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儿和父母三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走出门来。他们刚一出门,就见御差捧着圣旨在院里站着,并且旁边还站着一位端杯的内相,身后是八名持刀的御林军。
有道是:为人不干亏心事,半夜不怕鬼叫门。像这洪儿,自幼习文练武,循规蹈矩,从不违法,绝对想不到这些人是来要他命的。他所想的是:他李家是开国元勋,几代功臣,这次圣上下诏,肯定是擢用,就连他父李浑也是这么想。所以,洪儿乐颠颠地走下台阶,便第一个向黄门官跪下。当他父母也微笑着在他后边跪下后,他们三人同时叩拜,高呼万岁。
黄门官看他们拜罢,便高声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郕公之子洪儿,本是祸胎,将来不利国家。念起李浑功高,仍留原职。特着内相赍鸩酒前来,赐洪儿死,了却大隋一大祸害,钦此。
他们全家人听了,犹如晴天霹雳,当头一棒。逼于君命,不得不从,只有哭着拜道:“谢陛下万岁!万万岁!”
内相端着鸩酒,来到洪儿面前,说:“李洪儿,这是皇命,万不能违,请吧。”
洪儿颤抖地接过酒杯,望着里边的毒酒簌簌泪下。
内相看他迟迟不用,吼道:“还不快用!”
洪儿无奈,只好含泪将毒酒饮下。片刻之后,只见他七窍出血,气断丹田,“通”的一声,他便倒在地上死去了。
他父母看洪儿无辜地死去,真是五内如焚,痛断肝肠,但不敢过问,只是心碎神伤地叩拜道:“谢万岁!万岁!万万岁!”
黄门官看他气绝,向内相和众御林军道:“回宫交旨。”于是,他们便离开李府,回宫去了。
他们刚走,李浑和夫人宇文氏,便扑在死去的儿子身上哭得死去活来。当他们得知,文帝是梦见洪水淹城而杀洪儿时,李浑大怒:“昏君!梦中的事能当真么?竟误杀我儿。”对宇文氏道:“这个昏君不能保了,我的官职也不要了,干脆回老家去,安安生生地过个晚年算了。”
宇文氏然之,于是,他们草草地将洪儿埋了,在开皇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晚,将家产装了三车,然后,他二老往车上一坐,也不跟文帝打招呼,出了城门,回陇西成纪去了。
他们回家后是怎样度日,不再细表,却说第二年正月九日早朝,三拜九叩后,帝赐平身,说道:“去年废立太子,也是我朝一件大事,所以要改元。”他自言自语地:“改个什么呢?”突然想起,杨素与他建造的那座豪华的“仁寿宫”,便满意地说:“就改开皇二十一年为仁寿元年,大赦天下,大庆三日。”
众大臣叩拜道:“陛下英明,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帝道:“中午设宴与大兴殿,庆贺改元。”一抬手,道:“退朝。”
众文武高呼万岁,这才退下。
到了中午,满朝文武都又聚到大兴殿,开怀畅饮,又让乐工歌女献艺,欢庆改元。就这样,朝内一连庆贺三天,方才做罢。
到了六月,文帝下诏曰:
