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葡萄常见病害的防治
一、黑腐病
葡萄黑腐病可能会因为侵染源比较多,环境气候适宜或者其他原因引起较大的损失,但是一般危害不大,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辽宁、广东、四川、黑龙江等省。
(一)症状
在春夏之间,叶片生长初期被侵染1~2周后出现细小、棕黄色的圆形斑点。斑点直径2~10毫米不等,病部色泽初为乳白色,后加深至棕黄色,最后变红褐色,斑点具有狭窄黑褐色的边缘。分生孢子器在坏死点的中心发生,似细小黑色的小疱。
叶柄也发生病斑,有些病斑很大,围绕叶柄一周,损害全叶新梢。
嫩梢在整个生长季节里出现长条状黑色溃疡斑,病斑长数毫米至2厘米不等,通常在病斑上可见到分生孢子器。病斑多时可使新梢先端萎蔫花梗。
花梗、果梗上的病斑出现细小黑色凹陷,不久全变黑色。
(二)病原
葡萄黑腐病是因为葡萄球座菌寄生引起的,它属于子囊菌亚门,也是这类病原菌的有性阶段。无性阶段为葡萄黑腐茎点霉,属半知菌亚门。病菌的有性阶段能够产生子囊壳,在越冬僵果的子座内形成。子囊壳是黑色,球形,分开的,直径有61~199微米,顶端是扁平或乳状突开口,中心则由拟薄壁组织组成,有的时候有侧丝。
子囊大小为(62~80)微米*(9~12)微米,圆筒形至棍棒状,它有短柄和8个子囊孢子,子囊壁厚,由两层组成。子囊孢子大小为(12~17)微米*(5~7)微米,透明,没有隔膜,是卵形或椭圆形,直的或者有一侧弯曲,一端是圆的,双顺序排列,常常有胶黏的鞘裹着。
病菌无性阶段产生黑色的球状分生孢子器,直径为80~180微米,主要寄生在寄主表面组织。分生孢子器坚实,凸出,顶端有开口。在叶片上的时候,出现圆形、红褐色坏死斑点;在新梢、卷须、花梗和叶柄上则会出现椭圆形或细长的褐色,在果粒上则会出现僵果或褐色至黑色表生疮痂和溃疡。
分生孢子透明,没有隔膜,卵形至椭圆形,大小为(8~11)微米*(6~8)微米,一端圆。
(三)流行病学
黑腐病菌在僵果、老果穗上和土壤中过冬。葡萄萌芽之后,降雨量达到0.3毫米就会释放出囊孢子,放射时间可持续一段时间。
子囊孢子需要游离水萌发,10~21摄氏度时,侵染需要较长时间,27摄氏度时,6小时即可萌发,32摄氏度侵染停止。
分生孢子器在越冬僵果和新腐烂的果粒上产生,3~5天在叶病斑上形成,遇到3毫米或更多的降雨即可放射分生孢子。在葡萄的生长季节,降雨1~3小时,分生孢子扩散比较大。南方,果粒成熟,气温26.5摄氏度持续湿润6小时叶子就会感染,在10摄氏度条件下需要24小时,32摄氏度需12小时。
不同品种对黑腐病的感病性也不一样,从轻到重的排列为:河岸葡萄、心叶葡萄、冬葡萄、沙地葡萄圣乔治、夏葡萄、掌叶葡萄、美洲葡萄、加州葡萄、亚利逊那葡萄、欧洲葡萄。
(四)防治
黑痘病、炭疽病、白腐病和黑腐病的防治一样,因此在治疗它们的同时也治疗了该病。同时也要消除植株上的僵果,把患病的果实埋在地下面,消灭越冬的病源,也是不错的措施。
二、黑痘病
(一)症状
黑痘病的主要症状是侵害葡萄的所有绿色组织,例如新梢、叶片、叶柄、卷须、幼果、果柄、穗轴等,其中果穗的损失程度最大。
1.幼果受害
开始的时候先是深褐色圆形小斑点,然后成直径2~5毫米的圆形凹陷病斑,中间是灰白色,外部深褐色,边缘是紫褐色,像是鸟眼冶。随着果粒的膨大,病斑的边缘部分就会产生裂缝,然后硬化,出现龟裂。潮湿的时候,还会出现乳白色的黏液。
2.叶片受害
开始时,叶片出现红褐色至深褐色的小斑点,外面有黄色的晕圈。扩大之后,病斑为圆形或近圆形,中部灰白色、稍凹陷,边缘暗紫色至紫褐色,直径1~4毫米;干燥时,病斑易破碎穿孔,严重时,病叶出现干枯、扭曲,甚至脱落。
3.新梢受害
病斑开始的时候是圆形或长圆形斑点,褐色,稍隆起;后成为长圆形病斑,中央灰褐色,边缘褐色至深褐色,凹陷;随后中部多开裂,维管束外露;病重的时候,甚至出现新梢枯死。
(二)流行病学
黑痘病属于高等真菌性病害,潜育期为3~7天,田间的可以多次侵染。它主要潜伏在病果、病叶、病枝蔓上过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进行侵害。带病的苗木、插条可以远距离传播。
黑痘病侵害葡萄的幼嫩组织,幼嫩组织在多雨潮湿的时期容易发生病害,在少雨干旱的时候已经成熟不容易发病。一般,在开花前后至幼果期多雨,黑痘病可能会严重发生。
(三)防治技术
1.处理越冬菌源
