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要注意调整心态
在日常生活中,会不可避免遇到各种紧张刺激或矛盾冲突,面对这些刺激或矛盾冲突,除努力使自己保持豁达、宽容之心外,还要将内心的失衡加以调整。调整时一方面可以通过努力工作,乐观生活促进心理平衡;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暂时脱离不良环境,从而达到缓解内心矛盾冲突的目的。
4.要经常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
如果遇到不顺心的事,不要闷在心里,要善于把心中的痛苦和烦恼宣泄出来,把消极情绪释放出来。鉴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职业女性要具备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具有坚强的毅力和个性,才能经受住各种困难的磨砺。
——心灵指南——
职业女性面临的压力是很大的,这需要去积极化解和调适,而不能消极应对,更不能为了一方面而不顾其他。除了女性自身的努力外,全社会也应该积极行动起来,打破偏见,支持职业女性,维护女性的尊严和权利。
七、过好人生第二春——再婚女性的心理调适对于再婚的女性,不管是生活表层原因还是夫妻双方的早年情结问题,当她们的第一次婚姻失败后,情感严重受挫,由于难以承受痛苦,就很容易匆匆忙忙飞蛾扑火般地投入到下一段情感当中。然而,新感情并不能消解受挫情结,也不能改变性格缺陷,更不能处理她们的早年创伤,于是新伤旧伤卷在了一起,强烈的不安会不知不觉地出来作祟,毁坏婚姻的堤坝。于是,离婚了又找,找了又出问题…………
丧偶或离婚的女性,可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沉浸在晦气和自怨自艾的心情中,与寂寞相伴,如果没有足够的独立意识和坚强的心理品质,独自治疗由丧偶或离婚带来的内心伤痛,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这个时候,如果获得了异性的同情和关心,是最容易被感动的。因为,人在感伤的时候,情商特别低,更加容易使自己失去理智和判断。一旦扮演了弱女子的角色,依赖心理就会像紫藤一样爬上你眉梢,挡住了你的辨别能力,不知不觉中你会对婚姻产生巨大的期望。再婚成为你当时最具诱惑力的事。希望以后的婚姻会给自己的命运带来新的转机。
这是一位苦难深重的女性,她在再婚的道路上跌得伤痕累累。
她今年35岁,在外地工作。上个世纪末,她七岁的儿子因病医治无效,大年初一夭折在医院的病房里。失子之痛对于母亲的打击够得上晴天霹雳,但没想到才过10个月,即在本世纪初她的丈夫也因工程事故而离开人世。在这双重打击下,她很坚强,面对现实地走过来了。
多年来她一人身在他乡,也没有调回家乡工作的意思。后来朋友们不忍心她孤苦伶仃的生活,多次给她介绍男朋友。在2004年,她选择了一位搞工程的中年人,她认识他时,他已经离婚。在两个人相处的一段时间中,那个男人对她非常关心和体贴。没有多长时间,就提出与她结婚的请求。她当时喜出望外,爽快地答应了这桩婚事。婚后不久怀孕了,不久儿子出生了,但是先生却不能经常在家里陪伴她和儿子,因为先生的工程在异地,一出去就是大半年。如此她就经常怀疑先生在外面包养了其他女人,所以每天与先生在电话里吵架,使先生无法安心地工作。就这样她变成了怨妇,冲突不断地爆发,很快这个再婚家庭又陷入了风雨飘摇之中。
如果说婚姻不能够给一些女性带来安宁和快乐,那为什么还有那多女性在经历了痛苦的婚姻以后,继续寻找所谓的幸福婚姻呢?人类是群居动物,特别害怕孤独。尤其是女性,在离婚过程中,没有财产保障,大多数女性离婚以后居无定所,更谈不上安全感。加上封建传统意识对离婚女性的偏见,使绝大多数女性在离婚以后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于是一旦遇到一个对自己热心的男人,女人就很容易把自己嫁掉。
但是再婚之后,我们会发现女性朋友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得多,她的个性、生活还是重复了原来的某些特征,导致夫妻之间无法沟通协调而导致家庭破裂,与原配婚姻相比,再婚夫妻更容易因冲突而离婚。
然而更要引起注意的是离异心理创伤。第一个亲密夫妻关系的失去,往往给当事人尤其是女性非常强烈、痛苦的心灵情感创伤记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离婚后长期走不出痛苦阴影的原因。
人的心灵或者灵魂有一种相互陪伴的需求,一旦丧失便会非常不安、孤独、恐惧、痛苦,许多女性面对离婚困境时难以决然分手,主要就是基于对心灵分离的那种强烈不安全感和恐惧感,这种感觉甚至与是否拥有财富、生存能力无关。
第一次离婚带来的心理创伤是如此之重,倘若离婚后没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过渡,也没有经过专业心理咨询治疗创伤,创伤会依然时不时让当事者泛起酸楚、痛苦。如果他们很快投入另一段情感,旧创伤极有可能会不时地影响新的情感关系。
心理专家话调适
很多再婚的女性会在婚姻生活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从而出现不良心理问题,最终影响到彼此间的情感关系,甚至再次离婚。
那么,再婚女性应该如何调适自己的心理呢?
