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教育实践的发展方向由教育的决策决定,而教育的决策由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归根到底,教育的价值取向决定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趋势。所以,不同的教育价值取向将导致不同的教育行为。
三、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与减负
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不是一种空洞抽象的价值命题,而是一种教育信念、教育观念,在这种基本教育观念指导下,将会产生一系列新的教育措施和教育评价标准,这是我们选择教育内容、手段、方法的基本依据,又是评价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在此基础上而进行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必将会带来全新的效果。从对学习者的作用来看,它能激发起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兴趣、动机、需要,唤起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减轻学习者对学习负担的体验。
(1)把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下形成的新的教育质量观、学生观、人才观及评价观来指导教育实践,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赋予教育质量观以新的内涵,它关注的核心是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的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程度,相比较而言,学生用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知识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因而,能够从客观的量的方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在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下形成的现代科学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具有极大发展潜能的个体,是一个发展中的人,蕴涵着巨大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个完整的人,并不是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所以,应从人的整体性上来理解和对待学生,还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给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在教育实践中,以此为目标来培养学生,培养他们的主体精神,学生的潜能、个性就会得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当然教育者也可以通过将外加负担转化为学生的自寻负担,增强学生承受自寻负担的自主性、积极性和能力,从而大大减轻学生对负担的体验程度。
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形成了新的教育评价观,即由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决定的教育评价观应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技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协调发展的评价,并力争做到全面、准确、客观、公正。这种新的教育评价观不单纯以分数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标准,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从学生学习的内容来看,学科负担在量上减少了,这就意味着消耗的体力和心力也将有所减轻。
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必然要求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人才观念,确立行行出状元,个个能成才的人才观。新的人才观对人才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次、多类型的,同单一的升学人才观相比,内涵大大地丰富了,其关键是要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因此要保证教学计划与课程实施的全面性、整体性,并注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照顾学生的兴趣爱好等,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支配,这样从承受负担的场所来看,校外负担大大减轻了。
(2)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也通过新课程观的指导思想得到体现,以此为依据而设置的新课程从体系、结构和内容诸方面,都将起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效果。
第一,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核心内容就是以人为本,而新课程观的指导思想也是以人为本,以育人为中心。现在基础教育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其基本精神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而有特色的发展置于课程的中心,详尽地反映社会、知识、学生三因素在制约课程设计中的相互关系。由以上分析可知,新的课程观是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它强调的是学生个体本身,注重其主体性、全面性的发展,其结果必将会减轻学生的负担。
第二,新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学会做人。因而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的中心思想是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个性,完善学生人格。它反映了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人的发展以及通过人的发展而推动社会的发展。这与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核心内容也是一致的。我们知道,人格的内涵特别丰富,它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哲学、生活方式、伦理准则、思维模式等。这就要求课程体系要涉猎到这些方面的内容,在教学实际过程中更应注意加强这些方面的培养。这样相对来说,学生花费在接受书本知识方面的时间精力就会有所减少,因而学习负担必然会减轻。
第三,在新的课程结构方面由单一到复合,形成学科与综合活动相结合的新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优化课程结构。正在进行中的课程改革在课程结构上改变了以往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合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根据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改革的课程结构既非学科中心,亦非儿童中心,而是兼顾了社会需求、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三个方面,以此为基础,围绕全面提高素质,注重个性健康发展这个核心。新课程的这种结构决定了它比学科课程更容易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上这些都能够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之效果。
第四,在新课程内容方面由孤立到综合,注意了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在课程内容上,改变了传统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习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这种综合的指导思想就是注重各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其主要表现形式为开设综合课程。开设综合课程,相应的学科的门类、知识的数量都会不同程度地减少,而将那些内容相近的、关系密切的课程进行综合,合并为一门课程,打破传统教育中各学科自成系统、相互封闭的课程体系,这样不仅会提高教师教学效率,节约教学时间,而且会使学生的学习负担也随之减轻。
(3)在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下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见,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开始以学生发展为本,体现了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并着重实现三个层次的发展目标:即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乐学的学习情感。整个课堂教学改革以创新教育为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发展学生的潜能和发展学生的个性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学生主体地位的这种变化激起了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用在课外、校外的学习时间、需完成的作业量将大大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学生主体性的增强,对学习负担的感受将大大减弱。这些都有助于从根本上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4)在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下,对教学方法实施从理念到实践的改革,客观上也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首先,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是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体现。教学方法包括教法和学法。新的教法理念强调为不教而教,即为学习而教,而且是为学习化社会的终身学习而教。因而这样的教法关照的不再是系统化知识,而是学习素质,并且教已经不再是预设终点的活动,它将更加重视学习者的问题情境及兴趣。新的学法理念是基于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认为学习不应该由外部来决定,应是对外部准备好信息或知识经过主体的主动接受的加工过程。学习就是每个个体在社会关系中发生由内部世界来实现的建构和再构。显然,这样的学习是才真正主体的学习,这样的学习也就可能成为“主要应有学习者自己来负责的事。”可见,新教学法理念的灵魂是以学生为本、为基点、为目的的。这与新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十分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