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帝看高熲跪拜,便想了想,道:“眼下各司满员,先封你为太常,邑三千户,收周、齐天下散乐。”
高熲拜道:“谢万岁!万岁!万万岁!”
炀帝朝端着官衣的内相道:“将官衣赐他。”
内相应“是”,将官衣送到高熲面前,说:“高大人,请你更衣。”
高熲说“谢”,接过官衣。
这时,几名内相和宫女走过来,便拿起衣服帮他穿了,将他纱帽戴好后,这才向炀帝大礼参拜,高呼万岁。
炀帝笑道:“爱卿平身。”
高熲再拜,这才起身。
炀帝道:“快去打点一下,准备上路。
“遵旨。”高熲说着,便同儿媳,孙儿来到草堂,继而对他们说:“尔等先在家照看门户,等我稳着事后,再来接你们进京。”
儿媳和孙子们点头说:“是”,忙将他的行李和几件换洗衣服包好,拎着出来,与他们送行。
这时炀帝已走上御辇,看高熲也上了车,行李也放好了,一抬手道:“回京。”
于是,他们一行又行动了。少不了还是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不到十日,便就回到洛阳了。
他们外出这么多天,洛阳城内变化很大,一座新皇宫,在大总监杨素,副总监宇文恺和封德彝的指挥下提前完功了。
这天早朝,杨素便引着宇文恺和封德彝走上宝殿。大礼参拜后,杨素奏道:“臣等奉诏,营建东京,接旨不敢怠慢,日夜催办,眼下宫内建筑,全部告竣,特来告知。”
炀帝闻之大喜:“好极,今日就进住显仁宫,明日大典。”又赐他们三人黄金千两,锦锻百端。
他们三人再拜,便接过礼物下殿去了。
次日早朝,炀帝升殿于显仁宫,众文武随班朝贺,高呼万岁。帝赐平身后,文东武西站立两边。炀帝道:“朕打算巡历天下,观风问俗,然后根据民情、国情改革旧制。”
高熲出班道:“圣上英明!我朝开国二十多年来,大多沿袭魏、周制度,要想国富民强,一定要改革旧制,国之本也。”
杨素出班,执笏道:“圣上欲巡天下,体察民情,确实好事。然我朝国土广大,东西南北,万里有余,就凭这车马巡到何时?”
“这……”炀帝听了,有些犹豫。
尚书右丞皇甫议,听他们一说,便出班执笏道:“陛下,陆行不便,不如开河,只要东西、南北开挖两道,便可四通八达,联系全国。到那时,陛下可乘坐龙舟,沿途观览,不要两年,全国各地,准能游遍。”
炀帝听了大喜:“好极,好极。开河即方便了巡察,又造福与后人。皇甫爱卿,从何处开挖最好?”
皇甫议又执笏道:“我国江河俱向东流,要想南北通道,必须开通济渠,可引洛水达河,再引河水入汴,引汴入泗,便就和淮水相通了。”
炀帝听了,喜道:“有道理,有道理,皇甫爱卿听封。”
皇甫议跪拜,高呼万岁。
炀帝道:“封你为开河总监,发丁男百万,即刻动工。要沟通江淮,直达扬州。”
“遵旨。”皇甫议拜罢,匆匆退下。
炀帝看他下殿,向下喊道:“黄门侍郎王弘,上仪同于士澄听了。”
他二人出班,执笏道:“臣在。”
炀帝道:“二爱卿去江南採木,打造龙舟,待水渠开通,可乘龙舟视察。”
“遵旨。”他二人拜罢,匆匆退下。毫无疑问,他们都要按旨行事——挖河的挖河,採木的去採木,不再一一细表。
却说炀帝下朝后,回到后宫,不见萧后和宣华来接,暗道:往日下朝,他二人总是来迎,今天是怎么了?刚想到此,只见一宫女匆匆跑来,朝辇上的炀帝施礼道:“陛下,不好了,宣华夫人得病了。”
炀帝闻之悚然,急问:“她现在何处?”
“她和皇后都在含凉殿。”
炀帝听了,忙朝内相、宫女道:“快启驾,火速去含凉殿。”
他们应“是”,便推着御辇,如飞地去了。只见几进几出,几弯几拐,便在含凉殿门前停下了。
炀帝也不叫人搀扶,匆匆下辇,走上台阶,闯入殿门。
这时,殿内的气氛非常紧张——宣华夫人面色苍白,奄奄一息地在床上躺着;萧后在床边坐着,既紧张又担心地晃着像死了似的宣华,喊道:“夫人,夫人,你是怎么了?你快醒醒吧。”
这时,太子妃福荣,大小良娣和几位宫女,都是提心吊胆地站在床边,爱莫能助。
却说炀帝走进门后,见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心里“嗵嗵”直跳,继而像疯了似地扑了上去,既紧张又颤抖地:“夫人,你是怎么了?”
他们看圣上来了,也不知说什么好,只是悄不声地与他闪开路,求救地看着炀帝。
炀帝来到床边,看宣华面色苍白,二目紧闭,紧张地问萧后道:“她是怎么了?”