1.期望值不要过高
再婚者,都是想有个新的开端,有个美好的新生活,但由于双方种种心理因素,往往许多再婚家庭又陷入危机,其中一个原因是期望值过高。离婚后的女性,由于对前次婚姻的失望,而对新家庭期望值很高。当在新的生活中遇到波折时,便以为婚姻都是如此,容易感到失望。因此,再婚的妻子要面对现实。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夫妻双方注意情感交流、加深理解和谅解,生活一定会美满的。
2.克服嫉妒心理
在双方都有过婚史的再婚家庭中,再婚妻子一定要注意克服嫉妒心理,特别是当丈夫在丧偶的情况下,这一点尤为重要。有的妻子阻止丈夫保留前妻的纪念物,还有的总让丈夫明确态度“到底谁好”。强迫丈夫忘记前妻的做法不利于夫妻关系的融洽,反而会强化他对前妻的思念。因此,再婚的妻子应豁达大度,善良明智,促使对方重视新的感情。同时,丧偶后再婚的妻子也要注意淡化旧感,在新的家庭中追求新的幸福。
3.避免回归心理
再婚的妻子存在一个对前夫的感情问题。如果是基于离婚的再婚,一般说来由于原有夫妻感情破裂,对前夫的想念不存在了。如果是基于丧偶的再婚,而以前对前夫的依恋又较深,往往在婚后会有一段心理波动。当然完全忘记前夫是不可能的,但要尽力避免回归心理。不要总是对往事追忆,或者进行两个丈夫的比较。事实上,这种比较很难得出理想的结论。既然原有的爱情已经失去了,就要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爱情。
4.相互信任
信任是爱情的基础。再婚的女性往往戒备心理比较强。因为是半路夫妻,所以许多再婚女性存在防范和戒备心理,比如有的在经济开支上“你”“我”分得很清,有的建立自己的小金库以防不测。这种不信任往往影响夫妻间的感情,不信任感会导致矛盾冲突。因此,相互信任是夫妻感情的生命线。
——心灵指南——
再婚夫妻尽管有许多不同于初婚夫妻的心理特点,但也有相同之处,其重要的一点便是注意婚后感情的发展和心理调适。由于再婚夫妻年龄成熟,经历复杂,对爱情的追求更执着,对获得的幸福更珍惜。因此,只要互相信任、互相谅解、互相尊重,再婚家庭也一样会充满幸福和快乐。
成年的女性都有一项特殊的权利和使命,那就是生孩子,做妈妈。这是每一个成年女性都向往或害怕的事,向往的是自己终于可以做妈妈了,可以有自己的孩子了;害怕的是生孩子前后一系列的琐事和生理、心理变化。而后一点也确实影响了不少孕妈妈的身心健康,因此积极调适孕前、孕后的心理是很有必要的。
一、不做母亲——女性的生育选择权有这样一些女人,她们仿佛从生命的中间部分就拒绝了康乃馨的香味,不生孩子,不让孩子成为自己生命里的重心,不做传统妈妈——在我们的身边,这样的女人正越来越多,她们年轻美丽,在城市里四处盛开,我行我素。
生育,是女人的义务还是权利?
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为现如今的女性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对现代女性来说,要不要孩子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生完孩子以后要负担孩子大部分的教养责任,并被牢牢地拴在家庭生活的范围之内,而对于自己所追求的事业与成功也不得不有所放弃。作为现代的女性,到底是要孩子,还是要理想?
