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目标后,陈立东就经常到车间里向师傅请教制作纸盒的技巧。半个月下来,在这家小纸箱厂里,他学到了不少制作纸盒的技术。为了多积累经验,陈立东决定去一家大型包装盒厂打工,学习高档包装盒的制作技术。深圳的包装厂很多,陈立东通过查号台查到电话后,挨着打电话过去推销自己。终于,一家大型包装厂同意让他去做一名切割工。为了能实现自己开厂当老板的愿望,他在工作之时,就悄悄统计哪类包装盒的产量最高,并细心观察老板的经营策略。他把这些资料都偷偷地记录下来。
经过一年的积累,陈立东学到了许多技术和经验。他信心十足,决定自己当老板。随后,他开始在深圳一些偏远的郊区转悠起来,准备找一间厂房。然而,深圳寸土寸金,他手里仅有的5000元资金根本租不起厂房,这让他很沮丧,但他并不甘心。后来在龙华镇,他发现了一间空平房虽然破旧,门窗都还完好,拿来做厂房正好合适。陈立东跟房东商量了一下,希望房东参股,两个人合伙开厂。房东考虑几天后,终于答应了。
有了厂房后,陈立东的包装盒厂就算成立了。接下来,陈立东挨个拜访以前的老客户。他陆续接下了一些食品盒、包装纸袋的定单,不过,订量很少,而且这些老客户所给的报价比其他纸盒厂都低。陈立东默认了。因为资金短缺,陈立东给工人开的工资自然很低,他鼓励大家,等工厂效益好了,一定加倍补偿大家。开工头两个月,厂子业务很少,加之工人又都是新手,效率较低,每个工人一个月还挣不到300元的工资,不少工人纷纷辞职。这样一来,工厂常常不能按时交货,逐渐地,许多客户也不愿意再把定单下给陈立东了,工厂很快陷入了恶性循环。
不久,陈立东所投入的5000块钱用光了。他一天比一天焦急,如果不尽快接到定单,让工人们看到希望,工厂很快就会垮掉。2002年8月,一家糖果厂向陈立东下了一万个巧克力盒的定单,他把样品交给陈立东后,叮嘱他一定要尽快完成。陈立东把玩着客户交给他的四方形巧克力盒的样品思忖起来,样品盒四四方方显得太古板,如果帮他们改一改,一定会令他们惊喜。陈立东连夜设计并亲自打模、裱糊,制作出一个大红色的七星瓢虫形状的盒子。陈立东把样品交给工人,让他们加紧生产。
两周后,客户来厂里询问时,陈立东兴致勃勃地拿出他改过的美丽异常的七星瓢虫盒子。没想到那个客户一看式样被改了,拍着桌子大叫道:“我们不要这些古怪的东西,一定要按我们的要求交货!”
这次自作主张不但没有给工厂带来转机,还损失了不少原材料。眼看着3000个“七星瓢虫”就这样全部成了废品,陈立东寝食不安,他心里明白这次是凶多吉少,全军覆没的可能性很大。正在他犯愁之时,有个员工建议将这些产品送给礼品厂兴许会有转机。他突然意识到,一个人的智慧就像被禁锢在黑暗盒子中的萤火虫,无法发光,如果把大家的智慧全部集中起来,或许会另有一片天空。那天,陈立东破天荒地开了一次会,号召每一个工人利用业余时间出去联系业务,推销盒子,如能推销出去,就按照一定的比例提成。
工人们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陈立东则到各个市场去考察,寻找新的客户。一天晚上,陈立东来到深圳市一家金店。一个刚选购了一枚钻石戒指的小伙子要求售货员给他包装起来。当售货员取出一个红色心形缎子首饰盒时,小伙子要求换一个。售货员摇摇头说:只有这一种盒子了。小伙子只好勉强接过盒子。陈立东赶紧追了出来,叫住小伙子说:“我可以专门给你量身定做一个盒子。”小伙子一听来了兴趣,他提出要陈立东为他制作一个绝无仅有的漂亮首饰盒,并且要在盒子里刻上他和新娘的名字。至于费用,要等他见了盒子,满意后再给。陈立东答应了。
回到厂里冥思苦想后,陈立东决定用红色绒布把这个首饰盒制作成一架小直升机。为了增强浪漫效果,陈立东把直升机设计成圆嘟嘟的样子,上面还安装了金灿灿的螺旋桨。当小伙子来取货时,捧起小盒子赞叹个不停,他满意地付了100元给陈立东。看来,自己的辛苦并没有白搭,虽然只是一个小盒子,他却从中窥察出个性化盒子潜伏着无限商机。陈立东开始精心设计高档的首饰盒,有布袋形、卡通形、木质、纸质等等,然后带着自己设计的盒子到深圳市各首饰商店、工艺厂联系业务。
人们见到他带去的那些可爱的盒子后,果然爱不释手。大家纷纷订购,工厂的生意终于有了起色。2003年2月,工厂接到一批10万个糖果盒的定单。考虑到这批货交工后不久就是儿童节,陈立东把糖果盒设计成一顶儿童西瓜帽的形状。想到上次的经验教训,陈立东决定还是先把样品拿给厂家看看。厂家一看,十分满意。当西瓜帽糖果盒面市后,孩子们一看到可爱的“西瓜帽”就走不动了,嚷嚷着要家长买。随后,其他食品厂商也都来找陈立东,订购他的盒子,陈立东的10人小厂一下子忙得喘不过气来。
2004年6月,一个浙江义乌生产竹炭饰品的商人找到了陈立东,他苦恼地说,竹炭本来是一种对身体有益的东西,可因为是黑色,许多人不喜欢,很难卖出去。他请陈立东帮他设计一个包装,看是否能让他的竹炭生意起死回生。
陈立东拿着义乌商人带来的竹炭饰品琢磨起来。这种价格比较低廉的饰品,不适合用绒质或木质等高档盒子,但是纸质盒子又难以提升竹炭饰品的品位。陈立东决定还是选用色彩鲜艳的大红、天蓝、粉红等系列花纹纸,糊成方形盒子,在盒面用一根同色系的蕾丝带打成蝴蝶结。盒子制好后,他将一条黑色的竹炭手链放入盒子,鲜艳的盒子刚好中和了深沉的黑色,使原来显得沉闷的竹炭手链立刻“跳”起来。那个义乌商人将信将疑地拿了几百个盒子回去。没想到半个月后,他给陈立东打来电话要求继续订货。说那批盒子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不但在短时间内卖了竹炭饰品,价钱比原来还高。
