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就像是一个快乐的参照物,一抹暖色,一处光源,让她性格里古怪的青苔色可以偶尔出来晒晒太阳。但Mary终究是不被上帝拎起来扔到幸福人堆里的那一个,迟暮,酗酒,神经质,离异独居,一点愚蠢一点可爱,生活一团糟。她想把新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一辆二手车上,却发现于事无补。她想找个男人重新开始,却无礼而冷漠地拒绝了也许是她一生的Mr.Right的胖Ken,反而不合时宜地爱上了Tom和Gerri的儿子、与自己年纪悬殊的Joe。拙劣的调情和她对Joe女友Katie的敌意,使她失去了同事多年的Gerri的友善与亲近。人生中仿佛只剩下了无休止的抱怨、倾诉与怎么涂改都是错,Mary比从前更孤独。
在影片配角们变幻无常的人生中,有难以走出阴霾的女病人,有黑人小孩新生命的甜蜜孕育,有葬礼,有年轻人的爱情。
以四季为引题,时间为线轴,分为春、夏、秋、冬四个章节,像暮色缓慢渲染大地一般慢慢告诫人们:生、老、病、死不过是一条河流,你在岸上走,或在船上行,光阴一直都在经过,甚至都没有抬头望你一眼,打个招呼说:“嗨!同伴,你好。”
与亲友们的悲欢上演不同,生性温和的Tom和Gerri夫妇代表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那一幅人生图景,可以想象这几十年来,这对夫妇都是这样相濡以沫地度过。Tom是地质学家,Gerri是医学顾问,儿子Joe是社区律师。夫妇二人时常花大量时间细心照料庭院后的一大片果园,周末请亲朋好友聚餐吃烧烤,收获季节吃刚摘下来的小番茄,有稳定踏实、平淡安逸的家庭生活。
他们在春天那一边,Mary的秋天刚落叶,偶尔也可以彼此拥抱与慰藉,但就像政治,最终无法实现天下大同。
我们都是想要成为Tom和Gerri的,或者是Joe,哪怕是Katie,只要是那幸福家庭里的一个,但有一半的人不够好运,成了Mary。回到最后的餐桌上,Tom和Gerri回忆着他们年轻时做驴友走天下的日子,Joe和Katie甜蜜地憧憬规划着他们的巴黎之旅,只有Mary与刚刚丧妻的Tom哥哥Ronnie是两个落单者,殊途同归地被隔绝在幸福门外,听着别人的圆满,低头全是自己残缺的人生与难以言说的孤独。Ronnie的孤独是千帆过尽后的晚景寂静与人生归零,所以他可以无言地喝着啤酒、吃着晚餐,不再有活着的期待。但人老珠黄的Mary至此还是没有一个爱人,也没有孩子,甚至没有一天像样点儿的生活,只有乱糟糟的大半生与空荡荡的回忆,只听见自己的灵魂寂寞地在原地打转。老无所依的她明天还会不会对爱情、对拥抱、对人生有期待有憧憬?
影片在她空洞落寞的脸孔上戛然而止。
大欢与大喜身旁,坐着悲凉与寂灭。那一刻,你我会有一秒被戳中,仿佛出席在列,然后惊醒过来。当逐渐老去时,我们如何与生命相处,如何面对自己和身边的人?影片并不会提供一条良策,只用平淡琐碎的小事与对白叙述出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到的共同情感经验。像是海报里的那棵树,Tom一家自己和亲友们的故事沿着导演麦克?李的思维脉络开枝散叶,他说,那些步入迟暮的人在回望来时的路时,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孤独与落寞,却仍然猜不到生活的意义。
十一月尾巴的某个夜独自看完这部电影,2011年就这样也要从人类横亘的时光史上翻篇,2012年还是会如期而至。每到这个时候人类总爱总结,商人年终计算利润,娱乐记者年终盘点明星婚礼,公司统计全年业绩做报表,诸如此类,好展望下一年。
而当你我对这一年所遇历的光景作一番梳理结语,这个自我书写的过程必然是孤独的,像披上一件爬满虱子的袍子,它因无法复制的个体感受与咀嚼内化,注定了永远没有共鸣。
张爱玲早就顿悟,长的是苦难,短的是人生。人生不仅在漫长的时间面前羞愧得抬不起头来,人生还极其无常。当又是一年逝去,我们可以这样安慰自己,这一年无论过得多么狗血,活得多么丰盛,曾怎样荣光地闪耀过,或最终遁入黑暗冰冷的斑驳,都将化作尘,埋于土,或散于风。好在,还有下一年。
唯愿anotheryear,我们都能够过得更好一点。
每每看到好的电影,我都是语拙的;如同面对着喜欢的人,我往往静默无言。在月色更圆的这个夜晚,我看了《团圆》,尾随三位老人身后,跨越半个世纪的离合足迹,望见他们的不团圆,如同靠不了岸却染了一身月色的船。
故事始于一封漂洋过海迟来多年的台湾信件,孙女长段的读白清晰详尽地娓娓道出背景、人物甚至是影片的矛盾冲突。这是一段格外惊艳的电影开头。原来,卢燕饰演的老妇人乔玉娥,与年轻时候的“爱情”(凌峰饰演的刘燕生)失散,以为天涯两隔,从此选择了“生活”(徐才根饰演的老陆),风雨同舟六十载。
人老心灰之际,刘燕生音讯传来,并从台湾回到上海,要与她携手消磨人生仅存的晚景光年。一边是情感,一边是恩义,她该如何取舍,又该与谁“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