“我不准备要孩子,这是我一直以来的想法,也是我和先生结婚时的约定,但最终他没有坚守这个约定,所以,我们因此而分手了。”爽直的李雯开口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不久前,李雯与结婚5年的丈夫离了婚。“原因很简单,他承受不了来自家庭的压力,经常会有意无意地给我一些暗示。他想要孩子,我不想耽误他,为了他和他家人的将来,我让他去跟别人结婚了。”
“父母毕竟是老一辈,都是很传统的,我能理解。但我老公就不同了,结婚前关于孩子我们有过约定,我的观点得到了他的认同,但是后来他在家人的说教下改变了看法,于是,我就对他说,你真想要孩子的话我们就离婚吧。”
这话出自一个女人之口,听起来让人有些不可思议。但李雯却有自己的生活原则,“我现在在外企工作,竞争很激烈,工作强度也非常大,应付工作已经疲于奔命,经常累得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精力再养孩子?如果生了孩子,我因为工作而不能给予他很好的教育,有个闪失出点差错,再后悔也就来不及了。我觉得既然没有足够的条件和心理准备,还是不要勉强去生,不如好好享受眼前的生活。”
“可能你会觉得我很自私。但我总认为从孩子出生,到以后的成长教育,社会总会给予女人太多的责任和压力,有了孩子,也就有了诸多的束缚,女人也就注定只能当个贤妻良母,根本就不可能像我现在这样随心所欲地生活了。当然,也有一些女性认为生了孩子以后,自己仍然可以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但我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毕竟,人的时间和精力都很有限。总之,我是不会要孩子的,这是结婚的前提,不管我有多爱他。感情和生育不能相提并论。”
着名女性主义者玛蒂·S·爱尔兰说过:“社会上总有种假设,认为女孩子只有做了母亲才能使其女性成人阶段变得充实。只有当这种假设受到挑战时,一个女人的命运才能真正为她自己所有。”女性的生物性别变成了社会性别的基础,从而社会规定女性只有做了母亲才算完整,只有做了母亲才有价值,否则她就是残缺的,不尽职责的。而性别角色一旦将由其期望和规范确定,被期望的女性角色依附于生理身份,扩展为特定的两性分工,而女性无需也不允许对权利进行分析和质疑。
朱丽叶·米切尔提出,人们总是认为由于妇女生理上注定了要做母亲,培养孩子使其适应社会,就成为妇女的使命和主要的社会功能。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必然的,而是社会化进程本身及其要求的结果。生育这种生物因素不断地被人为扩大化,而宗教和神学中更把这种技能封为“女人的天职”,将生育行为神圣化之后,也将女性牢牢地捆绑在家庭领域中。女性必须承担起照顾家庭、孩子和丈夫的繁重工作,这也是女性的义务。而这种固化的性别分工却掩盖了两性之间的权利关系,看似公平地对待,在事实上,却没有认可女性从事家务劳动的价值;而仍然用衡量男性成功与否的社会价值和事业成就来衡量女性的成功,这样就给女性加上了一重枷锁与另外一重控制。事实上,这就是男性对女性的压迫之所在。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今天的社会已经越来越宽容,至少它开始允许女性可以选择不做母亲的人生。而有效的节育措施和人工流产的合法化给这一选择提供了保障,加之拓宽了的就业机会允许没有孩子的妇女在其他领域发展她们的创造力。如此,结婚生子虽然依旧是多数女性所期待的生活方式,但与过去相比,现在单身女性的生活方式有多了更大的自由度,也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可。所以,作为女人,在理想与孩子之间,如果你考虑清楚了,如果你权衡过利与弊了,那么你可以做出不要孩子的选择。
心理专家话调适
珍惜你的选择,勇敢地面对挑战。在这个“男权话语”仍然根深蒂固的社会中,这样离经叛道的选择必定要遭受各方面的责难和围追堵截。为了摆脱这样的谴责和置疑,女性需要忽视这样的看法所带来的压力,调适好自己的心理。
1.将做母亲的概念从快乐、成熟以及成功的定义中分离出来
做母亲并不意味着就是一个快乐、成熟以及成功的女性,就像对成功的男性来说,家庭似乎并不是认同自我的方式。
2.把自己看成是一个人的存在而不是一个生物机能的存在
在这个社会里,如果一个男人不要孩子,没人会说他不正常。但是,一个女人不要孩子就变得不正常了。其实这是不公平的,女性并不是生育机器,做母亲对一个女人来说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当然,谁也不能否认生育具有延续生命或种族的意义和功能。但是生育却使女人看来好像除了生孩子,抚养孩子外,什么也干不了,这是对女性的一种伤害。因此,你要明白做母亲并不是女性的全部价值,你不用靠做母亲也可以获得完整的生活,做母亲最多只是一种方式,而这种方式是你有权可以选择的。
3.树立自我发展目标,实现人生价值
追求经济独立、追求事业成功,充分发挥女性潜能也是你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而这些正是结婚生子的途径中所没有提到的。所以,既然选择了理想,那就热情地投身于工作或事业追求中,享受成功的满足感,从而为生活增添更多的色彩。
4.选择领养孩子来补偿遗憾
在现今的白领女性中,不生育者逐渐增多,因为生育对于拥有良好教育背景、工作和收入的白领女性来说,确有着难以选择的矛盾。她们并非不能生育,而是一旦生孩子,十月怀胎之外还要搭上产后半年的产假,等回到单位,很难保证还能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所以有很多在生育年龄的白领女性选择领养孩子来补偿自己不去生育的遗憾。
——心灵指南——
既然决定了不要孩子,就要勇敢、自信地走下去,一步步营造没有孩子却令人满意的幸福生活,这样才能不愧于自己鼓足勇气而做出的选择,也是给那些持怀疑眼光的人的最好证明。
二、有心栽花花不开——不育女性心理调适
在我们这样一个向来崇尚“多子多福”、“父(母)以子贵”、“养儿防老”的国度里,人们往往习惯于把丧失生育能力看做一种非常严重的个人缺陷。所以那些不孕症患者常常为此感到自卑,忧郁、悲观,从而影响到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