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教材是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表现特定教学内容、反映一定教学策略的计算机教学程序,它可用来存储、传递和处理教学信息,能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操作,并对学习作出评价的教育媒体。多媒体教材以其教学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教学信息处理的数字性、教学信息表现的交互性、教学过程的可诊断性等特点对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可以变传统的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的学生教育;可以变集体同步化的教育模式为个别化、因材施教的教学;可以变被动单向式学习活动为尊重学生个性特点的双向交互式学习,因此受到广泛的运用和普及。但在多媒体的实际运用过程中,主要是演示性的较多,智能型的较少,而且交互性不强,有的只是以幻灯片罗列的形式,甚至没有声音,远远没有达到多种媒体共同创建信息化的学习环境的效果;有的教材整体色彩和主题不协调或背景和前景色调过于相近,影响了视觉效果。要提高多媒体教材的质量,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面:
一、理解媒体特性、合理运用媒体语言
多媒体教材媒体语言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上的一种综合语言形式,它以计算机为核心,通过视听元素的组合,以崭新的视听形象来传播知识信息。媒体语言包括文本、图形、图像、色彩、声音、活动视频、动画和画面组接与过渡等元素。媒体语言具有自己的传播特性,在多媒体教材设计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媒体的不同传播特性,掌握媒体语言的各要素在其传播作用中所表现的特点,扬长避短,才能运用好媒体的传播特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教学优势。
(一)理解掌握不同媒体语言的传播特性
媒体就好比个体的人一样,具有自己的语言特性。教师只有对媒体语言足够了解,才能正确使用这种媒体,使这种媒体的优势得以最大化发挥。
文本被认为是教学媒体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成分,在概念的表达,描述抽象复杂的问题方面具有简明、准确的独特优点,而且最大的优势是能够高度概括各种抽象和具有结论性的表述。文本的输入和修改都非常方便,且数据量小,能在课件中实现课件内容的变换、跳转的功能。图形、图像媒体不仅能够以直观、生动的图形图像有效地传播教育信息,产生一目了然的视觉效果。而且它具有丰富的色彩、多变的布局,本身具有强烈的审美性和艺术感染力。色彩是光刺激眼睛再传至大脑视觉中枢而产生的一种感觉,对于多媒体教材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无论是字体、图片等单个元素还是整体合成,在色彩运用时要注重整体色调的统一,强调色彩的对比关系,确保主体突出,利用色彩营造特定的课堂氛围。声音媒体包括解说、音响、配乐,它在教学内容阐述,表达主题思想,烘托气氛,渲染情绪,描述背景,引发联想,转换场景,强化节奏及引起注意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活动视频能以连续、生动、形象的活动图像表现真实场景、各种教学内容和主题思想,其本身就是多种媒体的综合,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动画是指连续运动变化的图形、图像、活页、连环图画等,也包括画面的缩放、旋转、切换、淡入淡出等特殊效果。它能使媒体在运用过程中表现得更生动和形象。它可以化抽象为具体,具有多种神奇功能。恰到好处的动画成分可以增强多媒体的视觉效果,起到强调主题、增加情趣的作用。画面的组接和过渡在多媒体教材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组接和过渡要符合视觉流程的特性,主体要突出,利用各种特技进行过渡时要自然、流畅、发挥好形式美的魅力,以产生最佳的视觉效果。各种媒体具有自身的优点,但也存在相应的不足,如文本较抽象,图画不能连贯,视频、动画数据量较大等。所以只有充分了解各种媒体语言的特性,恰当运用,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根据多媒体教材的需要合理选择、
转换和应用媒体
多媒体教材类型多种,教师要根据其表达内容与类型的不同和各种媒体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媒体。因为不同媒体表达信息的特点和程度不一样,视频、图像、动画、音频、文字都有自身的语言特性,越接近原始媒体形式,其信息量就越大;越是抽象,信息量就越小,但更精确。比如要做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方面的多媒体教材,那么最有真实感和说服力的就是活动视频,它可以真实地再现战争场景。用活动视频作为主要的媒体,再加上其他媒体,如三维动画片头和声音等,用多媒体技术表现出来,就是一个成功的作品。如果要做宏观方面的多媒体教材如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动,或者是微观方面的多媒体教材如细胞结构、电子的物理特性等,就要把动画作为主要媒体。只有动画才能够根据原理、发挥想象再创造一个逼真的世界,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多媒体教材要注重实用性,考虑实际需要和技术方面的限度,要以最简洁的方式传达最丰富的教学信息。有的教师总是追求最新的技术,把多媒体教材搞成多媒体成果展览,准确地说这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媒体的运用应该要服从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环境的需要。