不少。当时,黑白电视机刚刚在台湾兴起,郭台铭便从制造黑白电视机选台的按钮做起。这时的鸿海不过是个规模只有30万元新台币的小公司,仅有15名员工。1975年,公司易名为鸿海工业有限公司。1977年,公司开始扭亏为盈,郭台铭当即从日本购进设备建立模具厂,为日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后,他又陆续投资建立了电镀部门与冲压厂。
20世纪80年代,世界进入个人电脑时代,郭台铭靠所掌握的成熟模具技术,以连接器、机壳等产品为重心,力行“量大、低价”的竞争策略,迅速占领了市场。1982年公司再度更名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郭继续投资1600万元进入计算机线缆装配领域。1985年,郭在美国成立分公司,开始在台湾之外开拓市场,并创出“FOXCONN”品牌。至此,郭台铭已经成功打造出他的“连接器王国”
1988年,“鸿海”年营业额突破10亿元。 80年代末,郭台铭经过慎重考虑,决定在深圳成立广东深圳富士康精密组件厂,生产电脑周边接插件。在这里,郭台铭找到了他成功的着力点,也开始了企业飞速发展的宏伟历程。90年代,企业界掀起了以资金密集型为主的第二波台商投资内地的热潮,此时,“富士康”已经依靠前期积累的力量,在深圳和昆山分别设立了科技工业园,这成为公司一个新的增长点。如今,“鸿海”在内地的深圳、昆山、杭州、天津等地设有36家全资子公司,在苏格兰、爱尔兰、捷克、美国休斯敦、洛杉矶等地设立了海外制造中心及广布全球的60余个国际分支机构,俨然成为全球最大的PC连接器、PC准系统的制造商。 ,
象郭台铭这样一直坚持走制造业道路的人,无论在当时还是在现在都是不多的。这样的好处就是很容易在本领域处于前列,一旦达到这样的地位,再进行其他方面的经营就有优势了。比如双星就是采用这样的策略,当双星鞋成功以后,集团就开始做与自己特长相关的产品,此时,双星轮胎很自然地诞生了。
富士康坚持在制造业领域推进,因此在模具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与模具相关的其他产品也就陆续出台了,特别是汽车产业,富士康进入后就逐渐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这样的发展战略,有点类似军事上的集中优势兵力,攻下敌国一座城市后,再以此为基础对其他城市进行辐射,从而达到迅速兼并此国的目的。此类战略在作坊创业方式中很有参考价值,许生的做法亦如此。
【案例】9:
一岁的许生跟随父母及哥哥从乡下来到香港时,家里仅有的一些家底也被贼人抢光。童年的他就开始挣钱养家,甚至干过养猪、送货、推销家庭用品等苦力活。1974年,他开办手工制作木棉花枕头的“章记”小厂,开始了他的健康睡眠事业。伴随着他发展的一个个精彩故事,让我们慢慢品味出他事业成功的过人谋略。
许生是个勤于思考的人,这让他总能从别人习以为常的事物中发现新问题,从而找到领先的“捷径”。他创办“章记”枕头厂后,虽然利润可观,但因为是手工缝制,生产效率很低。后来,他在从事机电工程专业的朋友的帮助下,设计自创了枕头机,枕头产量一下子提高了10倍,令他初尝了科技创新的甜头。
1983年,许生看到欧美和日货在香港走俏,尤其是床上用品设计新颖、实用美观,但奇高的价格让大多数香港人消费不起。他想,为什么自己不生产一些欧式风格的床品来满足香港消费者的需求呢?在这一年,他把“章记”易名为带有欧美味道的“雅芳婷”,并引进欧洲的纹样和设计风格,一改国货土气的形象,同时还成功开发出“多用被”产品。凭借价廉物美和方便实用这两着高棋,“雅芳婷”在香港一炮走红。“雅芳婷”多用被至今仍是“雅芳婷”的镇店之宝。
要处处领先并不那么容易,必须有过人之处。许生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的“目光犀利”,他认定可以大发展时,定会全力以赴。他第一个把西方床品概念引入国内,从床品款式到花型设计,“雅芳婷”无疑是第一家中国人办的生产欧式风格的床品企业,而“多用被”的发明也让“雅芳婷”床品在鲜有竞争对手的香港市场独领风骚数年。1979年,他在深圳开办了第一家工厂,成为来内地办床品工厂的第一家港资企业。后来,他还利用广东沿海观众能接收香港电视节目之便,率先在香港电视台为“雅芳婷”床品做广告,将“雅芳婷”品牌推向内地市场。
除了针对性的产品推广,“雅芳婷”还采用形象代言人作宣传策略,它特意邀请香港家喻户晓的电视剧红人余诗曼出任形象代言人,让观众透过她主演的电视剧来认知“雅芳婷”品牌。现在,国内一些知名床品企业的负责人提起“雅芳婷”时,都会由衷地说,当年的“雅芳婷”是一个标杆,我们都是学着“雅芳婷”起步的。
