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地进行身体锻炼,除了应该遵循身体锻炼的原则和方法,合理地选择与运用锻炼的内容,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外,还应当注意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
身体锻炼要做到有计划、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但人体有时由于某些原因会发生不良反应或潜伏着某些疾病,如能及时发现或引起主动注意,调整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或暂时停止身体锻炼,这对自身的健康是极为有利的。因此,在身体锻炼后要注意自我感觉以及全天的生活、学习、工作情况和饮食、睡眠、情绪有无变化,根据自我的感觉和测量心率来检查机体的恢复情况。如有不良的现象出现,就要适当地降低锻炼的要求或停止锻炼。如果仍坚持原来的计划进行锻炼,就可能损害自身的健康,甚至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人体从安静状态进入运动状态应有一个过渡阶段,这个阶段的活动就叫做”准备活动“。时常看到许多学生在没有做好任何准备活动时,就参加剧烈的运动,这对自己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为什么要做好准备活动呢?因为任何事物从静止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都需要克服其本身的惰性。同样,人体从静止状态进入到运动状态,也需要克服本身的运动器官和内脏器官的惰性,而人体的运动过程比其他物体的运动更为复杂。例如,刚拿起一本书学习时,精神往往一下子集中不起来,总是要待上几分钟或更长一点儿时间,注意力才能完全投入到书本里。体育活动也是这样的,从安静状态,突然参加百米赛跑,身体就会感觉很不适应,这就是没有克服生理上惰性的原因引起的。人体安静时的心率在7080次/分,要达到140150次/分或170180次/分,需要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所以身体锻炼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来逐渐提高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以便更好地发挥运动能力和人体的工作效率。因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发动的快慢不一样,运动器官的活动动员最为快速,短时间内即可发挥最高的工作效率,但内脏器官受植物神经系统的支配、传递兴奋的速度较慢、惰性大。所以运动前要认真做好准备活动,把内脏器官的机能动员起来,从而减轻内脏和肌肉运动不协调的现象。同时,做好准备活动,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血液中的氧气向组织细胞释放更多,以保证氧气的供应,充分提高肌肉的弹性和伸展性,避免发生运动性伤病,如运动损伤、肌肉痉挛等。
准备活动可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一般性准备活动包括走、慢跑和各种体操等,运动负荷由小到稍大,动作速度由慢到渐快。专门性准备活动是在一般性准备活动的基础上,针对锻炼的项目,选择一些相应的动作做准备活动,使人体适应锻炼项目的要求。例如,在百米赛跑前,做起跑、冲刺跑等,篮球比赛前可做传球、运球、投篮等使肌体达到适宜的水平,提高正式练习的质量。
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强度,应取决于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正式练习的强度和内容,应根据个人的主观感觉做到身体发热、稍微出汗、关节灵活、轻松舒展和精神振奋为宜。
整体活动是指身体锻炼或比赛之后,为使身体各器官功能加快恢复过程,可做一些放松身体的练习,使身体较快地恢复到安静状态。
人体的机能从安静状态动员到运动状态需要一个过程,而运动状态恢复到安静状态同样需要一个过程。此时,人体仍然需要消耗氧气。例如,激烈运动后,立即静止休息,身体常会出现不良的反应,如1500米跑的需氧量超过平时人的1015倍,如果跑完后完全静止下来,会造成氧气补充不足,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会出现暂时性脑贫血等一系列不良反应。因为运动时所欠下的氧债,需要在运动后逐渐恢复,逐渐减少氧气的需要量。做好适当的整理活动对机体的恢复、消除疲劳、偿还氧债,都有积极的作用。
