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是开皇二十年四月二十日,杨广率领的十万大军,水陆并进,已经进入番境了。番兵看大军压境,戈戟重重,吓得尿流,急忙报于达头。达头问:“是何人为帅?”
“就是南杀北战的杨广为帅。”
达头死也不信,说:“杨广早就在扬州镇守,怎么会挂帅杀到这里?”
探马道:“我探得非常清楚,元帅就是杨广,帅府长史是杨素,行军总管是杀人不眨眼的史万岁。”
达头听说这三人的名字,魂都给他吓上天了!于是紧闭城门,不敢出战。
长孙晟在大利赶来,谓杨广道:“他们不战也可,可派人将河水里放毒,毒死他人畜。”
晋王称善,遂派十几名特使,向河里和湖里下毒。第二天,突厥人畜,死者大半。达头听说后,大惑不解,暗道:难道是上天要灭我们么?想了想,道:“此处不可久留,待夜至三更后,出北门逃之。”
这天晚上,他们连觉也不敢睡,刚到三鼓,便就打开北门,向北逃窜。谁知被史万岁发现了,急忙率兵去追杀。
达头见有追兵,问:“后边是何人追来?”
一副将道:“是史万岁追来。”
达头听说是史万岁,大惊,也不管部众了,便一人拍马,向北逃去。余众拼命追赶,被史万岁的兵马追杀,斩贼首级数千,只杀得达头心惊胆颤,草木皆兵。至此,万岁方率兵南归。
这边,达头的儿子俟利伐,率兵一万,攻打启民。启民听说,遂率兵出城应战。谁知敌方来势凶猛,战不到几个回合,就把启民打得大败,死伤不少。就在这时,晋王的大兵先后赶到。
杨素知道杨广很快就是太子了,就很想在他面前露一手,便勒马向杨广道:“大帅,这几个毛贼交与我了。”也不等晋王回话,他便拍马舞刀,杀入敌群。
杨广看杨素如此勇猛,非常钦佩,便下马来,夺过鼓手的槌儿亲自擂鼓,与他助威。
杨素看晋王与他擂鼓,顿时精神倍增——他手中的大刀,直舞得捷如闪电,势若奔雷,不多时,就把番兵的三个大将砍死在马下。
俟利伐年轻气盛,看这个老头子战死他几员大将,竟拍马舞枪,来战杨素。杨素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遂打马挥刀,迎了上去。此时,他二人二马相交,刀枪相碰,一上一下,一来一往,足足战有一百个回合,不分胜败。
晋王一边擂鼓,一边观阵——看双方战得如此激烈,于是就拼命地擂鼓,拼命喊道:“老将必胜!老将必胜……”
隋朝的众将士,看二位大将战得精彩,都是非常激动地在一旁观看。当听到元帅喊老将必胜时,于是也跟着喊:“老将必胜!老将必胜……”
正在拼杀的杨素,听到这样的呼声,竟给他增添了十二分的斗志,挥动大刀,直砍对方。然俟利伐力大过人,枪法精湛,想取胜也没那么容易。杨素暗道:这娃娃年轻气盛,枪法又好,要想胜他,只有智取。想到此,他故意卖了个破绽,勒过马头,佯装败走。俟利伐看他要跑,遂拍马舞枪,穷追不舍……
正在擂鼓的杨广,见杨素败走,况且对方拼命追杀,惊得他鼓也不打了,也不喊老将必胜了,只是提心吊胆地望着他们。
却说杨素故作败状,拍马奔走,见对方追来,突然勒马,跟着一个回马刀——这一刀,出手之快,势道之烈,当俟利伐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时,只见一道寒光闪来,感到了不妙,忙趴在马背上欲躲来刀。谁知他晚了一刻,这一刀,不但将他的帽盔砍掉,而且把他的头皮也削了一块,鲜血直流。
此时,俟利伐也不顾疼痛,拼命地打马,向北逃去。他的将士们,见主帅受伤,打马北走,一个个如惊弓之鸟,便弃甲曳兵地散去了。
杨广见此,大喜过望,将大手一挥道:“弟兄们,追呀,莫让番军跑了——”
杨素听了追击的命令后,便挥刀喊道:“将士们,跟我来。”说罢,便引了几千人马,一路追杀——杀死番兵三千,得来粮草辎重无数,胜利回来。