今年天气炎热,挥汗如雨,可于六月九日避暑于仁寿宫。朝内由道王杨雄留守。凡是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全部伴驾,钦此。
圣旨一出,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着了忙。因为到仁寿宫去避暑,并不是三天两天,而是要在那里住些日子,所以,都在紧张地准备着。到了初九这天,众文武卯时就赶来了,都在大兴殿门前的广场上等待着皇帝。
刚到辰时,文帝和独孤后的御辇在众多的宫女、内相和御林军的簇拥下出了正阳门。
这次出行仍由尚书左仆射高熲和尚书右仆射杨素指挥,负责安全的,是兵部尚书柳述和兵部侍郎元衡;负责后勤的,是吏部尚书苏威和民部侍郎斛斯孝卿。
高熲和杨素,早已安排好这次出行的先后顺序——皇上的御辇前是内相和御林军,这一百多名内相,打着龙凤日月旗,四斗五方旗,金瓜银斧,黄钺百旄;辇后边是二宫女打着龙凤扇,二宫女后边是尚书左仆高熲和兵部尚书柳述骑马跟随。他二人后边是皇后的凤辇,辇两边有命妇、宫女随同,后边由二宫女打着雉尾扇;二宫女后边是尚书右仆射杨素和兵部侍郎元衡骑马紧跟。
他们后边是太子杨广的御辂,御辂两边跟着四名宫女,后边是刑部尚书薛胄和工部尚书杨异骑马紧跟,马后是太子妃萧珍的香辂,两边跟着命妇和宫女,后边是吏部尚书兼纳言苏威和礼部尚书卢恺骑马跟随。再后就是晋王昭、晋王妃、南阳公主和齐王暕的辂车了。
莫看这几位是杨广的儿子、儿媳和女儿,但杨广是太子,当然他们的身份就不同了,每辆辂车两边都安排着宫女跟随,而辂车后边还有重臣护驾,不必细表。毫无疑问,众文武便骑马坐车地跟在后边,这一行人,出了皇宫后,吹吹打打,不紧不慢,浩浩荡荡地向岐州进发。
看宫,你道仁寿宫在何处,何人建造,又是个什么样儿,稍有交代:
那是开皇十三年二月三日那天,文帝心里烦闷,遂召来杨素道:“自从太子妃无端地死后,跟着李穆、杨赞、郑译、杨静、韩擒虎和贺娄子干先后去世,使我心里整日不乐,很想在外地建一别馆,到那里去解闷,但要耗费人力物力,不知爱卿有何看法?”
杨素拜道:“回陛下,历代帝王,大多都有离宫别馆,当今天下太平,仅造一宫何足言费?”
文帝闻之大喜,道:“好,就让你监造,可再选两名土木监。”
杨素略思,道:“宇文恺和封得彝颇有巧思,可让他二人为土木监,不知有当圣意否?”
文帝是个爱才的名君,从不记恩怨——他即位后,为请苏威,便亲自去华山。谁知宇文恺的兄长宇文忻,和刘昉、梁士彦拦路杀驾,将他们击毙后,当然又殃及家小了。好在宇文恺和杨素要好,保他不死。杨素让他戴罪立功,把个久绝不通的鲁班故道,让宇文恺去修复,后来迁新都时,又让宇文恺帮助建造。
只因他多技艺、有巧思,所建之物,新颖别致,深受文帝之喜爱。所以,当杨素提出,让宇文恺和封德彝为土木监时,文帝欣然答应,并问道:“杨爱卿多次征战,走遍全国,可知何处建宫最好?”
杨素道:“岐州北边有个岐山,此山风景如画,四季如春,若建别宫,再好不过。”
文帝喜道:“好,就在岐山建造。那么,该宫可取个什么名字呢?”
杨素一笑说:“陛下以仁义治天下,南北统一,国泰民安,天下臣民,皆望圣上长寿。以臣愚见,就取名叫‘仁寿宫’,你看怎样?”
