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敏感性训练
敏感性训练一般由515人组成小组,在一名心理教师的指导下进行人际交流训练。
在活动之初,小组成员先谈一谈自己参加活动的意图、将要克服的交际障碍及追求的目标。随着交流的深入,成员们渐渐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表现和问题是怎样反应的。当团体内真诚的气氛建立起来后,每个成员都必须暴露真实的自我。于是,每个人都会感觉到并接受自己的真实体验,从而深刻地了解自己。这同时也可以准确地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并学会如何评价别人的行为。而且,每个人还学会了与人合作解决人际冲突、与人坦诚交往等技能。这样,小组成员的许多人际障碍、交往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这种训练对于自卑、自负、孤僻、嫉妒等人际障碍均有良好的效果。如果没有机会接受这种小组训练,可以多参加集体活动,如社团活动、课外活动小组等,在与其他人的互动中逐步完善自己的交往能力。同时,可以结交几位真诚善良的朋友,互相倾诉,亦会受益无穷。
3.自信行为训练
自信训练对于害羞、孤僻、退缩、回避、胆怯等人际障碍有良好的效果。若有以下几种情况,就有必要接受自信训练。
(1)在与人交往时,由于怕惹对方不高兴,往往不敢按自己的本来愿望行事,不好意思拒绝别人。
(2)虽然十分喜爱自己的朋友,但总是羞于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
(3)在娱乐场合,虽然感到十分乏味,但不好意思离去。
(4)如果营业员花了很多精力帮自己挑选商品,即使对商品不满意,也会违心地买下。
(5)遭到严重非礼,自己怒火中烧,却不敢表现出来。
中国传统文化鼓励忍让、克制,这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法宝。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限度,如果处处克制、时时忍让,常常会产生挫折感、压抑感、愤怒感,不但会促使对方得寸进尺,而且不利于个人的心理健康。
自信行为训练的常用方法有3种:角色扮演、模仿及强化与指导。
角色扮演是创设具体情境,让受训者通过扮演某些角色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或获得某种经验。例如,某位男青年不敢同上司讲话,可由一人扮演他的老板,让这位男青年联系与他讲话,以消除其恐惧,培养自信心。
模仿是请有自信表现的个体为榜样,让受训者跟着学习。如在上例中,可以指定一人表演如何向上司汇报工作,如何对上司提出要求,让受训者一点点地模仿。
强化与指导是对受训者的行为表现给予点评、反馈,提出表扬、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积极性。
建立自信行为对克服一些人际障碍,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改善社会适应能力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自信行为的表达应注意时间、场合,不可滥用。
4.社交技能训练
针对个体交往技能的欠缺对其语言及非语言行为进行具体的指导、训练,以增强其交往的技能,改善其社会适应能力。
言语行为是指说话的内容、用词造句的艺术。言语表达能力强的人,可以用简洁的话语将复杂的思想清晰明白地表达出来。相反,语言能力差的人,讲了一大堆话,却让人摸不着头脑,不明白讲话人的意思。
在人际交往中,言语沟通会伴随副言语以及其他非言语行为手段。副言语包括音量、语调、语速、节奏等。副言语辅助着言语的表达,同一句话若是加上副言语,就可能有不同的含义。
此外,目光接触、眼神、面部表情、手势、姿势、动作、人际距离等非言语行为,不断向对方传递着各种复杂的信息,它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却易受到忽视。所以,人际交往中不仅仅是语言的沟通,还伴随着副语言和非言语行为的表达。
社交技能训练所采用的技术和形式类似于自信训练,但训练目的和侧重点有所不同。
有位女孩,与周围同学相处不好,特别是男同学很讨厌她,当面骂她“恶心”。她自卑、孤独,会找心理老师咨询,希望提高学习成绩,以赢得别人的尊重。老师在交谈中发现她头发乱、衣服脏、讲话声音刺耳,目光不敢与人对视。于是,巧妙地点出她的不足之处,并采用角色扮演技术改善她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位女同学的外表大有改观,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但赢得了一些人的好感,而且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
有些人讲话速度太快、声音太高,好像与人吵架,会给人以不友好或不成熟、不可靠的印象。在社交技能训练中,教他们采用平稳、略低的语调发生,保持适宜的语速,往往可以改变给别人留下的不良印象。
提高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交往,尤其在现代社会,这种交往已经呈现出多元的、交叉的交往目的与方式。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能够满足他们内心深层的归属感和与人交往的需要,能够更好地释放自己心理能量的饱和度和宣泄自己心理不满的负面情绪。同时,人际关系的状况也是大学生能否有效地适应学校生活、学习环境的一个重要标志,成为加快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一项重要内容,更是大学生社会发展的缩影。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原则和技巧,把握好交往的尺度,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好朋友,有利于大学生克服交往心理障碍、改善人际关系,在愉快的大学生活中,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一、人际交往的原则
人际交往都需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方法去进行,为了使自己的交往更加健康、积极有效,在人际交往中就要遵循道德上的一些原则。
1.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是人际交往中最为基本的原则。平等就意味着交往中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平等待人、一视同仁,这是建立良好人际交往的前提,也是和谐交往最为基本的条件。大学生之间可以因为家庭条件、经济状况以及个人的性格、能力、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知识、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存在着差异,但人与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在交往中更要注重人格的尊严和平等。大学生都非常注重自己的自尊,每一个人都希望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欣赏,在心理上和精神上特别需要彼此的平等相待、以诚相待。不能因为自己的家庭条件、自身素质等因素的不同而高人一等,总觉得自己比他人强,自己了不起;或是比别人低一头,缺乏自信,产生自卑心理,不敢与人交往,这样是无法与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因此,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树立正确、健康、积极、平等、和谐的人际交往观念去与他人进行交往,只有这样才会获得他人的尊重与平等的对待。