冬剪时彻底清理果园,把病叶、病果、病梢清理干净,集中烧毁。葡萄上架、发芽前,要喷洒1次60%铜钙·多菌灵(统佳)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77%硫酸酮钙(多宁)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10%硫酸亚铁+1%粗硫酸,去除枝蔓上残留的越冬病菌。
2.搞好苗木检验与消毒
调运苗木和插条的时候,要严格检验,重病的苗木必须烧毁,轻度的苗木和可疑的苗木则要进行消毒。
一般使用3波美度石硫合剂+0.3%~0.5%五氯酚钠、10%硫酸亚铁+1%粗硫酸,浸泡苗木或者枝条10分钟。
3.生长期药剂防治
喷药治疗最主要的就是把握好喷药的时间,在江淮流域和南方各葡萄产区,在葡萄萌芽的时候开始喷药,10~15天1次,连续喷至落花后半月左右。在北方,则是开花前、落花15天左右各喷药1次。常用的药剂是7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0克/升悬浮剂800~1000倍液、500克/升多菌灵(统旺)悬浮剂800~1000倍液、30%戊唑·多菌灵(龙灯福连)悬浮剂800~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2500倍液、77%硫酸铜钙(多宁)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50%克菌丹(美派安)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25%戊唑醇(欧利思)水乳剂2000~2500倍液、80%代森锰锌(太盛、大生、必得利)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0%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68.75%嗯酮·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等。
三、褐斑病
葡萄褐斑病,又叫斑点病,主要造成早期落叶,树势衰弱,影响产量。主要发生在多雨季节和管理比较差的果园。
(一)症状
褐斑病危害叶片。在叶片上看到的病斑类型有两种,大褐斑病和小褐斑病。
1.大褐斑病
大褐斑病直径3~10毫米,病斑是圆形,中间是深褐色,边缘是褐色或红褐色,外面是黄绿色晕圈。感病品种上病斑中部有深色同心环纹而且病斑也较大。在雨天或者天气潮湿的时候,容易看到病斑表面及背面散生深褐色霉层。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后期病叶干枯破裂、易早落。
2.小褐斑病
小褐斑病直径2~3毫米,病斑近圆形,病斑较小,大小一致。一个叶片上面有数十个病斑。病斑的颜色为深褐色,中部比较浅,后期的背面也会产生深褐色霉状物,是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二)病原
葡萄褐斑病菌是真菌半知菌亚门暗拟棒束梗霉属。分生孢子梗细长,大小为(92~225)毫米*(2.8~4)微米,暗褐色,有1~5个隔膜,常是10~30根成束状,顶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大小(23~84)毫米*(7~10)微米,暗褐色,棍棒状,有些弯曲。
(三)侵染循环
褐斑病主要依靠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落叶中过冬,第二年夏天的时候,越冬的分生孢子与病组织中分生孢子借助气流和雨水的传播,在适宜的条件下,开始萌发,从叶背气孔开始,感染植株的下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
(四)发病条件
在温度高、湿度大的地方容易发病。
管理比较差,树势虚弱、树叶茂盛、通风透光性不好易发病。
植株过密,温室湿度高,发病率高。
(五)防治
1.清除菌源
清理果园,消灭病叶,消灭越冬的菌源。发病时,及时去掉病叶,防止扩大传染。
2.药剂防治
发病的初期,结合防治其他病害,喷洒药剂,如喷施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10~15天喷一次,连续喷2~3次或喷洒1:0.7:200波尔多液,7~8月结合防治措施再喷2~3次。喷药的时候要注意着重喷靠近地面的叶子,叶子正面、背面都要喷到,保证效果。
