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校因素
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分配制度都是双向选择。大学生的就业现在又面临极大的困难,许多学生认为,即使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而依然不能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样还不如不学习,努力学习又有什么用处,换来的是没有理想的工作。由于大学生没有认清当前社会发展的形势,误认为,现在到处都是找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也同样无用武之地,在学校里,学与不学都一样,学与找工作无关,在这一错误思想的引导下,造成大学生学习动力的弱化。
3)家庭原因
随着高校的扩大招生人数逐渐增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已经得到普及,许多学生得到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这样不同的学生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学习动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特别是家庭条件、家庭矛盾、家庭不幸事件等均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极大的负面影响。比如,有的家庭因有广泛的社会背景,提前为子女安排好了一切,他们上大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一张大学文凭;有的家庭因父母产生极大的矛盾或离婚,导致孩子因家庭关系破裂而长期处于情绪低弱和消极状态中,不思学习,这些都大大地削弱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4)其他原因
由于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计划安排不恰当,致使学生失去对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或是所开设的课程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不符合学生专业发展的需要,也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动力。再者,教师的授课水平不高,照本宣科,没有创新性,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教学的热情不高,缺乏敬业精神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良的后果,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另外,学校不注重学风建设,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这些对学生的学习动机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考试应激障碍
考试是对学生掌握某门课程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方式或手段,也是对学校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评判。它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考试才可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同时,考前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系统的复习也可以加深对本课程知识的理解与巩固,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形成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然而我们认为,考试是大学生产生心理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面对考试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是正常的,出现心理反应也是正常的一种应激表现,而部分学生在一定应试情绪的激发下会表现出担忧、紧张和逃避的心理状态,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对其身心健康也有很大的影响。
(一)考试应激障碍的表现
在大学,每一学期都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考试可以分为考试课程和考查课程。考试课程的学分较多,而考查课程的学分较低。并且考试课程必然是重要的,它是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在统一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必须完成的答卷。而考查课程不如考试课程重要,对于考查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的情况,以及出、缺席的情况等给予一个分数。
尽管大学生经历的考试已经是千锤百炼,从小学到中学再到高考等经过了无数次的考试,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在考试期间表现出过度的焦虑与怯场。
1.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又称为考前过度焦虑是指对考试过于紧张,担心自己考试失败有损自尊心和影响今后成绩或前途的高度忧虑的一种负面情绪反应。考试焦虑对学生的考试成绩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它主要表现为:考试前紧张、害怕、恐惧、心烦意乱、不知所措;生理反应是出汗、尿频、头痛,甚至胃肠不适、不愿意吃饭等;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下降,甚至头昏脑涨等。
2.怯场
又称考中过度焦虑,它是应考时人的一种心理特殊反应,是学生在考试中因情绪激动、过度焦虑、恐慌、心理过度紧张而造成的思维迟钝、操作困难的一种心理现象。怯场的学生是在考试中发生的,所以它特别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从进入考场开始,因心理紧张程度过大造成一时大脑空白、无法答题,手或身体发生震颤。怯场的主要表现是:生理上,心率加快、呼吸急促、冒虚汗、头昏、烦躁、胸闷、恶心;在肢体上,四肢发软、甚至无法握笔、身体颤抖;在心理上,思维迟钝、大脑出现空白、严重者头昏、晕场等。
(二)考试应激障碍出现的原因
产生考试应激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自己成就动机过强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对认为重要或有价值的学习、工作积极去从事和完成,并欲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在的推动力量。有的学生想考好成绩的动机特别强,这样自己才会有成就感,所以自我的要求过于强烈,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并能达到自己所要达到的目的,甚至要超过他人的信念过于强烈。
2.自信心不足
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智力比他人差,在某些方面缺乏自信心,同时认为自己这一次考试前没有做好准备,复习不充分,在心理上产生紧张和焦虑。平时不认真努力学习,考前又搞突击战术,每天都挑灯夜战,不求理解,只好死记硬背,考试中一旦遇到难题一时答不上来,大脑空白,便心慌意乱,产生了怯场。
3.畏惧心理
也许某一次考试不理想,或某一次考试应该取得好成绩但没有达到甚至考得非常不理想,或是没有取得自己所付出努力的结果,这样便担心起来,怕再一次地失败。家长或是老师、同学等人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也会给自己在心理上造成无形的压力。
(三)考试应激障碍的调适
考试应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适度的考试应激能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考试力量,让学生能够产生一种考前积极的准备状态,以增强其学习效果。但是,应激过度不仅影响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影响考试前的准备工作,还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潜在的一种心理威胁。所以,大学生要特别注意考前自己的身心健康。针对考试应激障碍产生的原因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防范。
1.对考试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价