萧后看是炀帝,忙起身含泪道:“早膳以后,我们几位到后苑游玩,她是又说又笑的。当我们走进此殿休息时,她突然得了暴病,连御医也来不及请。”
炀帝闻听,忙朝一内相道:“你速去许府,将许智藏请来,越快越好。”
内相应“是”,匆匆而去。
炀帝看他走去,忙坐在床边,既焦急又小心地晃着宣华:“夫人,你怎么啦?快醒醒呀。”
这急切地呼叫,真把个昏迷中的宣华唤醒了。她睁开失神的眼睛,看是炀帝,就艰难地要爬着起来。
炀帝忙按着她让她躺好,极度关心地:“别动!看你病成什么样子?我已派人请御医去了,一看就会好的。”
这一番话,把个宣华感动得落下泪来。她忙伸出纤手,拉着炀帝的手,有气无力地:“妾的病非药可治。看来,妾要与陛下长辞了。”说着,她的腮边流下了难言的热泪。
炀帝含泪嗔道:“夫人偶尔染病,医治即愈,怎么说些不吉利的话来?”
宣华听了,便微微地说:“但愿如此。”说罢,她又闭上了双眼。炀帝看她病得不轻,又朝一人道:“你也去,让御医火速前来。”
这人应“是”,匆匆而去。
这时,萧后、太子妃、大小良娣和众宫人看到此景,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大气也不敢出,望着像死了似的宣华,时而又看一下急得要命的炀帝。
此时炀帝头上的汗都急出来了,不时地向外张望。就在这时,许智藏来了。
却说许智藏走进宫来,见炀帝、皇后也在这里,忙上前叩拜,高呼万岁。
炀帝让他平身道:“快与夫人诊治,越快越好。”
许智藏不敢怠慢,忙来到床前。当看到她面色铁青,双目失神时,不由得心里一沉,忙用手指按在她的手脉上,当觉得她的脉搏停止跳动时,便失望地长叹一声道:“陛下,她病入膏肓,无药可救了。”
炀帝和萧后都是一震,过来看时,只见她两眼一翻,腿一伸,呜呼哀哉了。炀帝不禁大哭,萧后、太子妃、大小良娣和众宫人,也跪在地上大哭起来。
宣华的丧事,炀帝让杨素和张衡两个大臣操办。他二人不敢怠慢,包括下土,整整忙了一个多月,这才作罢。
自从宣华去世后,炀帝的心里非常沉闷,除了每天早朝外,一下朝就倒在床上睡大觉。
萧后怕他躺出病来,特意陪他到后宫花苑里游玩。只因后花苑面积小,并且也无山无水,炀帝很不乐意去。
萧皇后为了讨他欢心,说:“陛下,既然洛阳已成为东京,就应该再造座大苑,此苑要叠石为山,凿地为湖,可在山上观景,也可在舟上闲游,你看如何?”
炀帝然之,遂召内史侍郎虞世基前来商议。
虞世基字茂世,会稽余姚人,他父虞荔,在南陈时为太子庶子。世基自幼深沉,喜怒不形于色,但他博学才高,最善草隶,并且有巧思,世人奇之。
他十八岁时,就封为中庶子,后转散骑常侍、尚书左丞,平陈以后,封他为通直郎,后拜内史舍人。
他今年四十岁,身材高大,五关端正,三绺长髯,更使他显得多智多谋。他取妻刘氏,与他生下三个孩子——长子叫虞肃,因病去世,二子叫虞熙,今年十八岁,在他部下为记室,三子叫虞柔,今年十四岁,正在府上读书。
闲言少叙,却说世基闻听圣上召见,忙戴上纱帽,穿上官衣,手执象笏来到宫内,与炀帝三拜九叩后,帝赐平身,炀帝就把萧后造苑的想法跟他说了。
虞世基是个很有心机的人,看东京建起,没有御花苑,就想在显仁宫西边建一大苑,但他不敢说出,当他听圣上说欲建御苑时,忙拜道:“要说建苑,臣早就设计好了。”
炀帝一听,拍手笑道:“妙极,妙极,卿与皇后想到一起来了。”
萧皇后也笑着说:“虞爱卿,既然你把御苑就设计好了,可将你的规划讲一遍,让圣上听听。”
虞世基忙拱手,道:“遵命。”然后略思,说:“显仁宫西边,有三百里宽阔,可分两半建造。南半部可分东、西、南、北、中挖五个大湖,每湖要方圆十里,四周尽种异草,湖旁开几条长堤,堤上百步一亭,五十步一榭,两边尽要桃花夹岸,杨柳分行,再造些龙舟,以备宴游。’
“北半部分可掘一北海,四十里为圆,凿渠与五湖相通,海中间可造‘蓬莱’、‘方丈’、‘瀛州’三山,山上多建楼台殿阁,四周掩映,此山要高出百丈,东京的箕山、颖水一览无余,又可回眺西京,也可远望江南。’