3.加强管理
改善通风的条件,降低果园的湿度,注意雨后的排水和施加肥料,避免氮肥过多,防止枝蔓的生长,合理修剪,促进树势健壮,增强抗病力。
四、白腐病
(一)症状
白腐病主要侵害的是果穗、枝蔓、叶片、叶柄。
1.果穗受害
果穗受害的时候,先是从果穗的下部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初期的时候,穗轴和果柄上都会生长出淡褐色、水渍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病部皮层腐烂,手捻皮层易脱落,病组织有土腥味;然后病斑会逐渐向着果粒蔓延。
2.果粒受害
果粒受到侵害的时候,先是从基部开始腐烂,并没有出现明显的病斑边缘。受害果粒的初期,容易被震落,甚至果粒的表面没有任何异常现象,只是在果柄处形成了离层。重病园地面落满一层果粒。随着病斑的扩展,整个果粒都变成了褐色软腐,严重的甚至全部腐烂,后期的果柄、穗轴干枯缢缩,没有脱落的果粒干缩后变成了猪肝色僵果,挂在枝蔓上不落。随病情发展,病果粒及病穗轴表面逐渐密生灰褐色小粒点,粒点上溢出灰白色黏液;黏液多时使果粒似灰白色腐烂,故称其为白腐病冶。严重的时候,甚至危害整个果园,园外则是大量的烂果。
3.枝蔓受害
病斑开始的时候淡褐色至深褐色,呈现出水渍状,后病斑沿着枝蔓迅速的发展,形成条形的病斑,病斑的中部呈现出褐色凹陷,边缘的颜色也比较深。当病斑绕枝蔓一周时,上部枝、叶生长变弱,果粒软化,严重的时候,上部枝、叶逐渐变褐枯死;病斑和枝蔓表面密生着灰褐色至深褐色小粒点。在较幼嫩枝蔓上的病斑,后期表皮出现纵裂,与木质部剥离,肉质部分腐烂分解,仅仅残留维管束,呈披麻状冶,并且生病的部位出现愈伤组织多形成瘤状隆起。
4.叶片受害
叶片受损,先是从叶尖、叶缘开始,开始的时候是水渍状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点,然后逐渐生成圆形褐色大斑,直径大约为2厘米以上,并且有同心轮纹;后期的时候病斑干枯易破裂。病叶如果湿润的话,病斑会迅速扩大,边缘变得不明显,在新发展病斑表面散生许多灰褐色小粒点。有时候叶柄也会受到侵害,形成淡褐色腐烂病斑。
(二)流行病学
白腐病是高等真菌性病害的一种,病菌主要随着病残体越冬,可以在土壤腐生1~2年,它主要危害病果,病果落地后不腐烂,病菌可以生存4~5年。在表土5厘米深的范围内病菌最多。病菌可以在病枝蔓上越冬。它可以通过雨水反溅传到近地面部位,不断向上传播和侵染,也可以通过风雨传播。受害部位产生的病菌孢子可多次侵染。白腐病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暴风雨、冰雹、裂果、生长伤等都可能导致生病。在适宜的条件下,白腐病的潜育期最短为4天,最长为8天,一般为5~6天。该病潜育期短,侵染次数多,所以流行性很强。
高温高湿也是影响病害流行的因素。葡萄在中后期,每次雨后都会出现一个发病高峰期,特别是在暴风雨或冰雹后,造成大量伤口,果穗离地面越近,越容易发病。根据北方葡萄产区统计,50%以上的白腐病果穗发生在距地面80厘米以内。
(三)防治
防治白腐病危害主要以防止果实受害为主,从加强葡萄园管理、铲除越冬病菌、防止病菌向上传播、及时喷药保护为主。
1.加强葡萄园管理
增施有机肥料、钾、钙和磷肥,培育壮苗,提高树体的抗病能力。生长季节要及时摘除病果、病叶、病蔓,不让病残体落在地上,将病残体带到园外处理。适当提高结果的部位,合理修剪,使园内保持通风透光,同时降低环境的湿度。对于鲜食葡萄品种要适时果穗套袋。
2.铲除越冬病菌
落叶后彻底处理架上、架下的各种病残组织,集中带到园外销毁,春季葡萄上架之后,要及时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200~300倍液,或者30%戊唑·多菌灵(龙灯福连)悬浮剂300~400倍液,消灭枝蔓上的病菌。
3.防止病菌向上传播
根据历年发病的时间提前10天左右开始喷洒药剂,每隔10天1次,连续施加2次。常用的药剂为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硫黄粉:石灰粉=1:1:2的混合药粉,搅拌均匀后撒在地面上,每亩每次撒施混合药粉1~2千克。覆盖薄膜,架下铺草,防止雨滴反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