许生是从木棉枕头开始起步的,对枕头一直情有独衷。一只小小的枕头,古今中外了无多大分别,许生却从中找到了小小的玄机。他觉得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可以说枕头是我们睡觉时最亲密的伙伴,但这个伙伴一旦使用不当,就会影响健康。据统计,全球有近一半的人受到各种睡眠问题的困绕。每个人的头、颈、肩的尺寸均有所不同,为何枕头的尺寸却是一致的,能不能让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尺寸的枕头,让枕头来改善睡眠质量呢?这一切深深触动了许生研究智能枕的好奇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许生在寺庙里看到佛祖侧睡的雕像,睡姿极为安详,这激发了他的灵感:佛祖为何要用手托着头睡呢?一定是仰睡和侧睡对枕头的高度要求不同。意念在那一瞬间产生后,他搞发明的傻劲就上来了,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持续了10来年,至今仍在不断地完善。他先跑到德国去找专家设计生产线,寻找不同密度的材料,又请物理治疗师做头形研究,样品出来后分发给高层同事试用,提出问题,再研究、改良,然后再试用,如此反复,终于在2000年推出了一个近于完美的智能枕。靠这个智能枕,他获得2000香港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及随后的2002日内瓦国际发明博览会发明金奖。2004年,全球卖出的“雅芳婷”智能枕业已超过20万个。
许生认为,只有不断开发新产品,才能确保自己的市场不会很快被同行吞噬。同样,宋郑也认定只有不断推出适合社会的新产品,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一席之地。而今,关于产品质量的提及似乎已大不如前了,这间接说明除了质量外人们对产品还有更高要求,但质量是产品应具有的最起码的存在条件。
【案例】10:
80年代中期,宋郑担任昆山一个中学的副校长,为了响应政府经商的号召,学校开始生产微波炉。显然,这个项目的选择超过了现实水准。那个年月,每个家庭的收入不足百元,谁享受得起微波炉?教师们用自己的大半工资投进去启动生产,没想到全赔了。教师们开始罢工,学校随之关闭了。
此时,身为副校长的宋郑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他的任务是:使企业盈利,以支付教师和工人的工资,并重开学校。众人拼死拼活地争取各种合同,待稍有起色后,工厂便开始经营制锁、焊接电器部件、在轮胎上装橡胶等业务,但步履非常艰难。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不久,宋郑认识了一个学生,他的父亲是部队里的总工,开办了一家手推童车厂。这位总工为了扩大生产规模,让宋郑的工厂也一起加工,凭借这个合作,工厂当年就生产了2万辆手推童车。靠着这笔货款,宋郑还清了学校的贷款。通过这次经历,他看到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便想创建更大的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价值。思忖再三后,宋郑就永运地告别了教师岗位。
为了重开学校,宋以担保方式,从地方银行贷款两万元,用于回校开课教师的工资,并扩大再生产。宋郑将自己生产的手推童车冠名为“好孩子”,1991年和1992年,“好孩子”的销售量连翻两番。1993年,“好孩子”已成为中国市场的领导者,总收入达到了1500万美元。
占领中国市场后,宋郑开始进攻国际市场。1995年,他们有幸接到美国公司10万辆童车的订单,宋郑如获至宝,希望通过它打开美国市场。他们报出了最低的价格,以便让美国人有利可图,从而确定牢固的合作关系。谁想,这一招失灵了,对方看了这个价,不屑一顾:这么低的价格,能把东西做好吗?一笔大订单就此黄了。
从此,宋郑领悟出一个道理:进入国际市场,不能仅以低价取胜。“好孩子”打开中国市场靠的是开发创新,敲开美国的大门也要靠开发创新。于是,“好孩子”开始潜心研究美国市场,以求以新制胜。后来,他们终于通过一款叫“爸爸摇、妈妈摇”的产品打开了美国市场,随之,公司的规模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了增强开发实力,“好孩子”公司每年拿出销售额的4%投入研发,公司的研发队伍逐步发展到100多人。正由于以新取胜的发展战略,“好孩子”产品在国外销售的价格并不菲,因而,至今没有遭遇反倾销等麻烦。
其实,在与强手竞争的同时,自己的竞争能力也在不断提高,这就是“与狼共舞”的真实企图。即便现在不设法“与狼共舞”,但随着国内市场的全面开放,最终还是逃不掉的。不是“与狼共舞”,就是被狼吃掉,没有第三条出路。
如今的作坊创业,尽管面临着强大的对手,但只要你仔细研究一下对手的各种特点,就会发现再厉害的对手也有弱点。针对其弱点进行有效地出击,必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陈立东就是依托这种信念,靠一个小小的包装盒取得巨大的成功。
【案例】11:
5年前,陈立东在深圳一个主要生产饼干盒的纸箱厂上班,每天的工作就是点数。这种纸盒是在已经印刷好图案的卡纸上,按规格切割好后,再在上面打出折痕。一天下午,他突然想,何不制作出漂亮的盒子,让更多的人“买椟还珠”呢?陈立东为自己的这个创意而激动,他立志开一家让所有人都“买椟还珠”的纸盒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