文帝听了,非常满意,遂写了一道圣旨,让各州县向岐山献丁、献料,征选匠人。
杨素为营造总监,他的行辕就在岐州设着。岐山工地上,两个土木监,宇文恺和封德彝,长住此处。
封德彝是主管接收各地送来的财物和前来做工的人;宇文恺是负责规划、设计和建造的重任。
这座新宫是按皇宫的模式规划的,而且每一座宫殿都比皇宫的宫殿设计得雄伟,特别是“仁寿宫”,比“大兴殿”还要高大,还要华丽,且又宫内套宫——正厅是文武大臣朝拜皇上的金殿,两边是接待贵宾的场所,后边正中是皇上和皇后的卧室,左右是宫娥、彩女的住处,再后边是内相和御林军住的地方。
杨素审定后,便就下令破土动工了。
只因财物足、工匠多,指挥得当,不到两年时间,这所雄伟、壮观的仁寿宫全部完工,并且又从长安城到仁寿宫修了条御路。
长安距岐州二百多里,为了使皇上路途方便,有憩息之地,又在御路旁,相隔五十里建一座行宫,并且包括仁寿宫所有的宫内,又选了些美女长住,侍奉皇上。
一切就绪后,杨素、宇文恺和封德彝,便兴冲冲地上殿向文帝复旨,并请文帝和皇后到新建的仁寿宫去鉴定和游览。
文帝当然乐意,第二天便同皇后和文武大臣前往仁寿宫。每到一处,文帝都感到太侈,朝杨素怨道:“朕叫汝督建此宫,原是为爱卿老成,酌量丰俭,能体朕意,为何建造这般绮丽,使我结怨天下?”
杨素听了,身上的冷汗都吓出来了,忙跪地叩拜。
文帝看他叩头,也不理睬,便同几个内相走进便殿,休息去了。
封德彝扶起杨素道:“公勿过忧,俟皇后到来,必有恩诏。”话音刚了,就见皇后和一群宫女、内相,在后宫走来。
杨素见了大喜,遂呼之二位土木监,望着皇后跪地叩拜。独孤后看是他们三人,笑道:“三位爱卿真是奇才,这所新宫,建得非常满意。”
杨素听了暗喜,忙拜道:“多谢娘娘夸奖。娘娘千岁,有道是一人难称百人心。方才,圣上怨我建造太侈,还望娘娘美言。”
独孤后笑道:“三位爱卿少等,哀家自有安排。”他们三位忙拜道:“多谢娘娘千岁!”
独孤后一抬手道:“尔等平身,哀家去了。”
他们三人又拜,这才起身。
独孤后走进便殿后,也不知跟文帝说些什么,很快就有内相出来,朝他们三人道:“圣上有旨,召你们三位晋见。”
他们三位拱手道:“谢万岁!”这才撩袍端带,走进便殿,见文帝上座,皇后陪座,他们忙跪下叩拜道:“臣拜见皇帝陛下,皇后娘娘。”
文帝就要说话,只见独孤后笑道:“尔等知我夫妇年老,无以自娱,故盛饰此宫,使我夫妇安享天年,公等真可谓忠孝了。”说到此,她把视线转向文帝。
文帝只好点了点头,算是默认。
他们三人忙叩拜道:“多谢陛下,多谢娘娘。”
独孤后朝文帝道:“陛下,这三位爱卿如此忠孝,何不当面封赏?”
文帝惧内,听她一说,只好说道:“尚书右仆射杨素听封。”
杨素忙拜道:“陛下,不可,此建造是宇文恺和封德彝之功,应该加封他二人。”
文帝听了赞道:“杨爱卿胸怀坦荡,豪无私心,真乃我朝的直臣,可赐你黄金万两,玉如意一枝。封宇文恺为将作少监、封德彝为内史舍人。”
他二人叩拜谢恩,不在话下。
从此,文帝和皇后每年都要到仁寿宫来几次。
杨素为了讨好皇上,就把皇宫的美女选了一些,长住此宫,侍奉皇上。一个当了二十一年皇上、从没纳过妃、不近女色的杨坚,也渐渐地系情美色了。
闲言少叙,却说他们一行来到仁寿宫后,只因路途劳顿,人困马乏,所以文帝下旨:各自休息。
近几天来,皇后因路途颠簸,受些风寒,便躺在宫内大门不出,二门不去。文帝已对女色感兴趣了,但碍于皇后,不敢下手。今日,正好皇后的身子不适,在宫内休养,便和一个小内侍出了深宫。他二人是一前一后,边走边看——当他们来到仁寿宫的门前时,突然看见一位宫女在门外拿着扫帚打扫。
看宫,你道这位是谁?本是二十一年前,六岁进宫的、尉迟迥的孙女尉迟红。
上边书说过,那是杨坚在北周为相时,尉迟迥相州作乱,杨坚派韦孝宽将他平了,全家犯抄。但杨坚是仁义之君,不成人的女性不许杀害,投宫中为奴;红儿进宫后,虽说才六岁,但她是犯官之后,整日打扫院子,累得她饭都吃不下。十二年后,她母因病去世了,还不能出宫为老母行孝,更不能在宫中大哭,于是,她只有在夜里睡觉时,用被子蒙着头哭泣。
自从仁寿宫建成后,杨素看她俊秀,就也把她选来了。独孤后看她如此鲜艳,怕迷住文帝,就不让她住后宫,分她在仁寿宫打扫,住在一处很不起眼的地方。
这天下午,她本来也无事可干,就又来到仁寿宫门前打扫起来。她正在漫不经心地扫着,突然见文帝来到面前,吓了一跳!也来不及多想,忙放下扫帚,似垂柳般地向文帝一拜,道:“奴婢拜见皇上陛下,万岁!万万岁!”
