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管理能优化人际关系,缩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心理距离,利于各种关系的沟通,激发被管理者的内在潜力,使其由衷地把自己的行为与管理者的意图结合起来,产生一种认同感。但是,人们的认知、情感及个性心理等因素各不相同,常有与管理目标和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发生。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情感管理)的同时,还必须使被管理者行之以则(则:准则、规章、制度),即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相结合,管理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对师生员工的感情投入;另一方面又要辅以切实可行的制度管理,以补情感管理之不足。制度必须具有两性,即激励性和制约性。前者如奖励、晋升制度等,后者如《规范》《条例》《公约》等。在实施制度管理过程中。要做到“稳”“准”,坚持一视同仁,切忌任何感情因素的干扰。情感管理与制度管理的有机结合,刚柔相济,互为补充,能促使活泼愉快而又规范严谨局面的形成,从而提高管理质量。
三、系统管理与层次管理的有机结合
在普通中学,校级领导围绕学校管理目标,各自主管一、二条线上的工作,强化系统的管理,这是必要的。但各系统的工作都由他们一管到底,显然是不行的,这就必须坚持系统管理与层次管理的有机结合。即校级领导宏观管线(系统),微观管层(处、室、组),把系统的管理目标分解在层面上,把主要精力用于系统管理目标的宏观调控和层面上的管理。
同时,必须放手让层面上的管理者独立工作,让他们有职有责有权有事干,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系统目标抓管理。系统管理与层次管理的有机结合,不仅能使学校点、线、面工作落到实处,有人管,而且能使不同职级的管理者情理相融,增强相互的信任感,合力推动学校工作,圆满实现管理目标。
四、终结管理与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
实践证明:终结管理如果不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往往事倍功半,给管理者带来的是不尽的遗憾。在管理过程中,既要强化预定终结目标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又要对已实现的终结目标进行认真的分析、评估、总结,而管理终结目标的实现又有赖于过程管理的步步落实,因此,在抓终结管理时,必须强化过程管理,即着眼于预定终结目标,制订切实的实施程序及各程序的具体方案,组织导行督行,检查小结,矫正负效行为,层层推进,严格过程的微观调控。终结管理是目标,过程管理是手段,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终结管理便是空中楼阁。
学校的内部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单一的、机械的管理都是徒劳的,低效的,惟有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多种管理原则的有机结合,实行各管齐下,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才能提高学校内部管理的质量。
修身治校力戒十失
人们对于学校管理的思考,往往囿于领导者的方法能力,而忽视了修身与治校的内在联系。其实,提高领导自身的修养,是治理学校的关键。学校领导应该规范行为,自盛自律。联系群众,不失聪。领导要有民主作风,从善如流,闻过则改。顺耳的话要听,逆耳之言也要听。魏征式的犯颜直谏较邹忌式的委婉讽谏更加难能可贵。学校健全群众监督机制,有利于促进领导者的自我完善,也有利于改进学校工作。倘若视自己为一校之长,唯我独尊,刚愎自用,就会脱离群众。知人善任,不失察。“校短量长,惟器是适”;简贤选能,惟才是举。考察一个人,不仅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提拔干部要坚持标准,不分亲疏,不带个人感情色彩,注意公众舆论,使之“上下相孚,德才称位”。同时也要注意识别那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不正之“风”,爱护和提拔青年中的优秀分子。
勤政敬业,不失职。管理学校必须有明确的岗位职责,严格的劳动纪律。打铁先得本身硬。领导者要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学校领导不仅要从政,而且要从教,要有一块自己的“试验田”“样板田”。一个好的校长首先应该是一个好教师,在教学上同样要能起表率作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拒腐守廉,不失节。廉洁是为官之大节,是树立领导者自身形象的道德支柱。“公生廉,廉生威。”领导得自身清正廉洁,才有凝聚力、号召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遇事冷静,不失态。冷静是一种心态,一种气度。处乱不惊、不慌,遇事不怨、不怒,能冷静,理智地处理好突出事件是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自我克制能力的表现。有两种情况,领导者要特别提醒自己:一是在处理严重失职违纪事件时要冷静;二是在自己已被误解、受委屈时要冷静。实事求是,不失真。真、善、美乃人品之最高境界,而“真”为其首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工作,育人为本。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靠的是真抓实干,切不可搭花架子,弄虚作假,欺上瞒下。防微杜渐,不失时。月晕而风,础润而雨。领导者要有见微知的洞察力,一旦发现苗头,就要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坏的风气滋长蔓延。《学记》中这样的论述:“禁于未发之谓预,当其可之谓时”,就是说要善于捕捉时机,防患于未然。
实施学校标准化管理
所谓学校标准化管理,就是在教学实践和学校管理活动中,通过对学校具体事物、工作环节、构成要素、状态等方面,明确提出定量化、定性化的实施标准,引导和控制学校的管理目标、行为标向、教学质量、设施效用和服务社会方式等,统一于所限定的约束范围和应遵循的规范准则之中,使之成为定向地向最佳运行状态、工作效率和社会服务效益良性转化的过程。特建议:要界定好学校标准化管理的涵义,涵义界定应有五个内容:
(1)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应是标准,通过制定和实施具体标准而构成学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
(2)学校管理标准应是现代化科学、技术、管理等社会实践和教学实践的综合成果。
(3)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是获得最佳秩序、工作效率、教学质量和社会效益。
(4)学校管理应是一个实践过程,其效果只有当标准实施以后才能体现出来。
(5)学校管理标准化是一个概括性范畴,它呈现为标准制定、实施、反复修订、完善的运动态势,在深度和广度上是没有止境的。总之,学校管理是一个由非标准→标准→非标准→标准的不断循环、相互转化而呈螺旋式上升的动态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化水平即提高一步。要明确学校标准化管理的内容和任务其内容和任务有三个:
一是规范和制定学校工作各项标准,这是标准化管理的基础构件。按其管理对象可分为:①学校等级评估标准。主要指在学校网络体系中,对不同层级、各专业门类进行综合评估的等级标准,包括基本标准和分等标准;②基础设施效用标准。包括学校教学、实验、实习、科研等设施的拥有数量、先进程度、技术等级、质量标准和是否配套等;③学校管理价值标准。是指学校运行的客观状态和价值评判组合而成的双重体系,既体现出学校主体对于客体各种对象满足程度的客观运作状态,又表现为人们对学校管理实践活动所持的观点和态度,包括学校组织机构、人才结构、行政效能、后勤服务、校容校貌等的评判参数和学校主客体相互作用产生的效用关系作出肯定与否定的价值评判。④学校角色职位标准。它是沟通学校各项标准的中介和实施不同岗位、职位人员的工作准则、规章制度、道德修养、行为规范。
二是制定实践标准和追踪标准,这是学校标准化管理的主要过程。即在制定和颁布标准之后,要不失时机地把握标准的执行,组织实施标准和监督标准的实施,使制定的各项标准付诸实践,并千方百计地追踪标准,衡量成效,以使各项标准组成的学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最终效应处于最佳状态,这是标准化管理的关键所在。
三是制定评估和修订标准,这是构建学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重要环节。标准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标准与实践是互为前提、互为目的、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的,既要按照标准去调适、导引教学活动和学校管理的实践,又必须在实施标准的实践中从学校构成要素的实际出发,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结合上进行科学的论证和评价,随时纠正偏差,修订标准,使之在反馈调节过程中越来越完善,具有更强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
总之,只有不断完成标准的制定、颁布、实施、反复修订、再实施的管理标准化实践的循环往复过程,才能使学校的标准化管理日臻完善,逐步建构起学校管理的标准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