如动画的应用,动画可以让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具有突出主题和重点的作用,但它只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是传统教育媒体的延伸与发展。在运用动画时,要一切为教学目标服务,不能为了形式上的多样性而滥用动画;动画的运用还应该根据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把教学中那些深奥、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有条理的具体形象。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地提示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动画的运用还应该选择合适的机会,在多媒体教材中,使用动画的最佳时机,是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和复杂的工作原理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另外,多媒体教材不是简单地将这些媒体语言集合起来,而是根据需要将其收集、处理分类、再合成,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多媒体信息。如果组合不当,不仅不能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反而会造成教学信息的混乱,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及计算机的信息处理能力合理选择、运用媒体,恰到好处地表达教育信息。
二、提高设计制作者的综合素质,注重整体
设计创意
人文素质是指个人或群体对人类先进文化知识和精神品格长期学习追求的修养。在通过多媒体教材来表现的过程中,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不管是对作者提高自身素质还是提高创新能力都是十分有帮助的。创新能力不是建立在单一的知识层面上,创新者还需要有丰富深厚的综合文化素养。而综合素质包含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科学技术素质以及语言、文学、艺术、历史、写作、文化等基本知识和修养。因此要提高多媒体教材的制作水平,必须加强作者人文素质培养,通过学习来培养制作者思维情操、价值观念、审美修养、思维方式和创造品质,并内化为作者的品格、气质和修养。只有知识面广、量大、点多,才有可能进行高度综合,发挥创造才能。在多媒体教材的设计制作中,关键是有没有好的创意,因为只有好的创意可以使作品脱颖而出。目前许多多媒体教材制作都过分依赖于制作工具,而不注重创意。会用Powerpoint,并不表示你就懂多媒体,更不能说自己就是多媒体行家。没有好的创意,多媒体教材也就是照搬书本,无法实现多种媒体的综合作用,失去了多媒体教育的意义。多媒体的设计,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整体规划的思想、导演的思想,是在抓住主题内涵的基础上巧妙地利用各种工具,才能更真实的体现创作意图。
三、加强学科课程的综合,体现多媒体教材的特性
多媒体的“多”是多种、多样的意思。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教材是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交互性的集合体,而这些特性的体现需要制作者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同时还要对要做多媒体教材的教学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要求某个人来完成这些工作,肯定是有些困难的。任何人都不是全才,这就要求各方面的人才团结合作才能做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材。多媒体教材只是教材的一种,因此它也同样具有教育性,它突出了教育目的、对象,突出了教学重点和难点。现实中多媒体教材实际上有许多弊端,在某些地区,教材的制作、测量和评价还只是教育技术人员的事情,教师和其他人员都没有直接参与,只是片面地强调技术的方面的运用,导向的错误会引起教学软件制作与教学需要脱节的问题。这违背了教育技术原则,可能会造成多媒体教材重复建设。因此要与专业教员合作,认真钻研教材,以书本为依托,提炼精华,用多种媒体的效果去实现人机交互,充分体现多媒体教材的优势。目前多媒体教材的制作软件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等。无论使用哪一种软件,要想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教材,都必须要在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的基础上,熟悉软件的使用。目前多媒体教材趋向于构建网络化的教学环境,就必然需要计算机硬件、网络方面的技术支持,因此多媒体制作人员要积极与计算机专业人才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优秀的多媒体教材在保证具有教育性、技术性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较高的艺术性。这样的教材既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还能使人赏心悦目。这就对制作者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基础,还要有一定的审美情趣,而美学修养不是短时间就能提高的,这时与美学方面人才的合作就显得非常必要了。交互性是多媒体教材的突出特性,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的部分,不必局限于某个内容,有了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余地。多媒体教材的交互设计要体现人性化的特点。
四、重视理论研究,拓展多媒体教材的应用