启民可汗看隋军大败番兵,大喜,遂呼之文武百官,将隋军迎进城内,好酒好菜招待贵宾。他们在大利城住了五天,告别了启民,奏凯回京。启民可汗为了感谢隋主,便亲自与文帝作书一札,表示感谢。
这天早朝,启民的特使也上朝参拜了,并献上启民亲笔写的感谢信。文帝看后大喜,遂令赵仲卿率人,前往突厥,为他们建筑金河、定襄二城,保护启民。赵仲卿然之,遂领人和特使一道,前往突厥安排去了。
他二人刚下殿,一位叫皇甫孝谐的人出班,参奏凉州总管王世积,说他上次率兵征高丽时有谋反之心。文帝疑心最大,听他一说,身上的冷汗都吓出来了,忙让孝谐平身,道:“多亏爱卿提前报知,不然的话,他是会作乱的。”于是下旨:封皇甫孝谐为大将军,率兵三千去抄杀他全家,并且几位大臣也受到牵连———掌管东宫兵变的五原郡公昱,一则他和王世积是知亲,二则他引导太子非法,所以也将他斩首示众了;第二位是看守东宫的左卫大将军元胄,就因为他和王世积要好,便将他的官职免了,回家务农,特让杨素的长子,清河公杨玄感去看管东宫;尚书左仆射高熲,曾受过王世积的礼物,于是,竟罚他高熲一年的俸禄。
这天早朝,三拜九叩后,就见黄门官手拿一纸,怒冲冲地走上殿来,朝上面拜道:“陛下!”
今年六十岁的文皇帝,看黄门官朝拜,定知有事,忙问:“何事?”
黄门官拜道:“回陛下,兖州参将刘全,竟敢弹劾秦王。我已派人把他捆了。”举起手里的信道,“这是他的弹劾信。”
文帝震惊地:“啊!把信呈上来。”
“是。”一内相接过信,置于龙案。
文帝拿起信,忙展开观看,跟着念道:“自从文帝开国以来,国泰民安,八方归顺,一心为公,万民称颂。然秦王到兖州以来,逐渐奢侈,出钱求息,贪恋美色,苦害百姓,使兖州臣民人人自危……”念到此,将信“叭”地放在案上,气得半天没有言语,略思片刻,朝下边的李渊道:“唐公。”
四十二岁的李渊忙出班执笏道:“臣在。”
文帝道:“你曾多次到过兖州,秦王是不是像他信上说的那样?”
李渊听后,左右为难地:“这……”
文帝似乎看出了什么,正色道:“咱君臣可不是一般人,你如实说来。”
李渊想了想,便拱手道:“恕我直言,那信上写的确是实情,只是……”
杨坚明白了,一摆手道:“不说了。”
李渊说“遵旨”,急忙退过。
文帝向下道:“宣兖州参将刘全上殿。”
一内相应“是”,来到殿门口,向外喊道:“圣上有旨,宣兖州参将刘全上殿——”
在殿门口站着的刘全有四十多岁,中等个头,五官端正,一身正气。然他被五花大绑,几名卫士手持兵刃站在他的后边。当他听到说“宣兖州参将刘全上殿”时,心中大喜,忙呼道:“遵旨——”继而迈开虎步,走上台阶,走进殿门,看皇上在暖阁里坐着,众大臣肃穆地站立两边,便紧走几步,朝上边跪下拜道:“兖州参将刘全,参拜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帝看他仍然上着法绳,忙冲下边道:“他何罪之有?快与他松绑。”
“遵旨。”遂上来几位内相,将他松了法绳。
刘全松绑后,又重新叩拜,再呼万岁。
文帝起身笑道;“你弹劾我的儿子,朕不但不怪罪你,而且还要与你加封。继而坐下,非常严肃地:“刘爱卿听封。”
众大臣听了都很吃惊,然仍跪着的刘全听了非常高兴,忙拜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帝道:“刘爱卿不畏权贵,敢于直言,此乃我朝的栋梁之材。特封你为上柱国,兖州总管,报效朝廷,不负众望。”
刘全激动地拜道:“谢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帝道:“并让你亲自去下诏,免去杨俊的一切职务,闭门思过。”
刘全和众大臣听了都是一怔。
苏威忙出班执笏道:“陛下,即使秦王有罪,也不能废了他的官职,请宽容他吧!”