随着魔盒名气的大增,找陈立东包装产品的人越来越多,他的盒子业务越做越大。不久,他在广东东莞又开了一家有500多名员工的分厂。陈立东不断变化自己的设计,让盒子吸引更多人的眼球。
我们所处这个时代的创业者,即将取代那些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创业者,任何一个跟不上时代步伐又漠视人才的企业,必然会被有眼光的后来者取代,这是一个有些“残酷”的好机会。
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有一个强大的民族;一个强大的民族,必然有无数精英和栋梁来支撑。无可争议,我国已慢慢复兴,迈入世界强国之列的梦想必定会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身上得以实现。也许你无力或不愿担当这个历史重任,这没关系,你身边的其他有志之士会为你代劳。
时世造英雄的年代已经来临,这么好的机会绝对是几千年所难有的,倘若你这么轻易地将其拒之门外,实在可惜。所幸,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朝气蓬勃民族,张朝阳、丁磊、陈天桥等民族精英已然挑起未来中国的大旗,英雄振臂万呼,应者可谓云集,整个社会势必更年轻。瞧,中华之龙腾飞在即,我们不能只为其欢呼,更有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也为自己的灿烂一生做些实事。
第二招,畜牧养殖
种植、养殖属于农业生产的范畴,尽管自古以来各个时期的政府都很重视,但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农业生产并没有占据足够重要的地位。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许多人不愿在这个领域发展,即便在大学中学农业的学生也有一种鄙视农业的倾向,就更别说在农业领域发展了。
依照传统观点,从事农业的人大多是没有什么本事的农民,然而,从古到今,民以食为天,粮食是国民生存的根本。我们国家有这么多人,必然会有这么多人要吃饭,这就是市场。刘氏兄弟在刚开始创业时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在此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案例】1:
希望集团是中国当今最大的私营企业,其从事的行业涉及饲料、食品、商贸、房地产等多个领域,业务遍及全国,然而它当初的创业就是从面向农村开始的。
集团是由刘氏兄弟四人创办的。这四兄弟出生于四川新津县古家村一户穷苦的知识分子家庭,兄弟四人都非常争气,在70年代末——高考的竞争最为激烈的年代,相继考上了大学。毕业后,他们都捧上了令当时的人们非常羡慕的“铁饭碗”:大哥刘永言在成都906厂计算机室工作,老二刘永好从事电子设备设计的维修工作,老三在县农业局当干部,老四在省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校当老师。但他们是不甘于平庸的一拨人,力争改变自己平凡的命运。
1982年的一个星期天,古家村刘家院,刘家四兄弟作出了改变他们一生的决定:他们要砸碎铁饭碗,开办自己的公司,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办公司的计划定下之后,下一步就是把钱投向哪里,向哪个方向努力的问题了。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自己最为熟悉的农村——这片后来为他们带来巨大财富的天地。当时改革开放已经方兴未艾,农村出现了很多养鸡专业户,此外还有一些农民零散地养些鸡作为副业。于是,兄弟四人决定就从鸡身上入手。
东拼西凑,共借了1000元钱后,他们办起了一个育新良种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之路。一开始,刘永好兄弟每天凌晨4点起床,把孵好的种鸡装好,然后蹬三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跑80里路,赶到集市上叫卖。几千只小鸡卖完后,天已黑透了,他们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蹬车回家;第二天一早又赶去,再回来。20多天下来,四兄弟都瘦了十几斤,他们算了一下账,一共卖出8万只鸡娃,加上其他的收入,竟然有了10万元收入。
以后,兄弟四人便开始各显神通。他们把大学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灵活的头脑相结合,在良种场里调配饲料、优选良种,这包括:用鹌鹑粪养猪,用猪粪养鱼,用鱼粉养鹌鹑,这样的生态循环为他们的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增值途径。他们的事业开始初见规模了。