多媒体教材在结构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非线性。这需要教师在对课件的设计时要有整体的意识,既要考虑到各种构成要素的协调统一,还要保证在非线性的结构中总体的融合与完整。而目前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注重实际制作,理论研究没有跟上。认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实践,目前是实践大于认识,没有先进的、正确的理论进行指导,实践就不会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尽管现在大多数学校都有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但多媒体教材的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从事多媒体制作的教师需要懂得一些计算机知识,这使一些习惯于用幻灯、电视教材的教师心理胆怯,影响了应用的广度。另外大部分多媒体教材制作人员仍然停留在基础应用阶段,没有更深一步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和理论研究,在多媒体教材的应用深度上没有拓展,这也是目前多媒体教材应用效果不大的原因。因此要加强计算机知识和多媒体技术的学习教育,改善教员的知识结构,强化普及应用,在实践中提高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扩大多媒体教材的应用广度。对于专业的教育技术人员和有一些基础的教师,应该在制作水平上下工夫的同时,注重理论研究,使理论和实践同步发展。
总之,要提高多媒体教材制作中的水平和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应该要不断地增强理论修养,提高综合创作能力;增强设计意识,提高总体把握能力;提高视听表达能力,增强业务素质;不仅在要注意改善知识结构,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美学知识的学习,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艺术素养,还要注意与其他各类专业人才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开发制作多媒体教材,这样多媒体制作水平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网络课程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远程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也开发了大量的适应远程教育的网络课程。早在2000年为加快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建设步伐,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此工程共立项320个,经过几年的研制开发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这批项目的研发集中了国内优秀的教育资源,体现了“名师、名校、名课程”的建设原则,代表着我国网络课程的最高水平。
一、网络课程的概念和内涵
美国新教育百科辞典“课程”条目说:“所谓课程是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其中包含了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乃至评价方法在内的广泛的概念。”
1.按照表象的理解,网络课程就是通过互联网来实现课程的功能。金伯格等人对网络课程进行了划分,他认为网络课程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是通过网页给学习者提供教学材料和有关资料,以及与其他的有关教育网连接;第二代是除了在网上提供学习材料外,还要求学习者通过电子邮件、电子公告栏、网上练习和测量进行异步双向交流;第三代是除了第一代、第二代外,还要求通过网上交谈室、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系统进行同步双向交流。
2.金伯格的划分实质上就是网络教育或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阶段。网络教育和网络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是不同层面的事物。网络教育是指通过网络手段实现教育的全过程或主要过程,而网络课程只是这中间的一个部分或一个阶段。我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1.0版》中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这是我国教育工作者根据我国的实际多年实践的高度总结,也正在指导着我国网络课程开发的实践。网络课程首先的属性是“课程”,它应该包含“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等。其次,它一定要体现“网络”的属性。网络课程是以互联网作为传播的媒介,通过计算机呈现。因此,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该是网络课程的重要特征,常用的网络链接、导航、搜索乃至网上注册和缴费等功能也应充分地体现,互联网无限的资源应该被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才可体现出网络课程的优势。再次,网络课程应该体现网络教学的特征。网络教学的特征是非面授教育,教与学的双方在时空上是分离的。因此,相应的教学理念、课程的教学设计也必须发生相应的变化。要站在学习者的角度,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考虑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