文帝正色地:“王子犯法,与民同罪。
“圣上英明。”苏威拜罢退过一边。
杨素见此,忙出班执笏道:“陛下,秦王之过,不应致此,愿陛下详之。”
文帝正色道:“朕是五儿之父,若如公意,何不另制天子儿律?安能亏法乎?”
杨素无话可说了,暗赞文帝英明。
文帝这才提笔铺纸,做了一道圣旨。当然刘全要领旨去上任,并当着杨俊的面,宣读了他的罪行和免去他的一切职务的圣旨。
却说杨俊免了官后,便无精打采地回到王府。他妻崔氏,见他如此模样,忙上前问:“王爷,你是怎么了?
杨俊不愿说出免官的丑事,便扯个谎道:“偶染微羌,不妨事的。”于是他倒在床上,饭也不用,一睡就是几天——他果真睡出病来了。
杨俊有三子——长者是一女,名叫兰儿,今年十三岁,二子是一男,名叫杨浩,今年十岁;最小的也是一男,名叫杨湛,今年七岁,都是生得眉清目秀,讨人喜爱。当他们得知父亲是免了官,愁出病来时,一个个都守在床边,抹着眼泪。
他的辅官——大都督皇甫统,看到他一家人的忧愁情景,非常难受,便上殿求道:“陛下,自从你免了秦王的官后,他竟愁出病来,三天就没进水米了。他的一家人等,整日哭啼,怪可怜的,是否……”
文帝拦道:“不要说了,待罢朝后,朕亲自去一下,好安慰安慰他家小。”
皇甫统闻之大喜,忙拜道:“多谢陛下。”他下了朝后,就匆匆地回到秦王府,对躺着的杨俊和正在哭泣的一家人说:“不要哭了,有好消息了。”
全家人不解,问:“有什么好消息?”
皇甫统道:“少时圣上要来看望你们了。”
全家人惊喜地:“真的。”
“方才圣上讲,待罢朝后就来。”
就这一句话,使他全家人破啼而乐。崔氏忙喊道:“孩子们,都快去把新衣服换上,等会儿接驾。”顿时,这三个孩子都乐得手舞足蹈,换衣去了。
杨俊也起身道:“我也要更衣,前去接驾。”
崔氏担心地:“王爷,你的病……”
杨俊有气无力地:“不,我一定要去。”
皇甫统道:“这样也好,快与他换衣。”
崔氏无奈,只好与他取了一套红色便服,帮他穿上。这时,三个孩子都是衣帽整齐地出了内室。
皇甫统是个聪明绝顶的人,见了孩子,计上心头,忙朝孩子们说:“你们想让你爹爹复职吗?”他们三个同时道:“怎么不想。”
“若想让你爹爹复职的话,你们三个孩子准能办成。”他们三个茫然,兰儿说:“你一个大都督都讲不下情来,我们能办什么?”
皇甫统朝兰儿稍语几句,又向那两个孩子说了办法。他们三人心领神会。就在这时,忽听外边高声喊道:“圣上驾到——”
他们全家听了,紧张起来。皇甫统让两个下人扶着病重的杨俊,让崔夫人和三个孩子跟在后边,其他的家人,随后紧跟。当他们刚走到上院时,文帝的御辇已经进了府门——前边是两队内相,打着龙凤日月旗,四斗五方旗和黄铖白旄;后边是三百御林军,个个持刀,耀武扬威,并且御辇的后边,还跟着两名打龙凤扇的宫女。
他们来到上院后,御辇停下,众内相很快就闪在两边。这时,杨俊在下人的搀扶下,第一个向文帝跪下,紧跟着,崔氏和三个孩子也急忙跪了,众多的家人和丫环们,也在后边跪了一地,同时拜道:“拜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帝走下辇,望着病重的杨俊,语重心长地:“并非你父皇心狠,免去你的官职,你要知道:创业难,守业更难。我的臣民们,哪个不是遵纪守法,忠心耿耿?可你和勇儿,不思上进,整日玩乐,逐渐奢侈,造罪于民,若不废黜,我大隋朝将要败在你们的手里。”
杨俊忙叩头道:“儿臣知罪。”
兰儿听到此,忙向上拜道:“皇爷,我父犯法,理当免职。不过,能否看在你这些皇孙的面上,饶他一次,不然的话,他一免职,我们以后怎么办呢?”说着,她竟放声大哭起来。
杨浩和杨湛也同时哭道:“皇爷,你就饶我爹爹一次吧,他一免官,我们以后怎么办呢?”