此时,文帝的眼都看直了,老半天才笑着问:“你姓甚名谁,是何时进宫的?”
尉迟红忙答道:“贱婢乃尉迟迥之孙女,因坐罪投入宫中,到此以后,皇后让我在此洒扫。”
文帝道:“尉迟迥已死多年,恩怨已了,可引朕入苑中,散散心儿?”
尉迟红看皇上如此喜欢她,心里高兴,忙道:“只要陛下喜欢,奴婢愿与你闲游。”说着,便飘飘然引着文帝走进苑内。
此时,小内侍不敢入内,就在门外边守着,只有文帝一个跟在红儿后边。虽说苑内奇花异卉,恍如仙境,但文帝无心观看,只注意红儿的身姿,并且边走边问:“你今年芳龄几何?”
尉迟红忙转身笑道:“奴婢虚度二十七个春秋了。”
文帝道:“像你这么美妙,整日洒扫,太屈才了。这样吧,从今天起,朕封你为才人,陪朕玩乐,愿否?”
尉迟红今年二十七岁,早已成熟,看皇上对她有意,也巴不得有个出头之日,忙跪拜道:“多谢陛下,奴婢愿意。”
文帝听了大喜,见前边有一座“春秋阁”,忙拉着红儿的手,说:“走,我们到春秋阁去。”
尉迟红听了,便朝文帝笑着点一点头,表示同意。于是,文帝拉着红儿的手,非常激动地走进阁门。
春秋阁内,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并且桌椅、龙床什么都有,这是文帝来苑里游玩时休息的地方。
阁内有两名侍女,看文帝拉着红儿来了,忙跪下拜道:“奴婢叩见皇上。”
文帝一抬手,说:“罢了,快起来上茶。”
二侍女应“是”,忙起身端来两杯香茗,然后很知趣地退出阁门,在外边守候。
文帝看侍女走去,便拉着红儿的纤手,来到桌边,在一张椅上坐下,又让红儿坐他身边。就要说话,见一内相进来,拜道:“陛下,天色将晚,请回宫用膳。”
文帝看他到来,非常扫兴,怒道:“此间不吃,便到何处?让他们端来。”
内相应“是”而去,不多时,酒宴上齐,这些下人们,都知趣地退下了。于是,他们二人吃起酒来。红儿不善吃酒,两杯下肚,红入四肢,脸蛋像两朵桃花一样鲜艳。
文帝灯下看她,格外标致,问道:“像你这么娇媚,自家独宿,岂不寂寞?朕甚怜你,你知道否?”
红儿含羞带笑地:“寂寞不敢怨,承蒙万岁怜念,实出望外,如何不知?”
文帝听到此,忙将她拉到怀里,并且双手把她搂住,一边发狂地亲她的脸蛋,一边说:“今晚就不叫你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