2.诚信原则
诚信是做人最为基本的原则,是人与人之间进行沟通交流的桥梁。在交往中讲究真诚、信誉、守信、明心待人是人际交往得以建立、维持、延续、发展、深化的保证。只有诚信才能获取他人的信任,得到他人的尊敬与悦纳。人人都需要真诚的人做自己的朋友,喜欢与真信的人交往,所以,人际交往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之上。大学生是有知识、有文化、有素质的现代人,他们更愿意与真诚、守信的人交往,因为他们把诚信作为人际交往的最重要的方面。他们可以容忍别人的缺点,但不能容忍别人的虚伪。所以,在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就是诚信。
3.宽容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彼此的关系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时候最需要的就是宽容,对人要宽容、厚道、真诚,充分地理解、体谅、原谅他人。在校园中,每一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缺点,尤其是同班、同宿舍的同学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误会而产生矛盾。这就需要大学生应该表现出大度与宽容,接纳、理解、尊重、欣赏他人的缺点,要承认彼此之间的差异,承认“人无完人”,接纳别人的思想、观点、见解和习惯方式,尊重、欣赏别人的兴趣与爱好,以理解、宽容的心态对待别人的缺点与不足,不能处处斤斤计较,要学会克制、忍让。要用宽容、大度的心态对待人际关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才会扩大自己人际交往的空间和范围,滋润人际关系,亲近彼此之间的感情,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紧张与矛盾。
4.互助原则
互助原则是人们在人际交往中满足对方需要的同时,又能得到对方的报答。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影响与交流,并在交流中满足自己合理的需要与利益。只有双方都感到满足了某种需求,彼此给对方带来快乐,人际关系才能继续维持与发展。所以,在人际交往与互动中彼此都要保持一种平衡的心理需要,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的对待你。如果其中一方若是不能满足需求,不能平等地对待对方,那么,这种友好的关系就不可能长久。所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爱护、帮助、尊重,就必须想到对方也是有这样的需求的。要想在平等中发展彼此友好往来的关系,就需要彼此之间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理解、相互体谅。
5.适度原则
适度原则就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行为得体、合乎分寸、恰到好处。在大学期间,为发展自己的能力与潜能而交往并没有错,但应该明确的是,大学期间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学习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与时间才能掌握所需要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技术与技能,一味地为发展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交际范围是没有必要的。所以,我们强调交往的重要性,但不主张浪费更多的时间去扩大自己交际的空间和范围,即用时间去换取交往的空间,这是适度原则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交往程度要适度。人际交往不能全面地出击,为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不断地与他人、社会进行广泛的交往;也不能因为利益上稍有冲突,便瞬间势不两立。所以,对于大学生来说,要特别注重适度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要注意疏密有度,把握交往的张力,正确处理好彼此之间的关系与亲密度。
6.理解原则
这与宽容原则相似,我们之所以提出这个原则,就是因为,在人际关系中只有彼此理解才能更好地建立起良好的、真诚的、信任的关系,这是人际关系中应该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在人际交往中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体谅和关心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从对方的角度、位置进行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一切,这是理解原则的实质。在人际交往中要真正地了解对方的思想、情感和心理,就必须学会换位思考,处处理解对方当时的心理、行为和情境。这样理解了他人,就能有利地解决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冲突,恢复心理上的平衡,创造一个愉悦的人际关系氛围。
二、提高交往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同学对自己的交往能力不够满意。他们有的感到自己人缘不好,不受人欢迎;有的抱怨自己交谈没有吸引力;有的不知如何处理与朋友间的冲突;也有人为自己的交际障碍而感到痛苦。
其实,人的交往能力不是天生的,它同其他技能一样有一个学习、训练的过程。然而,交往又不同于功课,与其说它是一种技能、一门学问,不如说它是一门艺术,它需要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交往的场合,灵活运用,创造性地进行思想、感情的交流,巧妙地建立和谐、融洽的交往氛围,从而实现交往的目的。所以,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不仅要遵循交往的原则,还要学会交往的艺术,掌握交往的技巧。
(一)改善自我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初次见面,一个容貌端庄、举止潇洒的人会给你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在单位里,一个人衣着整洁、温文尔雅,会赢得很多人的欢心;而那些不修边幅、满口脏话的人,常常遭人拒绝,这些都说明外在形象的重要性。人的外在形象的内涵是很丰富的,主要包括容貌、身材、表情、服饰、姿态等方面。
生来就有好的外表自然很幸运,但并非长相不理想就无能为力了。比如,一些形体较胖的人可以通过锻炼,变得体态匀称;一些身材较矮的可以通过抬头挺胸的姿态训练使自己显得挺拔。当然,还可以借助服饰、表情、举止等来改变自我形象。
服饰是人的外包装。尤其现代时尚的大学生,特别注重自己着装的个性化。但是,如何穿着得体的服装才能表现出自己的美丽呢?有人提出以下3条原则。
(1)服装要同人的体形相配,保持和谐统一。比如,圆脸人不宜穿圆领和方领,以较长的椭圆形领子为宜。
(2)服饰要同人的年龄、职业、性格、教养等条件相称,保持表里如一。比如,工人穿着要朴素、庄重、有力度;医务人员的服装应素雅、整洁等。
(3)服装要同时间、场合、环境相适应,同那里的气氛、情调相吻合。例如,参加晚会可穿戴讲究;喝喜酒时,穿着要有喜庆色彩,增添信任的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