整理活动,包括一些呼吸运动和较缓慢的全身运动,运动量应由大变小,加强深呼吸,尽量使肌肉放松,使身体逐渐恢复到安静状态。例如,中、长跑之后,逐渐转为慢跑或走,同时进行深呼吸,腿部做一些屈伸放松摆动或做一些按摩等。其放松的方法前面已经介绍过,大家可以作为参考。同时,在整理活动过程中,还要注意环境卫生,冬天不要受凉,感觉冷时要穿好衣服或进入室内;夏天不要暴晒在阳光下,应到较凉爽通风的地方休息。整理活动的时间,以基本上使机体恢复平静为准,一般35分钟为宜。
二、极点与第二次呼吸
在田径比赛中,运动员跑了一段距离后,尤其是1500米以上的长跑运动,往往感觉头昏脑涨、呼吸困难、两腿无力,肌肉有一点儿酸痛等现象,这是激烈运动中常见的生理反应。在运动中肌肉活动的强度大,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体内新陈代谢加快。而人体的内脏器官有一定的”惰性“,不能一下子动员全身各器官功能达到运动器官的需要。而体内的新陈代谢的废物---二氧化碳和乳酸积累不断地增多,在体内积蓄,这就需要增加更多的氧气来氧化这些物质,这时只有增加体内的吸氧量才能不断地将乳酸氧化,释放出能量,供机体运动的需要。平时,人在每分钟所吸进的氧气量是47千克,而在较大强度下的运动中每分钟需要的氧气量为100110千克。可见,这时人体是处于严重缺氧的状态,造成大量的二氧化碳的产生和乳酸的积累。造成人的大脑产生头昏脑涨、四肢无力、肌肉酸痛、呼吸困难等反应。大脑---人体活动的指挥部正处于既缺氧又受二氧化碳的刺激,它们对各个器官和系统的指挥处于暂时的混乱。肌肉内由于淤积了大量的乳酸,使肌肉呈现出沉重无力、酸痛的状态。这就是”极点“。
出现了”极点“以后,应该以顽强的意志继续坚持运动,等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等内脏器官适应了运动器官的需要后,这些表现出来的症状就会慢慢消失了。”极点“出现时,要有意识地加深呼吸,促进体内的气体交换,特别是氧气的呼吸量要加大,改善供氧状况,通过吸进更多的氧气来满足肌肉对氧气的需要。这样呼吸就会自如,频率减慢而有节奏,动作轻松自如有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在生理学上叫做”第二次呼吸“。”极点“出现时的早晚,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个人的运动水平、运动强度、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等有密切的关系。
三、出汗与饮水
出汗是人体的一种代谢现象,汗水是从分布在人体皮肤下面的汗腺中分泌出来的。汗腺有两种作用:一是调节体温,二是排泄废物。
进行身体锻炼时,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强,热量增加。如果体内的热量散发不出去,体温就会升高,汗腺通过汗液的分泌和蒸发来散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汗水的成分除水和盐外,还有新陈代谢所产生的一些废物,如少量的尿素、尿酸等。
当人体激烈运动时,人体各器官、系统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也急剧地活动起来,排出的汗量就会增多一些。但每个人的汗腺数量是不一样的,调节体温的能力也有所不同,所以有的人出汗多一些,有的人出汗少一些,这都是正常的现象,并不是体质强弱的标志。
在激烈运动后,常使人感到格外的口渴,有的人只因一时痛快,在运动后大量地饮水,这是不好的。因为运动时,胃和肠道的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供应暂时减少。这时大部分的血液都流向了肌肉,以供应肌肉所需要的养料和更快地排出废物。如果运动后大量地饮水,由于胃肠血管的收缩,吸收能力的减退,会使人感到胃部沉重闷胀,影响呼吸。在运动结束后,心脏的负担逐渐减轻,如果这时大量饮水,一部分水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液之后,循环血量就有所增加,这又给心脏增加了负担。另外,由于出汗而大量饮水,也必然会造成体内盐分减少,浓度降低。
在运动后,虽然感到口渴,其实,这并不是一定真正表示人体内缺少水分。这时的口渴,主要是由于运动时呼吸加强,水分蒸发较快和唾液分泌减少变稠,致使口腔、咽喉、呼吸道和食管道上段的黏膜比较干燥,因而有了不舒服的感觉。这时只要漱漱口,使这部分黏膜湿润一下,再有意识地略加克制,那么口渴的感觉就会减轻。如果激烈运动后确实觉得口渴难忍,也应少量地饮水,逐渐地补充水分是运动后饮水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