消除不必要的考试焦虑,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对考试应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态度,不把成绩看得太重,只当一次平时的小测试,放松自己的考试心态。对于大学生来说,考试只是衡量这一学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只是促进自己努力学习掌握专业知识的手段。考试又不能完全反映出自己的学习能力与知识水平,更不能决定自己的前途与命运。所以,大学生对考试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更不能为了获得奖学金而对自己的考试成绩要求过高,要淡化名利的思想,一心努力学习,将学习的精力与注意力投入到平时的学习过程之中而不是考试之中,这样才会有一个正确的、平常的心理来面对考试。
2.认真学习、复习,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成绩目标
平时对知识的掌握要达到“懂、透、化”的程度,将精力用于努力学习上,并认真做好笔记,及时复习所学的知识。在考前制订自己的复习规划,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复习。不要突击复习,更不要挑灯夜战,这样势必对自己产生一种无形中的心理压力。其次,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评价,在自己努力学习和复习的基础上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的学习能力,但不能对自己的成绩期望过高,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摆正自己的考试心态。只要放松自己的考试心理压力,努力复习,制订好自己的复习计划,做好考试前的一切准备,必将会有一个好的考试成绩。
3.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这一点往往不被许多同学所重视。考前特别注意不能搞疲劳战术,而是要更好地锻炼身体,增强自己的体质,这是减轻自己心理压力的一种良好方法。所以在考前,要特别注意劳逸结合,充分地保证睡眠时间,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同时,还要加强营养,保证以充沛的精力和体力、清醒的头脑、敏捷的思维和良好的记忆力参加考试。
4.积极应对怯场
应对考试怯场除了平时自己要努力学习之外,对自己要有信心,除了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过高有所期望之外,重要的就是降低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动机。在进入考场时,要调节自己的心理,放松自己,多做深呼吸,不要再看书,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如果考试时产生过分的心理紧张而出现思维迟钝、混乱、大脑空白、手脚发抖、头昏等怯场症状,应该立刻停止答卷。这时要双眼轻闭、心沉意静,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丹田位置上,意守丹田,全身放松,做深呼吸;并且要反复地自我暗示:“我很安静,我很放松”、“我现在的心情特别愉快”、“一切都会好的,我现在的心情非常平静”等,之后再伸展一下自己的全身,休息几分钟之后,感觉心情平静了再答卷。
三、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是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学习疲劳是指长时间进行紧张而持续的学习,久而久之导致自我身心劳累、注意力分散、学习效率下降且难以维持的一种学习现象。
(一)学习疲劳的表现与危害
学习上的疲劳主要有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生理疲劳是指机体受力过久或肌肉重复伸缩造成的肌肉痉挛、麻木、头脑发涨、腰酸背痛、全身无力、动作不灵活、不准确、打瞌睡等机体的生理反应。心理疲劳表现为思维迟钝、注意力分散、情绪躁动、忧郁、厌烦等心理上的反应与表现。学习中的疲劳主要表现为学习错误增多、学习效率下降、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对学习感到厌倦。它是由于学生长时间进行心智活动,大脑得不到休息而产生的一种抑制状态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一般来说,大多数的疲劳都是由于心理的影响而产生的。学生的学习疲劳主要是由心理疲劳引起的,这对学习的影响是极大的。心理疲劳的恢复比生理疲劳的恢复要缓慢,而且更为复杂。所以,在学习中大学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疲劳,尽量注意学习的感觉和学习状况,以避免产生心理上的学习疲劳。
(二)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
学习疲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负荷重,用脑过度
长期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中又不注重保护自己的大脑,不注重休息,没有劳逸结合,过度使用大脑,使大脑产生了抑制性的保护,所以大脑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的需要。
2.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
因对所学习的内容没有兴趣,又不得不学习,就迫使自己学习,在心理上产生了厌烦学习的心理倾向,这样自己对学习会更加厌倦,时间一长就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
3.学习方法不正确
因长时间学习一种知识,使大脑所受到的刺激过于单调,致使局部细胞过分疲劳,进而出现一些疲劳现象。
此外,学习环境恶劣、噪声过大,或是教师缺乏生动的讲解、内容枯燥、理论性过强而自己不能接受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而陷入学习疲劳之中。
(三)防治学习疲劳的方法
1.制定科学的学习时间,养成科学用脑的习惯
大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科学地安排好自己每一天的学习、锻炼、饮食、睡眠时间等,切实做到劳逸结合,该学习时就要认真静心、集中精力地学习,该活动或休息、娱乐时就要充分地休息好,保证自己每天都有充足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的时间,要做到:学像一个学样,玩像一个玩样。只有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放松与调节,让自己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有休息、有锻炼、有娱乐,以增强自己的体质与补充自己的精力。同时,还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大脑始终保持清醒、精神振奋,身心没有疲劳感,这样既可提高学习效率,又可预防身心疲劳。
2.科学安排时间,选择最佳的学习时间和方法
大学生的学习时间机动性比较强,而且都是自己来安排学习时间的。所以,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对学习成绩和完成学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人体生理和心理功能都是随时间的推移做有规律性的运动,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生物钟在起作用。所以,大学生要摸清自己的生物规律,按照自己的生物钟来安排好学习时间,把难度大的学习内容尽量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时间段,并根据学习规律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要注意交替用脑,把所要学习的内容适当地穿插、交替进行,不能一味地在学习的时间里,只学习一种学习内容,而是要将学习内容交替进行,并注重文与理的交替,记忆与演算的结合。
3.注意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人都希望能在一个优雅、整洁、安静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样会使人产生一种心情舒畅、静心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从而在心理上对学习产生一种“要”学的学习动机,进而提高了学习效果。若是在环境恶劣、卫生脏乱、噪声不断的地方学习会使人产生心烦意乱、焦躁不安、不愿学习的心理。因此,在学习中要创造一种良好的、文明的学习环境,选择空气清新、温度适宜、光线明亮的地方学习。
4.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是通向未来目标的桥梁。按照计划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是成功者最普遍、最重要的学习习惯。心理学研究表明,对90%的学生来说,学习好与坏,智力因素占20%,非智力因素占80%,其中有效的学习计划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大学生在科学地安排好学习时间之前,要特别注重做好学习计划,这样才会将有效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使学习变得像做一件快乐的事情,在心理上产生学习的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