这样到了1988年,刘氏兄弟意外发现一批“洋饲料”涌入了中国农村,仅泰国正大集团一家,每年就从大陆的饲料市场上赚走6亿人民币。虽然洋饲料贵,但用它养猪长得快、卖相好,大家都乐意买。外国人能干,我们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干呢?于是,他们果断决定,自己生产高档颗粒饲料。
不久,他们用200万元办起了希望饲料科研所,专门聘请了30多位专家教授担任兼职研究员,又与留学海外的学子建立了联系,请他们提供国际上最新的饲料研究信息。
随后,他们到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地考察学习,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并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讲学,开展学术交流。期间,他们投入上百万元进行试验,广采精选,反复论证,挑选出33个配方进行试验……1988年,他们从农户那里得到反馈,他们的饲料和洋饲料一样好。
1989年,兄弟四人开始正式向颗粒饲料的工业化迈进。投产后,公司日产100万吨,开始挑战洋饲料在中国的垄断地位。1990年,四川农村饲料市场已然是泰国正大的天下,因为它的效果好,竟出现了农民排队买这“比饼干还贵”的饲料的场景。恰在此时,“希望饲料”出现了,它的质量与正大的饲料相差无二,价格却比它便宜不少,农民们纷纷转向希望。
接下来,正大与希望之间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价格战。希望集团依靠自己的强大实力和灵活的政策最终大获全胜,取代正大,抢回了被外国人垄断的高等级饲料市场。
一说起养殖,我们都会感叹于刘氏兄弟的创业之路,但他们实质上只是以此为跳板,在成功后迅速把重心转移到其他与农业相关的产业,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发展思路。与他们相比,韩伟的做法就稍微有些不同了。
【案例】2:
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韩伟在三涧镇做畜牧助理员。1984年,韩辞职下海,创业本金为从亲友处借得的3000元和养蛋鸡50只。同年底,韩从银行贷得15万元,开始兴办养鸡场,一举成为大连最大的饲养专业户,亦成为大连负债最多的个体户。韩此举所冒风险极大,而最大风险在于银行。韩倾力一搏,满怀壮志,然而一旦发生鸡瘟或其他原因造成创业失败,其微薄的个人私产必将荡然无存,而银行那边也会产生极大一笔坏账。
韩之所以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从银行贷出如此一笔巨款,原因在于当时大连市正在大搞“菜篮子工程”,韩的鸡场扩建计划正是“急政府之所急”。在政府支持下,韩很快又贷款集资208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4亩、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饲养8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这个鸡场第一年产值便达210万元,这也是白手起家的韩掘得的第一桶金。
商业上讲究规模效应,无论什么产业一旦形成规模经济,所产生的效益都是不可估量的。韩伟坚守这样的理念,一心只做养鸡业,形成规模后必然可以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并最终取得更大成功。韩与刘氏兄弟的做法尽管有些区别,但实质一致,即从大家很少介入的领域寻求突破,这样做,可绕过更多的竞争,成功几率也相对高一些。
【案例】3:
陈建龙、陈正阳兄弟俩的第一桶金也是来自养殖。高中毕业后,兄弟俩就外出打工谋生,长期在本地一家鲍养殖场做工。他们希望有朝一日也有自己的鲍养殖场,“当上老板”是俩人共同的梦想。
1991年初,伴随着大陆开放潮,年仅20多岁的兄弟俩来到海峡西岸的东山岛考察,一下子就被优美的海湾、湛蓝的海水和优惠的政策吸引住了。说干就干,他们把养鲍场的地点选在陈城镇山东村海滨。县、镇有关部门对此项目特别关照,从征地、办证、供电等,一路放“绿灯”。兄弟俩艰苦创业,领着20多名帮工修道路、砌水池、为鲍建公馆……2个月后,总投资8?0万元人民币、面积1200多平方米共40口育苗池、养成池的养鲍场竣工投产。这是福建第一家陆上工厂化鲍养殖场,兄弟俩终于圆了当老板的梦。
当年5月初,首批4万多粒九孔鲍良种从台湾落户到东山。经过他们的精心培育,1粒2厘米的鲍苗长成6厘米以上、可以出售的商品鲍仅用了6个月,比自然海区放养缩短2年时间。鲍养殖场实现当年投建、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第二年,兄弟俩就收回了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