文帝最喜欢这些孩子们,看他们如此哭诉,心也软了,忙上前将孩子们扶起来说:“我的好皇孙,都不要哭了,我答应你们。”朝跪着的杨俊道:“我看在孩子的面上,复你原职,以后再犯,定斩不容。”
杨俊急忙叩拜。这三个孩子,也激动地跪下拜道:“多谢皇爷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帝又道:“待你病好后,立即去上任。”
杨俊拜道:“儿臣遵旨。”文帝对众内相道:“启驾回宫。”
杨俊和众家人同时拜道:“万岁!万岁!万万岁!”
文帝走后,秦王府一下子欢腾起来了,皆夸这三个孩子聪明,是秦王府的救星。杨俊激动地:“快上酒上菜,今天,我要敬孩子们几杯。”家人应“是”,便很快上齐了酒菜。带着病的杨俊,特意把三个孩子让到上首,然后他和崔夫人、皇甫统也先后坐下,吃起酒来。
杨俊端起一杯酒,对兰儿道:“兰儿,今日你不但救了我,也救了我们全家,我特意敬你一杯,略表心意。”
兰儿接过杯,微微一笑说:“孩儿我本不当吃酒,但是,这杯酒我要吃。说真的话,我皇爷是个好皇帝,他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假若朝内的大臣都像你和我伯伯那样,我大隋朝很快就会灭亡,而我们这个家,也很快就会完了。”她将酒吃了,接着说:“爹爹,希望你以后自重,国家幸甚,我家幸甚。”
杨俊听了愧悔难当,便一连吃了几杯酒,说:“今日之事,铭记在心,以后决不再犯,不然的话,我对不起父皇的栽培,更对不起孩儿们的一片苦心。”
全家人听了非常高兴,于是便大饮起来。
只因杨俊有病,不能久坐,他们吃了一会儿,就扶他上床休息了。可能他今天大喜大悲,受了些风寒,又吃了些酒的缘故,刚躺下顿觉浑身发抖,心里乱跳,便喊:“不好,我的病又加重了。”皇甫统忙派人请医调治。谁知看了几位御医也不见轻。皇甫统吓坏了,忙上殿汇报了病情。
文帝听了大惊,特派有名的老御医许智藏前去看病。
许智藏字正道,家住高阳,他祖父叫许道幼,在梁朝就是名医,曾任过员外散骑侍郎。他父许景,医术高明,也曾任过武陵王的咨议参军。智藏又以医术自达,曾任过陈国散骑侍郎,灭陈后,他便投到隋朝,封他为员外散骑侍郎。他今年七十一岁,个头不高,干瘦如柴,然而,他眼不花,耳不聋,就是须发全白完了。莫看他老迈,在宫内这么多的御医中,就他的医术最高明,常与文帝和皇后看病,称得上是药到病除,文帝对他很器重。今天,文帝命他去与秦王看病,他不敢怠慢,便飞马来到秦王府。
这时,秦王的全家人等已经紧张起来了,因为已请了几位名医,看过后,都说无能为力而去。当他们得知,圣上让许智藏来医治时,似乎又有了一线希望,所以,这三个孩子像盼望救星一样迎接到门外。当他们发现许智藏跳下马时,这三个孩子忙迎上去,跪下求道:“老御医,快救救我父亲吧。”
许智藏将他们扶起,说:“既然几位名医就无法挽救,说明他病重,我只能尽力而为了。”
孩子们说:“谢”,忙将他引到病房,当许智藏坐到床边,就要为他诊脉时,谁知杨俊已经断气,骑鹤归西了。许智藏起身,很抱歉地:“我来晚了,他已经归天了。”
顿时,全家人跪地大哭起来。