“湖海交界处的中间,可建正殿,北海一带,可委委曲曲地凿一长渠,引接外边的活水。傍渠胜处,可建十六院,院内可安排美人,以备洒扫。臣鄙见如何,伏乞圣上裁定。”
炀帝和萧后听了,抚掌大笑。
萧后夸道:“虞爱卿真是奇才!此苑建起后,比天上的瑶池还要壮观。”
炀帝赞道:“卿之调度,井井有条,深得朕心。我封你为造苑总监,各州县的人力物力任你调用。”
虞世基叩拜,说道:“望陛下与此苑取一名字,以便号召天下。”
炀帝想了想,道:“此处在显仁宫西边,就叫做‘西苑’吧。其余湖院,等你建起后再与它命名。”
虞世基拜道:“遵旨。”拜罢起身,退出宫门,便开始下文投入建造了。
只因虞世基安排得当,不到一年,这所奇特、壮观的西苑全部完工了。
虞世基看大功告成,便将炀帝和萧后请了来,让他们来新苑游幸,观赏一番。
却说炀帝和萧皇后,坐着御辇,由总监虞世基引路,来到苑中,便一段一段地观看——只见那五湖澄清,北海荡漾,三神山葱葱佳气,十六院点缀风流,桃成行,柳成径,芙蕖满诏,松竹盈途,白鹤成行,锦鸡作对,金猿共啸,仙鹿交游,仿佛是缥缈云天,嫏环福地。
萧后大喜道:“绝妙,绝妙,真来的绝妙。”
炀帝非常高兴,问世基道:“这五湖十六院是否有名?”
虞世基拜道:“微臣怎敢自传?还是陛下圣裁。”
炀帝然之,遂同萧皇后一道,把各处细细看了,方才一一定名:
东湖因四周种的碧柳,并且两山的翠微,与波光相映,于是取名叫“翠光湖”。
南湖有高楼夹岸,倒射日光入湖,取名为“迎阳湖”。西湖有芙蓉临水,黄菊满山,又有白鹭时来时往,遂取名为“金光湖”。北湖两岸全是雪莲,取名叫“银光湖”。中湖四周宽旷,月光照入,所以取名叫“广明湖”。
第一院南轩高敝,时时有薰风流人,就取名叫“景明院”。
第二院朱栏曲屈,回压琐窗,朝日上时,百花妩媚,遂取名叫“迎晖院”。
第三院碧梧数株,流荫满院,金风初度,叶叶有声,就取名叫“秋声院”。
第四院因将西京的杨梅移入,开花若朝霞,就取名叫“晨光院”。
第五院有几株玉李,白花开时,丽胜霞彩,故而与它取名叫“明霞院”。
第六院长松数株,团团如盖,罩定满院,就取名叫“翠花院”。
第七院在水中突起一片石壁,壁上的苔痕纵横,就如天成的一帽画图,遂取名“文安院”。
第八院桃杏作锦,花茵铺为绣褥,流水呜琴,新莺奏管,就与它取名叫“积珍院”。
第九院是碎石砌长渠,簇起许多细细的波纹,日光一映,射入帘栊之内,连枕罩上都有五色之痕,就取名叫“影文院”。
第十院的四周,都是疏竹环绕,中间却突出一座丹阁,很像凤鸣一般,就与它取了个名字叫“仪凤院”。
第十一院左边是山,右边是水,就取乐山乐水之意,所以取名叫“仁智院”。
第十二院是乱石断出路,惟小舟方能去人,中间是桃花水,别是一天,遂取名叫“清修院”。
第十三院有许多祗树,尽以黄金布地,就像寺院一般,所以就与它取名叫“宝林院”。
第十四院是桃蹊桂阁,春可以纳和风,秋可以玩明月,就与它取个名叫“和明院”。
第十五院晚花细柳,凝荫如绮,便就与它取个名叫“绮荫院”。
第十六院梅花绕屋,楼台向暖,凭栏赏雪,北国的景象,于是就与它取名叫“降阳院”。
那道长渠,逶迤如龙,楼台亭榭,如鳞甲相似,为它取名叫做“龙鳞渠”。
炀帝将这五湖十六院全命名后,萧后和虞世基不住称善。世基道:“这五湖十六院的名字别有风味。然而,十六院没有美人,即使命名,圣上来了何人接驾?”
炀帝就要说话,只见萧后笑道:“这你放心,少时哀家派人去选美。”
炀帝道:“虞爱卿,显仁宫到西苑没有御路,望爱卿再辛苦一次,待把路修好后,可记全功,另有封赏。”
“遵旨。”虞世基拜罢,匆匆去了。
却说炀帝和萧后回到显仁宫后,心中高兴,遂选太监许廷辅,让他在宫内和天下选美。
萧皇后叮嘱道:“十六院的美人,要得形容窈窕,体态幽娴,更有端庄的气度。其次再选几百风流潇洒,柳娇花媚,且又善歌善舞的美女,分到各院,以备侍宴。”
许廷辅拜道:“遵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